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探奇苗岭写高情——看王振中山水近作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凡凡 点击 :

王振中先生是新中国培养的首批山水画家之一。在大学时代,他和同学们一起受教于李可染先生;毕业之后,来到了贵州的苗岭侗寨。在执教同时,按着可染先生的教导,“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以自己的画笔耕耘播雨,如今已历四十个寒暑。几年前,我看过他的个展,觉得虽师可染之心,却不完全学老师之迹,有了自己阐述自然的视角,有了自己运用笔墨的特点。最近,我再度赏鉴他的近作,深感他的艺术更加成熟。他和他的同行一样为祖国山河立传,但切入点是山川起伏极大、气候变化尤剧的贵州风光;他和他的同行们一样继承发扬着山水画的优良传统,但除去近代传统之外尤着力于古代传统,他不但“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而且不断发掘传统,不断开采生活,甚至反复交叉进行。正因为如此,他的艺术并不以表面的完善和定格为依归,而是保持一种稳步探奇的开放性和不断求索的鲜活性。品味王振中的艺术风采及其成因,我觉得是很有启示的。

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他重视笔墨尤为重视意境。每幅作品的意境各有不同,但无不宁静和谐而充满生机。近三十年来,中国画家普遍重视传统的写意精神,但有的把写意精神当成了西方的表现主义,太强调主观抒发,太强调画面的视觉刺激,不再以“图真”为基础,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失去了贴近自然的平常心,忽视了自然风物的固有联系与生态平衡;也有的过于强调书写性,过于追求符号化,突出了语言个性却遮蔽了真情实感。王振中却能静下心来,不追随时风,也不听蹩脚理论家的倡导,反复深入到苗乡侗寨布依人家生息劳作的自然环境中去,深人到秀美神奇的贵州山水中去,忘掉自己是画家,忘掉物欲的蛊惑,以没有成见的眼光,贴近清新而神秀的自然,在忘物兼忘我中,以“图真”求写意,以升华精神来熔铸意境,以贴切的感受驱遣笔墨。因此,他的画尽管并非一一完美无缺,但决不陷入别人的窠臼和预先设计的套路,却能画出地形地貌和风雨晦明千变万化的区域风光,又使之统一于清新明彻、静谧自然而生机活泼的情境之中,作品中呈现出一片祥和之气。

同样引人注意的一点,是布局笔墨的深究传统。王振中在师从李可染之前,便受萧谦中弟子薛玉璐的熏染,比同辈画家更留意古典传统。他就学于中央美院之后,又因既爱山水画又爱花鸟画,在向李可染学习山水画的同时,还从李苦禅钻研花鸟画。从大学毕业到五六年前,他的山水画布局与笔墨便已在李可染的衣钵中融入石涛和陆俨少的因素,以近代传统结合古代传统,在讲求空间层次、属意量、感光感、充分发挥用墨的同时,同样注意平面的经营,突出笔法线条的强化与律动,只是略感锋芒外露。近年来,他在传统的不断参悟中,又从黄宾虹追溯到古代个性派山水画家石溪,开始吸取其中的含蓄苍莽、自由随意;还可能从龚贤称道的贵州山水画家杨龙友和马士英追溯到古代正统派山水画家董其昌及其影响下的王原祁,开始吸收其布局的用势,笔法的棉里裹铁,墨法的淡而厚、实而清。更把李苦禅先生昔年关于花鸟画的教诲,较自觉地融会贯通于山水画内,讲求用墨中的笔,追求用墨的黑里透亮、焦中见润和生动有韵。如果说《山高有苗家》得益于以石溪的苍莽化人可染的沉雄,那么《黔山灵秀》、《梯田如镜》和《洒金谷》便得助于对古今各家的含英咀华,有古代正统派取势的开合起伏,用墨的以演求厚,有石涛丘壑的生气奕奕,不拘成法,有石溪笔墨的朴厚苍莽,有陆俨少皴山钩云的律动,更有李可染写境的真实感与时代感。《锦绣贵州》虽在青绿与浅绛的结合上尚可完善,但那种厚重朴拙又清新高华,神奇灵秀又气势雄浑,仍然反映了他反复深人生活、提炼生活,反复探究传统、整合传统的明显成效。

以上两点还透露出已被王振中理解的古今山水画家一直遵循的创作规律。一是以人品求画品,即李可染所说“可贵者魂”,文征明所谓“人品不高用墨无法”。二是让艺术高于现实,即李可染所谓“不与照相机争功”、“大胆高度的艺术加工”,董其昌所谓的“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绝不如画”。三是艺术语言的探索离不开师法自然,也即笪重光所说:“从来笔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写照。”这应该是王振中的多年探索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如前所述,他取得的成绩是十分可喜的,但还不能说他的创作已全部充分实现了自己的认识,这也就为他在新世纪的攀登留下课题,相信在一如既往的努力下,他必然会有更新更美的图画问世。(作者:薛永年)

