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西岸双年展:一场无声的喧哗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小七 点击 :

曹俊杰

如果不是看到上海老水泥厂油罐房上贴着巨大的标签字,谁也不曾想,这里竟然成了文化最时尚和实验的前沿。

上面是这么写的:“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这里位处上海徐汇滨江,原先的工业厂房的斑驳历历在目,它将在未来迎来巨变,一些巨大的写字楼和各色奇特的文化建筑,将遮蔽起这些萋萋荒草。

10月20日,中心穹顶厂房——这里未来将成为“梦工厂”在中国的制造中心,这个被称为“亚洲首个跨媒介国际大展”在这里正式开幕,一众身着黑色礼服的建筑师们和身形懒散的艺术家们鱼贯而入。他们来头响亮,譬如,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建筑师王澍、建筑师张永和、中国先锋戏剧大师牟森、中国声音艺术之父姚大钧等人。

有近80位国内外著名建筑大师和68位艺术家们的作品参与其中。如此声势浩大营造出的国际双年展——此前,主办方还在上海、威尼斯、香港等地成功召开了系列新闻发布会,这也引发了诸多想象,譬如,这些著名建筑师和艺术家们的共谋,或许可以解答为什么建筑和艺术之间,究竟能发生怎样的联系?

建筑成盘子,艺术成点心

双年展从西岸所构造的四种文化现象(梦工厂、音乐厅、美术馆、新建筑)出发,启动当代建筑、声音艺术、影像艺术、当代戏剧的系统研究,以历史回顾开启未来想象的空间。在双年展总策展人张永和的带领下,展览被分割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又由国内顶尖的策展人来执行。

不过,想象是美好的,在那座巨大的穹顶之下,像是堆积木一样,摆放着各种建筑模型,偶尔在旁边,看到了所谓的影像艺术品。建筑展览选择了多位建筑师/事务所在2000年以后的一百多个作品来进行一种全景式的展示,这种文献展简直成了教条般的演示。不过据悉,这些大牌建筑师的实验建筑,将陆续在滨江地区建设完毕,未来成为该区域的公共服务建筑设施。

摆放着各种建筑模型,偶尔在旁边,看到了所谓的影像艺术品。建筑展览选择了多位建筑师/事务所在2000年以后的一百多个作品来进行一种全景式的展示,这种文献展简直成了教科书般的演示。

开幕当天,一场盛大的舞台戏剧表演,把双年展推向高潮。一群跳国标的退休大爷大妈们,气质非凡,在穹顶中央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出“云戏剧:上海奥德赛”——演出讲述的是上海的冒险和起航,配合起闪烁的灯光和陈旧的舞台现场,让人有种实验剧场的体验感。但遗憾,直至演出结束,仍然不知道,所谓的“云戏剧”,是指什么?

唯独声音艺术的表演,AlvaNoto(CarstenNicolai),JaapBlonk,Merzbow(AsamiAkita)等著名国际声音艺术家的加入,显示了展览的国际性。“声音艺术放在传统美术馆里展览,反而是不合适的,只有在这种语境里,才能着力聚焦于声音艺术的可经验性。”声音艺术策展人姚大钧说道。

不过,这种建筑与艺术跨界巨构,结果看来与期待中有距离——如果仅仅是旧瓶装新酒便成为创意的话。于是,建筑成了餐具,艺术成了点心,唯独不见有厨子能够把它们很好地搭配在一起。在其中,你看不见建筑对于艺术介入所产生的影响,你也看不到艺术在建筑发生关系时所处的变化。

谁都明白,这仍然是个文化地产的把戏,背后的推动者,依然需要通过声势浩大的文化营销事件,推广概念,制造噱头。“最终,上海西岸将成为与巴黎左岸、伦敦南岸齐名的国际文化新地标。”主办方信誓旦旦。但即使目的性是明摆着的,那就不能提供些许思想性或解决性的方案?

这也难怪,总策展人、建筑师张永和说:“双年展对于原来工业建筑的保留及再利用具有积极意义。”而丝毫没有提及有关的文化内涵。

喧哗背后,艺术影响社区?

作为快速城市化建设的背后,西岸双年展仅经历八个月的筹备,就迅速推陈出台,它本是借鉴于威尼斯双年展的成熟模式,打造一个文化型的重要事件。最终把西岸这个平台推向世界,从而实现一个文化社区的长远规划建设。

然而,未经充足的准备,仓促上马的结果,就成了一盘文化事件大杂烩,好比是A仍是A,B仍是B,C仍是C,A+B+C依旧没有化学反应,成不了D。

翻看几个月前,“西岸”刚开始计划的时候,是这么说的:“通过对四种艺术形态的系统研究,以四种文化的现场展示作为展览的主体构架,以历史回顾开启未来想象的空间,梳理这四种文化形态在新世纪(13.80,-0.76,-5.22%)的问题意识、创新形态与发展脉络,彰显中国社会的自我更新之意识、实验创造之精神。”

