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汪为胜:再论“传统”与“新传统”

时间 : 12-29 投稿人 : 小帅 点击 :

2010年岁末,曾撰写一篇“新传统臆说”拙文,其意大抵归为二层意思:一是强调“传统”的重要性;二是提出“新传统”的可能性。坦率地说,当时只是个概念而已,至于传统的实质是什么,“新传统”的内容、形式等诸多问题,并没有加以条分缕析。恰逢今年再次遇到“新传统”这个学术问题,我想有必要进行一次更为详细的说明,这也许为今后这个问题的研究做造砖铺路的工作,或者说提供一些辅助性的作用。

我们要说“新传统”,必然使人联想到传统,不管怎样强调“新传统”是指当下,还是带上时代的属性,都意味着它和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正确认识传统的实质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传统?这看起来似乎很轻松的几个字,却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因为传统源远流长,波澜壮阔。倘若从新石器时代彩色陶器上描绘的鱼、鹿纹饰算起,到晚清的绘画,前后却经历了7000年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帛画、木筒画、壁画、卷轴画……就卷轴画而言,不但有人物、山水、花鸟之分,而且有工笔、写意、重彩、金碧之别,还包括书法、篆刻等等。况且,它的特殊性还不仅仅是门类和样式,更重要的是还渗透着中国的哲学、伦理学、文学等思想内容和审美观念。中国儒家的艺术功能是“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佛家讲的是“修仁、安众生”,而道家倡导的是“任自然”、“天人合一”。深受儒、道、释影响的中国画家,认识到艺术是主观和客观的过程,所以,1000多年前便提出了“迁想妙得”的主张,确立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造原则,形成了“气韵生动”的审美标准和“超以象外”、“缘物寄情”独立深邃的理论。此外,还由于中国画家使用极富有弹性的毛笔,具有吸水性的宣纸、绢以及独特性能的墨,它们之间又是那样的相互配合、统一地表达了艺术的秩序,因而又既定出笔墨、气韵等诸多方面的品评标准。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传统博大、幽深,但我们不能一言以蔽之,因为它在留下旷世杰作的同时,也难免裹挟着一些糟粕。换句话说,就是继承传统的实质是什么?这便涉及到怎样明晰地对传统进行归纳与界定的问题。

我们不妨从魏晋南北朝为发端,直到晚清作为古代中国画传统为一个方块来界定。应当说,在这个框架下,晋唐宋是中国绘画的发端、成熟时期,无论是它的“成教化、助人伦”的人物画转向侧重于“林泉高致”的山水画,还是“粉饰大化,文明天下”的花鸟画,其创作的观念、技法和形式,都是以造型基础为目的,形神兼备地反映客观对象的真实。展子虔的《游春图》,董其昌视为“世所罕见”的原因,是在于它把江岸边茂密树丛中的人物策马、曳杖、闲眺等作细腻真实的刻画。《捣练图》的作者张萱,他将宫廷妇女捣练、络线、缝制、熨练全过程叙述详尽。擅长宫廷妇女题材的周昉,能通过一个极小的片段,妇女们采花、看花、漫步、戏犬生活场面作了生动的描述。顾闳中又是凭着“目识心记”的硬功夫,把在韩家夜宴观察到的众多人物仔细深入地绘制,可谓纤毫毕现。光照千古的《清明上河图》,用宏伟巨制,忠实地记录了北宋汴京繁荣的全景象。晋唐宋的画家们,他们不仅具备了扎实的描绘客观写实的能力,而且,他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真实的重要性所投入的卓绝精力,也是绝无仅有。如韩幹以真马为师,荆浩深入太行,范宽隐居太华,赵昌晨露写生,易元吉山林窥猿等。

