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中国画形与神的特征探微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星儿 点击 :

广东郑楚兴

以形写神

西汉《淮南子》提出:“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悦。观孟偾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意谓画西施的脸,美而不可爱,看孟贲眼晴大而不可怕,就是表现不出人物内在的精神。以形写神,首先是由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的。古代对于“形与神”的不同观照方式与角度,当时的顾恺之、宗炳、王微就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倾向,他们都是主张“神”是至高的原则,但又体现出不同的论述主旨。顾恺之画论强调绘画以形写神,形在先,神在后,提倡重形;而宗炳的画论则体现出轻形的思想,他认为“以形写形”这种绘画活动本身应该服从主观意识的需要;

至宋代苏轼在《东坡集·传神记》中的:“……凡人意思,各有所在。或在眉目,或在鼻口。虎头(顾恺之)云,颊上加三毛,觉精采殊胜。则此人意思,盖在须颊间也……”意谓每个人各不同的特征、特点,有的人在于眉毛眼睛,有的人在于鼻子嘴巴。晋代大画家顾恺之说过,在裴楷画像的腮颊上加三根须毛,观赏的人看了会发觉神采焕发,那就是由于这个人的主要造型特点,传神之处在于颊须毛的缘故。而清代著名画论家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写道:“传神写照,由来最古,盖以能传古圣先贤之神,垂诸后世也。不曰形曰貌而曰神者,以天下之人,形同者有之,貌类者有之,至于神,则有不能相同者矣。作者若但求之形似,则方圆肥廋,即数十人之中,且有相似者矣,乌得谓之传神?今有一人焉,前肥而后瘦,前白而后苍,前无须髭而后多髯,乍见之,戓不能相识,即而视之,必恍然曰:此即某某也,盖形虽变而神不变也。故形戓小失,犹之可也,若神有少乖,则竟非其人矣。”意谓“传神写照”最早见于绘画方面,其作品表现了古代圣人、贤人的内在精神,并传给后世。不说形貌,只论神韵,世上有形貌相同的人,而没有神韵相同的人。画家只求形似,而如人面部的方圆、肥瘦,即使是在几十人中,就有相似的,怎么能谈到神韵呢?现在有一人,从前肥胖后来清瘦,从前皮肤白晳后来皮肤苍暗,从前没有胡须后来胡须挺多,碰见了戓许认不出,再仔细看,才认出此人,原来人物的形体改变了而内在的精神、风采神韵还是没有改变。所以,人物形体可以跟原来有所不同,但是内在精神如果出现少许误差,那就完全不是这个人了。沈宗骞等人,更在前人基础上发挥而详论肖像画中的形神关系,并获得了形神兼备的创作方法,这就意味着这种创作是高度提练概括的,并以训练有素的笔法和表现力很强的线条来完成的,都为肖像画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这就是以形写神的含义。

物之有“神”

所谓“神”,不仅是人物的精神气质、性格趣味,而且事物也各具有独特的神采。从人物画讲究形神,推广而至一切绘画都要求形神兼备,这是绘画理论和实践上的一大发展。南宋邓椿《画继》说:“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可见“以形写神”、“传神”等论题,到后来已经被赋予新的涵义、新的生命了。如明代画家唐志契在《绘事微言·山水性情》中写道:“凡画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岂独山水,虽一草一木,亦莫不有性情。若含蕊舒叶,或若披枝行干。虽一花而或含笑,或大放,或背面,或将谢,或未谢,具有生化之意。写意者,正在此著精神。亦在未举笔之先,预有天巧耳。”意谓描绘山水,最重要的是掌握、表现山水景物的性情、神韵……其实,不仅描绘山水,就是一草一木也不是没有自己的性情、神韵的。如花卉含蕊待放舒展枝叶的风姿,树木枝条穿插主干伸展的形态,都有其性情、神韵的。即使是同一种花卉,有的含笑初绽,有的怒放盛开,有的背影向人,有的行将凋谢,有的尚未衰微,都具有大自然赋予的生命,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神采、神韵。真正的画家,应该正确地把握事物的神采、神韵。

形神相融合一

绘画有形似、神似之分,形似是神似的基础,神似是形似的灵魂。如果作画只限于形似,那么画人物好像泥塑木雕,画花鸟似动植标本,全无生气,不能顾了形似,失了神似;应该力求神似,哪怕放弃一定程度的形似,形在似与不似之间。人们所侧重的多是对于“神”这一概念的探讨,而对“形”的研究相对薄弱,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是“神”在中国美术理论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自然而然地使艺术家和研究者把关注焦点投向“神”。它在艺术理论中的最终体现必然落实在对“形”的态度上,特别是当代西方艺术观念的冲击,现代很多画家和艺术理论家将研究的重点转向对“形”的探求,如果我们忽略了“神”的探讨,而一味地、单纯地研讨“形”,结果必然是纠缠于造型艺术范围之内的一些实象甚至形式方面的概念,而脱离中国艺术理论本应关注解决的课题了。所以,本人认为“形与神”是相融合一的。道生万物,万物相融于道,是主客观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形与神的正确把握,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艺术创作意识。“形在似与不似之间”是中国画千百年来寻找的一条艺术真理,它明确地、简练地概括了中国画的造型原则,给艺术家提供了可以随“意”雕琢的空间。对“形与神”深入的研究,定能获得新的研究成果,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发展变化。使美术理论发展史乃至中国美学发展史能够得到科学、正确的阐释。

