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王建勋:徜徉在线条世界里的智者[图文]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舒雅 点击 :

王建勋:徜徉在线条世界里的智者 | 美术观点

在纷繁喧嚣的中国当代书坛,时时都会传来一声声刺耳的尖叫——肉麻吹捧者有之、意识盲从者有之、感官颠覆者有之、审美混淆者有之、矫情张扬者有之、思想偏激者有之、体格自恋者有之、认知浅薄者有之、夸张无度者有之、媚俗迎合者有之、权威伪善者有之……致使我们的每一次解读都会不由自主地陷入“失度”的尴尬当中。正是因为如此,军旅书法家王建勋先生营造的线条世界,才会使得笔者的眼球在平静中得以震颤,因为他是一位怀抱崇高审美理想的线条世界里的智者。

王建勋:徜徉在线条世界里的智者 | 美术观点

在中国书法史上,千百年来积淀形成的森严法度,是众多的书法家锤炼线条的主线。他们遵守着这个“游戏规则”,固步自封者,未敢越雷池一步;思想激进者,居然全盘否定。因此,法度既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径路,同时也可能是一个循规蹈矩的枷锁。倘若能够在法度的世界,寻求到一个平衡的支点,那就可以称得上是智者了。王建勋先生的智慧之处,就是在森严法度当中找到了一个可以任意进出的“门路”。从王建勋先生的书法作品当中,不难看出他对《张猛龙碑》、《张迁碑》等法帖的钟情和厚爱。他的书法初涉汉魏、晋唐,后追宋、明诸家。他真、草、隶、篆皆能,尤善行草和隶书。其篆刻,由战国古玺入,由秦汉出,兼及上古,又得时风时貌,字法严谨,章法得体,空灵简约,沉稳厚重,为世人所重。

王建勋:徜徉在线条世界里的智者 | 美术观点

王建勋的书法非常注重线条技术手段的运用,在使转之间他总是以扎实无虚的中锋波磔替代通常意义上的转折。在运笔上,他总是习惯于在笔触的运动当中寻求节奏的变化。在结体上,他打破方整严谨的结字手段,在字形的正方、长方、乃至侧菱形的穿插运用上寻求作品整体的平衡。在王建勋的隶书作品当中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他对《张迁碑》、《乙瑛碑》乃至《西狭颂碑》的痕迹,可以说王建勋是一位传统法帖的继承者和叛逆者。他的隶书作品当中呈现出非常鲜明的隶书草化的倾向。线条在穿插之间寻求空间秩序的重新构成,在空间感的营造上他又着意让线条的变得质朴。不难判断,他的运笔速度相对于他临帖时的速度快了许多。但与众不同的是,他运笔速度的加快并未影响到笔墨与宣纸之间的渗化。因此,线条的质感仍然会显得十分劲挺和爽利。同时,这样的线条又呈现出许多金石的意味。相反,他篆刻作品当中的线条,又呈现出许多隶书草化的质感。这或许就是王建勋作为一个书法篆刻家与单纯书法家在线条构成上的本质区别吧。

王建勋:徜徉在线条世界里的智者 | 美术观点

虽然,在当代书坛尝试用草书的笔墨韵味来书写隶书的书法家并不在少数。但是,像他这样高明的为数并不多。书写的畅快,大抵都是因为在“法度”的框架内,能够有所突破的快感。自古以来,书法家既试图突破、绕开、撕裂这个“框框”,又不甘于被这个“框框”束缚,并力图不断修改和完善这个“框框”。因此,书家们总是在逼仄的天地里挥洒着自己的艺术感悟。时至今日,中国书法的技术化水平在不断地提高。许多书法家沉迷其间,在“二王”、“晋唐”、“宋元”等经典的世界里游弋,然而过度的技术化是对艺术人文精神的压制。王建勋的书法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强调技术性的同时,非常注重自我情绪的表达和艺术修养的完善。

