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徐子林:如何区分艺术[图文]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铛铛 点击 :

徐子林:如何区分艺术 | 美术教学

巴塞尔艺博会现场

徐子林

到了今天,艺术变得非常复杂,已经不再是仅通过眼睛就能完全领会其中全部意念的、简单的视觉创作了。从世界范围来看,特别是从二战以后,当代艺术成了艺术创作的主流,而当代艺术的显性特征就是不断挑战人们对艺术认知的承受力,不断拓宽艺术的边界,以期形成新的艺术理念,这几乎成为国际当代艺术的唯一命题。

然而,提倡创新,强调观念的新艺术只是整个艺术生态的一部分。虽然在西方社会,人们在没有特指情况下说艺术一词时,通常都是不言自明地指称当代艺术。即便如此,仍然不乏有很多人热衷于古典艺术,因为社会生态是多层次的复合结构,所以人们对艺术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从本质上看,这并没有高下之分而只是喜恶的不同。

所以作为艺术爱好者和画家(艺术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和定位,了解自己喜欢的艺术样式在艺术生态中处于什么角色和门类。

徐子林:如何区分艺术 | 美术教学

深圳大芬村街景图TP

作为装饰的艺术

无论艺术如何发展,作为装饰的艺术始终是人们最需要的,大到宾馆酒店,小到居家、办公,墙上挂几幅唯美怡情的装饰画,摆放几个造型可爱的雕塑,都可以让生活平添许多乐趣。但是,中国人对待装饰性艺术,不仅普通大众包括艺术界都一直存在很深的误解,然而在西方艺术市场中,装饰性艺术有着明确的定位和分工。

众所周知,并不是每一个学习艺术的人都有成名成家的机会,但这并不妨碍一个热爱艺术的人把艺术作为一项谋生的方式。比如在伦敦,就有大量的艺术工作者,他们有的刚从艺术院校毕业,有的则已经苍老,但他们很快乐地从事着自己热爱的艺术,他们的作品在艺术商店里卖得并不贵,几十到几百欧元不等,适中的价格让普通市民很容易接受,买起来毫不费力,所以他们的作品卖得很好,生活自然很惬意。

但是这些国外的艺术工作者和国内的商品画家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的作品仍然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并坚持原创,而不是像国内的商品画那样只是简单复制,没有丝毫个人风格和原创的特点。从原创性上来看,国外这些艺术工作者能称为职业画家,而中国的商品画从业者只能称为“画工”。

作为赏玩的艺术

在多数国家,都存在各种形式,有着大量爱好者追随的赏玩性艺术样式,比如藏书票,古今中外都有很多名家大师参与创作过藏书票,可见艺术界对藏书票的重视程度。实际上藏书票未必只是用来藏书的,而是日渐成为一种独立的版画艺术,于方寸之间,尽显创作者个性、修养的独到之处。

在中国,作为赏玩的艺术样式则更为繁多,包括印章篆刻、紫砂、瓷器等,但关键是,由于其中多数都缺乏创新和大量复制,所以只能称为工艺品而无法称之为艺术。但技艺高、做工好的工艺品仍然值得收藏和把玩。

古典生活方式的艺术

很多人都会有古典艺术情结,尤其一些财富自由人士,随着年龄的增长古典情结会越发加剧,甚至“古典”成为一种奢华的生活方式。古典有欧式古典和中式古典之分,表现在绘画上则有西式的古典写实绘画和中式的传统书画。

直到今天,古典写实绘画或者具有个人风格的写实绘画仍然大有市场,在西方社会同样如此。在一个富丽堂皇的欧式豪宅中,悬挂几幅写实的主人肖像,配上宽大的浮雕花纹、欧式宫廷风格画框,的确是个搭调的选择。

正是因为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所以在欧洲专门经营具象写实绘画的画廊非常多(也会有抽象几何雕塑),而且这类画廊通常装修豪华,坐落在富人集中的核心街区。但是,这种类型的画廊在西方艺术界有着明确的划分,大家通常称之为商业画廊,这并不是贬义的意思,而只是类似奢侈品的概念。所以高级的商业画廊经常举办奢华酒会,邀请达官贵人、名流富商来捧场,形成特定的圈层社交圈;选择媒体做推广时大多选择家居杂类和奢侈品类杂志,而不是选择艺术类杂志。同样,商业画廊既不参加艺术博览会也不参加拍卖会,而是参加古典家居展会、古董展和奢侈品展会等。

在中国,古典艺术则表现为传统书画,传统书画和中式的居家风格统一在一起很和谐。中国传统书画除了满足中式古典情结的特定人群,对传统文化的消费性需求以外,很难贡献更多的创新艺术价值。因为从世界范围内,理性地看待全球艺术发展,“绘画”在艺术中日渐式微,甚至已经沦为边缘化的艺术门类。而且绘画作为艺术样式在艺术中的衰退,不独是中国传统绘画面临的问题,而是世界性的,全球化新艺术高速发展造成的。