很遗憾,在西岸双年展当中,仍然最让人铭记的,依旧是那个巨大的穹顶厂房——这个建于1920年作为上海水泥厂的仓库建筑,看上去,比其中所容纳的建筑和艺术作品,更前卫、更具有现代感、更具有创新精神。

“现在,先锋建筑师们太精英化,过于急躁,陷于孤芳自赏的境地。他们沉溺于自我演说的那套系统,夸夸其谈,解决了什么问题?看不出来。”一位在现场的建筑师评价说。

喧哗之后,人走楼空,老厂房依旧要迎来属于它的宁静。它期待能在未来的城市更新中具有更重要的角色和地位,但是仅仅贴上“西岸双年展”这样一个文化标签,则远远不够。因为,西岸双年展这套东西依旧可以复制,并成为另一个文化地产项目声势浩大的开场白。

相关文章

  • 伏虎杨轸开创穆家川时代[图文]
    伏虎杨轸开创穆家川时代[图文]

    桃溪寺(原播州土司司治附近山寺)名家讲古之海龙囤山城孙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考古学尤其是夏商周考古和西南考古的研究。在两个儿子被其弟杨惟吉害死后,杨惟聪又养育了杨选和杨逡两子。杨惟聪病故后,将播州之位传给杨选。这时正值金兵南下,开封陷落,宋廷南迁之际,杨选趁宋廷号召各地募兵抵御金兵之机,开始扩展自己的势力。他一方面发展农业、储备粮草、招募军队,以随时响应宋...

    56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藏巧守拙、大智若愚[图文]
    藏巧守拙、大智若愚[图文]

    贾平凹代表文坛的一种“响动”,好像多年来都是这样的,贾平凹自己不弄出点“响动”,文坛很寂寞;文坛上的那帮人,如若不把贾平凹整出点“响动”,就会憋得难受。然而,面对偌大的文坛,贾平凹的任何一次“响动”,都让评论界在赞美、批评之余,最后又完全陷入一种思维上的迷茫与混沌,无奈之下,有人只好冠之曰&ldquo...

    197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一些当代水墨可视之为艺术诈骗[图文]
    一些当代水墨可视之为艺术诈骗[图文]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水墨艺术”展览中的作品对于西方意识形态所主导的当代水墨,中国艺术家有不同态度,有冷眼旁观,也有投怀送抱。艺术重要的是一种对待人生的真诚——然而,这样简单的话语对于沉浸于名利之中的所谓艺术家或许只是一种奢望。一直处于隐居状态的老画家了庐在与《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的对话中,直言部分当代水墨其实已经等同于诈骗,因为&...

    36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我想成为一名画家:大卫·林奇谈美术学院对其影响[图文]
    我想成为一名画家:大卫·林奇谈美术学院对其影响[图文]

    大卫·林奇出生于1946年,早年他在美术学院学习,后在70年代搬去洛杉矶,在那里他以实验性的邪典片《橡皮头》(Eraserhead)开始了电影生涯。但是他从未放弃过绘画。如今,林奇迎来了他艺术家生涯的一次复兴:在2007年巴黎卡地亚基金会的展览后,他在纽约的Tilton画廊,及洛杉矶KayneGriffinCorcoran画廊的新空间作过多次展览,此外在德国和丹麦也有展出,同时还通...

    197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艺术创作中大师的天真[图文]
    艺术创作中大师的天真[图文]

    大师的天真◎李娟天真,是艺术创作必需的气质。大师者,皆怀着一颗天真之心的人,也用一双孩童般纯净的眼睛看人生,观世界的人。初夏,读林风眠。林先生爱画小鸟,翠绿的树枝上站满了小鸟,鸟儿圆圆胖胖的身子挤在一起,三三两两,成群的小鸟和椭圆的树叶相依相伴,交相辉映,如同孩子作画,画得满满的,没有留白,给人视觉上极大的满足感和喜悦。那些小鸟分明是一群可爱的孩子,挤在一起嬉戏说笑着。看他的画,仿佛听见春...

    24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易中天:为大众服务的学术明星[图文]
    易中天:为大众服务的学术明星[图文]

    易中天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回忆起25年前的时光,他说,25年前自己在上课、写论文,跟其他青年教师没什么两样。资料图片易中天25年前,时为武大教师,41岁的易中天出版了第一本学术专著《〈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开始了自己在学术上的孜孜追求。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面对文化界、学术界的低潮,他转而追求学术和思想的公众影响力,走出象牙塔进行“学术冒险”,而《闲话中国人》等...

    96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山水是齐白石最富原创性的作品
    山水是齐白石最富原创性的作品

    齐白石作品《雨后云烟》(局部)王云因脾气暴躁易怒而酿成恶果的最著名的例子,是与他的同代人齐白石(齐璜)有关的。齐白石曾短时间地与王云为北平艺专同事,据说后来因为王云的关系而不得不离开学校,也许仅仅是暂时不到校,尽管一位与他们两人都熟识的人告诉我,齐白石骄傲自负,难以相处。不管事实究竟如何,如果问题确实发生过,根据两人相遇的时间,齐白石那时已经出名了。齐白石起初地位卑微,1863年出生于湖南湘潭...