王建勋:徜徉在线条世界里的智者 | 美术观点

王建勋的行草书作品,体式非常开阔,他不纠缠于某一个小细节的技术性处理,他甚至于在许多关节、转折、承接的部分略去使转的运笔,线条在运动过程中的大量时间交给情绪宣泄。因此,他的作品厚重处力着千钧,空灵处虚怀若谷,映带牵连,成为线条疾缓浓淡的集合。此外,他还非常注重字块单元的组合。譬如,在他的立轴“白云深处有人家”中,他将一句话拆分为“白”、“云深”、“处有”、“人”、“家”等五个部分,并将行距拉开,为线条留出足够的想象空间,而为作品营造出了十分畅达的笔墨意境。同样的处理手段,还在他的许多作品当中出现。但,这并不是他进行字形空间处理的唯一手段。他篆刻作品非常注重“留红”与“留白”的和谐关系。譬如,在印章中,他的“留红”与“留白”非常大胆,并且他以此作为一种调节文字印章视觉重心的手段,把印面破残、文字穿插、位置营让等手段结合起来……总之,一切都是为印面的和谐服务。虽然,这些年来,中国篆刻界的创作重心出现了转移,战国古玺、秦汉凿铸、将军急就、砖瓦封泥、碑版镜铭……等等异彩纷呈。但是,他非常钟情于汉印文字的应用,这种规整、中正的体式恰恰印证了他宽厚质朴的为人。

王建勋:徜徉在线条世界里的智者 | 美术观点

王建勋的书法篆刻艺术道路走得坚定而执着,有的时候甚至于走得非常固执。但是,他在线条的世界里是一位名副其实智者。他虽然师从康殷、凌士欣、王遐举、权希军、沈鹏、欧阳中石、王镛、李铎、张飙、邹德忠、李力生、孟繁锦等名声显赫的诸位先生,但是他从未盲从过一家面目。面对当代书法家大层面的性情上的没落、进取心上的故步自封、对古典的亵渎、技法上的墨守成规、布满荆棘和羁绊的体制以及政客的附庸风雅……我们相信,凭借他审美理想之智,厚道纯朴之德,王建勋的艺途将越走越宽。(王东有)

王建勋,字雄之,号清心斋、三近轩、定慧草堂。1962年出生于河北定州,1980年入伍,空军北京某部干部,兼任中国红十字会文化发展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书画公益网执行总编辑。现为:中国红十字书画院执行院长,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北京艺术创作中心副主任,北京中韩书画家联谊会副秘书长,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院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高研班成员,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书法艺术委员。2008年9月,作品入选搭载神舟七号飞船上太空,并参加国内外巡展,系全国300位、全军20位入选艺术家之一。作品多被海内外名士收藏和汇集于册或刻石,其艺术传略被收入多部辞书、典籍中。近年来,其作品多次在保利、翰海等知名公司组织的拍卖会上成功拍出。出版有《王建勋书法篆刻艺术作品集》、《王建勋名人名家印谱精选》等。

相关文章

  • 在似与不似之间求神似[图文]
    在似与不似之间求神似[图文]

    王清建近照几日来,徜徉在王清建先生的“葡萄园”里,竟然有点流连忘返了。紫葡萄、绿葡萄、金葡萄,王清建的“葡萄园”里,珠圆玉润,硕果盈枝。这些葡萄可观、可赏,但不可以食。人在尺幅之间寻觅,恍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寻觅,显然已超越了一串葡萄意义,思想的行止,其实步入了另一个殿堂:那是意绪美与诗意美交织的世界。葡萄入画,在当下似乎成了一种时...

    136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刚烈的唐寅[图文]
    刚烈的唐寅[图文]

    唐伯虎画像在如今的许多人眼里,唐寅是一个风流放纵的人,甚至以为古来的写字画画的人都是“唐伯虎点秋香”的样子。其实这是错看了唐寅。清人赵翼《廿二史劄记》卷三十四就说:“《明史·文苑传》:吴中自祝允明、唐寅辈,才情轻艳,倾动流辈,每出名教外。今按诸书所载,寅幕华虹山学士家婢,诡身为仆得娶之。后事露,学士反具资奁,缔为姻好。”但是赵翼在...

