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总统府(布面油画)460×335厘米1976年陈逸飞魏景山
本报记者高素娜
作为上世纪70年代中国主题性绘画的重要艺术家,陈逸飞为美术界留下了《开路先锋》、《黄河颂》等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7月26日至9月12日,“薪火相传——陈逸飞文献展(1960—1980)”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举办,展览分为“学生时代”“进入油雕室”“崭露头角”和“时代标杆”四大篇章,通过展出陈逸飞这一时间段的水彩、速写、素描、习作、草图、原作、笔记、照片、学习资料、出版物、影像等,结合时代背景和历史文献资料,全面真实地呈现了陈逸飞早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艺术轨迹,以及在他创作激情最为丰沛的上世纪70年代所创造的艺坛奇迹。
陈逸飞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之后进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今上海油雕院)工作,曾任油画组负责人。此展紧紧围绕着陈逸飞在油雕院期间创作的《开路先锋》、《红旗》双联画、《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一系列具有时代标杆意义的经典佳作,从学术和美术史的角度,通过大量的文献、实物、影像及原作,展示这些作品诞生的过程和陈逸飞艺术演进的规律,同时也坦露了艺术家鲜为人知的往事。
“当我们观摩《黄河颂》时,有多少人会注意到那位年轻战士所握的枪支枪口上有一朵红色的小山花?画面中一群南飞的大雁从他的身后飞过,如此富有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作品,在那个时代是罕见的,而那位迎着初升太阳的年轻战士,也已化为有着光明未来的新中国象征。”据上海油雕院常务副院长肖谷介绍,虽然《黄河颂》极具革命精神和象征意义,但该作品在当时却被批为具有突出个人主义的倾向,“陈逸飞很不服气”,于是诞生了后来的《南来北往》。
“与《黄河颂》一样,《南来北往》的画面照样只有一个人物,但革命现实主义的气息却油然而生。”肖谷说,《黄河颂》的黄色调在《南来北往》中化为浓烈的红与更为金色的黄,革命现实主义气息也更为浓烈,但这幅作品中人物脸部的色调又成了某些人说事的“理由”:“工人的肤色虽然是黑了点,但也不能像猪肝那样的黑……”陈逸飞知晓说事的目的是对与众不同的“个人主义”的指责或批判,他忍住了,并静静地等待着机会。终于,在创作了《南来北往》的3年之后,在著名军事题材画家何孔德的力荐下,与魏景山合作创作了《占领总统府》。为了画好《占领总统府》,他们画了无数次写生、绘了无数张小稿、摆了无数次“Pose”、拍了无数张照片,甚至还捏了展现人物关系的泥塑。
“《占领总统府》所呈现出的那种现实主义画风,一改那个时代所谓‘革命现实主义’的矫情,以真挚、严谨的创作态度,一改主观造作的创作方法,使《占领总统府》众口一致的成为中国主题性绘画的标杆,成为那个时代主题性绘画中最杰出的代表。”肖谷说,在那个年代,像陈逸飞这种有着浪漫情怀、审美追求、执着真挚、积极进取、不计成本、永不满足的,在文化追求和艺术探索的基础上又有绘画本体语言的过硬本领的艺术家是不多的。
“他不仅已成为我们上海油画雕塑院历史的一个部分,事实上也已成为中国当代美术史的一个部分。回望陈逸飞上世纪70年代的创作道路,具有与时代同行、与知行合一、与生活接气、与审美相吻的时代精神。此展中的许多作品与文献都是首次对外公开展出,无疑将为观众全面理解和深入欣赏陈逸飞的作品提供更多的切入点,将有助于重新建构一代大师在人们心目中更为立体、丰满和真实的形象。这也是我们将‘陈逸飞文献展’作为‘薪火相传’系列展的目的。”
据了解,上海油画雕塑院自2011年起推出了主题为“薪火相传”的系列展览,旨在通过详实的个案研究,挖掘和总结内在的学术传统,梳理上海油画雕塑院院史,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6次展览,并编辑出版了包括张充仁、吴大羽、周碧初、陈逸飞等11册“薪火相传——上海油画雕塑院艺术家系列”丛书。为配合此次展览,上海油雕院美术馆还将推出专题讲座《走进大师陈逸飞》,由陈逸飞的弟弟、著名油画家陈逸鸣主讲。同时,还将专门为青少年举行两场公共美术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