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中国画常用的几种印章形式[图文]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哈哈 点击 :

中国画常用的几种印章形式 | 美术资料“溥儒”名章“旧王孙”

绘画既为艺术,其用印亦非同于一般公文、公函的钤盖。绘画用印当“缩龙成寸”,具有中国传统篆刻艺术的特质,而且方寸之中蕴涵博大,从形式到内容都应精审考究。

印章按印文的内容分,大致有姓名印、字印、别号印、斋馆印、书简印、鉴藏印、吉语印、闲文印及肖形印等。按印章的整体形态分,大致有子母套印、带钩印、二面印、五面六面印、连珠印、花押印等。按印面形状分,则以正方形为主,也有长方形、椭圆形、葫芦形及不规则形。钤在绘画上的印章,主要有名字印、闲文印、别号印、斋馆印和肖形印。另有压角印、起首印和边印,则是依钤在画面的位置而取名。我将分六次向大家介绍中国画常用印章的相关知识,本文重点介绍名字印和别号印。

名字印是姓名印和字印合在一起的称呼。姓名印的使用范围极为广泛,无论书画作品的用印,还是日常生活各方面用印,一般都钤上姓名印。姓名印仅刻姓和名,或加印“印”、“之印”、“私印”、“印信”、“之印章”等。姓名印中有一种回文印,这种印,姓在右上,“印”字在姓下,回环读之,应读作“姓名名印”,而不能读成“姓印名名”。

字印即用表字作印文入印,旧称表德印。秦汉时期人们多用姓名印,唐以后开始用字印。前人多习惯用两个字的朱文字印。字印的印文不能刻有“印”字,只有姓名印的印文才能刻上“印”字,如“仓硕”、“白石”二印即是。在字印中,也有加“姓”的,作“姓某某”,也有姓的下面加“氏”字,作“姓氏某某”,也可以字下加“氏”,作“某某氏”,或在字下加“父”,即“甫”的异体字。

名字印中还有朱白相间印、图案边印、汉鸟虫篆印以及姓为文字、名为肖形的印章。另外,古代流传下来的花押印和连珠印也被一些画家用于表示姓氏和名字,书契约上签的字,如镌刻成印章即成为“花押印”。花押印在元代比较盛行,称为“元押”,一般都用自己的名字化成一种图案形符号,有的画家往往以花押印来表姓,如“梁押”(画家梁崎有此印)。

连珠印在古代有二连珠印、三连珠印和四连珠印等。今天画家使用的多为二连珠印。长方形印的中部刻空作间隔,上下两头刻有两个正方形印,上下两印的印文连在一起。有的印文将姓与名、名与号分为上下两印刻,有的将两个名字分为上下两印刻。二连珠印也有作椭圆形的。因此印较小,画家用连珠印一般都钤在小幅作品上。

别号印是用别号作印文入印。相传别号印之称始于唐,以别号入印始于宋。其后文人将别号印与斋馆印一样用于书画作品中。

中国画常用的几种印章形式 | 美术资料“溥儒”名章“一朵红云”

别号印与姓名印、字印相关,其印文自然是主人的别号,其称谓有某山民、某山人、某居士、某道人等。齐白石《牵牛花》题“寄萍堂老人白石”,款下只落一方“木人”别号印。也有将斋馆名加上“主人”二字和“主”字作别号用的,如齐白石“平园主人”印。明清以来,别号印在文人和画家中颇为盛行,有的人甚至用过数十方。

别号印多是借以明志及表达主人人生态度和感慨的。郑板桥十分敬重南宋画家郑思肖的绘画与人格,郑思肖号所南,故板桥特镌一方“所南翁后”的别号印。

在绘画作品中,别号印常与名字印配合使用。如清朝皇室后裔溥儒所作的《平野牧秋风》,画上钤“一朵红云”、“旧王孙”、“溥儒”三印,其中“溥儒”是名章,“一朵红云”和“旧王孙”均属别号印(见图)。

相关文章

  • 威尼斯双年展是否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盛宴?[图文]
    威尼斯双年展是否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盛宴?[图文]

    绿园城堡外的中国展览宣传广告导言:对于如今的中国艺术界而言,威尼斯双年展虽然早已不是那个神秘的国际大型艺术展,但在众多中国艺术家、策展人和媒体人的眼里,它依然是掌控着国际艺术权威和最高学术标准的国际艺术展。从1993年奥利瓦邀请十三位艺术家参与威尼斯双年展开始,中国当代艺术就开始努力寻求世界认同,直到2003年正式成立中国馆,再到如今的多个中国当代艺术展,中国艺术似乎已经融入这个国际化的平台。...

