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周长江访谈:“互补”——东方传统的回归[图文]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唱唱 点击 :

周长江访谈:“互补”——东方传统的回归 | 美术教学

周长江在自己的工作室中

采访/整理:黄乐

黄乐(以下简称H):我们了解到,“互补”理念的提出是源于一个朴素的理想,即在您研究了西方现代艺术之后反观自我的文化背景,对传统审美价值在现代社会转型的期待。您当时的这个“期待”发展到现今是什么样的状态?

周长江(以下简称Z):我们早年学习西方的艺术和知识,后来发现西方文化变化中吸收各类文化启发,其中也是受到东方影响的,就像抽象表现主义等在很多方面就受到东方文化影响。所以在实践“互补”的过程中有一个这样的转变:就是往回走,溯源影响西方的东方理论,这有可能是一个线索。我现在仍然是做实验的状态,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某些东西,这是一个过程——从想做这个东西到做这个东西,需要一段时间,我现在很迷这个(书写)。“互补”系列中很长一个阶段我着力于研究画面内在“结构”。结构是绘画中很重要的东西,抽象也好、写实也好,结构是一种关系和秩序,抽离了形体、对象内容但结构仍然存在,内在结构并不是表象的东西,要非常经得起推敲才行,我们在这方面地研究比较欠缺,我花了很长时间研究这个。目前我自信可以把握了,但我又发现在用笔上有很多可能性。

H:书法是离不开汉字的,而“书写”是书法傍生出的概念,您从绘画中体会到书写的过程是怎样的?

Z:其实我的作品中一直有用笔的方式问题,但比较明确往这个上面靠,还是这几年的事情。绘画它很直接,我从一开始接触到它就再没有离开过它。90年代的时候,我做了一些综合材料的创作;2003年以后我就去了华师大,我的创作可以说停顿了一段时间,综合材料的创作更花时间,我就以手工绘画为主了。绘画一是方便,同时我很迷恋绘画过程中的手感。那么,到现在对绘画的体验可能更细腻了:以前用了很多油画笔,但毛笔用下来的体验,似乎是神经末梢都能感觉得到的控制。这个对艺术家的吸引力挺大的,我现在相较于以前,对手上的要求更高,对质感的要求更高,也希望增加更多这方面的体会。早期学油画,我们用笔的方法跟对油画的理解都是有关系的;这么些年走过来,我的兴趣逐渐向中国文化靠拢,来体会它,中国表述语言的方式跟西方不一样,体现在手上,书写是一种很直观的方式,西方意识到用笔的趣味相较于中国是很晚的。这种感觉得用心来体会的,当然不是简单的工具替换,说要用绘画实现书法是行不通的;像我现在用的多还是刷子、油画等,用刷子画出来的样子肯定不是毛笔的样子,但可以有相通的感受,这个感受我以前是少有的,需要运用感觉体会。

H:面对抽象画我们难免会发问“这些形式的出处是什么?”或是“艺术家画出的这些形状、颜色、线条是从哪里来?”您是怎样看待这些提问的?

Z:我在很多场合都会被问到这个问题,其实它在绘画的语境里不是问题——关于形式语言——我们画画的人讲形式语言,不会多讲形式语言是什么,直接去用就好了;但对于不在绘画语境里的观众,怎么阐释似乎都是有隔阂的。但还是回到日常经验中来,我们想一下:日常生活中人人都会碰到理性和非理性,应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习惯性行为并不引人注意;其实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凭感觉做事情的,只是我们一直不去追究这个感觉到底是怎么回事,很多事情是我要这样做就这样做了。大多数审美的活动就是这样发生的,尽管这些很日常比如:做哪个头型、用哪种化妆品、买哪件衣服,这些选择跟审美相关,而且都是凭感觉的。我们的工作,很多时候是以绘画语言传递感觉,这些西方已经归纳出了一系列关于感觉的形式语言研究。我们的文化里有大量和抽象相关的因素,但最终“抽象”这个概念并不是在中国产生的,我们有的规则是“太像则俗,不像欺人,在这之间”,这种不走极端的方式自是不会发展出抽象。至于刨根问底地说“出处”,我更喜欢“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说法,不是直接的描写,受具象的启发、受任何素材的启发,画出感受的东西,而不受约束。

H:诚如您所说的,抽象概念的提出并不发生在中国,但中国与抽象有渊源。中国与抽象有特殊的关联,又当有何特殊的发展呢?