相关文章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泰迪熊[图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泰迪熊[图文]

    何塞作品走进邑画廊观赏西班牙艺术家何塞•门萨纳雷斯作品的那一刻,作品流露的那种纯真瞬间填补了观者情感的空缺,它成为逃避繁琐现实很好的艺术通道。何塞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画面构图表现出强烈的情景化和叙事性,而非简单的卡通符号;作品中洋溢着一种莫名的可以进入内心深处的元素,他平静的述说故事,一切都能用画笔娓娓道来;他每个系列作品的人物主体形象也似乎是被刻意设置,只为显现出彼时彼刻的情绪...

    52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简约“韵”长[图文]
    简约“韵”长[图文]

    霍春阳简约,是霍春阳写意画的特点。比起纷繁错落,比起浑厚邈远。简约,就是一泓清水,一眼能看透、一瞥就明白。我以为霍春阳要的,就是这个“透”和“明”的效果。万事能看透,万事能明白,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这是大智慧、大境界、大超脱。霍春阳几笔涂抹:一枝、一桠、一朵,看似随意。其实这是数十年的领悟和修为,犹如参禅者,在慢慢枯寂之中洗涤身心。有一天,倏忽间...

    173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丁启阵:书法艺术的三大伤害[图文]
    丁启阵:书法艺术的三大伤害[图文]

    临习过一些古代书法字帖,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有一定鉴赏能力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感到失望,痛苦,乃至愤怒。因为,无比美好的书法艺术,总是会受到种种伤害。据我观察,至少有如下三大伤害现象:其一是,来自粗人的技术伤害。汉字书法,是线条和结构的艺术。卫夫人论笔画之美,有千里阵云、高峰坠石、陆断犀象、百钧弩发、万岁枯藤、崩浪雷奔、劲弩筋节等讲究;王羲之论整字结体之美,有如虫食木叶、如水中科斗、如壮士佩...

    178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记清代三代供奉宫廷的绘画世家[图文]
    记清代三代供奉宫廷的绘画世家[图文]

    设色绢本《平定乌什战图》张廷彦作台湾故宫博物院藏三代供奉宫廷的绘画世家——清代扬州宫廷画家张震、张为邦、张廷彦扬州人张震于康熙、雍正时在宫廷中供职,张震之子张为邦于雍正时进入宫廷,成为供奉画家。张为邦在宫中作画延续至乾隆时,又推荐他的儿子张廷彦奉宫廷入画院,成为三代供奉宫廷的绘画世家。设色绢本《岁朝图》张为邦作故宫博物院藏据清代周道所著的《读画辑略》记载:&ld...

    90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蔡志忠:漫画是我的天堂[图文]
    蔡志忠:漫画是我的天堂[图文]

    蔡志忠日前,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带着新创作的111件作品,在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的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艺术馆举办了“水墨禅境——蔡志忠作品展”。25年前,同样是在王府井大街上,41岁的蔡志忠从台湾来到大陆,在新华书店举行签名售书,并与三联书店签约,成为了第一个与大陆出版社签约的台湾作者。借此次办展机会,《美术文化周刊》与蔡志忠邀约在其住处旁的咖啡厅...

    173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雷抒雁:我的写作与时代同步[图文]
    雷抒雁:我的写作与时代同步[图文]

    ■著名诗人雷抒雁昨日去世享年71岁■代表作《小草在歌唱》曾激励一代人诗人在情人节离开了这个世界。北京时间2月14日凌晨1时31分,诗人雷抒雁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享年71岁。1979年,他用诗句《小草在歌唱》悼念烈士张志新,这首诗歌传诵大江南北,至今也是新时期以来经典诗歌之一。代表诗篇被传颂30余年1942年8月18日,雷抒雁出生于陕西泾阳县,1967年9月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由于适逢&l...

    41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徐冰:艺术它没法教
    徐冰:艺术它没法教

    王雷《手织手纸NO.2》在中国之外基本不用“实验艺术”的说法,因为艺术本来就是在实验的逻辑中延展的。今天,中国被“提前”放到全球时空关系的焦点上,这关系前所未有且错综复杂、敏感多样。中国正处在对焦的过程中,这使中国成为最具实验性的地方,就必然需要和出现最具实验性的艺术,从而,在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教学框架中,普遍性地自然生成了一处“...

