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平民雕塑理应自信“走入”公共空间 [图文]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铃铃 点击 :

平民雕塑理应自信“走入”公共空间  | 艺术评论

中国“胖女”雕塑“行走”、“运动”在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市政广场,感染了以拘谨与冷幽默著称的英国民众。曾雨林图

当融合了中国普通平民朴实、幽默、乐观风格的雕塑作品与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碰撞会产生什么?

这些天来,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市政广场、都灵市皇宫广场、米兰水上世界等欧洲城市公共空间不约而同成为中国平民雕塑的展示场所。广州雕塑院院长、知名雕塑家许鸿飞带着一系列“胖女”雕塑在给当地民众带来中国平民式幽默的同时,也让人体会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形态各异、或憨、或媚、或趣的中国“胖女人”行走、运动在泰晤士河畔的塔桥之下,一切并无任何不协调之处,无论是雨中,抑或黄昏与清晓,展出现场都可见一种世俗的欢乐、自足与悠然,而这显然也感染了以拘谨或冷幽默著称的英国民众,正如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文化处文化参赞项晓炜所言,这样的展览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其背后是一种来自于中国平民的自信:“近几年中国艺术家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但在艺术发展过程中,中国当代艺术家在理论方面与西方沟通仍然较少。而雕塑恰恰是一种国际性的雕塑语言,尤其是这样创作题材贴近平民的生活,其实更容易找到与西方艺术界与公众的沟通点。”

平民雕塑理应自信“走入”公共空间  | 艺术评论

在都灵东方博物馆公共空间展出的胖女雕塑

在都灵,包括有着千年历史的皇宫广场、狩猎宫广场、东方博物馆等六大公共空间呈现中国“胖女”雕塑。都灵市议会议长乔万尼·玛利亚·法拉利斯(GiovanniMariaFerraris)说,“皇宫广场是城市核心的公共空间,这些中国雕塑表现的是平民,公众正因为有共鸣才会互动,而且,这些作品虽是胖女人,但给人的感觉却像云一样轻盈。”无论是伦敦、都灵、米兰,或是去年的悉尼、墨尔本等地,抑或更早期的广州、连南等地,这一系列“胖女”雕塑展出时在公共空间与观众的互动显然让人有着更多的思考,身为广州雕塑院院长的许鸿飞在对话时表示,目前大多数雕塑家的个展其实仍然是室内展出,往往固定在某个场所,少有突破区域的展出,与观众的互动交流因而变得有限,但突破了这些,一切都不再相同,“或许可以这样说,通过进行各地公共空间展览,并不仅仅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交流与碰撞,这其实已成为创作的原动力——几乎每到一处新的地方,都会有新的让自己意想不到的作品诞生,而这背后都缘于一种来自‘平民’的自信。”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下简称“艺术评论”):很多公共空间的雕塑要么是宏大叙事,要么就是“腾飞”、“发展”之类象征性概念,平民式雕塑布置到公共空间后,一切都变得可触而亲切,观众互动程度高,你最初怎么想到让自己的作品真正走到社会空间的?

许鸿飞:其实现在公共空间很多是雕塑工程,而不是艺术,其背后有很多政治或商业的要求,更主要的是没有个性,“腾飞”等公共雕塑更缺乏生活趣味与亲和力;而另一方面,雕塑家的个人展览很多在室内,也没有真正走到公共空间。在相当长时间内艺术都肩负着过于沉重的包袱,在一味地追求伟大题材时,却忽略了艺术的生活化和趣味性。我是想在其世俗化的表面,隐喻一种生活的达观态度——怎么能够快乐而豁达地生活,而这一点其实是有着共通性的。

艺术评论:那最早是什么时候到公共空间的?

许鸿飞:第一次走到公共空间是2009年在连南,广东省的一个穷县。当时我在香港与广州都做过一些展览,但并没在户外,而连南相关方面邀请做展览时表示那里并没有好的艺术场馆,我就想也可以在室外——我上学时去过那里,那里只有梯田与瑶族山寨,我去看了心里有数了。

而当时的一个背景是我已经有了一批“胖女”雕塑,我和当地负责人说好场地就在古寨与梯田,但要找30个当地农民帮着搬运。当作品真正装进卡车运往连南时,在广州路过大桥、加油站、收费站都引起公众围观,因为很少一下子看到那么多雕塑,甚至有朋友说这是“疯狂行动”。到了连南后,作品放置在梯田与古寨里,当地人像过节一样,四乡八寨的都来看,那些雕塑作品与古寨以及空间的云彩放在一起特别协调,这给我很大触动,就产生把雕塑与公共空间真正结合的想法。

艺术评论:各个城市公共空间其实是不同的,你有规划吗?或者是针对当地特别的创意?

