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艺术赞助的历史,往往是苍白沉闷压抑而不堪回首的历史,艺术赞助风行的时期,往往是安定,富有,创造力充沛,幻想可以自由驰骋,理想可以实现的历史。
18世纪的扬州盐商赞助了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的大量作品,使其作品在中国艺术史上占居了重要的地位;19世纪巴黎的新资产阶级支持了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先河;国家政权赞助的艺术,为后人留下了辉煌的故宫、雄伟的金字塔,以及卢浮宫、大英博物馆……
赞助当代艺术,也就赞助了当代社会的文明进程,也赞助了我们身处其中的历史。
成立了数十年的吴作人美术基金会一直靠出售大师的作品来维持自己的运转,背后苦涩的事实是举步维艰经济支撑。其实,像这样艰苦维持的中国艺术馆远不至一家,其困境引起了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谁来赞助当下的中国艺术?
艺术赞助是支持艺术发展的基础力量之一。在美国,来自本国的对本土现代艺术的赞助及其体制的形成,是美国建立自己当代艺术形象的根基。而在日本,在过去的20年中,日本文化交流基金会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日本的当代艺术在世界各地展出,试图建立自己在全球当代文化舞台的新形象。而韩国也通过社会各界和政府赞助的光州当代双年展和文化交流基金会的运作来提升当代韩国的文化新形象。
然而,对国内而言,中国的艺术赞助机制尚未有基本雏形。尤其是国内当代艺术的主要赞助来自海外。首先发达国家一直有收藏当代艺术的传统,其次,大陆的当代艺术在海外十分走红,成为许多收藏家和博物馆追捧目标。第三,从国际艺术市场的行情来看,中国当代艺术的价位普遍偏低,而且不像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存在价位饱和与真假难辨的情况。中国当代艺术价位会随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拥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是各国当代艺术市场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西方的收藏家纷纷来到中国,购买优秀的中国当代艺术品,从而赞助了年轻艺术家的艺术事业,例如瑞士前驻华大使希克收藏了大量中国当代艺术精品,在他的藏品库中,中国有才华的艺术家无一漏网。
眼下,公共美术馆的运行经费主要来自政府的行政拨款。而这些行政费用往往只够日常开支和人头费。组织艺术研发的费用则需要从各方面筹集资金。但传统的美术馆体制没有市场推广和融资部门和专业人才。所以上海美术馆和广东美术馆每次举办三年展等大型活动时,寻找赞助一直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这么大型的有广泛影响的艺术活动都难以寻找到赞助,何况“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靠卖画维持生计的困境和许多美术馆靠出租展厅度日的局面就不足为奇了。
民营美术馆同样陷入经营和维持的困境,从某种意义上说,虽然其体制上的灵活性和当代性更深入人心,但是,企业投资文化的短期利益回报要求依然是目前它们面临的难题,加之中国政府没有对企业赞助文化艺术方面的优惠政策,获取不求回报的社会赞助之可能性几乎为零,民营美术馆由此不得不用非常规的手段来获取利益以求得生存,这样的路到底可以走多远?估计谁的心里都没有谱。
据悉,国外企业赞助文化艺术事业是因为国家通过减免税收实行相应的鼓励政策。我国虽然也有类似政策,但除了个别教育、慈善、红十字会等捐助项目免税幅度很大外,更多的公益捐助项目上,企业只免去应纳税额的3%,这个力度比较小,不足以鼓励企业赞助文化事业。
当中国当代艺术单幅作品的最高纪录在海外屡屡被刷新、更多的资金涌向中国艺术收藏,当中国的艺术家变得越来越有钱的时候,中国的学术性和探索性的艺术展览却在遭遇前所未有的窘境。到目前为止,这类展览大都是由公立美术馆和其他纯学术机构硬扛着,艺术界与企业界的合作往往差强人意,中国艺术很少能获得本土企业的赞助,实现盈利的学术展览更是少而又少。
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艺术精品,而这些艺术精品又浓缩了一段历史。中国目前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社会历史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产生精彩的当代艺术,而且也需要一切热爱艺术,追求高尚生活情操的人们去赞助艺术。赞助当代艺术,也就赞助了当代社会的文明进程,也赞助了我们身处其中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