Z:中国传统文化中笔墨、尤其是语言文字的东西是非常抽象的。书法本身很抽象,用笔、字的架构等等方面以及其他,中国人在文化活动中和抽象是过从甚密的,我们有抽象方式和体验,但没有形成抽象理论。我们来比照西方提出的抽象概念,“冷抽象”、“热抽象”这一系列的规则,令人叹服抽象是西方二十世纪的重大创造。从塞尚开始推动形式语言,而将形式语言推到极致就是抽象。抽象又返回到生活应用当中的方方面面,包括设计和建筑等,例如冷抽象开启了现代工业设计新潮,现代主义任何的文化创造都在一个语言系统中,抽象的语汇和语法是现代社会整体语言系统的构成部分。现代主义是语言创造时期,这些语言都建立好了,被传播到我们这边来。我们知道的时候,前人已经都做好了。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西方的基础上,如何与我们自己文化中既有的抽象因素结合,加上个人独特的感觉,做到自身应有的发展。这时,看到抽象与哪些我们熟知的概念有关:它和空间有关、和线条有关、和节奏有关,说到最后它跟人的心理空间相关。整个人的状态,和品性都有关系——艺术家是大气还是小气,看画就知道。其实谢赫“六法”中的规则,如“韵”等在抽象的发展中也是适用的。我们现在在做的呢,在文化传统中找寻中国人相对熟悉的语言,也是在丰富西方这个已经成型的概念。我们不是在“原创”一个概念,而是对概念进行“丰富”和运用。传统文化在今天如何被接受,以及传统文化如何在今天有意义?如何从形式语言上建立一套我们自己的艺术价值观,当然这只是一个出发点,它是以抽象作为世界文化作为前提的。区域性文化,并不是以区域本身为问题、建立目标,我是反对“油画民族化”的,区域性仅是一种发展方式。打个比方,就像说“普通话”,北京的、上海的、天津的,它们都是不一样的,它总是会带上地方的口音,正是这个口音我们看到了特殊性。文学里就讲究“表述方式”,表述方式就会关联区域性和个体性,那就是有意义的。如果没有区域性和个体性,那就一样的了。在区域性和个体性前提下,做出新的贡献丰富它原本的词库。我是觉得如果我们每个人在这个领域中找到自己的一点点可能性,加在一起就可能构成一个大面貌。这是个课题,我觉得很有趣。

H:您在八十年代初,接受西方知识的途径是怎样的?据悉89年4月您参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八人油画展”时,同期是塔皮埃斯的个展。

Z:对的,那次塔皮埃斯的个展展出的是他的版画作品,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看完之后有些吃惊震撼。塔皮埃斯也是一个受东方影像很大的艺术家,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本应该更亲切,所以我想外国人能做好的我们更应做好。我早年接触西方美术的途径,一开始可能是台湾的《艺术家》杂志,刚开始也很少,我反正是找得到就买,也买了不少。当时,它的信息传播较快大概是国际上一些展览活动发生后的一个月就被刊载出来了,所以,通过那本杂志我大概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这是我当时觉得获知世界信息最快的途径了。不比现在,威尼斯那边发生了什么,这边网络上马上就有了,但那个信息闭塞的时代《艺术家》对我们影响很大。

另外,我第一次去台湾也买了一大批书,是96年参加上海的文化代表团,由程十发带队。有意思的我是那个团里唯一从事西画创作的,所以我没有太多的应酬,不需要现场写字、作画等,我就可以多走走逛逛。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买了一大批书,尽管我83年就开始尝试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创作实践,一直以来都是点点滴滴地觅一些东西来看来学,那次去台湾的经历对我的知识结构是一次很好的补充。96年,我当时的创作已经铺开了,所以我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渐进的,并且我还读不懂原文,得等着翻译出来,那我只能读得晚一点、读的慢一点,更深入一些,多看到一些旁的,我认为这是艺术家知识积累的方式。

再有就是八十年代“走向未来”那套丛书,这套丛书有很多中西文化的比较,对我启发很大,更与我发展出“互补”概念有很大关系。西方文化是一座大山,我们古典传统也是一座大山,其实我们面临两座大山,我们如何生存?我们的老先生们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发现了传统面临现代的不适,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国人早期考虑到西方文化同中国文化的关系,但那时候由于社会的不安定,使得这种对比研究的风气没有持续发展下去。学习西方还是要往回走,做文化建设的意义在哪里?它不是玩玩的,我们早期画画是玩玩,那是因为兴趣嘛;但一旦遭遇专业就必须要考虑清楚了,你做了什么?你想做什么?你能做到什么程度?这就有很大挑战。