    70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从华西村“故宫”看当代大众审美[图文]
    从华西村“故宫”看当代大众审美[图文]

    图来自网络华西村抓住政策机遇,在多年艰苦创业之后走上了富裕的道路,2009年,华西村凭借所创造的多项全国之最和世界之最,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誉为“中国第一村”,从此闻名遐迩。今年11月28日,华西村花费巨资在村博物馆中以1比1原样复制了故宫的代表性建筑——太和殿、乾清宫、东华门、角楼和红墙等,引来各界的惊叹、质疑或非议,又一次吸引了国人的眼球。俗...

    167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双文化逻辑下的艺术表达--陆强的绘画艺术[图文]
    双文化逻辑下的艺术表达--陆强的绘画艺术[图文]

    油画《故乡》□李国华与过去不同,全球化时代是每个国家和民族都生活在国际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双重文化”时代,在中国这个现象也极为明显。19世纪末,欧洲文明大规模进入中国,中国文化固步自封的局面逐步被打破。历经百年的斗争、融合、往复循环,及至当下,中国已成为了一个现代与传统多元共生的国度。只不过需要强调的是,由于中国特殊的政治及历史原因,这一多元局面与文化重叠...

    54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蔡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图文]
    蔡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图文]

    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光辉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总结了五四以后中国革命运动的历史经验,深刻阐明了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提出了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服务等根本问题。《讲话》的发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开创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新纪元,成为中国新文艺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今天我们纪念《讲话》发表70周年,其目的不仅在于重温...

    187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汪建伟:过度景观化后当代艺术如何呈现[图文]
    汪建伟:过度景观化后当代艺术如何呈现[图文]

    图片资料一,媒体策划展览是否是后台运营向前台操作的转换?在发布会上,艺术家汪建伟(微博)提及:“以前参加展览时,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都是认识的,这次听到一些关于此次展览的介绍,我突然有种感觉:这是一个由媒体发起,来策划的展览(此次展览由上海美术馆(微博)、99艺术网、SMG艺术人文频道、新闻晨报主办)。当然一种调侃的方式说的话就是,媒体以前是作为一种类似‘后台&rsq...

    21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季顺:用温度烫出艺术的痕迹[图文]
    季顺:用温度烫出艺术的痕迹[图文]

    季顺(右)随代表团赴德国表演现场与时任我国驻德国大使吴红波(中)交流用温度烫出艺术的痕迹一个奇形怪状的葫芦,一把普通的烙铁,只需要这两样东西,季顺就能完成一件独特的艺术品。在季顺看来,火绘葫芦并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只是掩盖瑕疵,葫芦跟纸张一样是一个载体,是一个完全可以独立承载艺术的载体。从诗歌创作得灵感季顺从小学4年级就开始画画,他笑称自己的婚姻也是因画结缘。据季顺回忆,从小因为能画所以一路...

    62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师恩如山——我与恩师刘恪山先生的书画情缘[图文]
    师恩如山——我与恩师刘恪山先生的书画情缘[图文]

    (刘恪山,原任共青团中央《辅导员》杂志编审。美术家、书法家、美术评论家,中国少先队队徽的设计者。曾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1月3l日,下午一点多,《山西日报》社老记者骆士正先生来电话说:刘恪山先生去世了。我说:你胡说什么?他强调说:是真的!这下,我愣住了,忐忑不安地拨打刘恪山家的电话。电话和以前一样通响,就是没人接了,我才真的感到事情的不妙,顿时眼睛模糊...

    67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方力钧:为什么我就幸运了呢[图文]
    方力钧:为什么我就幸运了呢[图文]

    方力钧在意大利GAM都灵现当代美术馆《云端的悬崖》个展现场摄影:裴刚今年3月,联合国和平发展基金会任命方力钧为“和平大使”。同时,“方力钧文献展”在新加坡MOCA当代艺术馆举行;5月,在香港上演“方力钧——众数的生命”个展;6月,意大利GAM都灵现当代美术馆《云端的悬崖》个展开幕。方力钧说因为自己的...

    50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钟飙:寻找孕育图像的源头[图文]
    钟飙:寻找孕育图像的源头[图文]

    寻找孕育图像的源头钟飙一直试图在创作中探索各种纷乱事物背后的关联。在他多视角透视的画面中,各种时代的人物、动物、事件甚至天体都被并置在了他所设定好的空间维度中,每个画面都像是一个漩涡,把人类文明中的一切重新带入到混沌之中。在他看来,自己的许多作品都是从这种充满混沌状态中孕育而出的,在这种混沌的状态下无所不可,且充满可能性,也是所有图像诞生之前的源头。钟飙钟飙1968年生于重庆1991年毕...

    41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