    86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中国行为艺术仪式化:常用裸体与自残[图文]
    中国行为艺术仪式化:常用裸体与自残[图文]

    图片资料行为艺术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由个人或群体行为构成的一门艺术。行为艺术必须包含以下4项基本元素,除此之外不受任何其他限制:时间,地点,行为艺术者的身体,以及与观众的交流。该艺术不同于绘画、雕塑等仅由单个事物构成的艺术。虽说理论上行为艺术可以包含一些相对而言更为主流的活动,比如:杂耍、喷火、体操等杂技,以及戏剧、舞蹈、音乐等,但这些一般归为表演艺术。行为艺术通常仅指视觉艺术范畴中前卫派或观...

    102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纵横四海 笔到天成——赏朱江书法作品有感[图文]
    纵横四海 笔到天成——赏朱江书法作品有感[图文]

    朱江书法作品书者的世界,总是德与道并存,笔与墨共醉。书风的疏密有致,笔墨的酣畅淋漓,总能给观者一饱眼福的视觉享受,朱江老师驰骋在笔墨纸砚之间,其给人一种纵横历史,畅读古书之感。书法是反映生命的艺术,人的喜怒哀乐皆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而书道之意,更多是讲书者身心合一,包括修身、养生、悟道等含义。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因其是一壮举。而书法的创立是在文字这一特殊文化符号基础之上,加之历史产生的...

    74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看不懂油画?看"艺术侦探"怎样破解画中之谜[图文]
    看不懂油画?看"艺术侦探"怎样破解画中之谜[图文]

    图为皇家自由医院的《风湿病专家》(后更名为《Heald医生肖像》)当一个人看到一幅油画作品时,也许头脑里会闪现出很多问号:画面中描绘的风景是哪里?画面中的人是谁?这幅作品是谁画的?如果在美术馆里,也许他会立刻求助于作品旁边的标签,艺术机构也会对艺术品进行考察研究。然而,并不是每一幅油画都得到了足够的了解。在英国,除了美术馆以外,各类公共机构——包括市政厅、医院、军营...

    39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创新的魅力[图文]
    创新的魅力[图文]

    钟鸣闲来垂钓碧溪上68×68cm钟鸣是一位富有创造力的当代中国人物画家,在他的作品中强烈地展现出当代人的个性。这种个性表现为:不囿于已经陈旧的表现形式,大胆地探微取幽、博古通今、涉猎中西,创造出富有当代社会情感而又具备鲜明特征的艺术形式来。钟鸣是一位具有清晰的艺术理念和创造意识的艺术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还在美院求学的他就敏锐地意识到一个有作为的艺术家面对中国传统艺术精华必...

    181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独家专访:中国画的教与学[图文]
    独家专访:中国画的教与学[图文]

    当代中国画教学与创作研讨会,12月14日在北京中国画艺术创作院举行。来自美术界专家学者及中国画艺术创作院画家百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美术》杂志主编尚辉主持。围绕当下中国画发展与现状、写生与创作的关系、中国画笔墨在当下的发展与变异、当下中国画的教学方法与问题展开讨论。中国画艺术创作院院长杜大恺从艺术社会学发展的宏观视野下分析了当前艺术发展的规律,尤其从全球化视野的角度分析了当代中国化发展遇...

    81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姚谦:蔡国强画的鬼能让我脊背发凉[图文]
    姚谦:蔡国强画的鬼能让我脊背发凉[图文]

    姚谦他捧红过萧亚轩、李玟、蔡健雅、刘若英,是许多大牌歌手口中的“谦哥”,也是台湾综艺圈教母张小燕口中“最懂女人心的人”。《最熟悉的陌生人》《我愿意》《好心情》等脍炙人口的歌词,无一不出自他的笔下。他就是台湾知名音乐人姚谦。上周六,蔡国强在浙江美术馆名为《春》的个人画展第一天展出,姚谦应邀为这位心中的绘画大师助阵,带来了一场名为《艺术与生活》的演...

