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那些年影响中国当代艺术的老外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勤勤 点击 :

这是一个有些诡异却又无法回避的事实——曾游离于主流美术界的中国当代艺术,在漫长的发端、探索、困顿的地下生涯中,最初与世界的相遇,其关键节点上,都毋庸置疑地凸显着几位西方人的身影:首次将中国当代艺术家引入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人哈拉尔德·塞曼,不久前去世的艺术文件仓库创始人、比利时收藏家傅郎克,因为收藏中国当代艺术而在拍卖场上获益匪浅的比利时尤伦斯夫妇,评论家凯伦·史密斯,以及常常在中国当代艺术界以个人力量形成旋风的前瑞士驻华大使乌里·希克。

方力均曾经回忆,一段时间,宋庄的艺术家们,眼巴巴地等着那些外国人看他们的画,几百美元、几千美元买下一幅作品,对于吃饭都有困难的体制外艺术家们来说,无疑堪称雪中送炭。

一个国家的当代艺术进程,在其中担负起重要作用,甚至成为其背后主要推手的,既不是国家机器,也不是国家专项基金,更非任何一位一言九鼎的美协负责人,却都是金发碧眼的“老外”。这未尝不是一项特殊时期、特殊历史阶段中形成的奇观。

1979年开始,千辛万苦赢得的自由让中国艺术家们开始意识到,并着手弥补自己在世界艺术潮流前行的过程中遗失的那个部分,他们非系统化地、陆陆续续地从不同渠道弄到手的西方艺术的书本杂志上了解了最新趋势及在西方艺术界正在掀起的一些争论。伴随着1980年代中期开始的中国艺术新浪潮运动,中国当代艺术家们似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语言方式。那时的他们才以自己习惯或者擅长的方式完成对大部分西方艺术历史的加工处理。一个光头张开大嘴,这对于西方人而言并没什么惊奇的,无非是朋克。但在1990年代初的中国,光头代表的是一种煽动挑衅,艺术完全被政治化。加入可口可乐标志的“文化大革命”宣传海报就是如此的沉重,以至于不敢在中国向人展示。结合当时的环境来看,做出这样的画,确实很需要勇气。

1990年代早期,乌里·希克早已记不住那时曾经爬过多少个后院楼梯,拐过多少泥泞的小道进入艺术家工作室,这些狭小逼仄的空间里,画板旁边就搭着床板,只有15平方米,却包含着卧室、厨房、休息室、接待处的功能,希克绝对不会预期到二十年后的今天,这些艺术家们动辄几百平方米的工作室内几十个雇佣来的艺术工人在为他们的作品上色,打磨。他也不会想到,自己凭着自身兴趣爱好选择的艺术收藏,抱着通过与中国艺术家们的交往来了解这个神秘国度的想法,会令他以一己之力对中国当代艺术形成了无法忽视的影响。他更不会想到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集聚的精神爆发力,竟然以市场狂飙为结果。

接受采访时,希克自己也承认,“一些从当初的地下走出来的都成为了媒体上的英雄。这些当代的英雄在几年前还被禁止展览,而现在这些艺术家们面临的敌人则是一定程度上的迷失。以前艺术是有一定针对性的,针对社会现实和压制。而现在则面临着市场的压力。艺术家们是否能在这种新的环境下创作出质量上乘的作品,还有待观察。”

希克不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救世主

按照现在希克对外界公开的那些收藏来分析,这次香港M+视觉艺术博物馆接收其藏品时的溢美之词“中国当代艺术顶尖”收藏,恐怕与事实尚有差距。希克的收藏走的亦是1993年中国当代艺术家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之后的西方收藏惯有路线,即从政治波普中的王广义张晓刚岳敏君、艳俗艺术、汪建伟的装置、张培力的影像、70后艺术,这正踏准了中国当代艺术圈中出名的先后顺序的每一步。当然,作为一个西方人,希克无法冲破一般西方对于刚刚开放进入消费主义社会的中国的想象藩篱,其收藏中以红卫兵形象、毛泽东形象的行画的比例未必见得比其他收藏家低。此次清盘的1400多件作品据称估价13亿港元,以及以2200万瑞士法郎(约港币1.77亿元)出售的47件作品,到底值不值这些钱,各方质疑猜测纷至沓来。

