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许仲敏的艺术场域[图文]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沙沙 点击 :

许仲敏的艺术场域 | 美术知识

作品图片

当我们面对着许仲敏的一件雕塑作品时,不禁要问:他是怎么做出这件作品的?这件作品又要向我们传达什么?事实上,许仲敏的作品已不单单属于雕塑,光的闪耀配合着机械的运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叹为观止的技术奇观。一个个运动着的小型人形、婴儿和骨架,或围绕着一个中心柱不断循环走动、或垂直向上爬行,都像是在进行一种运动式的仪式化劳动,向我们展示了肉体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整个过程。这些在过去七年中创作的机械雕塑作品,正诠释了许仲敏自2004年从伦敦回到北京至今的艺术状态。

视觉记忆

在798艺术区Marella画廊正对面的一个小胡同里,通过一节混凝土浇筑的楼梯,我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第一次看到了许仲敏的一件《蛋形No.1》作品。在这间没有灯光的房间里,大家安境地等待着,突然间作品开始启动。这件作品看上去是一个巨大的蛋形球状物,它以两个分开的金属拱体为框架,里面装有许多运动组件和电子活动装置,整个作品被闪烁的光照得通亮。在里面的一层中,巨大的金属蛋从中间打开,在快速、连续且闪烁的银光的照耀下,一个个发光的人形不断地进行着缓慢且僵硬的运动。这是一束束耀眼夺目的光,这种通过视觉体验得到的经历是珍贵且值得记忆的,因为这不仅仅是由于我们不能在连续的视觉活动中暂停,也不能走过去触碰或是一探作品的究竟,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记忆层面上的感知。与我们视觉活动同时发生的,是一种不确定性,我们只得不断地返回到自己的瞬时记忆中去寻找刚刚看到的事物,因此,我们所看、所感都被译成了感官记忆。如此而言,这些给观众带来3D般视觉效果的作品,就像是我们看到的那种利用光的特技和物体的运动来制作的早期电影。无论是从视觉还是感觉上,他的作品都像是一件巨大的玩具,或是一件新科技的展示品。就在我们面对着这件像魔术表演一样的作品又无法完全将它解构的时候,不禁被好奇心和疑惑感驱使着提出一个问题:这件作品是怎么做出来的?的确,这就像魔法一样,许仲敏给我们制造了一个幻觉,他在把玩我们的知觉,给我们带来无法完全理解的现象和无法抓住的感觉。然而,许仲敏的作品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认可和批评界的广泛关注。他的作品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木刻版画、电影、装置、行为,以及雕塑,均有涉及。从20世纪80年代四川艺术运动中的具象原始主义绘画,到90年代兴起于伦敦的行为艺术和影像装置,再到今天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结合了大型金属结构、光、电和机械运动技术的高科技艺术,许仲敏的作品形式多样、涉及面广。然而,虽然他的作品数量众多且丰富多样,但创作主题却始终如一,即为对时间、对生命的循环,以及对人类内心深处追求理想主义的欲望,哪怕是一个现代主义者的关注。他的作品常常会涉及到很多形而上学中的概念,但是同样也会通过行为或影像装置的形式深入到更加个人化和政治化的语境中,以探究身份和历史的意义。无论是雕于立柱组件上的精巧绝妙的版画,还是照亮整个三维装置的连续且闪耀的光束,抑或是面无表情或向上、或向前、或旋转、或绕着圈子匆匆地迈着强迫式步子的人形,许仲敏的很多作品中都会表现出一条主线。看着这些无名无姓、无个性特征、千篇一律却可以被我们理解为“人类”的雕塑,就像看着一只只的昆虫,他们被限制在一个网络活动中,匆匆忙忙且漫无目的地进行着连他们自己也不明白的运动。在许仲敏的作品中,运动激起了对时间和生命循环的思考。在某个距离间,我们被迫用一种自省式的体验来“观看我们自己”,在一个更高远的自然宇宙中,作为一个个生物个体,谁也没有力量和能力来操控命运。装置中的人形有时是一个个的女人、男人,或仅仅是没有任何性别特征的“人”;有时是一个个的婴儿(如作品《云No.2》(2008)有时又是一个个的人体骨架。他把人类肉体存在的过程,用一种普遍经验和生命不断循环运动的方式展现在了观者眼前。物质在这一生命景观中变得无关紧要。在越过现实的人类生命,进入到一个宇宙哲学的空间中,肉体才能在其精神层面或存在模式中得以显现;在某个具有更加庞大的结构体系中的存在模式里,肉体的意义才能真正得以实现。无论是版画、影像装置,还是那些球状雕塑作品,都处在转换到当代话语中的传统语境中。越过复杂的陈述,在许仲敏的作品中,“层面”的意义非常正式和严谨,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他的作品都有着同样正式和严谨的结构。在他的蛋形雕塑中,可以把“层面”放到中国哲学的宇宙论中:天在上,神灵居之;地在中,人居之;地狱又在其下。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概念。