基于以上的举证,无疑想说明晋唐宋的传统实质是强调绘画性,精、工、细、客观真实地描绘,这种传统留给我们是雍容博大、恢宏堂皇、高贵典雅、精致严整的气象。

元明清的传统如何呢?应当说,尽管元代只有不到100年的历史,却是中国绘画史上又一座丰碑,它开创了中国水墨写意文人画新天地,不仅明清效仿,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元代的水墨是将物质材料减少到最低程度,运用单纯的水墨来表现主体意识,写意的特征不像唐宋那样注重现实,细腻刻画,而更多的是“不求形似”、“写胸中块垒”、“萧廖不平之气”等。赵孟頫提出画中书法,就是要削弱“绘”字,强调“写”字以及诗文、印章等。故而,屠隆《画笺》中说:“观其曰‘写’而不曰‘写’者,盖欲脱尽画工院气故耳。”王学浩《山南论画》说:“如何士夫画,只一‘写’字尽之。”在这种观点下,笔墨表达对象的方式、方法出现了变化,唐宋法度森严的“刻画”,化为“萧疏”,严格写实的“刻实”,化为“松秀”,这种“萧疏”、“松秀”的笔墨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后来者。被倪瓒称为“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的王蒙,在他的《青卞隐居图》中,就是林木幽深,房舍数间,内有高士抱膝而坐,寄托着画家啸傲山林的隐逸思想。明代沈周线条多用中锋粗笔,苍劲沉着,于洒脱简练中表现浑厚而含蓄的意趣。自称“江南第一才子”的唐寅,画上题诗“俯看流泉仰听风,泉声风韵合笙镛”,是深受元文人画影响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在此之后的“清四僧”,他们的作品不仅笔法恣纵,墨韵氤氲,洒脱高华,脱尽恒溪,而且亦诗亦文,抒情议论,长题短句皆能妙趣横生,达文人画之极致。

从上述中不难看出,晋唐宋和元明清是我们两大传统,前者的特点是“绘”,后者的性质是“写”。前者注重写实,后者崇尚写意;前者以造型为基础,后者以“不求形似”为原则。它们各有优长,各有不足;晋唐宋能塑造形象,但笔墨意趣不足,元明清笔墨趣味充足,但易陷入胡涂乱抹,如何判定决不可一蹴而就。

应当说,无论是晋唐宋绘画,还是元明清绘画,都是建立在中国画内部所产生的不同审美的取向。当时光的隧道穿越到20世纪,中国绘画增添了外来元素。此时,中国画是在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交汇冲撞中形成了一种传统。这肇端于19世纪20世纪初两个西学的文化维新人士康有为和陈独秀。康氏声称:“中国画衰敝极矣,如仍守旧不变,则应遂灭绝。”陈氏将中国画恶果归于倪黄文沈,要革国画的命。尽管这种言论对中国画产生亘古未有的大震荡,形成了一股超出了传统能难以承受的极限潮流。然而,20世纪的中国画也不是完全按照这种观点走下去,一些艺术家们还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文化立场上去理解这一观念,从而真正形成了丰富多彩的20世纪中国画传统。崛起于辛亥革命风雷之中的高剑父兄弟,他们提出“折衷”口号,要折衷于中国传统绘画与外国绘画之间,创立了举世瞩目的“岭南画派”。早在三四十年代活跃在中国画坛的赵望云、石鲁等,以西北自然风土及多民族人文风情为本,提出了“传统与生活”,不仅开辟了中国画新的美学风范领域,而且形成了以纯朴的乡土气息与高原风貌独具特色的“长安画派”。上世纪50年代初的李可染、张仃等,放弃了曾熟练掌握的程式化技巧,把写生作为改造旧山水画,从传统“打出来”的根本途径,面对真山真水作探索性的描绘,为日后创立新风格取得了契机。60年代的傅抱石、亚明等长江万里行,开创了“新金陵画派”劲健而秀丽的特色,在此后还崛起了湖北中国画的隽永豪放,四川工笔重彩等等。80年代的“八五新潮”,由于它远离了笔墨传统,事实上成为一种现象。90年代初的“新文人画”,以一种新思潮的姿态,重新借用了文人戏墨,体验时代画家的情怀,当人们还未来得及总结时,新世纪钟声已经敲响了。