    145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毕加索研究新成果:政治神话的式微[图文]
    毕加索研究新成果:政治神话的式微[图文]

    马德里雷纳索非亚博物馆陈列的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Guernica)加西亚证据的揭露性部分,表明我们对毕加索的艺术和生活的概括局限性有多大。前者暴露出一种对党派政治严重游移不定的态度。后者非常复杂,程度远非隶属关系这一微不足道的事实所能提供。如果在人流熙攘的大街上玩词汇联想游戏,估计很多人会把“毕加索”与“格尔尼卡”配对。作为1937年巴黎世...

    163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刘玉来:论国画创新的底线[图文]
    刘玉来:论国画创新的底线[图文]

    刘玉来家在青山心淡然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如果要能独立的存在,必然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中国画有着的丰厚的历史,在背负历史艺术语言又需不断开拓新语言的状况下,怎样才能在延续故往中使自己得到不断更新呢?这确实给从事国画工作的艺术家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艺术发展的规律是在螺旋性的进程中不断更新发展,发展中它不能不在不断的吐故纳新中使生命得到更新升华,因此故往的自我必定会成为每个不同艺术工作者攫取的宝库...

    115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草间弥生在纽约[图文]
    草间弥生在纽约[图文]

    波点拥有太阳的形状,这是世界和生活力量的象征;它也有着月亮的形状,这意味着宁静。圆形、柔软、色彩斑斓、无知无觉、不可捉摸,波点成了一种运动。波点是通往无限的方式。1969年3月17日,草间弥生与一些艺术家在纽约中央公园83岁时,草间弥生再次来到纽约这座对其影响至深的城市。她一生的作品,从她尚未到达纽约的上世纪40年代,到其离开纽约的70年代之后,被精心挑选,以回顾展的形式,陈列在纽约惠特尼美术...

    131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艺术评论岂可如此粗暴[图文]
    艺术评论岂可如此粗暴[图文]

    大学生裸奔事件不久前,某报刊登了题为《中国艺术的低智化倾向》的文章,作者江因风由“望京裸奔哥”事件得出“中国艺术家们非常严重的集体低智化倾向”的结论,读后令笔者油然生出一股愤慨,真是久违了的“妄言”和“无知”——艺术评论岂可如此粗暴艺术创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也正是这种&l...

    174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马赛克君:你为何蹦出来掩盖艺术本体[图文]
    马赛克君:你为何蹦出来掩盖艺术本体[图文]

    周洁行为艺术现场马赛克(mosaic)原义为:镶嵌,镶嵌图案,镶嵌工艺。发源于古希腊。早期希腊人的大理石马赛克最常用黑色与白色来相互搭配。只有权威的统治者及有钱的富人才请得起工匠、购得起材料来表现此奢侈的艺术。发展到晚期的希腊马赛克时,艺术家为了更多元化地丰富起作品,他们开始需要更小的碎石片,并自己切割小石头来完成一幅马赛克。而今,马赛克拥有了另一种含义:一种图像(视频)处理手段,使其局部模...

    158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庞惊涛:从礼乐之变谈文艺审美的“知音论”和“达心观” [图文]
    庞惊涛:从礼乐之变谈文艺审美的“知音论”和“达心观” [图文]

    《管锥编》关于文艺审美的观点,散珠于各册各条,虽不如《谈艺录》而自成体系,但浸淫既久,也不免多有发见。册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好音多以悲哀为主”、“听乐与闻乐”、“文词风格与辨伪”三条,由“知声”、“知音”、“知乐”...

    42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专访农民画家孙志江:从田园画到八破图[图文]
    专访农民画家孙志江:从田园画到八破图[图文]

    编者按:一个画家出身农民,倒没什么;但是一个农民,根植于农村,一生画农村,不得不令人佩服。看着一幅幅生动自然的田园风光,感受着扑面而来的田园气息,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不仅如此,他还传承了几近失传的八破图,其难度之大,匪夷所思。他就是农民画家孙志江。近日,文化中国独家专访了这位传奇人物,以下为采访实录--文化中国:欢迎您接受文化中国网的专访,您的作品透着浓厚的田园气息。这和您的农民身份有很大关系吧...

    104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