佛教与时代性

在针对作品进行的几次采访中,许仲敏都提到了藏传佛教中的仪式。位于中国西部的四川绵阳,有着不同于汉文化的少数民族文化氛围,此处的藏族文化在成长于此的许仲敏的人生中留有一种影响。也许正是在这种影响之下,刻在他记忆中的藏传佛教仪式与文革时期经历的高度政治化的仪式形成了对比。转山(与创作于2006年的《转山》作品同名)是一种藏传佛教中的仪式,意为朝圣冥想之行。在一些特殊的节日,朝圣者会花上几天,甚至是几个星期沿着顺时针方向围绕着一座或几座圣山行走着、冥想着、祈祷着,并以此获得心灵的愉悦和幸福。在藏传佛教中,佛性是超脱于所有精神曚晦的一种存在;是一个据说与“空无”这一共同认知的概念交融一处的获得一种永世极乐的状态,这也就是所谓的实像的本质。创作于2006年的《转山No.2》把这一精神仪式置于未来的环境之中,选择透明的树脂为材料。看似充满了高度当代感和未来感的结构,也许与科幻小说和超现代设计有所关联。此处,徒步之行中的自然神物开始被置入到一个不同的生命层界中──数字时代。在这里,真正要问的是我们尊崇的信仰是什么?我们从往昔的岁月艰难地走到今天一直追求的、甚至只是可能作为精神中最核心的本质又是什么?儿时的宗教仪式场景,在当时那个传统的环境中就像一个他者向许仲敏展现着自我景象。但是,它的奇异、神秘和富有无限想象空间的特点推动着艺术家去探索它,并以此作为作品的线索。许仲敏作品中的徒步行走展现了一种非特定文化特征,它在信仰中的古老文明与当下我们不断追寻的现代性之间搭筑起了一座桥梁。

相关文章

  • “黑白”世界写情缘--女画家阚玉敏印象[图文]
    “黑白”世界写情缘--女画家阚玉敏印象[图文]

    如果说东北的厚土养育了她,那么“老佛山”的灵性是她走进“黑白”艺术世界的奠基石。八年岁月几不平,阅尽黑白写丹青;不与世间争桃李,敢以水墨画苍生。阚玉敏国画作品我不知道一生的时间究竟有多长,但我知道,八年的时光对于岁月来说实在算不上漫长。阚玉敏,一位从围棋的“黑白”世界里走进另一个“黑白”世界水墨...

    79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孙晓斌笔下的水墨世界[图文]
    孙晓斌笔下的水墨世界[图文]

    《紫藤》纸本设色180×48厘米张志国熟悉孙晓斌的朋友不难发现,他的作品近些年来发生了质的变化。他早年在传统绘画技法的研习上下过苦功夫,齐白石、吴昌硕、任伯年以及石涛、八大山人都曾是他心慕手追的对象,在其早期作品中,可明显看出他学习前人的痕迹。在研习传统笔墨技巧的同时,孙晓斌开始注重对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研究,并阅读了大量的历代书论、画论与名家传记,这使他对中国绘画艺术有了更深的认...