相关文章

  • 齐白石艺术新论[图文]
    齐白石艺术新论[图文]

    齐白石的艺术是在古今之交、中西之汇的时空背景下中国本土文化中孕育出来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齐白石的艺术属于古代又属于现当代。齐白石首先是传统的继承者,他学习以及从事绘画职业的方式发生在清末,他的诗书画印的艺术修为模式属于传统文人画范畴,而且他的作品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确是在延续传统,他的人物画里有一大批儒道仙佛,花鸟画里也有一批梅兰竹菊,这些都证明齐白石首先是一位传统的承继者。但是对于传统的继承并不是齐...

    168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皮力评“725大火”:整个中国信用破产[图文]
    皮力评“725大火”:整个中国信用破产[图文]

    皮力微信全文如下:“以艺术和玩笑的名义,我们以次充好,我们纵火,我们做假拍卖,我们在媒体上掩盖真相,我们鄙视五毛,但是我们雇佣网络水军。所有的一切的一切,今天的艺术家所作所为和我们要反对的那个政治的虚伪已经完全一模一样了,而自己却浑然不知的洋洋得意。”来自皮力微信的这段话正被艺术圈疯转,大概正是因为戳中了痛处。以艺术和玩笑的名义,我们以次充好,我们纵火,我们做假拍卖,...

    156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陈文增:品种单一阻碍定瓷发展[图文]
    陈文增:品种单一阻碍定瓷发展[图文]

    “刀行形外,以线托形”的刻花效果。定窑梅花口刻花瓶(陈文增)。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文增称扩大生产规模迫在眉睫“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作为生于唐、盛于宋,且与汝、钧、官、哥并称为传统“五大名窑”的定窑,其烟火一经从河北曲阳烧起,就曾令南北瓷窑争相仿效,形成了以“白花美”风格行世的定瓷窑系。然而,定...

    37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学者解密柴窑:不是单一品种,烧造地在耀州[图文]
    学者解密柴窑:不是单一品种,烧造地在耀州[图文]

    五代耀州刻花鸟首壶11月3日,第二届中国柴窑文化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五代时期的柴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千古之谜,虽列诸窑之首,却无实物留存。数百年来,人们一直探寻柴窑,产生了“越窑说”、“钧窑说”等说法,甚至有人认为柴窑是不存在的。近年,西安柴窑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致力研究柴窑之谜,并在文献查证方面取得突破。“青如天,明如镜,薄如...

    88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基于思维和行为的设计再思考[图文]
    基于思维和行为的设计再思考[图文]

    今天的“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实践行为的特定称谓,也不仅仅意味着相关实践的具体产物,在当今社会它也早已不仅仅限于“一门实用型的专业”这样的称谓,作为一个系统科学视野中最具典型性和历史感的内容,设计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不断与其相伴,并对于自身进行着不间断的改造——一个设计词汇逐渐从“想”到“做&rd...

    57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张治国--著名书画家献礼建国65周年[图文]
    张治国--著名书画家献礼建国65周年[图文]

    张治国,生于1955年3月,著名书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兰州书画院高级画师、文化部十方净土书画院兰州书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术水平考级优秀辅导教师、甘肃省书协、美协会员、于右任草书研究会理事、徐悲鸿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甘肃恒业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兰州市老年大学国画教授、兰州大学特聘教授。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后师从中央美院名师和齐派名师指教,经过到美院进...

    76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尚扬自述:学习山水画的母本已面目全非,何以入门?[图文]
    尚扬自述:学习山水画的母本已面目全非,何以入门?[图文]

    尚扬多年以来,我以日志和手迹的方式,记录下我们正在剥蚀和坍塌的风景。1991年初冬,我从长途车里回望渐渐远去的大雪覆盖的黄土高原,在一片被白色抹去的风景里结束了我的十年纪行。此前不久,我画了《大风景》,它已不再是我1985年以前那些关于文化记忆的黄色土地。自《大风景》开始,由散开再拼合的土地到如教科书般的截面剖析,我用自己的方式观照当下混杂的文化状态,观照人的生存状态和文明走向。我们,当然也...