应当说,20世纪的中国画相比任何一个世纪都流派纷呈,风格多样,参与人数之多。因此,如何界定20世纪的传统实属不易,倘若我们用传统型、写实型、融合型这三种形态及其代表性人物来划分,似乎要容易些。传统型应当是以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为代表性人物,他们共同的特点是自觉地选择传统,他们不仅仅守护了传统,而且拓进了传统。齐白石衰年变法,有意摒弃文人“冷逸”之调,大胆取“俗”,正是这“俗”的生活情趣,一扫明清文人悲愤、忧郁、寡淡的自足情绪。黄宾虹用元人的笔墨描绘视觉中产生了生动、田园之趣。潘天寿以凝练精到的构筑布置他的“篱落水边,幽花杂卉”的生活诗情。写实型是以徐悲鸿、蒋兆和等为代表的艺术体系,徐氏提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他们用素描结合勾勒造型,追求“惟妙惟肖”,将古典艺术形态转化为现代艺术形态,以现实要求,关注人生与社会。林风眠早就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的融合态度是将西方印象派、后印象派和表现主义的手法融汇到传统水墨之中,以有序的色块、线条、笔墨,将它们纳入到一个具有纯净和永恒之美的意境中,这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学生吴冠中。所以,吴冠中的水墨既有西方印象派的元素,也充溢着东方诗情画意。

时光的年轮辗转到21世纪的今天,随着新的物质方式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精神追求也发生了相当大的改观,而文化环境的进一步宽容,为多样化的中国画艺术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这使得21世纪的中国画样式、语言、风格、技法等最为多样,遂形成一个“新传统”,也是一种时代的必然。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为“新传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首先是“新”,而这种“新”并非是胡编乱造,花样翻新,是顺延新的时代概念,满足时代中国画的审美需求。范宽的《溪山行旅》在宋代是“新传统”,是符合那个时代对法度森严的崇尚。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那个时代的“新传统”,谙合了此时人们追求“平淡天真”的心境。因此,“新传统”的本质是当代的、当今的,它的艺术形态是时代中国画的表现。

其次,“新传统”又是与传统相对应的一种概念,在艺术上又是与传统相承接的表现方式,我们心目中的“新传统”,无疑是与传统相区别的一种视觉上的感受。因此,“新传统”是建立在传统之上,保持着中国画所固有的审美惯势界限,这个界限涉及到中国画工具媒材,它仍以笔墨作为自己的主体语汇,但不一定完完全全依照传统的皴法、描法、置陈布势以及诗、书、画印综合地组合,也可接纳西方的语汇融入传统水墨之中展现出无穷无尽的新思路。

我们还应当看到,能成为传统的,是因为它能传承下来,但先决的条件必须是经典的。历史上有无数的画家参与中国画,也涉及到道释人物、青山绿水、楼台亭阁,或许有些作品在当时是“新传统”,而今天再也不见踪影,原因是它不能成为人们效仿、学习的经典作品。所以,较之古代“元四家”、“明四家”、“清四僧”,近代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等作品都可以堪称经典。当时代发生了变化,尽管他们的艺术作品相对地成为传统,但毫无疑问会一直传承下来。如果说,“新传统”是对传统的继承,也包括对传世经典的弘扬。

值得注意的是,顺延时代、创作样式不能成为名利主义的社会现象,要从精神上塑造崇高的行为准则。“新传统”的艺术之魂,是建立在参与社会、人文关怀,是要把传统的道德风尚化为时代品格,用艺术家智慧的光芒,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经典作品。

不难看出,“新传统”的提出便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内容、形式等,引起诸多思考,兹简述如下;

1.新传统观。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一些画家从多年的艺术实践中推知,重新理解和把握传统求得出新是一种选择。他们把握传统文化清逸高雅格趣的气息,并将之带入充满纠葛与喧闹的时代,致力于笔墨功力的修炼,加强“文、思、品、学”等诸方面的修养,将传统“吃透”,从而“大化”于我,扎根于传统,求得“内美”的突破。

2.新现代观。新现代观不是以继承传统为基础,只将传统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与符号来利用,通过“解构”与“组合”来改变传统存在的方式。多数是以当代人审美情趣为出发点,间接吸收一些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目标是试图通过“新观念”的介入,为水墨找到一种能够融入当代的新的思路和新的文化形态。

3.新写实。新写实是建立在徐蒋体系和前苏联教育体系基础之上。尽管如此,当时代发生变化时,在运用这套语言的同时,已经在不断充实与扩展新的内在经验,描述的对象不再是公式化、脸谱化、单一化,而是呈现宏大的叙事场面,曲折动人的情节,富于个性魅力的形象。方法上是从对象的审美个性和主题心理出发,并打破人物、山水、花鸟的界限,在表现人物线描基础上,掺入山水皴法、花鸟竹叶法,用丰富多样的技法来塑造形象。