把收藏的三分之一打包捐赠掉,三分之一不错的藏品留在手中,三分之一可以上拍卖行卖个好价钱——这似乎是尤伦斯夫妇对待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之道。他们和希克此番的捐赠以及出售的行为还无法一概称之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清仓”,“清盘”的概念倒是可以套用于此——即对自己手中的藏品进行一次大规模清理。

2003年、2004年期间,西方收藏家们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基本买不到好东西了,一方面,价格的飙升使收藏的成本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85美术新潮时期的那些老艺术家作品基本都被有眼光的藏家收完,2003年后中国当代艺术明显走向商业化,艺术家们的创作开始枯竭,没什么像样的东西。2007年卡塞尔文献展上,希克展出的藏品都是艺术家们2004、2005年之间创作的。

因此,希克一个人,以一己之力垄断一个国家的顶尖当代艺术之说,并无根据。收藏的规律就是绝非有钱就能买到你想要买的东西,也许,在你决意介入之前,那些代表一个时代的艺术品早已被先下手为强,纳入他人的囊中。

据悉,那些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颇具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创作大都分散于各个阶段、不同的藏家手中。据熟悉希克收藏人士分析,希克手中最好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当属2003年以80万元人民币的打包价格从艺术家王鲁炎手中买下的“89中国当代艺术大展”的一批参展作品——89美术大展结束后,那些参展艺术家们或者无力承担运输费,或者觉得历史使命就此结束,或者对当代艺术前景心灰意冷,纷纷表示出不再把艺术品带回去的意愿,于是,王鲁炎和宋伟两人借了两万元人民币,把大家不愿意带回的作品统统买下,其中包括张培力的作品。之后宋伟精神失常,待在京郊的精神病医院里画起了抽象画,而王鲁炎用希克出价的80万元人民币在京郊买了房子。

西方收藏家做出的典范

从介入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时机看,彼时的前瑞士驻华大使希克远远称不上是一位富豪,1990年代的希克是一位商人,供职于辛德勒公司,他需要像所有人一样努力地工作,争取多挣一些钱,然后才能购买自己喜欢的艺术品。希克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我对中国当代艺术有强烈的情感。但为了能够收藏作品,我跟所有的人一样要想办法赚钱。”这就是说,成为一个收藏家,需要钱,但是钱绝非越多越好。钱的数量和收藏家的身份地位并不能够构成一个比例关系。

按照自己的兴趣建立起系统的收藏,在漫长的时间里关注某个艺术主题,对于感兴趣的艺术家都拥有一件作品;设立一个奖项——对于希克来说,就是始于1997年的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全球巡展;最后建立一个以自己多年收藏为基础的美术馆或者博物馆,抑或,为自己的收藏找到一个美术馆接收。如此清晰的几步曲,代表着现代西方收藏家的“名门正道”的成长模式,反映在希克身上,是文明社会标准模式的个人体现。

相形之下,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领域中,人群谈论的主题密集程度最高的是如何收藏才能保值、升值,媒体舆论导向与全民舆论导向均以藏品数量的价值几何来衡量,而甚少提及原本应为最大收藏动力的艺术价值甚至个人艺术趣味体现。中国的收藏家文化尚未形成,制度上缺乏免税等优惠措施,无论从大环境或者小环境来看,目前无法出现希克这样的收藏家,也不足为奇。近年来,“希克收藏”几乎左右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话语权,这样的软实力输出,使这位前外交官一个人的个人魅力和文化外交手段,抵得上一群外交官。

希克曾经说过,“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期待升值和资本的生长,而是不断地充实我的收藏,使我的收藏范围不断地扩大,升值不是我的目的,也非我的兴趣。”而收藏家所做的就好比把自己的钱放在一个火焰烧烤的炉子上,本来这些钱也是可以用来做点其他事的。

相关文章

  • 贾宽:信仰者的趣味变迁[图文]
    贾宽:信仰者的趣味变迁[图文]

    画家贾宽后汉明帝,梦见金色神人,遂遣使者到天竺求佛法,得到了天竺国优填王画的《释迦像》,于是让画工在南宫的清凉台和显节陵上照样描画此画,后来又在白马寺的墙上,作《千乘万骑饶塔三匝图》。由此,佛教画风正式输入到中国,引起了中国艺术史的一大变迁。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门类曾因为佛教兴盛的缘故十分发达,开画史的新纪元。贾宽的绘画有山水与人物两个门类,而人物画便是机具禅意趣味的佛教画风。无论是在笔...

