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蔡志忠:漫画是我的天堂[图文]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小正 点击 :

蔡志忠:漫画是我的天堂 | 美术知识

蔡志忠

日前,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带着新创作的111件作品,在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的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艺术馆举办了“水墨禅境——蔡志忠作品展”。25年前,同样是在王府井大街上,41岁的蔡志忠从台湾来到大陆,在新华书店举行签名售书,并与三联书店签约,成为了第一个与大陆出版社签约的台湾作者。

借此次办展机会,《美术文化周刊》与蔡志忠邀约在其住处旁的咖啡厅进行了采访。多年不变式样的破裤子、破衬衫、破布鞋,留着标志性的长发,蔡志忠看上去有些仙风道骨,见我们到来,他礼貌地起身迎接,你能明显地感到他身上所散发出的柔和的力量。

人生,做事要趁早

蔡志忠从小成长于天主教家庭,幼时便受洗成为一名天主教徒。他天资聪慧,三岁半已能背诵《圣经》经文,也正是《圣经》开启了蔡志忠的绘画之门。“我慢慢发现,《圣经》中有那么多的厉害人物,像可以分开红海、带领希伯来人逃出埃及的摩西;可以让‘瘸子走路,瞎子睁眼’的耶稣基督。而我什么也不会。”在这看似些许幼稚的焦虑下,三岁半的蔡志忠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四岁半时,父亲给了他一块小黑板,蔡志忠猛然发现,自己的才能就是画画。

由于当时还没有画画行业,蔡志忠把焦点落在了绘制电影广告牌上,他认为这是最接近绘画的行业。后来正值台湾漫画的“黄金年代”,叶宏甲的《诸葛四郎》、陈海虹的《小侠龙卷风》等漫画风靡一时,蔡志忠也成了一名狂热的漫画迷,并立志要成为一个漫画家,当时他才9岁。“伟大的漫画家不是美院教出来的,从来都是上一拨儿的漫画迷,变成下一拨儿的漫画家。”蔡志忠说。

15岁的某一天,蔡志忠收到一家出版社的聘请,蔡志忠对正在看报的父亲说:“爸,我明天要到台北去画漫画。”父亲说:“有工作吗?”“有了。”“那就去吧!”简短的父子对话,成就了蔡志忠的一生。

4岁立志画画,9岁梦想当漫画家,15岁成为职业漫画家,蔡志忠的人生规划似乎异常清晰。他告诉记者,人应该很早就思考、出发,并确立目标。“就像你们刚才从报社走出来,打开门,知道自己要来这里;像我们开车上高速公路,是提前知道了要去哪个目的地。人生这么长的旅程,竟然大多数人都不晓得自己要去哪里,我觉得这蛮荒谬的。人生看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还好。”

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蔡志忠不仅践行于此,更深表赞同。“不只是出名要趁早,做什么事都要趁早。”蔡志忠说,如果自己这一辈子有一句话要留给世人,那就是:错失时效是最大的罪恶。见记者不甚理解,他进一步解释:“比如说,你可能谈过很多恋爱,可是你永远都不会忘记第一次约会时吻你的那个男人。人要在最正确的时间,做最正确的事情。什么是最正确的时间?第一时间都是最正确的时间。”

漫画,最有力的表达工具

今年,蔡志忠已满66岁,从事漫画创作已有51年,他笔下的《庄子说》、《老子说》等中国传统文化漫画在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已成为众多年轻华人的国学启蒙读物。每一部作品,都有一套独特的“蔡氏画风”,颇具辨识度。谈及绘画风格如何形成,他坦言,自己几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绘画训练,所画漫画都是用自己的方法,画自己所认为的漫画。“我们初学艺术时都要去临摹大师,但如果一直去模仿大师,就永远没有机会超越大师,这样还不如去画自己想画的东西。”蔡志忠认为,每个漫画家都会经历被其他漫画家影响的过程,但一定要及早“露出原形”。

在蔡志忠心里,漫画就如稀世珍宝,也是他无声的表达。“有些人会误以为漫画无非是幽默和讽刺,或者说漫画要为政治服务。对我而言,漫画则是最有力的表达工具”。蔡志忠认为漫画可以用来写诗、写小说、写杂文,甚至写课本,没有任何形式和内容上的限制。并且现在正是读图时代,许多小孩是看着图像长大的,漫画属于这个时代的语言。他举例说,自己的中国传统经典系列漫画在全世界已卖出4000万册,能有这样的成果,是因为每个人都愿意很轻松地通过漫画来了解中国的传统思想。而在国外,许多《老子》、《孙子兵法》等经典书籍的英文版卖得并不是很好,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缺少魅力,而是相比之下,直接阅读文字要投入的精力会大得多。