    187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春展缀言[图文]
    春展缀言[图文]

    中国传统审美擅长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他的意趣不是一往不返,而是回旋往复的,中国山水画亦如是。回首宋元绘画,细赏南北宗墨迹丹痕。无一隅不在显示出中国人观照自然,解读自然的独特方式。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对研索翰墨者起到了良好的蒙养。“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风物与人同。”寂同山水林木,静对日月晨昏,携伴渔樵耕读,思接万物千载。宋人已成熟的将客观事物不依主观的描绘...

    179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许江:难忘教诲[图文]
    许江:难忘教诲[图文]

    赵无极在中国美院做教学示范赵无极先生是当代著名华裔法籍画家,是当今世界画坛很有影响的一位大师。他以中国人的胸怀,吸收民族传统之神韵,博采欧美绘画流派之精华,融汇东西方之所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受到世界艺坛的推崇和颂扬。1985年5月,赵无极先生应我们的邀请,来到他的母校——浙江美术学院。学院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绘画讲习班,有来自全国8所美术院校的教师和浙美部分师生27人...

    39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弗朗索瓦斯-吉洛特与毕加索[图文]
    弗朗索瓦斯-吉洛特与毕加索[图文]

    1995年,吉洛特在她的纽约工作室内在毕加索的妻子和情人们痴缠、发疯、自杀的故事堆里,吉洛特幸存了下来。在离开毕加索的60年里,吉洛特不怕回忆,但不愿过多回忆,也不只有回忆,而是活出自己,活在当下。吉洛特活在当下,从来都活在当下一个人,如果有幸(或者不幸)活上90岁,会在干吗?回忆,枯坐,枯萎?不,不,不,至少弗朗索瓦斯·吉洛特(FrancoiseGilot)不是这样,已过91岁...

    181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自然主义是策展定出的概念[图文]
    自然主义是策展定出的概念[图文]

    亨利·方丹-拉图尔《维多利亚·迪堡肖像画》在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术史论家朱国荣眼里,11月16日即将在中华艺术宫“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法国奥赛博物馆珍藏”展出的米勒作品《拾穗者》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在18、19世纪的法国,最主要的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作品。“自然主义,应该是一个应策展...

    124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刘玉来:我与启功先生的交往二[图文]
    刘玉来:我与启功先生的交往二[图文]

    我和申先生见启功先生站起来,也赶忙站起身。这时来人已经走到了床边。申先生和我见到有人来看望启先生,屋子里又容不得许多人,况且我们已经表达了我们的心意,于是便向启先生告辞。启先生也没太挽留。申先生接着又向来的那些人中的黄白镜子脸的人恭敬的打了招呼,之后我们便走出病房。出得门来,我问申先生:“您打招呼的那个人真是风度翩翩,一看就是个风流名士大才子。”申先生把大拇指一挑道:&ld...

    80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应天齐:他们拣的是文化与记忆[图文]
    应天齐:他们拣的是文化与记忆[图文]

    应天齐本报记者高素娜9月15日至19日,由艺术家应天齐发动,建筑专家付志强、胡石、刘克峰积极响应共同发起的“应天齐——‘遗存·再生’芜湖古城艺术计划”得到了安徽芜湖市民的积极响应,数千名高校大学生、教师、公务员、企业员工、社区居民及白发苍苍的古城老居民等聚集在芜湖古城现场,拣寻各个时代建筑遗存的砖块。此次...

    92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画家娄师白:大师身后的大师[图文]
    画家娄师白:大师身后的大师[图文]

    齐白石娄师白师徒旧影北京吴志菲社会上曾流传着这么一句评价画家成就的话: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黄胄的驴,娄师白的小鸭子。由此足见娄师白在当今画坛享有的地位。娄师白《春光明媚》镜片,136×68厘米,中翰清花2010年12月拍卖成交价71.9万元一次美丽的邂逅与一方“师白”印章娄师白原名娄绍怀,祖籍湖南浏阳县,1918年生于北京。1912年,娄绍...