    31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姚谦:蔡国强画的鬼能让我脊背发凉[图文]
    姚谦:蔡国强画的鬼能让我脊背发凉[图文]

    姚谦他捧红过萧亚轩、李玟、蔡健雅、刘若英,是许多大牌歌手口中的“谦哥”,也是台湾综艺圈教母张小燕口中“最懂女人心的人”。《最熟悉的陌生人》《我愿意》《好心情》等脍炙人口的歌词,无一不出自他的笔下。他就是台湾知名音乐人姚谦。上周六,蔡国强在浙江美术馆名为《春》的个人画展第一天展出,姚谦应邀为这位心中的绘画大师助阵,带来了一场名为《艺术与生活》的演...

    145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单霁翔:看到北京四合院被拆最心痛[图文]
    单霁翔:看到北京四合院被拆最心痛[图文]

    单霁翔单霁翔与故宫,从不缺少关注:今年9月末,单霁翔获文物保护专业最高学术荣誉福布斯奖,成为首位获该奖的华人;近来,故宫制作的一组《雍正行乐图》动态图片在微信上获得百万点击量,不禁让人惊呼,古老故宫原来也是“萌萌哒”。在故宫博物院迎来建院89周年之际,我们专访作为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和单霁翔谈论故宫,说得更多的是对于故宫的守护。以“故宫古建筑整体保护...

    28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隋建国:为什么要做身体雕塑[图文]
    隋建国:为什么要做身体雕塑[图文]

    隋建国99艺术网:您2006年之后的作品,我看到您有一个概括:复仇与存在。“复仇”指向自己以前的作品,“存在”是对新的问题的关注,如果说“复仇”的话,怎样来解释这个针对性?隋建国:也不是说“复仇”,就是说我每一次选择一种方法的时候,总会丢掉一些东西,然后我会慢慢寻找机会把丢掉的东西找回来,但找回来...

    156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宋思衡:用钢琴“翻译”村上春树[图文]
    宋思衡:用钢琴“翻译”村上春树[图文]

    ■3月在沪举行“寻找挪威的森林”多媒体音乐会■并开始全国巡演国内多媒体音乐会创始人、钢琴家宋思衡。徐晓林早报资料对于宋思衡来说,他的“百分百女孩”是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挪威的森林》里忧郁的直子该是身披“月光”云淡风轻的模样,“空气蛹和小小人”应该踩着斯克里亚宾第四钢...

    157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张晓刚大邱美术馆个展深度解析[图文]
    张晓刚大邱美术馆个展深度解析[图文]

    张晓刚大邱美术馆个展海报2014年6月14日至9月10日,中国当代艺术的标志性人物张晓刚将于韩国大邱美术馆举办艺术家本人在亚洲首个大型回顾+新作展览。建筑面积达8,800平米的这座大型公共艺术机构将以其最大展厅UmiHall和全部4间展示空间来对这位以创造性和真诚来述说并演绎了一代人的遭际与情感、历史与记忆的艺术大师致敬。张晓刚的好友兼画廊主冷林曾经这样评论他的艺术:张晓刚的绘画从一开始就以...

    171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周长江访谈:“互补”——东方传统的回归[图文]
    周长江访谈:“互补”——东方传统的回归[图文]

    周长江在自己的工作室中采访/整理:黄乐黄乐(以下简称H):我们了解到,“互补”理念的提出是源于一个朴素的理想,即在您研究了西方现代艺术之后反观自我的文化背景,对传统审美价值在现代社会转型的期待。您当时的这个“期待”发展到现今是什么样的状态?周长江(以下简称Z):我们早年学习西方的艺术和知识,后来发现西方文化变化中吸收各类文化启发,其中也是受到...

    200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徐子林:如何区分艺术[图文]
    徐子林:如何区分艺术[图文]

    巴塞尔艺博会现场徐子林到了今天,艺术变得非常复杂,已经不再是仅通过眼睛就能完全领会其中全部意念的、简单的视觉创作了。从世界范围来看,特别是从二战以后,当代艺术成了艺术创作的主流,而当代艺术的显性特征就是不断挑战人们对艺术认知的承受力,不断拓宽艺术的边界,以期形成新的艺术理念,这几乎成为国际当代艺术的唯一命题。然而,提倡创新,强调观念的新艺术只是整个艺术生态的一部分。虽然在西方社会,人们在没...