除了画漫画,蔡志忠说自己也会画一些“感觉好玩的画”。1992年,蔡志忠到温哥华,认识了岭南画派第二代杨善深,并因缘巧合成为杨善深的弟子,“我就变成了岭南画派第三代。”

真理,超越享受的存在

从《庄子说》、《老子说》到《禅说》、《六祖坛经》,再到《聊斋》、《西游记》,蔡志忠的漫画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中国古代经典,可以说,蔡志忠是一个学养极为深厚的漫画家。据蔡志忠介绍,他从小就酷爱阅读,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看《古兰经》、《奥义书》、《薄伽梵歌》等宗教经典。直到现在,他仍然每天坚持阅读,仅上个月就看了四五百万字的书,“眼睛快要瞎掉了”。他说,世间有许多享受,看书也是一种享受,而且可供选择的类型和数量都比其他要多,同时,看得多了,才知道什么类型的书对自己获益最大。

蔡志忠同样将读书看做世界上回报最丰厚的投资。“庄子用尽了一生,写出8万字的《南华真经》;老子将一生的体悟总结成5007个字的《道德经》。我们花100块,甚至是二三十块钱,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就看人家一辈子最厉害的思想,这样的投资报酬有多大!”

除了对求知的热爱,蔡志忠的学习能力也非常人能及。他有些得意地说:“我学习很多东西,桥牌、动画、日语,都只用不到三个月,没有想一些垃圾问题,因为大脑是用来思维的。记忆交给电脑、笔记本,大脑就用来思考。”可是后来,蔡志忠发现有两样东西的学习需要超过三个月:一个是佛学,一个是物理。1998年,蔡志忠研究佛学时,发现没有东西可以超出宇宙、超出物理,于是决定中断社会来往,用10年时间“闭关”研究物理。究其原因,他说,如果经常跟真理在一起,人世间的享受都不算什么。

“就像有人会问我,你为什么要穿破裤子,穿破鞋子?我还有破衣服呢,还有破包包?我是要让你认识是我嘛。数学、物理,不需要老师告诉你对或不对,你就会知道正误,因为你有印证过。你如果自己经常处在真理的门口,你就不会把人世间的那些享受当一回事。”

得知年月日,他马上就能说出星期几,这是他和采访者通常要玩的游戏。可这一次,当记者查看手机上的日历时,却发现显示为星期一。他问我们是不是看错了,当我们一再肯定时,他开始偏头思考,然后平静地告诉我们,中间出了一个差错,接着,他又继续询问同行三人的生日,片刻之后都能正确说出星期几。随后,他把秘诀分享给了我们,大家会心一笑。

兴趣,乐意又拿手的美事

“闭关”期间,蔡志忠曾有过连续工作58个小时的记录。那时的蔡志忠,就像一个程式,困了就睡,饿了就吃,剩下的时间全在工作。“我连续工作不是靠意志力,而是靠热爱的精神。当一件事被我做了1/4,我就停不住了。”他说,这就像处在一个摄像机的焦点上,焦点外的一切都关注不到,才能这样专注地完成工作。这样的专注力遍布蔡志忠的各个阶段,“我每段人生的焦点是不同的,有时候是画漫画,有时候是做动画,像我去年的焦点就是出书,去年一共出了18.5本书。今年的焦点又变成了做动画。”

蔡志忠不仅兴趣广泛,还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就。

蔡志忠是一位优秀的动画导演。“我29岁到36岁,开了7年动画公司,拍了4部动画电影,香港、新加坡的很多动画广告是我做的,所以我有一个才能很多人不太知道,我是一个很好的动画导演。”1981年,蔡志忠执导的动画电影《七彩卡通老夫子》获得金马奖最佳卡通大奖。今年,蔡志忠有3部动画电影同时开始制作,分别是《三星王国》、《乌龙院》和《功夫少林寺》。

蔡志忠还酷爱桥牌,曾在各种桥牌大赛上拿过很多奖。但不论在其他领域取得怎样的成绩,漫画始终是蔡志忠心中的天堂,在这个天堂里,他可以随意创作,无中生有,快乐平和。他说,“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天堂”,而在这之前,首先要足够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兴趣与专长在哪里,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能做的事情自然也不一样。“其实每个人的天堂都是不同的。”