    65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易中天:为大众服务的学术明星[图文]
    易中天:为大众服务的学术明星[图文]

    易中天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回忆起25年前的时光,他说,25年前自己在上课、写论文,跟其他青年教师没什么两样。资料图片易中天25年前,时为武大教师,41岁的易中天出版了第一本学术专著《〈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开始了自己在学术上的孜孜追求。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面对文化界、学术界的低潮,他转而追求学术和思想的公众影响力,走出象牙塔进行“学术冒险”,而《闲话中国人》等...

    96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朱新建: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图文]
    朱新建: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图文]

    艺术家朱新建朱新建朱新建(1953-2014)江苏省南京市人。我国当代新文人画代表人物。198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留校任教,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质奖;作品《除三害》获全国少儿图画优秀奖。为上海美术电影厂、中央电视台设计动画片《老鼠嫁女》、《金元国历险记》、《皮皮鲁与鲁西西》的人物造型。曾赴比利时、法国举办个人作品展。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法国国家图画馆、比...

    47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蓝正辉:当代与传统的对话[图文]
    蓝正辉:当代与传统的对话[图文]

    (一)在人类社会的初期,祖先们用画在砂石上的简单符号来表示他们的存在。之后,为了试图在所生存的世界中获得更多的影响力,人们开始在其居住的墙壁上刻画下更复杂的图形。后来,随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控制能力不断增加,他们在居住的岩洞墙壁上画出了各种动物的图象。最终,当人类寻找到一种能够解释说明的,而不仅仅是直观表达的工具,他们创造的那些符号渐渐脱去了魔幻的外衣而演变为文字和书写。文字经过碰撞融合产生了...

    71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星云大师怎么会有那么大的气场?[图文]
    星云大师怎么会有那么大的气场?[图文]

    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图片来源网络)行澄来电话告诉我:国家博物馆有个画展,叫我去看看,那个画展对我没有一点兴趣,因为十几年前就在深圳看过,前年在合肥也看过,说是全球巡回展,和全国巡回展,画家已是美国人了,到咱们中国人的地盘来显摆什么?那画展的形式我太不喜欢了,有的那个大忽悠什么的,十几年前就认识了,拉大旗做虎皮,看不惯他这种形式的展览。行澄带着我去看了台湾来的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走进了展厅,...

    73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坠马髻颈枕火爆引发思考[图文]
    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坠马髻颈枕火爆引发思考[图文]

    台北故宫博物院大厅上的玻璃顶,行云流水的书法都能被阳光投影在地上,很有中国味最近,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坠马髻颈枕”又在网上掀起一阵热潮,网友纷纷被其独特的创意吸引,关注起了这种始于汉代的发型以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前有康熙亲笔“朕知道了”胶带,后有“坠马髻颈枕”,原本被动等待参观和了解的历史文物得到了新的生命力。自从有了...

    93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品读李德哲先生书画艺术[图文]
    品读李德哲先生书画艺术[图文]

    红果之歌(中国画)李德哲同李德哲先生结缘于书画,未谋其面,先见其画。数年前,观李德哲先生书画作品,印象颇深。近日得暇细品之,其画笔简墨丰,骨力洞达、气畅意雅、厚重质朴、满阳刚之气,读之使人振奋。细回味,感之良多,不揣冒昧,执笔抒怀,一吐为快。古人云,书画乃文人之轶事,观历代之画家皆与传统文脉相承。李德哲先生,号周口店醉翁,心元草堂主人,籍豫之周口,生于军人世家,天赋颖慧,勤学善悟,乃哲学博士...

    98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潘建博作品解析——有意识性的笔墨表现[图文]
    潘建博作品解析——有意识性的笔墨表现[图文]

    潘建博虎丘“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明·董其昌《画旨》)。由于中国绘画的传统积淀,以及材料与工具的特性,造成了创造主体(画家)自觉的把握运用笔墨时与身外之境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仅是表象和具象的,而且是抽象的,是心象的差异。也就是个体精神与宇宙的差异,既认识上的差异,情感上的差异。如何实现统一,达到浑然一体,是当今中国...

