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版画传统展示模式难奏效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小宇 点击 :

版画传统展示模式难奏效 | 美术科普

徐冰作品《鬼打墙》

版画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在中国已有千年的历史,最早的版画雏形可以追溯到汉代,但早期的版画都是复制版画,大多与文字、书籍印刷有关,是作为书籍的插图出现的,现代意义上的版画在中国出现不过百年的历史,真正繁荣发展是在二十世纪初木刻版画的兴起,因此中国的版画有其特殊的历史环境,对于版画的展示就不能是简单的作品加标签这样单一的呈现,现在的展览很多,但大多数的展览在开幕式当天非常的热闹,之后便无人问津显得非常的冷清,造成这样的原因除了与展示的作品和展览的质量有关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展览的互动性,要么是在展示方式不受欢迎,作品加标签是主要的展示方式,还有就是人们认为展览空间展示的是艺术品,一般人很难看懂或者理解不了,因此版画应与展览空间发生更为深度的关系。

艺术家个人创作的特殊性

版画从二十世纪早期开始到现在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931年到1937年是萌芽期,1937年到1949年是成长期,1949年到1966年是繁荣期,1976年到现在是转型期,在这四个时期中,前三个时期的版画都与政治宣传和革命斗争有关,有其特殊的魅力和作用,第四个时期的版画伴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也具有了当代艺术的某些特性,这就使得它与展示空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不仅仅是作品,更重要的是从事艺术创作的艺术家的观念和手法变得多样与复杂。

策展人董冰峰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表示:“在今天的展览里谈版画,要把这个背景放到中国当代艺术的背景里面。”对于艺术家创作的特殊性他提出了两个人,一个是徐冰另外一个是邱志杰,在他看来:“徐冰是一个个案,徐冰在做《天书》、《鬼打墙》及前后一系列的创作笔记、手稿,包括他多次提到的关于复数性、印痕的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呈现方式。”徐冰的《天书》从1987年动工一直到1991年完成,整整闭门做了4年。整体装置由几百册大书、古代经卷式滚动条以及被放大的书页铺天盖地而成。而《鬼打墙》创作始于1990年,徐冰和他的工作队伍花了24天在北京郊区用墨拓印了长城的墙面。该作品又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把所有的拓片纸组装成一个宏大的装置。像这样作品的体量和形式以及所附带的信息是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方式就能呈现出来的,他对于空间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另外一位艺术家邱志杰的作品也有同样的特点:“邱志杰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艺术家,他大概从92年开始一直到现在的创作,几乎都是以其版画训练的一个方法或者观念展开的,比如毕业创作的26张《大玻璃》,接下来关于纪念碑、挂历、摄影的作品,还有纹身在我看来是身体跟复制的一个结合,他的《兰亭序》以及最近两年在做的《如何成为失败者》,就是08年在广东双年展用一个印有一行字的汽车轮胎,开了几千里这样一个过程。除此之外,他做大量结合社会事件和社会现场的创作,以及他后来在浙美主持教学的时候,把个人的创作和教学的创作总结为一个总体艺术,他将艺术家个人创作与社会性、和新的展览方式进行一种结合。”这样的一种创作形式、手法和观念用一种形式是很难呈现完整的,这就需要策展人在进行展示时对空间有很好的把控能力。

大型机构和展览兴起带来的改变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的比较有特殊性的艺术家,在董冰峰看来是由于近年来艺术创作和展示环境的变化的影响,尤其是展示环境的变化:“我个人觉得在八九十年代从事创作的艺术家到2000年以后有一个非常大的转变。比如说我们在2000年之后讨论中国当代艺术合法化,其实它的背景就是一个美术馆和双三年展等大型展览的频繁兴建和举办。从这个时间段看最近十年整个随着美术馆和大型展览的一种变化,对之前很多的创作媒介比如绘画、影像、摄影、装置等等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就是说作品一定要和展览空间做一种新的关系的处理,无论是从创作媒介到策展在到展览布置。”

反过来看的话,由于展览方式和呈现方式的转变也促使艺术家在创作上进行新的尝试,画廊机构在进行展示之时也开始考虑作品与空间的关系,这一点在谭平的尝试中就可以看到,对于空间的把握谭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在今日美术馆[微博]做的展览就考虑到二号馆的变化,为此专门做了空间模型,看空间结构的变化、角度,把作品如何放置在空间中;中国美术馆圆厅的空间与今日美术馆的空间比较而言,具有很强的象征性。这就不是简单的面对空间的问题,是带有社会性象征的;圆形展厅的空间具有某种神圣感,如同带有宗教感的殿堂。那么,在这样的空间做什么样的作品?是需要有很多思考在里面的。在画廊空间举办的个展,就是另外一种状态了。画廊的空间更多的是和人们生活非常密切的场域。现在人们把画廊本来具有的功能和性质都改变了,很多人认为到画廊去买画是为了收藏、增值的。但画廊应该是普通人消费艺术品的地方,到画廊买画放在自己家里来装饰家庭空间的,画廊本身的功能和意义应该是这样的。所以在画廊做的展览,希望是一个看起来是很轻松的展览,是和大家的生活发生点儿关系的,从这个层面上讲画廊空间与美术馆的空间是不一样的,空间的功能、性质都是不一样的。”

