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中国画形与神的特征探微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星儿 点击 :

广东郑楚兴

以形写神

西汉《淮南子》提出:“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悦。观孟偾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意谓画西施的脸,美而不可爱,看孟贲眼晴大而不可怕,就是表现不出人物内在的精神。以形写神,首先是由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的。古代对于“形与神”的不同观照方式与角度,当时的顾恺之、宗炳、王微就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倾向,他们都是主张“神”是至高的原则,但又体现出不同的论述主旨。顾恺之画论强调绘画以形写神,形在先,神在后,提倡重形;而宗炳的画论则体现出轻形的思想,他认为“以形写形”这种绘画活动本身应该服从主观意识的需要;

至宋代苏轼在《东坡集·传神记》中的:“……凡人意思,各有所在。或在眉目,或在鼻口。虎头(顾恺之)云,颊上加三毛,觉精采殊胜。则此人意思,盖在须颊间也……”意谓每个人各不同的特征、特点,有的人在于眉毛眼睛,有的人在于鼻子嘴巴。晋代大画家顾恺之说过,在裴楷画像的腮颊上加三根须毛,观赏的人看了会发觉神采焕发,那就是由于这个人的主要造型特点,传神之处在于颊须毛的缘故。而清代著名画论家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写道:“传神写照,由来最古,盖以能传古圣先贤之神,垂诸后世也。不曰形曰貌而曰神者,以天下之人,形同者有之,貌类者有之,至于神,则有不能相同者矣。作者若但求之形似,则方圆肥廋,即数十人之中,且有相似者矣,乌得谓之传神?今有一人焉,前肥而后瘦,前白而后苍,前无须髭而后多髯,乍见之,戓不能相识,即而视之,必恍然曰:此即某某也,盖形虽变而神不变也。故形戓小失,犹之可也,若神有少乖,则竟非其人矣。”意谓“传神写照”最早见于绘画方面,其作品表现了古代圣人、贤人的内在精神,并传给后世。不说形貌,只论神韵,世上有形貌相同的人,而没有神韵相同的人。画家只求形似,而如人面部的方圆、肥瘦,即使是在几十人中,就有相似的,怎么能谈到神韵呢?现在有一人,从前肥胖后来清瘦,从前皮肤白晳后来皮肤苍暗,从前没有胡须后来胡须挺多,碰见了戓许认不出,再仔细看,才认出此人,原来人物的形体改变了而内在的精神、风采神韵还是没有改变。所以,人物形体可以跟原来有所不同,但是内在精神如果出现少许误差,那就完全不是这个人了。沈宗骞等人,更在前人基础上发挥而详论肖像画中的形神关系,并获得了形神兼备的创作方法,这就意味着这种创作是高度提练概括的,并以训练有素的笔法和表现力很强的线条来完成的,都为肖像画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这就是以形写神的含义。

物之有“神”

所谓“神”,不仅是人物的精神气质、性格趣味,而且事物也各具有独特的神采。从人物画讲究形神,推广而至一切绘画都要求形神兼备,这是绘画理论和实践上的一大发展。南宋邓椿《画继》说:“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可见“以形写神”、“传神”等论题,到后来已经被赋予新的涵义、新的生命了。如明代画家唐志契在《绘事微言·山水性情》中写道:“凡画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岂独山水,虽一草一木,亦莫不有性情。若含蕊舒叶,或若披枝行干。虽一花而或含笑,或大放,或背面,或将谢,或未谢,具有生化之意。写意者,正在此著精神。亦在未举笔之先,预有天巧耳。”意谓描绘山水,最重要的是掌握、表现山水景物的性情、神韵……其实,不仅描绘山水,就是一草一木也不是没有自己的性情、神韵的。如花卉含蕊待放舒展枝叶的风姿,树木枝条穿插主干伸展的形态,都有其性情、神韵的。即使是同一种花卉,有的含笑初绽,有的怒放盛开,有的背影向人,有的行将凋谢,有的尚未衰微,都具有大自然赋予的生命,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神采、神韵。真正的画家,应该正确地把握事物的神采、神韵。