    131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王玉浩:心动手至,自画自说[图文]
    王玉浩:心动手至,自画自说[图文]

    王玉浩近影自古人人皆有梦,“梦想成真”是指终有一天幻梦成了现实。作为四十不惑的中年人,可以踏踏实实地一吐自身真实的肺腑是何等痛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小学绘画获奖激发对美术的兴趣,继踏入美校到走向社会直至不断进修,历经多年的磨励,唯一不变的画家梦一直在心头。王玉浩作品一日雨中登山,走到半山腰,雨一过又走进了云中,云开雨散,才发现云在脚下,山在脚下,透过云海,黄河竟在云...

    66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限量版画是双刃剑[图文]
    限量版画是双刃剑[图文]

    谢楚余作品《素池》6月29日在广州花园酒店举办的一场慈善拍卖会上,一张谢楚余的限量版画《素池》拍出了17万元的高价。而在今年年初广州华艺国际的拍卖会上,一批赵无极、朱德群、杨培江的限量版画也全部成交。限量版画,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原作的复制品。因其有艺术家授权、监督质量,并且限量,因而不同于印刷品,被归入艺术投资收藏品的范畴。在欧美地区,限量版画的收藏价值早已得到普遍认可,已经成为艺术品收藏人...

    112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我的艺术论[图文]
    我的艺术论[图文]

    废墟上的沉思——周天黎在北京圆明园(1990年)从艺术文化史的角度严谨评判,周天黎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艺术家和艺术思想家之一;人性论和思想解放、艺术良知的倡导者;人文艺术的标杆性人物。她的精神家族中,有屈原、嵇康、司马迁、李白、杜甫、苏东坡、关汉卿、唐伯虎、李清照、陆游、徐渭、八大、石涛、曹雪芹、郑板桥、蒲松龄、龚自珍、谭嗣同、梁启超、秋瑾、鲁迅、陈寅恪等等先贤巨擘。这位始...

    126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我眼中的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图文]
    我眼中的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图文]

    艺术家ElisabettaBenassi在意大利馆的作品马琳图国家馆的设置,是威尼斯双年展区别于其他众多双年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自1895年威尼斯双年展创立以来,各个国家指派艺术家入驻代表国家的场馆这一传统就一直沿袭了下来。在威尼斯双年展创办的头50年,参与国家不足20个,而在1950年之后,参与国家的数量开始迅速增长,自2011年的休整翻新之后,军械库扩大了它的容纳空间,因而能够为国家馆提供更...

    39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给奥运冠军立雕像不该遭吐槽[图文]
    给奥运冠军立雕像不该遭吐槽[图文]

    王石川(央视评论员)日前,奥运冠军孙杨、叶诗文回到家乡杭州,杭州市体育局局长赵荣福称,两人已经成为杭州的城市名片,而杭州体育馆门前的“杭州奥运冠军雕塑”的数量也将从四座增加到六座,“小叶、孙杨,杭州体育馆门口,马上就要多两座属于你们自己的雕塑了。”尽管杭州籍奥运冠军楼云、罗雪娟等人已有了雕像,其他地方也曾为冠军立过雕像,尽管孙、叶二人在本届奥运...

    198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毕加索研究新成果:政治神话的式微[图文]
    毕加索研究新成果:政治神话的式微[图文]

    马德里雷纳索非亚博物馆陈列的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Guernica)加西亚证据的揭露性部分,表明我们对毕加索的艺术和生活的概括局限性有多大。前者暴露出一种对党派政治严重游移不定的态度。后者非常复杂,程度远非隶属关系这一微不足道的事实所能提供。如果在人流熙攘的大街上玩词汇联想游戏,估计很多人会把“毕加索”与“格尔尼卡”配对。作为1937年巴黎世...

    163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