蔡志忠一直希望能在王府井大街36号开画展,以及举办“丰子恺、蔡志忠两岸漫画家联展”,后者在去年12月得以实现。如今,美梦皆已成真,他坦言很开心。此次“水墨禅境”画展展出新作之余,还举行了作品签售活动,每件作品价格仅几千元。蔡志忠说,卖这些作品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造成影响,大家看到别人买,自己也来买,“这样慢慢大家都会养成买真迹的习惯,就不用再挂复制的招贴在墙上啦。”

生活中,蔡志忠非常喜欢猫,“扮演自己,走自己的路,做自己最乐意也最拿手的事,这才是猫的本性。”而这,也是对他最好的诠释:发现自我,在漫画上走出了自己的路。

相关文章

  • 回复绘画本体的当代水墨画[图文]
    回复绘画本体的当代水墨画[图文]

    张江舟历经近百年的争争吵吵,中国画发展至今,还是形成了多元并举的基本格局。尤其是被指称为“非传统”或“现代水墨”、“实验水墨”等名谓的当代水墨画(本文中的“当代水墨画”专指与传统文人画在语言样式上有较大不同的当代探索性水墨画),已然在诸多质疑、嘲讽声中得到了它应该得到的文化席位,并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质...

    116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从龚伟海、王宓的《海派百年》看海派[图文]
    从龚伟海、王宓的《海派百年》看海派[图文]

    龚伟海、王宓海派百年285×195cm日前,接龚伟海先生来电,嘱我谈谈对他创作的历史人物画作品《海派百年》的看法,后辈惶恐。窃以为,当今历史人物画的繁荣虽得益于当下提倡主题性创作的大文化语境,然这也应该是艺术家通过作品呈现自身的创作心路和艺术态度的途径。这缘于人物画创作的社会影响,主要来自人物画家对现实生活、现实感情的关注。这既是人物画在绘画各门类中占据主流位置的原因,也是它由衰转盛...

    174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艺术与表情[图文]
    艺术与表情[图文]

    鲍栋与吴秀波畅谈“艺术与表情”摘要:我们看人类艺术史上有很多很丰富的表情,比如说这张图片是汉代的陶器,一个惟妙惟肖的艺人形象。西方也有这样的表情,这个古希腊雕塑讲的是一家三口被毒蛇杀害的过程,表情非常的痛苦。表情不仅包括面部表情,还包括身体的语言,身体的挣扎和扭动。主持人:欢迎大家光临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艺术和表情,主要是说面部表情和视觉艺术在电视上...

    109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笔墨 生活 理想:对话魏云飞[图文]
    笔墨 生活 理想:对话魏云飞[图文]

    文/姜彦文学习姜彦文(以下简称姜):小魏你好,平时我们交流的虽然比较多,但正式的交流这还是第一次。按照惯例,还是先谈一下你学画的一些经历。问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就是通常有很多人会觉得一个小孩子的文化课不好,才去学画画,你是因为这个才学画的吗?你小时候的功课怎么样?魏云飞(以下简称魏):呵呵,我应该不是这样。因为当时我的学习还不错,中学是当地重点中学的实验班,文化课很好。走上这条道路,确实...

    122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一探[图文]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一探[图文]

    齐白石作品如今的人们在谈到齐白石的成就时,都会从他那美丽的画作中感受到一种平和自然之美。无论那秋风中的喇叭花、鸡冠花、葫芦、石榴,还是炎夏中的枇杷果、芭蕉、荔枝……抑或那些人们饭菜中平常的菜蔬红萝卜、南瓜、大白菜、豆角……。当然,人们更喜欢他笔下的鱼虾、螃蟹、青蛙。齐白石画作中山水、人物相对少,但亦如花鸟画都能给人一种清新愉快美好的感觉,...

    70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实验艺术被认可还是被招安[图文]
    实验艺术被认可还是被招安[图文]

    参展作品之一,王郁洋,《人造月》,400×400cm,节能灯、钢架、控制箱,2007南都讯记者黄茜发自北京任何先锋艺术,在被主流权力话语收编或者变身为主流之后,都会迅速丧失其批判性。今天的实验艺术是否也会如此?为体现官方美术机构对实验艺术的认可和重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于今年首次设立了“实验艺术展区”,并成立包括吴长江、刘健、谭平等艺术家在内的实验艺术委员会...

    21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法西斯主义的政治审美的状态[图文]
    法西斯主义的政治审美的状态[图文]

    陈源初作品法西斯主义的政治审美的状态-用政治来代替艺术,正如流行的极左派理论偶尔所作出的解释那样。相反,本雅明自己的革命的政治在方式上完全是审美的——"具有韵味的"为革命传统提供某种模式的无意义记忆。从话语到感性形象的嬗变、身体语言的复兴、人性与它的世界的非支配关系的摹仿仪式等等。本雅明努力探索超现实主义的历史和政治,它们紧紧地附着于碎片和小型物之上,偏离引文,但是它们...

