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在学校的工作室雕塑,听门外,楼上楼下,步履踯躅,走动非常,且夹作品的评论声。这批人,大都在走廊上,原是正在欣赏应届毕业创作的普通百姓。他们除对作品的赞许外,传入耳边更多的是对一些作品,懂还是非懂的议论。也有,干脆说,看不懂的!这使我联想起,有次省民间美术创作展的作品评选。
那天,会场上,有几位志愿参与会务工作的学生旁听。其中,个别还是此次被评的作者。不料的是,有位,在评选时,竟当场给淘汰了。由此的难以承受,并觉委屈,使他落了泪。我很同情。可其创作,也实在让人费解。至所以如此,我想,可能创作时,有个关键问题,即对造型艺术语言的理解、运用与表达上,他需要正视。当然,此亦非这位同学的个案。如上所言,一些毕业创作,或是某些青年朋友的其他作品,所以让人看不懂,当也与此有关。
什么是艺术的语言,首先要从什么是“语言”谈起。
语言,是人类交流情感与思想、表达行为与要求的工具。它由语音、语汇和语法,3个要素组成。说话有声,形成腔调,这是语音。发出的语音,有一定的语气与情感,就形成了高低、快慢、轻重的语调。有人低声细语,也有语若宏钟,如雷贯耳的。讲话时,种种词语的组合,叫语汇。且以此来构成语意,显示情感,表达要求。此外,在讲话时,要顺理成章,让人明白,就要讲究语法。语法,是语言的结构与规律。
同样,艺术,也是人们交流情感思想、反映精神面貌的一种工具。与讲话相比,凡是能表达艺术的行为与方式,就称为艺术语言。如以人体的动作,表示情意,这是舞蹈艺术的肢体语言。美术,通过形象,表明意向与意境的,就叫造型艺术的形象语言。平时说,创作要作品说话、作品用形象说话,就是这个意思。
造型艺术的形象语言,倘与人类语言的构成类比,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就是语音;创作的元素、符号当是语汇;而作品的构图与布局,便属于语法的范围了。
一个人讲话的语言,听众或受者的基本反映,经常是:听懂或听不懂。使人懂或没懂,问题又在两方面:一是在讲者,另是在听者。因此,与对方讲话交流时,必须一能表其意,二得让人懂。我觉得,说话要让对方懂,就要说对方能懂的语言。如对中国人,不讲外国话;且不说方言土语,讲普通话,说大家能够听懂与理解的语言。否则,讲者,只能是对牛弹琴;听者,只好做丈二和尚。这里的启示是:我们说话,一定要考虑到所接受的对象。
对应造型艺术语言来说,同样如此。民间艺术,受到大众喜闻乐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从作品风格,到表现符号,至构图方式,是大家熟悉,能看懂、可理解的造型语言。
这里应该提到的是,一件作品,看不懂,未必就不好。这一方面,原因是欣赏者阅历、文化、年龄、职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当然,另方面,对于作者来说,亦切不可以此为据,成为受者费解和不懂的理由。而要通过自己的造型语言,最大化地使读者接受方是。因为,再清高的艺术家,都希望自己的艺术知音越多越好。那么,一件艺术品,该怎样实现其知音的最大化呢?我觉得,创作者,至少要做到“三个不要”。
其一、不要仅顾“自说自画”。
在创作的审美上,特别是年轻朋友,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西方现代派的影响。强调个人的独特体验。从自我出发,我行我素,孤芳自赏。而忽略了与受者的互动与交流。我认为,既称造型艺术的语言,它作为彼此交流的工具,应具有相应的公共性与共同性、互通性与通俗性。例如,可以运用人们某些约定俗成的象征元素,与寓意符号,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意趣和思想。或者,这种造型艺术语言的“语汇”,即元素或符号,尽量是人们通常易于理解,具有传达一定精神指向的图像,以便与受者交流。
其二、不要盲目“独闯一格”。
有人不惜随心所欲,任意杜撰,甚而使用连自己也不知所以的造型符号,来创造自己的所谓“独特风格”,以显示自己的艺术个性。其实,所谓个人风格,只是如说话的语音声调,即使你阴阳怪气,一般也并不影响对语言的表达。当然,造型的艺术语言,毕竟又不是讲话。它的关键,自己得清楚的,倒是所运用的语汇,即造型的符号或元素,受众能否领会。在组构这些造型符号、创作元素的形式,就是你的构图,是否符合“语法”,即造型的构成法则。我以为,这对于创作者,才是最重要的。至于风格,绝非是人为地即兴生造而成。风格,那是在你不断创作中,逐渐自然而就的一种产物。
其三、不要表现“庞杂理念”。
我发现有些创作,特别倾于抽象的一类,过于哲理、文学。这些作品,由于缺失说明,常常让人莫名。因为作品不会“讲话”,只能借助文字释图,方使人有所意会。不过,我总感到,乃非造型艺术所为!文学语言与造型语言的区别在于,前者文字抒怀,可以多层叙述,转弯摸角,娓娓而谈。后者,非也!只能长话短说,言简意赅。形象明示,一目了然。做到一个内容,一个主题,点到为止。庞杂的哲理、意念,何以表现?如是,看不懂,当是必然的!
由此可见,造型艺术的语言,并非那么随意。不是如人想象的那么自由,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而是有律可循,有法可依,受到相应制约的。我们也只有按照造型艺术语言的规律创作,方可取得相应的艺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