4.新写意。当代许多画家在经历种种尝试后,觉得过于写实容易把笔墨和趣味丧失,于是又倾向于写意。但完完全全依照传统写意语汇、符号和形式感,又会掉入旧模式泥潭。所以,他们以传统写意精神为导向,突出形式意味,在点、线和黑白中表现情绪、格调和感受,强调主观性的同时尊重客观物象,又常常将客观物象放大,达到既有笔墨散发的东方情韵、又不同于传统的一种新写意。

5.新空间。空间是以科学透视为根据,借助透视把视点内的对象纳入画面,从而获得对象真实性。这是西方的表现方法。中国画通常是散点透视,即用心灵俯仰的眼睛来看空间万物,而当今一些画家,利用空间所固有的特点,用中国水墨来表现对象的细腻,高度的真实,借助特写,但在空间的主客体节奏的处理上,又营造着东方传统文化氛围,既有视觉感受,又有当代诗情。

6.新材料与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对传统材料及其方法进行了一些补充,运用质地、材料、新手法,满足他们好奇的新鲜感。譬如用日本墨膏等颜料,补缺传统墨色达不到的效果,用皮纸补绢,用生纸补熟纸,并用打磨、揉纸、喷洒、添加矾水、胶等一些超乎传统想象的手法,带来一些奇妙的效果。

7.新光与色。“光”是西方的语汇,中国叫“阴阳”。“色”中国画也有,但与西方是两种材料。西方强调光与色,东方则以黑白水墨为基调。应当说,新光与色,就是把光与色用新的方法来表现,有些将传统没骨法拓展为光的效果,但不强调色彩,有的以色彩为主,并糅合光的作用,既有光独有的明亮、透彻和晶莹,也有绚丽多彩的灿烂,成为表现当代心灵的语言。

8.新自然发现。传统中国画描绘自然多是北方的山林、南方的江河丘陵,对于广袤的草原、荒漠的戈壁、巍峨的雪山、茫茫的林海,还有地图上能识别到的大巴山、天山、唐古拉山、梅岭雪峰等,都未纳入表现范畴。原因是当时交通的闭塞、文化的落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画家将艺术的触点伸延到这片未挖掘到的自然美景,他们在咏史、写实、抒情等各个层次中寻求自己对自然的发现的感怀,创造出与时代合拍的新作品。

9.新都市水墨。现代都市的迅速发展和急剧膨胀,已成为不可逆转之势,中国画表现都市水墨不能仅停留在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灯火辉煌的物质生活,重要的是在浮华欢乐的背后,反映都市人生存状态和文化情景。一些画家把视野中所见、所思考的问题引入水墨画中,用浓墨粗笔横与纵的交错,意象地写出繁嚣街景,充满张力和强烈的节奏感。也有描绘时尚女性惬意阳光和煦灿烂的都市生活,还有将城市历史与文化承载,演化成一个又一个似真似幻的情景,建构都市水墨多元的空间和时间的语境。

10.新主题。当代中国画提出的“中国气派”、“写意精神”、“正大气象”等等都是时代的新主题,尤其是“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的主题,把对文化使命的思考和对精神品格的追求,贯记在对历史的追溯和创作技巧之中。尽管是以人物为主,以写实为表现方法,有些作品还不尽如意,但作品呈现恢弘的气势和震撼人心的魅力,共同连成了中国近代史波澜壮阔的艺术画卷。应当说,他们既是时代的,也是经典的。

相关文章

  • 苑利:活态传承保护是非遗活起来的前提条件[图文]
    苑利:活态传承保护是非遗活起来的前提条件[图文]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张艳)2014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这一主题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来的,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前提却是文化遗产能够活态传承保护,那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活态保护是从哪个国家开始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来说,传承人充...

    157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飘泊者的足迹:评杨劲松[图文]
    飘泊者的足迹:评杨劲松[图文]

    杨劲松如同不安煞车的飞行器,从一个点奔向另一点,从一个主题奔向另一主题,从一个兴趣中心奔向另一个中心。他行踪飘忽,天南地北地飞。他走路和说话比常人快出许多,这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追求理想时的作风,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纷乱现实中生存的特征。他给我的感觉是做梦的时候也在四处奔波。不过当父亲去世时,杨劲松正在筹备一个自己主持的项目,抽不开身去奔丧,以致家乡亲友众口一词地骂他无情。我不想援引大禹治水而无视家...