    137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美术双年展:用今天给明天画像[图文]
    美术双年展:用今天给明天画像[图文]

    图片资料中国艺术界的重要展事之一——“2012·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经过近一个月的展览,即将于22日闭幕。该展览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参展国家84个,参展作品超过700件,再次引起海内外艺术界的关注和期待。第五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是“未来与现实”(Futur...

    131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记天津著名花鸟画家靳吉顺[图文]
    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记天津著名花鸟画家靳吉顺[图文]

    花鸟画家靳吉顺认识靳吉顺先生已经有十多年,靳先生给人的印象是谦逊儒雅,如他的画一样考究工整。他的画都是从自然生活中拈来的小景,梅兰竹菊、牡丹、荷花,这些简单一枝一叶的花草树木在他的笔下升华了。难怪他的老师——当代花鸟大师霍春阳推崇他的这位高足,给他的画题字:淡妆。出淤泥而不染,细细品着他的画,你就像嗅到一股淡淡的荷花香,柔美清丽给人予美感。他的画受到了许多人的喜欢,被摆上...

    109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我们应该如何欣赏雕塑[图文]
    我们应该如何欣赏雕塑[图文]

    中山纪念堂孙中山雕像特约采写:彭昶说起雕塑,人们的头脑中会涌现出如掷铁饼者、大卫、断臂维纳斯、自由女神、秦始皇兵马俑、铜奔马、艰苦岁月、五羊石像……如此众多形象,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有点类似于宗教图腾,深深根植在世界民众的脑海中。雕塑是具有空间立体感的造型艺术,它可以穿越时空,存在几百年,甚至数千年。经典雕塑的影响力是所有艺术品中最为强大且深远的。近日,有幸与广...

    110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艺术界太过孤立了吗[图文]
    艺术界太过孤立了吗[图文]

    蔡国强的“MysteryCircle”在MOCA的GeffenContemporary展出我的日常工作(调频制作)可以为我的夜间兼职(艺术写作)提供一些补充,但有时候却会出现这两者数周都没有交集的情况。在我们以洛杉矶为基础的谈话节目中,MOCA前总策展人PaulSchimmel被辞退的消息并没有被人忽视,但它似乎也没有挑弄起人们太大的兴趣——至少...

    197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李健亚:赵无极执画笔去天堂[图文]
    李健亚:赵无极执画笔去天堂[图文]

    赵无极世界抽象派艺术大师、法籍华裔著名画家赵无极将在天堂中继续其东西方绘画的创想。4月9日下午,赵无极因病医治无效在其瑞士沃州的家中逝世,享年92岁。而昨日,赵无极的母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为杭州艺专)在举行的85周年校庆馆藏展中,为赵无极的画作献上了鲜花,以进行特殊的纪念活动。与此同时,记者从中国美院前院长肖峰处了解到,赵无极遗愿之一是希望在杭州建立一座纪念馆。赵无极的身后事,包括遗产等问题将...

    26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王端廷:中国伪抽象绘画已到尽头[图文]
    王端廷:中国伪抽象绘画已到尽头[图文]

    近年来我国画坛空前繁荣,写实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观念具象、艳俗和卡通等各种画风应有尽有,其中抽象绘画更是无比兴旺。恰如雨后的蘑菇,中国画坛一夜之间冒出了一大批的抽象画家。从中国美术馆到798艺术区,抽象绘画展览大量举办,令人应接不暇。除了实体空间中的展示,有人还在互联网上举办抽象绘画群展。最近笔者更得知抽象艺术家联盟和抽象艺术基金即将建立。中国抽象绘画呈现如此大好局面,我们本应欢欣鼓舞,...

    46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漆画人生”:艰难守望中寻找“春天”[图文]
    “漆画人生”:艰难守望中寻找“春天”[图文]

    张志强正在介绍漆画蒋振江摄“东方人发现了漆画,西方人发现了油画,这是东方与西方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对于漆画的文化价值,老艺术家胡一川赞誉有加。但随着时代变迁,如今漆画的境遇却并不美好,甚至是在生存的困境中守望着明天。在中国漆艺家协会会员、太仓漆画领军人物张志强的心中,这更是一条不断摸索的坎坷道路,也曾因为生活压力想要放弃,但始终都被漆画的魅力所牵引,最后他给自己定...

    82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一切来得太快了,但艺术永久的价值一直存在
    一切来得太快了,但艺术永久的价值一直存在

    1945年,新婚的苏立文夫妇在成都。世纪之末,正当西方艺术似乎被成功地吸收、传统艺术再生的时候,从西方舶来了一个关于艺术自身性质的全新问题……这将导致对自1900年以来的全部舶来品的质疑。一切都来得太快了,以致无法谈论这些艺术本质和目的的新观念将植根中国有多深,或者会多持久,但它们肯定将变成一种不稳定的力量。苏立文1950年代、1960年代和1970年代间,西方...

    161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