许鸿飞:去年是从澳大利亚开始展览的,因为展出在海边贝壳剧院广场,其中多件作品专门融入了海的元素。而在英国,是看中了伦敦塔桥,正好旁边就是市政广场。其实每个国家与地区群众对雕塑的反应都不同,不同的文化背景,很多你意想不到。所以只有先创作先做,在户外空间一看观众反应就知道是哪个国家与地区,不同的天气,清晨或黄昏,文化碰撞,在户外展览,很多都想不到——包括风土人情、城市细节。而这正是公共空间展览最吸引我的地方。

艺术评论:所以展览名之为“邂逅”?

许鸿飞:就是强调在公共空间的观众偶遇与各种变化,希望作品让公众在休闲的状态下“邂逅”与碰到。比如伦敦的户外空间在泰晤士河畔,有塔桥,而市政广场有下沉式广场,有沿河行道,有绿地,也有高低落差,所以针对各种地形变化我之前考察时就进行构思,而在创作中就多了些运动型的作品,如骑自行车、遛狗、打橄榄球等,强调市民的悠闲与运动,与巿民活动融为一体。

艺术评论:这种强调融入当地文化的想法是一直在创作中体现的吗?

许鸿飞:对。在创作中除了对公共空间的结合,必须要融入当地文化。通过市政广场的观众互动,我想不到英国人其实挺幽默的——这也验证作品中幽默的共通性,因为我的作品比较强调这些,在伦敦的公共空间展出,很多人会心一笑。而且我也发现英国咖啡馆等的漫画很发达,反而我们缺少生活中的漫画,缺少个性,包括体育运动的幽默。

再比如,在都灵皇宫博物馆广场展出也是一个大亮点,因为六个场地同时展出,而且承办方包括都灵市政府、当地华侨华人联谊会、高校等多家机构。

艺术评论:在六处场地同时展出是当地策展人想出来的?

许鸿飞:是他们的想法。都灵一下用六个空间,而且什么地方放什么作品他们都有匠心。当时先看场地,先看的皇宫广场,都灵很多公共空间都想参与。所以在创作中增加了一些新的东西。如《马上》,皇宫广场大门两侧都有骑马的古代雕塑,而这件骑马的雕塑作品创作出来后大家都很开心,本来以为不合理的,最后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艺术评论:每次展览都有很多意外吗?

许鸿飞:太多了,比如在国外很多次巧遇西方大师的作品同时在一个场地展览,去年在墨尔本是莫奈的作品同时展出,在蒙特普尔恰诺遇到的是乔治·德·契里柯(GiorgiodeChirico)的作品,而在都灵皇宫广场,巧遇的是英国拉斐尔前派的作品,都十分难得,几乎每次都有经典大师作品同时展出,如果不是这样走出去是不可能碰到的。欧洲对历史细节的保护让我们震撼,走入一个城市,很多时候好像走进一个大型博物馆,而对当地公共空间的利用也就是把一个城市作为作品的展厅,这来自于平民艺术国际性的自信。其实走到国外公共空间展览最感人的是一些城市生活的细节与个人,最大的收获则是得到了很多新的作品。

“现在公共空间很多是雕塑工程,‘腾飞’等之类的公共雕塑更缺乏生活趣味与亲和力;另一方面,雕塑家的个人展览多在室内,也没有真正走到公共空间。在相当长时间内雕塑都肩负着过于沉重的包袱,在一味地追求伟大题材时,却忽略了艺术的个性化和趣味性。带着平民雕塑到国外公共空间办展,其实来自于平民艺术的自信与其国际性的理解。”

相关文章

  • 田家青:王世襄传奇之外的辛苦[图文]
    田家青:王世襄传奇之外的辛苦[图文]

    封面用图:王世襄夫人袁荃猷所绘《世襄听秋图》。在文博收藏界,王世襄是个说不尽的话题。5月25日是一代收藏大家王世襄诞辰100周年,古家具专家、王世襄弟子田家青前不久在与《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对话时认为:“如果要选12件全世界最好的明式家具出一套邮票,代表中国文化,那王(世襄)先生的收藏就占了5件。任何一个行业,比如瓷器、绘画、书法,不可能一人占其中半壁江山&helli...