形神相融合一

绘画有形似、神似之分,形似是神似的基础,神似是形似的灵魂。如果作画只限于形似,那么画人物好像泥塑木雕,画花鸟似动植标本,全无生气,不能顾了形似,失了神似;应该力求神似,哪怕放弃一定程度的形似,形在似与不似之间。人们所侧重的多是对于“神”这一概念的探讨,而对“形”的研究相对薄弱,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是“神”在中国美术理论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自然而然地使艺术家和研究者把关注焦点投向“神”。它在艺术理论中的最终体现必然落实在对“形”的态度上,特别是当代西方艺术观念的冲击,现代很多画家和艺术理论家将研究的重点转向对“形”的探求,如果我们忽略了“神”的探讨,而一味地、单纯地研讨“形”,结果必然是纠缠于造型艺术范围之内的一些实象甚至形式方面的概念,而脱离中国艺术理论本应关注解决的课题了。所以,本人认为“形与神”是相融合一的。道生万物,万物相融于道,是主客观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形与神的正确把握,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艺术创作意识。“形在似与不似之间”是中国画千百年来寻找的一条艺术真理,它明确地、简练地概括了中国画的造型原则,给艺术家提供了可以随“意”雕琢的空间。对“形与神”深入的研究,定能获得新的研究成果,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发展变化。使美术理论发展史乃至中国美学发展史能够得到科学、正确的阐释。

相关文章

  • 从诸家对白蕉先生的评论说起[图文]
    从诸家对白蕉先生的评论说起[图文]

    黄宾虹《山水图》今年11月3日是书法家白蕉先生诞辰106年的纪念日。在介绍他的文章中,常常引用沙孟海先生在他题兰长卷上的题跋:“白蕉先生题兰杂稿长卷,寝馈山阴,深见功夫,造次颠沛,驰不失范。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之数人。”却往往忽略了我更为在意的“惺惺相惜”、充满情感的下半段文字:“闻其生前近寓沪壘,竟无一面之缘,引为憾事。”...

    189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油画与装饰性色彩[图文]
    油画与装饰性色彩[图文]

    王宏造田园的午后120×80cm油画是外来的,油画早在明清时期就已传入中国,人们常说:西画写实,中国画是写意的。由于我国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这会使它经历过学习、摸仿、同化、融化的过程,使之出现油画民族化。油画是什么?有些人认为油画就是用颜色的素描。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马克西莫夫认为:油画不等于把油画的形涂上颜色,只有用色彩表现了物体的形,才能算作是油画的处理。...

    157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瓷画创作:因形施画追求神韵[图文]
    瓷画创作:因形施画追求神韵[图文]

    香风十里(瓷板)钟振华钟振华艺术陶瓷创作是综合绘画、雕刻、金石、书法、化学工艺于一体的造型艺术,不但可以表现创作者的绘画美感,也可着重于材质的运用,展示陶瓷特有的工艺技巧,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艺术陶瓷创作要注意器形与绘画相结合,在选择坯体与瓷胎时,就应心中有画;在创作一件作品时,就应已经知道什么器形适合,这是一个陶艺家应该具备的素质。陶瓷艺术不同于国画和油画,它是三维艺术,把瓷瓶...

    52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施杰荣:笔墨为书画书画如其人[图文]
    施杰荣:笔墨为书画书画如其人[图文]

    施杰荣书画作品施杰荣,号般若堂主、莲花居士。1957年生,湖南浏阳人氏。供职于株洲市天元区政府。现为株洲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株洲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省直书法协会研究员,天元诗社副社长。美术作品曾发表于《文艺报》、《湖南日报》,入选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捐助西部失学儿童基金会”,入选湖南省宗教书法作品展,入选株洲、贵阳等六市联展。书法作品曾入选文化部第八届“...

    116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韩啸:不以貌取人的身体艺术是不可救药的[图文]
    韩啸:不以貌取人的身体艺术是不可救药的[图文]

    形.容——身体的风景艺术展”策展人韩啸(右一)与嘉宾互动2014年7月5日下午4点,由若空间画廊、现代青年杂志社主办,著名跨界艺术家韩啸和女艺术家奉家丽联合策划的“形。容——身体的风景艺术展”在北京韩啸医疗美容院若空间画廊成功举办。该展览由雁西担任学术主持。参展艺术家有储婷、陈琴、崔治中、董婷秀、奉家丽、韩啸、胡...

    31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陈履生:功甫帖争议反映中国书画鉴定窘境[图文]
    陈履生:功甫帖争议反映中国书画鉴定窘境[图文]

    陈履生2013年9月,上海藏家在纽约苏富比耗资约5037万元人民币购回宋代苏轼的《功甫帖》。虽然《功甫帖》不是中国书画史上的名帖,而且只有2行9个字,但是,因为与苏轼的关系,此次拍卖回流被认为是一件大事,甚至有人说“值得每一个中国人为之感到自豪”。从表面上看,能从纽约的拍卖会上拍得苏轼的书帖令人激动,在十年二十年前难以想象。可是,按照现行的中国法规,如果把它带回上海还要...

    29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徐冰:艺术为人民[图文]
    徐冰:艺术为人民[图文]

    徐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图为徐冰创作《何处惹尘埃》,尘埃是他“9·11事件”后收集的。上世纪70年代末,他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接受最传统的社会主义艺术教育。在校期间,他表现优异,先生们评价:根正苗红,人才难得。80年代末,他搞出和学院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完全割裂”的《天书》。在4000多个一本正经却又连他自己都不认得的“...