谭平从艺术家的角度将版画在美术馆与画廊中的展示做出了区分,而致力于推广版画艺术的联合艺术空间负责人佟智成则从机构的角度给我们另外的一个答案:“之前我在做展览时更多的是考虑一种场景性,但后来发现场景会强于作品本身,作品反而被淹没,因此我在2012年对联合艺术空间进行了改造,为的是干干净净做展示,将版画本身的味道凸显出来了,这样更容易梳理作品线索。”

其实这一点在联合艺术举办的“分享的快乐——联合版画收藏展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来,步入展厅“一层展厅由左及右从新兴木刻开始逐渐越来越当代,涵括铜版、丝网版、石版等多样版画创作。展厅左侧以国内艺术家为主,而在展厅右侧则向观众展示的是带有国际文化背景的铜版画和石版画,沿着阶梯上二楼,可以看到以石版为主的法国当代版画,此次展览作品的摆放按分组的方式,在视觉上力图形成一种小跳跃,这就区别于传统版画展中规中矩的展示方式,让观者能够跟随摆放结构,每到一组都有一些新鲜的视觉触点。”

版画艺术展示的几种形态

除了上述艺术家创作的特殊案例之外,其实版画艺术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特殊性,比如在版画发展的前三个时间中的第二个时期,版画在创作中就分为解放区、沦陷区、国统区等等不同的区域,在不同区域中的创作又不尽相同,所以在展示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作品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说要进行场景展示与个性空间的展示。所谓的场景展示就是说有些艺术品比较特殊,离开了原有的环境关系和生存背景就会使观众产生理解的困难,因此在展示的时候就要采用场景式的展示方法,也就是将艺术品自身包含的功能、文化价值信息准确的传递出来,通过再现艺术品的使用状态和环境,这时候空间就成为展示信息的部分,成为作品的一部分比如像故宫[微博]就是很好的代表,当作品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展示时,就要通过创造新的展示空间来还原这样一种空间,尽量让空间的各种元素与艺术品展示的内容相一致。

除了还原艺术品所处的时空环境之外,还应该还原所处的文化生态环境,“比如说在版画早期的功能创作、传播包括政治宣传,如果我们讨论版画这样一个技术或者创作媒介或者这样一个工具的话,回到了展览的问题,好像我们非常有必要来回溯它的一个简单的历史。”如果说还原场景或者再造一个场景的话是物质性的展示,那么还原所处文化生态环境则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呈现,也就是说一定区域的风俗习惯、宗教礼仪、口述史、经济形态、社会关系、等等作为一种历史的原貌保存在所处的环境中,完整的展示在观众面前。对于这种呈现董冰峰举了三个例子:“第一个展览是两年前在浙江美术馆举办的《鲁迅的面容》,是一个回顾木刻运动80周年的展览,之多一提到这个展览是因为我留意到在展览中有一个很大的规划,除木刻运动的主体之外,分别介绍了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的木刻。在这个展览里面策展人已经有意识的对现代木刻运动的起源进行不同区域的呈现,除了地理区域之外还有政治区域的、文化区域的归纳与划分。第二个是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武器:彦涵革命战争时期艺术作品展”,展览由朱青生策划,所以这个案例也给我一些想法,因为他讨论的是彦涵先生从延安整风前后在创作形式上的一些变化。”这个展览分为四个部分:战争——勇敢坚强的战斗意志和性格特征,民主——解放区的新气象和革命者的内心追求,土改——追求人间的平等和社会的公正,解放——解放区的歌颂与赞美,新年画,从历史复原的角度对彦涵革命战争时期艺术作品集中展示,重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彦涵在延安和前线学习、战斗和创作的艰苦卓绝的政治环境和伟大的时代精神。“第三个也是朱青生策划的谭平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朱老师在这个展览的策划背景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在展览中讨论了中国书法史、西方艺术史和艺术家创作的结合。因此现在讨论版画和展览、讨论版画和展览空间,对于历史的溯源、文献的整理显得非常有必要。”

现在的展览很多,但大多数的展览在开幕式当天非常的热闹,之后便无人问津显得非常的冷清,造成这样的原因除了与展示的作品和展览的质量有关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展览的互动性,要么是在展示方式不受欢迎,作品加标签是主要的展示方式,还有就是人们认为展览空间展示的是艺术品,一般人很难看懂或者理解不了,在心理上保持一定的距离,画廊是给知识分子准备的,这时候就需要有互动性的展览,比如人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有交流。