    167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以不知道怎么拍的方式拍电影[图文]
    以不知道怎么拍的方式拍电影[图文]

    导演李玉李玉早年曾经做过主持人,拍过纪录片,其作品《姐姐》被纪录片大师怀斯曼称赞为“摄影机能像趴在墙上的苍蝇一样观察生活”。从2001年反映女同性恋生活的电影处女作《今年夏天》开始,李玉的导演之路开始慢慢一次又一次转变,从最初的小众、地下、边缘,到现今的票房“亿元俱乐部”会员。李玉一边走在社会批判、直面内心的创作刀刃上,一边游走在红线边。李玉和制...

    40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川江号子:喊出的不是艺术 是朴素生活[图文]
    川江号子:喊出的不是艺术 是朴素生活[图文]

    川江号子来到北京在北京八达岭长城、国家体育馆鸟巢、798艺术中心陆续出现一队唱着号子的纤夫,引来大批游客和市民围观,甚至引起游客现场即兴模仿。这些唱号子的纤夫为“印象”系列实景山水演出《印象·武隆》的演员,他们专程从重庆武隆来到北京,意在将川渝大地的号子唱响中国,呼吁人们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父辈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接下来,他们将走进上海、广州、西安、...

    190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大公报:文学的真正繁荣需更宽松的体制[图文]
    大公报:文学的真正繁荣需更宽松的体制[图文]

    莫言(资料图)中国的当代文学成就,不可能靠一次的诺贝尔奖就能获得体现,也不可能奢望获奖能令整个文坛状态发生质的飞越。归根结底,文学只是一种载体,它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人的思想与生存状态,要真正繁荣中国文化与文学,需要开放的思想与宽松的体制,还需要走一段很长的路。莫言最终以大热姿态,问鼎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根结中国人半世纪的诺贝尔奖情节,似乎找到一个宣泄的机会。不可否认,以莫言在中国当代文学界...

    173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解读皇宫圈椅的精神品质:一个时代的主流象征[图文]
    解读皇宫圈椅的精神品质:一个时代的主流象征[图文]

    关毅编者按:作为民族文化瑰宝,皇宫圈椅不仅在我国家具史上身份显赫,在世界家具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皇宫圈椅何以如此身价不菲?著名宫廷家具修复专家、太和木作创始人关毅一言以蔽之:因不断迎合主流社会的传统时尚使然。一个时代的主流象征——解读皇宫圈椅的精神品质文/关毅编辑/蔡静琦图片提供/太和木作人物名片>>>关毅,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紫禁城学...

    39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陈丹青:我们处于一个可以接受负面信息的时代[图文]
    陈丹青:我们处于一个可以接受负面信息的时代[图文]

    关于美:只要是好的我都喜欢中国青年报:你在《荒废集》里写到惊艳美女范冰冰;在《谈话的泥沼》中,有一篇《时尚与模特》,也写到了模特的美。你对美的观察和感受很独特,尤其是对女性。也有人称你是“中年版韩寒、知识版王朔、美术版崔健”。陈丹青:我对俊男也会“审美”啊,画画的,好色嘛。其实遇见漂亮女子,男人都会多看两眼吧。中国青年报:你曾说,你的上海基因...

    155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吴为山:城市雕塑要给后人留足空间[图文]
    吴为山:城市雕塑要给后人留足空间[图文]

    城市雕塑《珠海渔女》CFP几根柱子撑起一只球,名曰“开发区大有希望”;几束浪花托起一只球,名曰“长江明珠”;几只手支起一只球,名曰“托起明天的太阳”……简单的商业功利和抽象概念催生了大量不锈钢球“升”向天空。“近三十年来,全国有近20万只球升起来了,这种滑稽...

    64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高龄画家张金鉴访谈录[图文]
    高龄画家张金鉴访谈录[图文]

    图喜报丰收叶问:收到这么多函电,有何感想?张答:读者对我创作和经历的兴趣这是预料之中。但是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好奇者的函电,可见《美术报》的宣传力度。凡是亲笔来信的,由我自己复函。叶问:有人要求登门拜访学画,你的意见如何?张答:我画速写,兴致一来,随时可画。我画国画,退休后习惯于晚间创作。此时夜深人静心怀开畅,酝酿构思幡然有悟,充满激情流露腕底,放笔大胆得意忘形,往往能取得意外的艺术效果。...