    173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趋势:新水墨黑马逐渐成形[图文]
    趋势:新水墨黑马逐渐成形[图文]

    徐累《夜中昼》2012年5月,当众多拍卖公司主管还沉浸在拍场失利的消极情绪中时,中国嘉德却意外地推出了一个叫做“水墨新世界”的全新项目。同年北京保利也推出“中国当代水墨中坚力量”等3个当代水墨专场。北京荣宝推出的“新人新水墨”专场则以当代中国画坛中坚力量与新锐艺术家为主体。香港天成国际拍卖2012年的秋拍也以“当...

    109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王端廷:中国伪抽象绘画已到尽头[图文]
    王端廷:中国伪抽象绘画已到尽头[图文]

    近年来我国画坛空前繁荣,写实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观念具象、艳俗和卡通等各种画风应有尽有,其中抽象绘画更是无比兴旺。恰如雨后的蘑菇,中国画坛一夜之间冒出了一大批的抽象画家。从中国美术馆到798艺术区,抽象绘画展览大量举办,令人应接不暇。除了实体空间中的展示,有人还在互联网上举办抽象绘画群展。最近笔者更得知抽象艺术家联盟和抽象艺术基金即将建立。中国抽象绘画呈现如此大好局面,我们本应欢欣鼓舞,...

    46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平民雕塑理应自信“走入”公共空间 [图文]
    平民雕塑理应自信“走入”公共空间 [图文]

    中国“胖女”雕塑“行走”、“运动”在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市政广场,感染了以拘谨与冷幽默著称的英国民众。曾雨林图当融合了中国普通平民朴实、幽默、乐观风格的雕塑作品与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碰撞会产生什么?这些天来,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市政广场、都灵市皇宫广场、米兰水上世界等欧洲城市公共空间不约而同成为中国平民雕塑的展示场所。广州雕塑院院长...

    28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艺术界里的派系[图文]
    艺术界里的派系[图文]

    图片资料在刚在自己博客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画廊主EdWinkleman谈论了发生在艺术界里的“对话”,这个朦胧的概念似乎包含了所有东西:从对审美趣味与当代艺术中正在发展的趋势的批判性谈话,到当前的艺术群体正被过滤为一批分离的派系(每个体系都以自身的利益为基础形成)。“对话对不同的人来说意味着不同的东西,”EdWinkleman写道。&ldquo...

    101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朱伟:我认识的莫言[图文]
    朱伟:我认识的莫言[图文]

    《透明的红萝卜》莫言1985年成名,他的成名作是《透明的红萝卜》,它以醒目位置发表在1985年第二期的《中国作家》上。严格说,这个小说是被一种强力逼迫的结果。它的诞生前提是,济南军区当时的著名作家李存葆在《高山下的花环》之后,又在《昆仑》杂志发表了一部新作《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当时要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开一个座谈会。在会上一片赞扬声中,独莫言唱了反调。他俏皮地说,在这部介于纪实与中篇小说的作...

    169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启功先生的坚与净[图文]
    启功先生的坚与净[图文]

    启功先生是我所崇拜的一位长者,而且我从不讳言这种崇拜。“崇拜”这个词的分量很重,在我到了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的年纪之后,我几乎没有用过它,但用在启功先生身上我却毫不犹豫。是因为他那卓尔不群、隽永洒脱的法书吗?还是因为他那无所不容、博大精深的学问?要我说,这些都是令人钦佩甚至尊敬的,但还不足以构成崇拜的理由。我之崇拜启功先生,完全是因为他特有的人格魅力:谦和慈祥、淡泊名利、...

    108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写生还原创作真实[图文]
    写生还原创作真实[图文]

    记者:胡兰杰上个月末,在美丽道开幕的冷军个展,除了《小姜》《小唐》两幅超写实油画,其余的都是冷军近年来的画室写生作品。首先不得不肯定冷军的超写实作品一定源于肉眼的真实观察,牛仔裤的每一个细缝,毛衣里的每一个纤维,这些精确到近乎微米的范围就连照相机都很难完成。我相信这与冷军的常年写生练习密切相关。正是写生锻炼了冷军极度敏锐的观察力。这一点从展览中冷军的画室写生系列作品中就能证明。冷军在写生创...

    142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