我们在今天讨论版画时要将其放在一个非常当代的艺术发展社会空间里、文化空间里、展览空间里来进行的,不只是局限在它的语言、技术,要考虑到空间化的问题、装置化的问题,或者说它必须结合更多种语言、学科化处理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完正合理的呈现出版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相关文章

  • 写生随行随感[图文]
    写生随行随感[图文]

    上师大美院冯祥云的写生作品上师大美院程璐的太行山写生作品张振兴:早在1990年代就跟随萧海春老师写生,通过写生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能够发现古人的画法与表达,更重要的是体会到自然的山林之气,与书本互参,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就有更多的深度,画出的山林之气就会更显得到位。画山水画,没有山林之气可以说是失败或不到位的。还有,住在山村之中,可以充分体会到一方水土一方人的含义所在,太行山的苍茫、野趣,包括杂...

    53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英国大学博物馆生存现状:精英性与公共性的平衡[图文]
    英国大学博物馆生存现状:精英性与公共性的平衡[图文]

    杜伦大学东方文化博物馆展厅精英性与公共性这对长期存在于博物馆和博物馆学讨论中的矛盾体,在大学博物馆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即便抛开资金困境,精英性与公共性的矛盾仍然是英国大学博物馆策划展览和活动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展览——精英性与公共性的平衡大学博物馆精英性与公共性的矛盾首先体现在展览的选材、设计和诠释之上。为了在两者间取得相对平衡,满足不同观众群的需要,大学博物馆各出...

    172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英国大学博物馆状况:精英性与公共性的博弈[图文]
    英国大学博物馆状况:精英性与公共性的博弈[图文]

    英国杜伦大学东方文化博物馆MalcolmMacDonald中国艺术与考古展厅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英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衰退之中,次年上台的联合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节省公共性支出的措施以减少财政赤字,教育系统首当其冲,而大学博物馆作为这个系统的其中一个环节也不能幸免。所谓大学博物馆,顾名思义是指为大学拥有和管理的博物馆。由于行政归属的特殊性,大学博物馆在面向受众群、资金来源等方面有别于其他公有或私人...

    137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范曾回应质疑:妒恼怨恨构成污泥浊水[图文]
    范曾回应质疑:妒恼怨恨构成污泥浊水[图文]

    范曾5月15日,风景如画的北京大学弥漫着春天的气息,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正在进行——科学与文学双峰并峻,试图分享各自的奥秘,构架严谨和浪漫之间的彩虹桥。这一天,91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58岁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数百名莘莘学子聚首燕园,探讨梦想和奋斗,探讨如何看待“诚”与“信”,探讨对美、哲学、信仰、价值的认识。...

    123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的金钥匙[图文]
    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的金钥匙[图文]

    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前校长伊瑞·索塔玛(YrjSotamaa)■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前校长伊瑞·索塔玛谈艺术教育与传统美术学院的教育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前校长伊瑞·索塔玛(YrjSotamaa)不久前接受了《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的专访。在谈及中国的美术教育有着怎样的问题,面临怎样的挑战,出路又在哪里时,...

    191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曲磊磊:横跨东西文化 墨写光影年华[图文]
    曲磊磊:横跨东西文化 墨写光影年华[图文]

    曲磊磊作品:《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站在曲磊磊的画作前,一种力量直击心灵。七位造型各异的秦兵马俑,一字排开,手提钢枪,气势轩昂,中间有一位身着当代军服的士兵,高声呐喊,彷佛喊出响彻广场的号令,排山倒海的气势和坚不可摧的力量逼面而来。这样的跨越式组合,让人耳目一新,而其中传达出的力量,却直抵灵魂深处。细看画作的题目: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再看画材,竟是水墨宣纸,因为这幅画,咋一看,以为...

    127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画家孙宗慰:孤独的西行者[图文]
    画家孙宗慰:孤独的西行者[图文]

    孙宗慰油画《持烟斗的自画像》。1942~1943年在中国美术学院任教期间的油画代表作中国美术馆的“求其在我:孙宗慰百年绘画展”,展示了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曾有这样一个孤独探索的行路者——“在那样的时间点里,孙宗慰走了一条相对来说比较独立或者比较案例性的道路。”徐门弟子和敦煌之行展览中的近百幅作品,创作年代都在20世纪40年...