    81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写实绘画是否有未来[图文]
    写实绘画是否有未来[图文]

    吴冠中《苏醒》彩墨150cm×360cm1994年赵无极《22.7.64》油画161.5cm×199.5cm当代艺术理论家栗宪庭近日指出:“中国人到现在为止对艺术的理解,在我看来还停留在‘五四’到1970年这段时间,‘画一个东西要很像这个东西’,受这种艺术观念影响成长起来,并没有像西方那样有一个博物馆体制,有艺...

    92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贾方舟:写实主义在当代的可能性[图文]
    贾方舟:写实主义在当代的可能性[图文]

    西藏组画(进城)油画1980年78cm×52cm陈丹青中国的写实绘画在它一个世纪的经历中最重要的成果是其在本体意义上的建构逐渐接近西方水准,但它也先后经历两次“陷落”——一度成为意识形态的驯服工具,又转而在市场中成为中产阶级审美趣味的宠儿。它不仅在这两个重创中迷失自我,更具悲剧意味的是,在西方艺术发展的进程中,写实艺术早已是一个不再被...

    133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书圣"王羲之成名史:历史上曾出现三次学王高潮[图文]
    "书圣"王羲之成名史:历史上曾出现三次学王高潮[图文]

    汉字书写作为文人之必备,作为一种高尚艺术行为,发展到东晋时代,已经是诸体皆备,且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教化功能的流向和气质。王羲之时代的中国书坛文化可谓百花齐放、星光灿烂、人才辈出,繁花似锦。此时,若论书法技艺和成就,可以说,王羲之只是百家中的一家,甚至最初处于劣势,书法“不胜庾翼、郗愔”。直到身后百年,才声名鹊起,成为“书圣”。那么,王羲之是怎样成为千...

    178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信念 情感 灵性 学养[图文]
    信念 情感 灵性 学养[图文]

    魏兴无黄山松云图中国画我生长在巢湖之滨、庐州大地这片热土上。上小学时因画毛主席像受到班主任老师的表扬而激发了学习绘画的热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高中时,在县一中大礼堂作为考场,在全县32人报考文艺兵当中,我以一幅扬子荣打虎上山的绘画而作为唯一一个合格者,被部队首长看中,走上了部队这所大学校。在部队里画过幻灯,做过宣传,下过连队,蹲过机关。退役后,做过农民,干过工人,上过大学,当过教师。上世纪80年...

    33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传统文人画是否可以复兴[图文]
    传统文人画是否可以复兴[图文]

    李津《情歌八百首》(中国画)近期,有两件事引得“新文人画”再度成为热议话题:一是“新文人画的领军人物”朱新建与世长辞;二是“真正的文人画家”刘斯奋的“贯通融会——刘斯奋书画诗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观者不无惊愕地发现:刘斯奋散淡的写意之作和朱新建充满情欲的宣泄表达,风格是...

    100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拿安素轩《功甫帖》拓本论证墨迹本完全不靠谱(组图)
    拿安素轩《功甫帖》拓本论证墨迹本完全不靠谱(组图)

    《安素轩石刻》中的苏轼《功甫帖》拓本(左)、《功甫帖》钩摹本(右)(作者:书法一瞬君,文章来源:书法一瞬斋新浪博客)今天(21日)《新民晚报》载,中国商人5037万所拍苏轼《功甫帖》被证系伪作。说的是,在前不久纽约拍卖会上拍下来的那副苏轼墨迹,在经过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的专家研究后发现,是伪作。这几位专家的研究成果即将面世,不过,仅从新闻报道和目前我掌握的图片质量看。我以为专家拿《安素轩石刻...

    103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建设文化强国:繁荣书法艺术[图文]
    建设文化强国:繁荣书法艺术[图文]

    图片来自网络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再次吹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军号。中国书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优秀文化,如何当随时代,与时俱进,打造新经典,创造新辉煌,以强大的生命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本报记者丁元利带着这一话题采访了著名书法家、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兼常务副秘书长边保华先生,归纳其看法和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时代呼唤书法艺术大发展大...

    1744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三问新水墨[图文]
    三问新水墨[图文]

    周韶华在雨中纸本水墨68×68cm2002年在游泳池中学会游泳,在自己的展览里学会思考和画画,新水墨高研班开出史上考博也汗颜的书单,不能自己有病自己找药——老师只能帮你打开一扇门,怎么画自己决定。周韶华的思路和周韶华的作品一样,有着与众不同的模板和角度。两周前,本报刊发了他意欲寻找水墨达人的报道后,报名和咨询者踊跃,而他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

    100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