    189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袁运甫:中国艺术要有中国气派[图文]
    袁运甫:中国艺术要有中国气派[图文]

    袁运甫100年前的中国,如折翼巨龙,挣扎求存。100年后的今天,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不可阻挡的复兴之势。百年前的知识分子,为图民族自强,抛头颅洒热血;百年后的知识分子,更要肩负起建构中国形象的历史使命。出生于1933年的袁运甫,亲身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命运。将临耄耋之年的他,多年来一直主张“大美术”观念,倡导艺术工作者要以具有“中国精神&rdq...

    108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吕胜中:没有书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图文]
    吕胜中:没有书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图文]

    最近9年来吕胜中把央美实验艺术系当成了自己的作品,即便是没课的假期,他也待在学校办公室里为学生查资料、看书。桌上的线装书都是学生论文。文、图/kk正值暑假,中央美术学院教学楼的过道里一片死寂,每间教室都打上了封条,实验艺术系的也不例外。不过细细一看就会发现,虽然挂着金色的大锁,封条已经被撕开过了。“你提问还是我自己讲?还是我自己讲吧。”吕胜中刚坐下来就笑呵呵地来了一段...

    61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动漫是否会成为下一代的艺术表达[图文]
    动漫是否会成为下一代的艺术表达[图文]

    《踮脚张望》(封面)当前,动漫已经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阅读习惯,有人说,它只是一种迎合当下社会文化需要的工业性产品。不过在2014年,已经第二次作为独立画种进入全国美展的评选与展览,象征着美术殿堂对这一新鲜事物中所包含的纯艺术属性的关注与包容,但中国动漫是否真的已经拥有了美术史意义上的高度?相比于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上动漫作品首次被专列为一种美术门类进行评奖与展示,五年后参选的这...

    30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画家张宏伟:谁为大山而歌唱[图文]
    画家张宏伟:谁为大山而歌唱[图文]

    画作《科教新片进山来》张宏伟,1953年生于济南,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全省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委,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省将军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美术馆联络部主任。有数十幅作品入选全国、全军、全省美展,多幅作品获奖,并被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出版有《张宏伟画集》《张宏伟国画》《人靠衣裳马靠鞍》《永不消逝的记忆》等美术论文、散文,多...

    188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李小可:一味复古或丧失进步[图文]
    李小可:一味复古或丧失进步[图文]

    李小可面对镜头很腼腆。本报记者任峰涛摄7月20日,画家李小可(微博)“水墨家园”个展在中国美术馆闭幕。7月17日,李小可在接受《京华时报(微博)·艺术品投资周刊》专访时表示,国人逐渐关注传统文化,这对艺术市场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不过,他担心,无论是艺术家还是市场,一味地复古可能会丧失进步。■谈创作我与黄山有一种缘分李小可的工作室位于王四营,一张工作...

    152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丁方:大师杰作引我们重返正途[图文]
    丁方:大师杰作引我们重返正途[图文]

    佛罗伦萨文艺复兴圣地国家博物馆(微博)与意大利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的佛罗伦萨文艺复兴作品展,是近年来少有的高水平展览,体现了我国学术水平与国际接轨的趋势。众所周知,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之一,群星灿烂、大师辈出,该展陈列的大师作品,题材多为肖像,无论在整体构思方面还是其技巧方面,都体现了强烈的文艺复兴美学特征。肖像是当代社会中最为滥觞的视觉形象,如果说我们对人体尚不熟稔的话,那么对于脸...

    93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费大为讲述:艺术史写作何以成为艺术创作?[图文]
    费大为讲述:艺术史写作何以成为艺术创作?[图文]

    费大为这篇小文的起因,是我参加的一次关于艺术史写作的讨论会。年轻策展人卢迎华在会上提出了关于把历史写作作为艺术创作去进行,并通过策展体现出来的观点。实际上,卢迎华在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上已经对这一观点做了一个尝试。这个名为《偶然的信息:艺术不是一个系统,不是一个世界》的展览试图对1990年代的艺术史作一番梳理和回顾,同时也穿插了一些和1990年代作品毫无关系的作品,而1990年代的一些重要作品...

    141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