作为创新的艺术

所谓创新的艺术,显然就是指各种让大众看起来“匪夷所思”的当代艺术样式,限于篇幅本文不讨论具体的当代艺术,我仅提供一种对当代艺术的观察方法。由于中国现行的教育方式,会造成大众对新事物有一种习惯性的抵制和排斥,从而拒绝各种形式超越传统的创新!而观察当代艺术的常规形式,比如装置、行为艺术、观念艺术等等,首先需要观众将自己固定的习惯性思维清空,然后才能和艺术进行互动。而不是带着各种既定的、先验的思想包袱,来排斥和诋毁新艺术。面对怪诞的新艺术形式,即使真的什么也没看“懂”,而抱着快乐的心态来感受新奇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对于当代艺术而言,参与其中,感受现场,比什么都重要。

对于今天的中国大众,最可怕的也许不是放弃传统,而是拒绝未来。

相关文章

  • 邵大箴:略谈20世纪中国画的主要走向[图文]
    邵大箴:略谈20世纪中国画的主要走向[图文]

    邵大箴20世纪的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和西方世界有密切的联系,西画的引进,给中国原有的绘画带来了不少可资借鉴的新东西,也给中国画家们带来了困惑。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为代表的艺术家坚持继承文人画传统并致力于在新时代将其发扬光大。另外一些艺术家如徐悲鸿和林风眠的观点代表了那个时期主张革新中国艺术、重振中国艺术雄风一派人的意见。这样,20世纪的中国画便在中西融合的大背景下沿着两条路线—...

    59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张远:放弃高薪回乡搞起葫芦烫画[图文]
    张远:放弃高薪回乡搞起葫芦烫画[图文]

    张远和他的特型葫芦。他,设计专业毕业,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勇于创新的他在设计业界如蛟龙得云雨。为了父母的意愿,他回到了家乡定襄,工作之余,重拾设计之梦,在葫芦上做文章,烫画、雕刻无所不能。终于有一天,他的作品获得了国际大奖,父母开始认可了这个“不务正业”的儿子。从此,他走上了创意葫芦的“不归路”……如今,他在国内葫...

    138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从李如《马克思与马克思的一次约会》谈起[图文]
    从李如《马克思与马克思的一次约会》谈起[图文]

    《马克思与马克思的一次约会》李如作品画面尺寸2米*2米,创作于2008年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具有独特气质和特殊意义的油画,画的题目是《马克思与马克思的一次约会》,作者是历史画家李如。画面中出现的两位马克思,一位身着中山装,脚上穿着中国人当年崇尚的三接头式皮鞋,就像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结合(“中马”);另一位则身着西装,手中端着一杯红酒,代表着原来的马克思(“...

    138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杭春晓:新水墨画有它内在的生效逻辑[图文]
    杭春晓:新水墨画有它内在的生效逻辑[图文]

    去年在中国美术馆策划了“2012新工笔文献展”的杭春晓,是年轻一辈里为数不多的在“新水墨”理论研究领域表现突出的一位。对于目前热议的“新水墨”,杭春晓不赞同对它进行简单化定义,他更愿意用“新水墨画”来对应这个词语,在他看来实验水墨、观念水墨以及新水墨画都有它们各自的生效逻辑。Hi艺术=Hi杭春晓=杭...

    100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长城挥毫 激扬文字 ——陈求之长城行为艺术释义[图文]
    长城挥毫 激扬文字 ——陈求之长城行为艺术释义[图文]

    陈求之作品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长城,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而厚重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多少年来,在长城内外上演了许许多多气壮山河的动人故事,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很多歌颂长城的壮美诗篇……2013年6月12日,激扬文字——中华文明之光交相辉映——陈秋之水墨文字&m...

    143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规避叙事,用身体破坏并寻找[图文]
    规避叙事,用身体破坏并寻找[图文]

    ■现代舞《重置》将在京首演■早报专访其创作者、藏族编舞家桑吉加桑吉加1974年出生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朋友私下叫他小名桑巴。12岁时,被挑选至中央民族大学学民族舞,19岁加入广东现代舞团。1998年获美国亚洲文化协会奖学金赴纽约学习编舞。2002年,跟随德国法兰克福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现代舞界首屈一指的大师威廉·福赛斯学习舞蹈。他曾编排过《无以名状》、《前定的暗色》两部标志性作品...

    54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张堃:希望观众爱上博物馆[图文]
    张堃:希望观众爱上博物馆[图文]

    张堃(右)在指导组员练习仪态手势。前天8:40,虽然距离天津博物馆开馆还有20分钟,但门口等待进场的参观者已经排起了长龙。试开放两周以来,天博每天普遍接待游客近5000人次,而首个周日竟高达9500人次。因此上周日,这里的工作人员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迎接可能再次出现的游客高峰,记者也跟随天博的讲解员,感受他们在博物馆工作的一天。早间必修课口腔体操8:40,天博的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的点名后,穿...