    84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标新贵有新知:熊任望的书法艺术[图文]
    标新贵有新知:熊任望的书法艺术[图文]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北京书协主席林岫为本刊题词本报记者续鸿明“什么是书法?难道仅仅是把字写得漂亮吗?难道仅仅是有一些人喜欢自己的字,不断地有人来索求吗?或者是不断地让自己的作品参加各种展览吗?熊任望先生的作品,最好地诠释了什么是书法这一命题。那就是他生命力的洋溢,是一个书家通过自己的作品,把压抑环境下的生命飞扬传递到社会,感染每一个阅读者。”河北作家阿宁在一篇文章中这...

    104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隋建国:为什么要做身体雕塑[图文]
    隋建国:为什么要做身体雕塑[图文]

    隋建国99艺术网:您2006年之后的作品,我看到您有一个概括:复仇与存在。“复仇”指向自己以前的作品,“存在”是对新的问题的关注,如果说“复仇”的话,怎样来解释这个针对性?隋建国:也不是说“复仇”,就是说我每一次选择一种方法的时候,总会丢掉一些东西,然后我会慢慢寻找机会把丢掉的东西找回来,但找回来...

    156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薛晔:古风吹尽新气来[图文]
    薛晔:古风吹尽新气来[图文]

    和气图136×68cm2007年竺庆有1936年出生于浙江奉化的一个叫后竺村的农家,在砍柴牧牛和读书写字兼而有之的童年生活中,他从小就感受到“儿时牛背笛,归去弄斜阳。三里壕边路,藤花喷异香”的美好意境。初中毕业后,竺庆有到宁波读高中,这段时间里,他对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高中毕业时,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受业于陆抑非先生。美院毕业后的竺庆有就留在杭州,...

    80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艺术衍生品:作者不屑创意不足[图文]
    艺术衍生品:作者不屑创意不足[图文]

    图片资料图片资料艺术衍生品在西方已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在国内却刚刚起步,但也逐步受到大家的关注,相较于艺术品而言,实惠的价格容易获得大众的青睐。近些年众多博物馆、美术馆、画廊等艺术机构开始涉水衍生品,衍生品作为艺术品的消费形式,不仅拓展了艺术的发展空间,而且丰富了普通人的生活,让生活艺术化、趣味化。然而,前景一片大好的朝阳产业依然存在困境,艺术在物化过程中也难以顺风顺水。那么,当下艺术衍生品处...

    45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陈丹青谈写作:作者不应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读者[图文]
    陈丹青谈写作:作者不应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读者[图文]

    陈丹青在新书发布会现场。新年伊始,陈丹青的三部新书《草草集》、《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并于1月8日在工人文化宫举行新书发布会。这是陈丹青继2008年《荒废集》之后首次将文稿付梓出版,三部书总共收入陈丹青近年累积的杂文、访谈、游记作品三十万余字。五年沉淀,三部书稿全新面世《草草集》是陈丹青近年所撰杂文和随笔的结集,全集分为艺术、影像、社会、木心四个部分,或谈及艺术...

    107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陈丹青解读毕加索创作:要了解他的朋友和敌人[图文]
    陈丹青解读毕加索创作:要了解他的朋友和敌人[图文]

    陈丹青讲解毕加索艺术胡晓芒摄“毕加索的画很经典,毕加索的画看不懂。”这两种矛盾的感受令很多普通参观者困惑。昨天下午,著名画家、文艺评论家陈丹青做客《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对中国的策展人提出希望,希望他们为艺术普及多出力。陈丹青的演讲题目是《机会与困境——兼谈毕加索》,他以绘画艺术家的身份从专业角度解读了毕加索的创作和价值,为听众上了一堂精彩...

    29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全国美展油画展:真正撞击我们心灵的油画还有吗[图文]
    全国美展油画展:真正撞击我们心灵的油画还有吗[图文]

    何红舟《桥上的风景》获全国美展金奖提名,画面描绘林风眠、吴大羽、林文铮三位先贤青年时代在塞纳河边驻足的情景九月末的杭州,一场体量宏大的架上绘画展览“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区”在浙江美术馆启幕。油画展区素来是全国美展的重头戏,也被许多青年画家看作“进身之阶”,因而异常主流而热闹,从中不难一窥架上绘画在当今的流变趋势。近600张油画覆盖展馆接近6...

    135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郑孝同谈其父郑午昌的书画与人生[图文]
    郑孝同谈其父郑午昌的书画与人生[图文]

    上世纪40年代郑午昌在作画顾村言陈若茜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如何看待中国绘画的传统?这是当下不少国画家面临的问题,而在民国时期,不少画家同样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实践,郑午昌无疑是其中的代表。今年是画家郑午昌诞辰120周年。郑午昌的绘画风格,是与他对传统绘画的坚守紧密相连的,在学习古代大家的风格技法后,“以己意轩轾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其中成就最高的则是他的山...

    62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