相关文章

  • 看不懂油画?看"艺术侦探"怎样破解画中之谜[图文]
    看不懂油画?看"艺术侦探"怎样破解画中之谜[图文]

    图为皇家自由医院的《风湿病专家》(后更名为《Heald医生肖像》)当一个人看到一幅油画作品时,也许头脑里会闪现出很多问号:画面中描绘的风景是哪里?画面中的人是谁?这幅作品是谁画的?如果在美术馆里,也许他会立刻求助于作品旁边的标签,艺术机构也会对艺术品进行考察研究。然而,并不是每一幅油画都得到了足够的了解。在英国,除了美术馆以外,各类公共机构——包括市政厅、医院、军营...

    39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借《赵飞燕玉印》谈文物真伪评定[图文]
    借《赵飞燕玉印》谈文物真伪评定[图文]

    历朝历代重量级文物的收藏,何尝不是“专家”与“土豪”两拨人在玩。一旦买进,若发现问题,当然不能说破,因为比金钱更重要的还有脸面。出路只能一条,那就是再悄悄地去找更大的下家出手,因为文物真伪从来就是下家说了算的。一轮又一轮的转手就此接替上演,同时,假冒文物的安全系数似乎也在不断提升,因为盲从是人类的天性。上海图书馆藏“汉婕妤妾赵玉印&rdq...

    181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李贵君:中国写实绘画的特殊性[图文]
    李贵君:中国写实绘画的特殊性[图文]

    写实绘画不是靠图式或符号诠释理念,写实绘画要做的,是让画面真正具有光彩和生命。这是要在一个有着无数高人做过的事情上仍然有自己的存在价值和一席之地。这要求艺术家既要有高超的技巧和能力又要有鲜明的个人特质。要达到这些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象那个挖井的故事,有些人到处刨坑,写实画家是要把一个坑刨得特别深,才能出现我们期待的清泉。Hi艺术=Hi李贵君=李庞大的群体催生高水平写实画家Hi:你最感兴...

    199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气韵生动”是画之首要[图文]
    “气韵生动”是画之首要[图文]

    涂勇玉兰花开中国画南齐画家谢赫在绘画的“六法”中,首先提出“气韵生动”。“气韵”犹如人之精神,是一幅画的灵魂,也是一幅画的生命。因此“气韵生动”成为绘制、鉴赏、评判画作的最高标准。“气”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也是中国艺术的一个核心命题。在中国古代哲学中,认为天地万物是由气...

    68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宁静简约 空灵自然——张德林的禅意书法[图文]
    宁静简约 空灵自然——张德林的禅意书法[图文]

    张德林作品我一直以为,宁静简约与空灵自然是书法作品的一种很高的境界。安徽籍书家张德林先生的书法作品在近年来逐渐呈现出了这样的境界和气象。创作行草书作品,往往都是表现飞动易而获得静气难,尤其是很难达到空灵自然,浑融无迹。张德林在书坛出道较早,后来洞悟人生,迁居北京,求学问道,广交师友,书艺每有进境。我与之相交多年,对其书艺人品多有了解。特别是今年三月份以来,和他数次会面,与之深谈并欣赏了他的众...

    90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李彦君:培养文物专家的园丁[图文]
    李彦君:培养文物专家的园丁[图文]

    2011年,李彦君在东方大学文物学院给学生讲解青铜礼器制作方法和辨伪要点,手里拿的是春秋时期的青铜簋。王倩人物名片李彦君,资深文物鉴定家,现任北京东方大学传统文化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文物保护学会理事、中国辽金史学会会员、东北历史人物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文物学会及修复委员会会员、大连大学东北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131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朱非:内方外圆舞墨人[图文]
    朱非:内方外圆舞墨人[图文]

    笔者喜文好墨,更因职业原因在鲁中书画艺术圈浸润多年,见过些许名家大作,也追随过无数市井奇人,日久天长,渐渐熟稔了一句说辞:“全国书画看鲁中”。虽知其中多少有些地方主义,鉴于山东近几年书画行业的升温和市场的火爆,更有无数大师级人物或隐或市,也便接受了这种说法。直至近日,通过东方艺术媒体联盟偶得绍兴大家朱非先生一幅作品,才猛醒于井底之梦,自叹果然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艺术修为无...