    117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当下还有文人书画生存的土壤吗(图)
    当下还有文人书画生存的土壤吗(图)

    汪曾祺画作,题画中的“煮面条等水开作此”极有趣味。文学与书画自古相通,中国历史上的大文人如王维、苏东坡等同时也是一代书画大家,现当代作家鲁迅、沈从文、台静农、汪曾祺等也有深厚的书画修养,而在当下,也有一些擅长丹青的文人,前不久在京成立的中国作家书画院便汇集了不少诗文书画兼长的文人与作家。中国作家书院副院长张瑞田、斯舜威前不久就“文人书画”生存的土...

    100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见仁见智说见地 真心真意谈真知[图文]
    见仁见智说见地 真心真意谈真知[图文]

    编者按:5月15日,“江南忆——李波花鸟画展”开幕式结束后,紧接着举行了由李波的恩师、杜曼华先生作为学术主持的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从笔墨语言、传承创新、个人风格等方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谈了对李波花鸟画的认识和评价。今天,刊发部分与会专家的发言和记者的采访,以飨读者。(排名不分先后顺序)肖峰(中国美协原副主席、浙江省美协原主席、中国美院原院长)...

    45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潘公凯对话克里夫•罗斯:跨文化视野看水墨[图文]
    潘公凯对话克里夫•罗斯:跨文化视野看水墨[图文]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2012年11月15日下午两点,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讲座“跨文化视野看水墨”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办。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锋主持,邀请到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以及美国艺术家克里夫•罗斯共同讨论他们的艺术创作。克里夫•罗斯此次带来他的最新录像及装置作品,这一系列作品是在多年前潘院长赠与他的一张...

    80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程十发的“另类”艺术观[图文]
    程十发的“另类”艺术观[图文]

    程十发作品《少女和小熊猫》海派大师程十发不仅以连环画著称,更以中国画享誉世界,其风格是古今中外都吸收,既有传统又有现代,既符合时代精神,又符合上海城市特点,是海派大师的典型代表。然而,他真正的成功应该说,是其“艺术观念超越时代”,我们从《程十发谈话录》中可以得到很多启迪,其不少内容是首次发表。程十发先生有相当长的阶段处于思想禁锢的“极左”时代,...

    99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徐累:我们是传统和现代的挑夫[图文]
    徐累:我们是传统和现代的挑夫[图文]

    谈到当下兴起的新水墨,徐累是必然要提到的艺术家。他在五年以前关于“传统的复活”的观点可以说预言了2010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走势。虽然徐累认为水墨一直是当代艺术中的二等公民,但正是因为他和同辈水墨艺术家的坚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新水墨纳入到中国当代艺术的讨论之中来。把握新水墨的平衡感Hi:通过你的观察,新水墨这一块儿有没有一个核心的价值观,比如说对传统,对笔墨的看法上...

    144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午后阳光[图文]
    午后阳光[图文]

    姚丹晖烟柳瘦河与绘画相识在问花、问世界的少女时代。在祖母的案头,跟随她在绘画中寻得了一花一世界的快乐。不知何时,水墨色彩精灵般地融进我的血液,带给我生命的能量和张力。绘画亦如人生,酸甜苦辣俱全。它可以传达快乐,也可以排遣寂寞、宣泄苦闷,然而它更能磨练意志。为收集创作的素材,可以不惜数百里的奔波。喜欢在轻松自在的状态下抒写性情,形成个人图式。用自然、亲和、率真的视觉语言注塑精神气息,是我不断地...

    177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圆明园里的文物:它们现在何处[图文]
    圆明园里的文物:它们现在何处[图文]

    主讲人刘阳,1981年出生于北京,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著有《昔日的夏宫》、《三山五园旧影》、《谁收藏了圆明园》近日,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资助挪威博物馆160万美元换回7根圆明园石柱的事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关圆明园的那些珍贵文物都收藏在哪儿,又一次成为了大家所关注的。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刘阳告诉我们,仅法国最大的王宫(博客,微博)之一枫丹白露宫收藏的来自中国圆明园的金银...

    84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陈丹青:我们为什么要画油画[图文]
    陈丹青:我们为什么要画油画[图文]

    随着时空的变迁,在中国“油画”一词内涵显得丰富而笼统,如今人们可以通过诸多渠道进入它的领域。它既可以特指一种材质,一项技术,一个画种;又可以特指一门专业,一种文化,一段历史,或者一项产业,一个工具,一种权利......这些由它衍生出来的诸多角色连同它相关的经验谬误一起,干扰着我们的认知。如何回溯到油画的根源,捋清它的脉络,最后找到油画的当今位置而避免囫囵吞枣,就必须依赖完...

    38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