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蝴蝶仙子》阿利安·吉伯特(法)
作为首届江苏文化艺术节重头项目之一,近日开幕的“金石之声”江苏·国际雕塑邀请展获得极大关注,此次雕塑展的策展人之一,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全国城雕委艺术委员会主任、著名雕塑艺术家吴为山先生。“金石之声”开幕之际,吴为山的“文心铸魂·雕塑艺术国际巡展”同时在联合国总部展出。如何更好地解读、欣赏这次国际雕塑邀请展,中国雕塑家的国际巡展能赢得世界共鸣吗?昨天,记者通过电邮方式采访了吴为山先生。
雕塑《紫气东来——老子出关》吴为山(中)
记:本届江苏文化艺术节国际雕塑展有怎样的特色?亮点在哪里?
吴:这次国际雕塑展的特色是,参展艺术家来自欧美亚非数十个国家,带着不同的文化色彩和价值观,各具风格和特色,国外雕塑多以抽象为主。中国雕塑家作品占30%,他们多是活跃在当今艺坛的著名老艺术家和实力派中年雕塑家,已故中国现代雕塑奠基人刘开渠、王朝闻大师的作品,及世界知名法籍华裔艺术家熊秉明的代表作,是此次展览的亮点。
本次邀请展生动反映了近百年来中国雕塑发展的轨迹,这是在东西方融渗、社会文化变迁的背景下,艺术家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刘开渠的《农工之家》是用西方写实主义手法表现中国现实题材的典范之作,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希腊雕塑的静穆单纯、高贵典雅,也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线、体特征。熊秉明先生的《鲁迅》,形式感强,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在创作手法上吸取了法国珂勒惠支版画艺术的表现意念,赋予其中国纪念碑造型的严整意象,这是肖像创作的重大突破。这次展览还有潘鹤先生塑造的《杨振宁》,钱绍武先生创作的《董仲舒》,以及叶毓山先生的《愚公移山》,作为老一辈艺术家的代表作,它们反映了那一时期中国雕塑的创作面貌。
记:本届雕塑展希望传达出哪些理念?
吴:文化多元,艺术创新,以人为本。
记:如何评价当今中国雕塑艺术的现状?
吴:通过本次展览,我们欣喜地看到老中青三代雕塑家的整体艺术风貌。老一辈雕塑家焕发艺术青春,同时带领一批中青年雕塑家进行创作,既秉承传统,又兼收并蓄,不断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国际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中国当代雕塑处于一个多种观念、多元文化并存时期,创作空前繁荣。
记:和世界水准相比,国内雕塑存在哪些不足?
吴:艺术没有绝对标准,任何一个国家的艺术,只要表现了时代和人民的精神面貌,表现了社会文化,就是合理的。今天中国在文化发展上应提出更高要求,艺术创作一方面要立足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对发达国家的先进文化深入学习和了解,吸收其可资借鉴的养分。
当下雕塑创作繁荣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文化、经济发展迅速,一方面艺术家得到更多好的机遇,另一方面,一些艺术家也不能沉下心来创作。从目前雕塑创作的质量上看,我们缺乏震撼人心的精品力作,这一点应引起警惕。
记:你很早就批判缺乏规划没有思想的城市雕塑,近来各地建城雕的热情高涨,对此您有何看法?
吴:城市雕塑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各种发展因素综合的产物。城雕首先要有健康的思想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还要有高规格的艺术水准。只有好的城市雕塑规划,才能谱写城市历史文化乐章,缺乏思想、审美低下、尺寸不合理的雕塑都会给城市带来污染。
记:一个优秀雕塑家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吴:我们雕塑家这个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系统补课,要进行国学及传统艺术理论的学习,还要对建筑、规划等学科领域有所了解。同时,雕塑家还要学会和城市管理者沟通,要了解城市雕塑的文化定位、空间规划。
记:这次你的个人雕塑展走进联合国总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吴:好的雕塑作品包含人类精神、灵魂和大爱,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只要用心、用情、用意、用毅力创造出的好作品,总是会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和喜爱。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褒奖我的展览是“用智慧的双手创作出如此杰作并与全世界分享”,我更愿意看作是他对艺术本身的评价,因为优秀的艺术蕴含的不仅是一个国家,更是全人类的灵魂。
本报记者龚倩
本报通讯员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