    94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画家王旦坤——用抽象诠释中国画的新生命力(组图)
    画家王旦坤——用抽象诠释中国画的新生命力(组图)

    中国是最早提倡抽象美的民族,书法艺术自古就是一种抽象艺术,笔法中蕴含了提按、虚实、干湿等抽象元素;西方画家米罗等人都曾在中国书法中汲取营养,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南宋梁凯的泼墨仙人以大写意的笔法将中国画的抽象意味推向了高峰,近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画风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抽象世界。目前,在中国美术界,一些美术理论家或研究学者普遍认为,抽象国画跟中国传统国画、现代中国画有着显著的不同,它具有中国文化艺术元素...

    78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曹晖:以传统语言创作当代雕塑[图文]
    曹晖:以传统语言创作当代雕塑[图文]

    图片资料曹晖是“2012景像——中国新艺术”的参展艺术家之一,他的雕塑给观众的第一感觉是血腥,从羊、猪、马等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到人身体的局部,再到具有“肉质”躯体的日常物品,在他的作品中都被非常态地呈现:去掉毛发、撕开皮肤,露出血色的肌肉组织与骨骼。由于尺寸很大,作品对人的感官有着很大的冲击,会产生在观看活体解剖...

    189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我们应该如何欣赏雕塑[图文]
    我们应该如何欣赏雕塑[图文]

    中山纪念堂孙中山雕像特约采写:彭昶说起雕塑,人们的头脑中会涌现出如掷铁饼者、大卫、断臂维纳斯、自由女神、秦始皇兵马俑、铜奔马、艰苦岁月、五羊石像……如此众多形象,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有点类似于宗教图腾,深深根植在世界民众的脑海中。雕塑是具有空间立体感的造型艺术,它可以穿越时空,存在几百年,甚至数千年。经典雕塑的影响力是所有艺术品中最为强大且深远的。近日,有幸与广...

    110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刘玉来:论国画创新的底线[图文]
    刘玉来:论国画创新的底线[图文]

    刘玉来家在青山心淡然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如果要能独立的存在,必然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中国画有着的丰厚的历史,在背负历史艺术语言又需不断开拓新语言的状况下,怎样才能在延续故往中使自己得到不断更新呢?这确实给从事国画工作的艺术家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艺术发展的规律是在螺旋性的进程中不断更新发展,发展中它不能不在不断的吐故纳新中使生命得到更新升华,因此故往的自我必定会成为每个不同艺术工作者攫取的宝库...

    115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书风何以能够具备正大气象?[图文]
    书风何以能够具备正大气象?[图文]

    唐人楷书法度严谨,结体端庄,素来被视之为楷法之典范。特别是颜真卿的楷书,如大臣冠剑,俨立庙堂,富有正大气象。它与张旭怀素的草书共同代表了大唐帝国的繁华与鼎盛。然而,当下书坛,唐楷已经从最初的淡出展览到现在的完全退出,在预示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也预示着一个书法逐渐失去正大气象的特殊时代的到来。当下我们时常听到书风缺乏正大气象的批评,而且这种批评多少年以来一直没有停息过。我们这个时...

    32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中国传统艺术家为何没有世界名气[图文]
    中国传统艺术家为何没有世界名气[图文]

    2月19日,嘉宾和媒体记者观赏毕加索作品。记者江宏景/摄四川成都将于2月28日至5月1日举办“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将展出56件、总价值高达6.7亿欧元的毕加索作品以及张大千的部分作品。尽管毕加索作为西方现代派绘画大师早已享誉世界,但两位中国绘画大师张大千与齐白石各自的作品拍卖总额却在2011年首次超过了毕加索。尽管如此,中国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海外知名度似乎滞后于其节...

    138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专家谈新闻摄影:新闻照片背后的记者思考更关键[图文]
    专家谈新闻摄影:新闻照片背后的记者思考更关键[图文]

    《退下来以后的邓小平》组照之一,杨绍明,1988年获得荷赛新闻人物类组照三等奖,成为首位获得荷赛奖的中国摄影师1988年注定成为中国新闻摄影师难以忘怀和新闻摄影史必须记录的一年。这年的1月5日,《世界新闻摄影展览》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开幕,这个展览集中展示了“荷赛”30届(1957-1987)比赛中评出的241幅代表作。这样的展览在我国还是第一次,以至...

    118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法律边界模糊:怎么区别行为艺术与淫秽色情?[图文]
    法律边界模糊:怎么区别行为艺术与淫秽色情?[图文]

    法律边界模糊:怎么区别行为艺术与淫秽色情?人体艺术和色情图片的区别21世纪人体摄影艺术不再神秘,不再是洪水猛兽。书店里、报摊上的人体艺术画册很少有人问津,不再是畅销书籍了;人体摄影艺术展览也不再是“万人空巷”争相看稀奇看热闹了,走进展厅的观众,真正是为“艺术”而来,而不是为“人体”而来;是为审美而来,而不是为窥私而来。著...

    70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