    138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法律边界模糊:怎么区别行为艺术与淫秽色情?[图文]
    法律边界模糊:怎么区别行为艺术与淫秽色情?[图文]

    法律边界模糊:怎么区别行为艺术与淫秽色情?人体艺术和色情图片的区别21世纪人体摄影艺术不再神秘,不再是洪水猛兽。书店里、报摊上的人体艺术画册很少有人问津,不再是畅销书籍了;人体摄影艺术展览也不再是“万人空巷”争相看稀奇看热闹了,走进展厅的观众,真正是为“艺术”而来,而不是为“人体”而来;是为审美而来,而不是为窥私而来。著...

    69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皮力评“725大火”:整个中国信用破产[图文]
    皮力评“725大火”:整个中国信用破产[图文]

    皮力微信全文如下:“以艺术和玩笑的名义,我们以次充好,我们纵火,我们做假拍卖,我们在媒体上掩盖真相,我们鄙视五毛,但是我们雇佣网络水军。所有的一切的一切,今天的艺术家所作所为和我们要反对的那个政治的虚伪已经完全一模一样了,而自己却浑然不知的洋洋得意。”来自皮力微信的这段话正被艺术圈疯转,大概正是因为戳中了痛处。以艺术和玩笑的名义,我们以次充好,我们纵火,我们做假拍卖,...

    156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徐累:我们是传统和现代的挑夫[图文]
    徐累:我们是传统和现代的挑夫[图文]

    谈到当下兴起的新水墨,徐累是必然要提到的艺术家。他在五年以前关于“传统的复活”的观点可以说预言了2010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走势。虽然徐累认为水墨一直是当代艺术中的二等公民,但正是因为他和同辈水墨艺术家的坚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新水墨纳入到中国当代艺术的讨论之中来。把握新水墨的平衡感Hi:通过你的观察,新水墨这一块儿有没有一个核心的价值观,比如说对传统,对笔墨的看法上...

    142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七龙珠”之父因画画过敏隐退 漫迷:神龙快留他[图文]
    “七龙珠”之父因画画过敏隐退 漫迷:神龙快留他[图文]

    《七龙珠》影响一代人。@华西都市报:提到《七龙珠》,很多70后、80后都会想到自己青春时代。而这部作品的漫画原著鸟山明,近日却宣称,因画漫画出现过敏反应,计划隐退。其实,在中国,鸟山明的作品不光吸引普通读者,很多当下的职业漫画家也是深受其影响,甚至在其出道之前都模仿画过《七龙珠》。一代漫画大神隐退的消息传来,谁能不黯然?华西都市报记者昨日获悉,影响了几代人的全球最热动漫,曾被好莱坞改编为真...

    35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不求声名但求内心喜悦——近访汤唯的画家父亲[图文]
    不求声名但求内心喜悦——近访汤唯的画家父亲[图文]

    2014年4月16日,“汤余铭世界文化遗产绘画作品展”深圳开展。次日,深圳特区报、深圳新闻网、凤凰资讯、光明网、雅昌艺术网、99艺术网等同时刊登文章《不求声名但求内心喜悦》。不求声名但求内心喜悦4月15日汤唯在京亮相电影《黄金时代》发布会引发热议。4月16日,汤唯的爸爸、画家汤余铭现身深圳,在南山福顺堂举办“汤余铭世界文化遗产作品展”。汤家父女,...

    97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熊广琴:画画不仅是技术更是学问[图文]
    熊广琴:画画不仅是技术更是学问[图文]

    女画家熊广琴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专职画家,熊广琴的艺术作品清新淡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人文情怀,画面沉静中弥散出江浙才女多思敏感而又偏执一端的特性;笔墨里更多凝炼和圆厚,简约高华中透着几分现代意韵。熊广琴的写意花鸟作品蕴藏着很多中国文化元素,在对自然物象的描述中,追求更具人格的象征意味和精神性的东西。北京商报:您与郎绍君、薛永年等理论家有过一些交往,在您看来,艺术理论的提升对创作有怎样...