    20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徐累:以心造境[图文]
    徐累:以心造境[图文]

    徐累采访、文:司马琳娜徐累是那种不紧不慢的人,如同植物一般站在原地,守着一份淡定与娴雅,颇有一份得自古都金陵的贵逸之气。他不追摹古人,也不追随潮流,他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个追忆和思考的舞台空间,以心造境,在画作之上营造了一份诗意、一分神秘和一份虚无主义的情境。徐累曾说,“和同时代的艺术家相比,我不是游猎的动物,我的存在方式也许是植物的方式,在此地猜想,在此地嘹望。我的身上落了一些灰...

    158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陈丹青解读毕加索创作:要了解他的朋友和敌人[图文]
    陈丹青解读毕加索创作:要了解他的朋友和敌人[图文]

    陈丹青讲解毕加索艺术胡晓芒摄“毕加索的画很经典,毕加索的画看不懂。”这两种矛盾的感受令很多普通参观者困惑。昨天下午,著名画家、文艺评论家陈丹青做客《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对中国的策展人提出希望,希望他们为艺术普及多出力。陈丹青的演讲题目是《机会与困境——兼谈毕加索》,他以绘画艺术家的身份从专业角度解读了毕加索的创作和价值,为听众上了一堂精彩...

    29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沈鹏:耄耋之年喜耕耘[图文]
    沈鹏:耄耋之年喜耕耘[图文]

    沈鹏先生沈鹏,江苏江阴人,生于上世纪30年代,其家学渊源,学养深厚,幼习诗书画,尤书为上。几经磨砺,渐成气候,以草书傲立于书山画海,成为一代名家。少年时代,喜读《大公报》,认为它天下为公,公正公道。时值《大公报》建报110周年,我们特地邀请了这位当年的老读者,请他谈谈他的书法艺术之路,他对当下书坛的评判,他对《大公报》的期望等,以飨读者。书卷气未识沈鹏先生之前,闻其以狂草独步天下,暗度:此...

    98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颜长江:当代艺术应着重于现实问题[图文]
    颜长江:当代艺术应着重于现实问题[图文]

    李宇宁作品王淋作品。余华写过他唯一一篇武侠小说,名为《鲜血梅花》。这名字很有意思,如同莫言的《檀香刑》,将美与惨痛奇异地并置,产生一种残酷美。这也是中国最高级小说的一个秘方吧。“鲜血梅花”这四个字,让我突然想到,在很多人那里,可以对鲜血打坐,渐渐地竟看出它原来是梅花;如同,将解剖的血腥味闻多了,再闻到的就是檀香味了。前几天,新华社副总编夏林披露,2003年10月16...

    30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冯国伟:看傅雷如何为黄宾虹策展[图文]
    冯国伟:看傅雷如何为黄宾虹策展[图文]

    黄宾虹傅雷知音难觅才更见稀贵。自伯牙钟子期一曲高山流水,涤荡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知音情怀。顺流而下,虽非流响,但抚琴追古,也禁不住心池摇荡。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如有千里马不见伯乐,又复如何?今读《傅雷书简》,颇为感谢旧时道路不便,才留下这记录知音心曲的情感文字,才让我等有机会穿越岁月的时空去品味高山流水的情感温度。我注意到傅雷书简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筹备黄宾虹八轶书画展的。内容之详细,策划...

    37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摄影传奇威廉·克莱因谈他的巴黎血统[图文]
    摄影传奇威廉·克莱因谈他的巴黎血统[图文]

    威廉·克莱因和儿子皮埃尔,1965年威廉·克莱因(WilliamKlein)的艺术生涯是要写进艺术史的:他的粗粝的城市肖像——纽约(1956)、罗马(1959)、莫斯科和东京(1964)——一直是街头摄影的地标,他的时尚摄影对这一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还有那些灼人眼球的电影:《你是谁,珀莉·麻古?》(196...

    153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艺术批评要讲学术良心[图文]
    艺术批评要讲学术良心[图文]

    尹吉男尹吉男艺术史学者,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专家,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被誉为“敏感而又冷静的当代艺术评论家”。其学术研究一方面立足于现当代,一方面努力通过各种新鲜视角打通当代与古代的关联。开放的艺术世界曾看过尹吉男写的一篇文章,里面这样说:“我喜欢开放世界,不喜欢封闭世界,在生活中同样如此。”他举了外出旅行的例子,他说自己不喜欢导游,觉得解...

    138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