    109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雕塑家顾飚的艺术跨界实践[图文]
    雕塑家顾飚的艺术跨界实践[图文]

    造纸图(局部)安徽博物院藏潘明月杜峥艳顾飚,1963年生于江苏无锡,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80年进入无锡泥人研究所,先后拜周金根、王国栋二师学习泥人创作,后又成为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柳家奎先生入室弟子。1987年考入镇江师专美术系,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他从艺30多年,既完成了院校美术专业的系统学习,又接受了惠山泥人民间艺术创作技艺的严格训练,成功完成了当代艺术观念和传统民...

    63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韩啸:不以貌取人的身体艺术是不可救药的[图文]
    韩啸:不以貌取人的身体艺术是不可救药的[图文]

    形.容——身体的风景艺术展”策展人韩啸(右一)与嘉宾互动2014年7月5日下午4点,由若空间画廊、现代青年杂志社主办,著名跨界艺术家韩啸和女艺术家奉家丽联合策划的“形。容——身体的风景艺术展”在北京韩啸医疗美容院若空间画廊成功举办。该展览由雁西担任学术主持。参展艺术家有储婷、陈琴、崔治中、董婷秀、奉家丽、韩啸、胡...

    32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好汪洋刻紫砂[图文]
    好汪洋刻紫砂[图文]

    汪洋《论道图》壶听闻由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大师、北京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汪洋先生刻制的一批紫砂壶,陈列在浙江上虞“承缘堂”多宝阁内时,我欣然前往。那一把把早已被“承缘堂”主赵洪根先生玩赏得可以的紫砂壶,其润泽幽隐,予人一分淡淡的亲切,有如古君子谦和雅蔼;细聆深语,便觉有高僧鸿儒之隽语如诉,既清凉又温润。惊喜之余,我颇感意外。言意外...

    157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何家英:笔墨的自由挥洒[图文]
    何家英:笔墨的自由挥洒[图文]

    何家英简介何家英,1957年出生于天津,自由喜爱画画,1977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中国画,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擅长工笔人物。现为中国美协副主席、天津美协副主席、天津画院院长、当代工笔画协会副会长、天津美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谈创作建党90周年的纪念展中展出了何家英新作《杨开慧》。何家英说,他...

    117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鲁明军眼里的沈爱其[图文]
    鲁明军眼里的沈爱其[图文]

    洪蒙山+思136x1482001毫无疑问,沈爱其先生笔墨是非常传统的,我觉得这个传统与他深厚的书法功底内在相关。在传统文人画史上,直至黄宾虹齐白石这一代画家,书法是绘画的前提,是其不可或缺的要素。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沈爱其丰富的用笔变化中得到印证。包括用墨,甚至可以说,用墨的变化比用笔还要丰富、多变。我有一个基本判断,可能未必准确,但作为一种历史趋势我想是非常明显的。就是说,到了黄宾虹这里,中国...

    106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北京艺术区:我们现在还需要吗[图文]
    北京艺术区:我们现在还需要吗[图文]

    徐子林最近几年北京艺术区作为一个社会事件和舆论话题已经多次夺人眼球挑拨人们的神经了。从圆明园画家村到宋庄到798艺术区;从艺术区开创元老纷纷被挤兑出走到各色商贩蜂拥而至;从正阳艺术区的拆迁维权到798将建成世界上最大水上游乐园……雅昌艺术网、艺术国际网都专版专题开始讨论艺术区何去何从,众艺术人士则或义愤填膺,怒斥奸商兔死狗烹;或无奈叹息,诉说无知政府流氓当道;或恐慌...

    88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郭味蕖:家学修养与厚积薄发[图文]
    郭味蕖:家学修养与厚积薄发[图文]

    郭味蕖(1908~1971年)郭味蕖(1908~1971年),山东潍坊人。出身于书香世家。1951年受徐悲鸿之聘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后相继在民族美术研究所、徐悲鸿纪念馆从事理论研究。1960年任中央美院中国画讲师,196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科主任。在“文革”中受迫害,1970年,以“战备疏散”为由被迁返潍坊,翌年在家乡潍坊逝世。站...

    81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刘益谦:不懂艺术好过纸上谈兵[图文]
    刘益谦:不懂艺术好过纸上谈兵[图文]

    吕纪《红梅斑鸠图》文、图/记者金叶无论你是否欣赏他,每当拍季来临,携巨资横扫拍卖行“封面作品”的刘益谦都是最吸引眼球的人物。他不止一次地表示自己“不懂艺术”,被人讥为“土豪”,其斥巨资购入的艺术品也不止一次地被质疑是“假画”乃至炒作;他是中国大陆的“收藏大鳄”,其古代书画藏...

    102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