    36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著名油画家张万东[图文]
    著名油画家张万东[图文]

    著名油画家张万东即使不是反色彩的,也应该是单色或者朴素的描绘才可称之为素描。但是,迄今为止,所有关于素描的定义只能定义画家张万东的外在形象。也就是说,在万紫千红的世界里,张万东已经朴素到了只能称之为“素描”的境地——他随便一站就是一张很不错的素描作品。然而,这只是表象——生活的表象、自然的表象。一旦我们触及视阈、灵魂以及生...

    63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文]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文]

    搜尽奇峰图作者:逍遥堂主人当傅抱石还叫傅瑞麟的时候,他爱上了石涛。那一年,他18岁,刚刚初小毕业升入江西第一师范,他因此而给自己改名傅抱石。其实,这已不是他第一次改名了,10岁那年,他就将本名“长生”改成了“瑞麟”。不过,他为世人所知的还是18岁的这次更名。我曾仔细考据过傅抱石更名的原由。有一种说法是因为他自年轻时便心仪屈子品德情操,崇仰...

    21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图文]
    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图文]

    胡永凯胡永凯君是一位受过系统艺术训练,带有学院情结,但又有自由创造精神的画家。学院训练与自由创造精神本来并不相悖,但是不少在学院受过教育的人,只学到了造型的规矩和法则,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终不能独步行走,更不用说自成局面了。我说胡永凯有学院情结,主要是指他尊重造型规律与原理,珍惜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和技巧,但又不为之所束缚。走出校门之后,他善于结合工作实践,深入领会艺术奥秘,寻找适合发挥自己...

    1767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动漫是否会成为下一代的艺术表达[图文]
    动漫是否会成为下一代的艺术表达[图文]

    《踮脚张望》(封面)当前,动漫已经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阅读习惯,有人说,它只是一种迎合当下社会文化需要的工业性产品。不过在2014年,已经第二次作为独立画种进入全国美展的评选与展览,象征着美术殿堂对这一新鲜事物中所包含的纯艺术属性的关注与包容,但中国动漫是否真的已经拥有了美术史意义上的高度?相比于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上动漫作品首次被专列为一种美术门类进行评奖与展示,五年后参选的这...

    29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品读画家刘妍宏——得其英华 穷其枝叶[图文]
    品读画家刘妍宏——得其英华 穷其枝叶[图文]

    刘妍宏近日品读刘妍宏新作,得到两个印象,想到一个问题。一个印象是“放”。看上去眉清目秀的刘妍宏较少作工笔,有志于在大写意上发展,作品少有轻柔品味,用笔利落,简洁,气隽语快,屏绝俗常绵软,淘汰冗杂线条,疏离笔记躁乱,振起画面气态,便有雍雅和厚、超逸爽朗之气脉。即使是那些工兼写之作,亦具豪放品格。其创造自出机轴,呈现豪放之韵趣。做到这一点,有她的艺术追求,更有北方人的气...

    23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无论我唱什么,灵魂都是蒙古文化”[图文]
    “无论我唱什么,灵魂都是蒙古文化”[图文]

    每一种文化都像一棵大树,民族文化就像树的根,只有根强壮了树才会茂盛。——乌仁娜有这样一种蒙古族女声,因为从未受过专业声乐训练所以没有闪闪发光的音质,却如同一件古老的精妙乐器,因为充沛的能量和时间的沉淀而能在四个八度任意跨越,令听者忘我。这个声音来自乌仁娜·查哈尔图格旗,欧洲最活跃的亚洲音乐人之一,曾获德国RUTH奖最佳国际艺术家称号。乌仁娜出生在内蒙古鄂...

    29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喜歌剧要本土化,不忘娱乐大众[图文]
    喜歌剧要本土化,不忘娱乐大众[图文]

    ■上海首届喜歌剧展演下周上演6部喜歌剧■艺术总监、导演李卫谈歌剧改编本土化问题“改编的初衷,是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我做得更多的是将舞台风貌现代化、亲民化,强调歌剧的娱乐作用。喜歌剧这种题材,再怎么强调娱乐作用,都不会影响其内涵,它本来就是为了娱乐大众而存在的。”——李卫李卫导演的《群妖围舞》《女仆当家》被改编成老教授和小保姆之间的故事下...

    74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