    154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小东与贾樟柯的艺术立场[图文]
    刘小东与贾樟柯的艺术立场[图文]

    刘小东作品《三峡新移民》,贾樟柯用镜头拍摄下他的整个创作过程,成为其纪录片《东》的主要内容。而很多人知道刘小东恰恰是因为《东》和《三峡好人》这两部影片。刘小东影像展《儿时朋友都胖了》近日正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行,展出艺术家自1984年至今拍摄的千余幅摄影作品及其相关的纪录片与电影。展览期间,刘小东与贾樟柯以“艺术的立场”为题进行了一场对谈,在贾樟柯看来,刘小东绘画中&...

    22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了庐:笔墨是中国画家的灵魂[图文]
    了庐:笔墨是中国画家的灵魂[图文]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关于“文人画系列对话”已刊发多期,这次的对话者是了庐——了庐在当代画家中也许可算是“隐者”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了庐以其简笔画作声名渐起,其后主要致力于对中国画进行理论上的梳理。如今,了庐独居于上海近郊一处简单的一室一厅中,创作极少,对艺术界的纷扰似乎并不关心,但对重要的艺术话题却十分敏感...

    42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范迪安:油画审美重写实令人担忧[图文]
    范迪安:油画审美重写实令人担忧[图文]

    近日,“军旅•行旅——孙立新油画精品展”在广州江南世家揭开帷幕。作为本次展览的学术顾问,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并接受了本报专访。范迪安就写实油画被市场热捧、当代艺术批评的现状与不足等问题,率性直言,鞭辟入里。他还表示,这当中的不少观点,是他第一次公诸媒体的。而本报也希望这样的探讨,无论是对整个社会审美取...

    96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祝帅:现代设计中的书法资源[图文]
    祝帅:现代设计中的书法资源[图文]

    鲁迅先生设计的北京大学校徽今天提出“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这样一个论断,大概已不会引起多大的争议。但在强劲的西风吹袭之下,书法在20世纪曾经一度成为最令中国人感到“两难”的一种文化形态。一方面,在整理国故的运动中唯独“书法”这种东西在西方的范畴中没有恰当的对应物,因而并没有像“国画”&ldquo...

    90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西北归来——赏欧友进纸上作品[图文]
    西北归来——赏欧友进纸上作品[图文]

    欧友进近影风景写生已经贯穿了整个中国大地,因为艺术家已经敏锐觉察到写生与艺术的特殊关系。从欧友进作品中明显看出,自从跟随段正渠老师学习以来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这批纸上作品更明确了我的判断:1、只有具备艺术家真实人性特征的作品,才能使艺术家满意;2、艺术绝对是流行之外的选择;3、在一幅作品中,永恒的要义是否被提出;在此,我们只需要这样想,较之以前而言,欧友进这批纸上作品为他确立了一个新起点,在...

    75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苑利:活态传承保护是非遗活起来的前提条件[图文]
    苑利:活态传承保护是非遗活起来的前提条件[图文]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张艳)2014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这一主题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来的,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前提却是文化遗产能够活态传承保护,那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活态保护是从哪个国家开始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来说,传承人充...

    157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南怀瑾一生传奇 能否称“国学大师”向有争议[图文]
    南怀瑾一生传奇 能否称“国学大师”向有争议[图文]

    南怀瑾9月29日于太湖大学堂逝世享寿95岁。图片来源:台湾《旺报》中新网10月1日电著名文化学者南怀瑾日前去世,享年95岁。他的一生宛如传奇,曾习武学文,在台湾备受推崇后又在大陆掀起传统文化热潮。对于他的学术造诣,则有着非常不同的评价,有人奉他为“国学大师”,亦有人认为他的著作有常识性错误。从九月下旬起,南怀瑾病危的消息就开始在网络传播,对于病情的猜测也各式各样。流言...

    190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沈行工:欣赏性是收藏的前提[图文]
    沈行工:欣赏性是收藏的前提[图文]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沈行工南京国际美术展征集作品复评工作已经圆满结束,由组委会的专家和学者组成的强大的复评评委团队参与了此次复评,其中部分专家评委对本次美展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我们将为大家逐一呈现。在南京国际美术展复评现场,当谈到在艺术品收藏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沈行工再三强调,“欣赏性是收藏的前提”。面对近1000件的复评...

    164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