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马克思的一次约会》李如作品画面尺寸2米*2米,创作于2008年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具有独特气质和特殊意义的油画,画的题目是《马克思与马克思的一次约会》,作者是历史画家李如。画面中出现的两位马克思,一位身着中山装,脚上穿着中国人当年崇尚的三接头式皮鞋,就像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结合(“中马”);另一位则身着西装,手中端着一杯红酒,代表着原来的马克思(“西马”),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西马”端红酒的手式很有趣,好像是对另一位他的“中国化了的兄弟“竖起大拇指称赞一般!画面中的家具全部是中式木制家具,隐含着马克思理论的实践所处的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画面中还有一幅内置小画,画面上的天安门和一面高高的迎风飘扬的红旗,作者似乎要表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全世界独树一帜的观点,画面中还依稀可的毛泽东画像的轮廓…。
马克思作为世界共产党的精神领袖,他的理论和思想对当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者,为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在今天,明确地被赋予为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执政的理论基础,将在中国未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马克思与马克思的一次约会》,这幅油画作品美妙的地方在于,作者以当代绘画的方式而非单纯再现历史的方式巧妙地关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主流主题,哲思深远,具有回顾过去,又展望未来的明鉴与启示。另外,作品表现方式大胆,画面富有生动表现力与想象力,显示出艺术家高超的思想与笔触融合的能力。整幅作品既深刻地兼顾了当下的主流价值观,又具备了丰富的当代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是一幅难得的佳作。
透过画家的这幅作品,我们看到一种特别鲜明、突出的特质,我们把它提炼定义为“主流当代艺术”!所谓“主流”的含义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普适的价值观与大的价值取向,事实上,我们发现,在任何社会形态中,在不同的时期里,都有被社会认可的“主流价值”,反映这种“主流”价值艺术作品可以被称为“主流”艺术作品.而“当代艺术”的含义除了表征其时间特性的“当下”与”现实”属性外,最重要的是特指其具备反思与前瞻性的启示精神,并通过艺术的特殊语言将这种精神呈现出来。
我们提出的“主流当代艺术”,是指兼具当下现实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与反思前瞻性的和而不同的艺术,我们认为“主流当代艺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当下社会以及社会的价值取向
2、给人以反思和前瞻性的启发
3、对社会发展有影响力和推动力
主流艺术在任何一个社会和国家都是反映这个社会和国家主流价值观的艺术,但是任何一个社会和国家,在任何一个阶段,都不能没有反思和前瞻的精神启示,正如胡锦涛在建党90年讲话中说到的“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将“当代艺术”反思和前瞻性的精神启示基因,植入反映主流价值观的主流艺术而形成的“主流当代艺术”,是保证一个社会与国家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和推动性的力量,“主流当代艺术”,是大道至简的艺术理论,与中国国家发展所倡导的和谐和科学发展观相契合,具有朴素的普世价值。
“主流当代艺术”绝不是特指“红色”艺术,一些政治图解式、政治口号式的艺术作品,这样的作品即便与主流价值靠得再近,也是苍白无力的,因为从根本上来说,它们没有反思和前瞻性的启示力量,因此也就不能打动人心,从而不能成为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推动性力量,这样的作品不是我们定义中的“主流当代艺术”作品。
画家的情怀决定其绘画的气质,他们和社会的关系决定其绘画风格。当画家同社会一旦纠结,他们的画作必定呈现出一种紧张和对抗的情绪,嘲讽社会也好,自嘲处境也好,画作有的是一种自我情感的宣泄,他们有意无意夸大这种情感,让小我的情绪充盈在或变形或写实的具象中,以此安慰焦躁的自己,这样的情绪在现今画作中不难找寻,一些反叛的、荒诞的、充满消极、灰暗甚至敌意情绪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也许会受到追捧,有的甚至可以在市场上卖出天价,但它们仅仅反映的是少数人的内心的情绪,对社会价值大取向缺乏清晰的认识,甚至不闻不问,因此也谈不上给社会以反思和前瞻性的启示,从而也不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实质的推动力,这样的作品不应该也不能在一个社会与国家成为占主流的艺术作品。
一个成熟的负责任的社会呼唤真正的反思精神和解决性的前瞻思考,“主流当代艺术”孕育而生,当逢其时!李如很平和,还有些温柔敦厚,他和风细雨地和这个社会相处,这样的心态下,他关注的是一种宏大的叙事,他的作品总是在思考,历史给了他思考的角度,他思考政治,思考文化,他画笔下的马克思在进行着灵魂深处的自我对话,这是两种文化两种视觉的碰撞,而李如总能准确把握碰撞的切入点,他平稳而大气地表达着他的思考,他的思考让他的作品显然比那些小情感的作品来的厚重和从容,没有焦躁,没有强烈的情感诉求,有的只是站在高处的思考。当我们深观李如及其作品,不难发现画家在中国当下缺乏信仰并因经济高速发展而浮躁的社会大环境里,在其作品中对现实透射出一份锐利的冷静思考,同时他又不因循守旧,借鉴并积极探索、采用当代的表现方法,因此他的作品兼具“主流性”(关照社会主流价值)和“当代性”(直面现实,以当代的艺术的表现方式体现一份深沉的反思与睿智的前瞻)。面对纷纷扰扰的玩世现实世界,正如著名艺术评论家邓凭祥先生所说的“李如颇为镇定而又清醒,不为时髦和流俗所裹胁,自信地走自己的路,而且走得坚定而踏实。画家曾套用西方当代知识界领袖丹尼尔。贝尔的自我定位来描述自己,‘在在经济领域我是社会主义者,在政治领域我是保守主义者,在艺术领域我是自由主义者。’”。这一段著名评论家的言语,深刻地反映出画家李如对历史、主流价值观、当代艺术、政治和自身关系的清楚定位以及深沉的责任感,这是非常最难能可贵的,我们认为李如的作品具备“主流当代艺术”的优秀特质。
今天,中国以令西方瞠目的速度在发展,中国的话题越来越被关注,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当代艺术以及相关联的政治,文化话题的兴趣与日俱增.但是我们尴尬地发现,大部分的,特别是重量级的话语权还牢牢掌握在西方手中!中国需要出现具有独立思想和清醒头脑的画家;中国也需要出现独具魅力的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扛鼎的艺术作品;中国更需要提出反映自己波澜壮阔时代并引领世界的当代艺术理论,它不仅仅表征要拥有艺术理论自己的话语权,更是中国作为当今浩浩汤汤世界潮流弄潮儿的一份非我莫属,舍我其谁的气魄与责任!如此才无愧于中国过去百年来经历的磨难历程,无愧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实践,无愧
于未来三十年中国全面发展的光荣与梦想!
今年是中国的双红色(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主题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讲话中,胡锦涛一共31处提到马克思主义,4处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主流当代艺术”的观点来看,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主流性,中国特色具有当代的特质!今年也是中东动荡不息引发新一轮东西方价值观辩争的一年,在这个特殊背景激发下,我们强烈感知到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与当代反思前瞻精神两者和而不同的重要特性!《马克思与马克思的一次约会》这幅特殊的油画艺术作品,让我们在今日之中国,壮怀使命,首次提出“主流当代艺术”的理论观念,希望以此抛砖引玉,与艺术,思想,理论人士共同探讨这个艺术理论观念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陆群(洪军对此文亦有贡献。)2011年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