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鸥洋艺术浅析:意象与气质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小畅 点击 :

易英

读鸥洋先生的画犹如读一部历史,这既是她个人的艺术史和心灵史,也是一部微缩的中国现代绘画史。这意味着在面对她的作品时,对这两部历史的回溯构成对其艺术的最好诠释。但艺术象常青的生命之树,它无法由枯燥的历史来解读,它与历史的关系就好象鸥洋画中那飞扬灵动的线条,引发人们无限的思绪,或者按照画家规定的情境去追寻东方的意象之源,或者透过意象的符号去探寻画家心灵的轨迹。对我来说,后者可能更加重要,尤其象鸥洋这样的女艺术家,她是用感觉去把握世界,意象是她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这个世界是一个以自我为主体的的心灵的或精神的世界,意象的形成是它从客观走向主观的一个精神历程。

鸥洋的艺术道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60年代,对她来说,这个阶段是典型的非我阶段,和这个时期的大多数艺术家一样,艺术创作的动机处于分离的状态,题材的选择服从于外部的指令,艺术家的个人意志则体现为纯粹的作画欲望。这时的艺术家的个人才能往往体现于对指令性题材的个人处理方式。鸥洋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也具有这种特征,当然还不是特别明显。和当时大多数女画家一样,选择女性题材往往反映出一种个人化的倾向,尽管在表现手法上仍然是当时的学院风格。有一幅名为《金色的秋天》(1962)的水粉画可能流露出画家更多的个人趣味,那种单纯的色彩感觉和纯朴的少女心理的描绘,以及对南方的地域特征和形象特征的感觉把握,都反映出画家在艺术上的独特感受,和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感受的欲望。虽然这还只是一些潜在的因素,但这些因素在可能的条件下就会释放出来。第二阶级是文革时期,对每一个人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严酷的时期。但是在70年代中前期,为了适应政治宣传的需要,为政治服务的革命现实也一度出现繁荣的景象,鸥洋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浮出水面,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引起广泛关注。作为鸥洋的个人历史,她能在这个时候获得艺术上的成功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与60年代不同,她不仅从油画转向水墨画,而且在题材上也有变动,即由女性题材转向儿童题材。她当时影响较大的作品,如《雏鹰展翅》(1973)和《新课堂》(1974),都可以说是儿童题材。虽然题材的选择也反映出女画家的心理因素与审美趣味的趋同,但真正的关键还不在于题材的选择,而于她在形式上的悟性与创造。我们更加强调这种形式的悟性,因为严肃的政治题材通过她的水墨语言转换为一种空灵的视觉境界,更多地是取决于她通过形式来寻找一种个人的表现方式的强烈愿望,当然这种追求是内在的、潜意识的。严格来说,鸥洋的水墨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水墨画,她将油画的光线与色彩引入水墨,墨的黑色只是色彩的成分之一,起到衬托色彩的作用,与某种跳跃的颜色一起,成为画面的重心。但画面的真正主体是光线,正是在光线的笼罩下,退隐的淡墨与淡彩为空间的凸现让位,为整个画面带来灵动的气氛,构成以少胜多的空灵境界。这几乎是一种纯美的创造,题材不过是显现这种纯美的媒介。革命现实主义为这种创造披上了伪装,人们又恰恰是透过这层伪装看到了美的所在。这个时期虽然不能说鸥洋的艺术在形态上已趋于成熟,但她在形式上的独特感应力却是成熟地体现出来。

从对鸥洋在前两个阶段的分析来看,女性的心理感应与形式的悟性是推动她艺术发展的基本动力,一旦没有题材的约束,形式的或纯美的创造就会更自由地发挥出来。这也就是鸥洋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80年代中期以后,在此以前,即新时期初期,鸥洋经历了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即从传统的现实主义到非主题的绘画,如肖像画、静物画等,这个过程是不稳定的,从形象的约束到纯形式的创造需要一个有力的切入点。鸥洋本人认为是1985年直接受赵无极的影响,使她最终摆脱具象的束缚。实际上,赵无极的芝术对她只是一个契机,不管是在主观上还是在潜意识中,鸥洋已处于从非我转向自我的临界点,关键是怎样实现这种突破。在赵无吸的启示下,鸥洋领悟到了东方的精神与意象。赵无极使鸥洋实现了一种解放。但解放的人是她的本我。因为事实上,鸥洋与赵无极在本质是大不相同的,尽管鸥洋的作品也有着与赵无极相似的东方情调。赵无极是在欧洲现代艺术的环境中,在抽象艺术已成为学院化的主流样式的条件下,通过对东方样式的搬用,丰富了抽象艺术的语言。鸥洋则是有着长时期的现实主义创作的经验,她想走出现实主义的遮蔽,进人自由的创作境界。也正是在这种区别之下,鸥洋才没有完全接受赵无极的样式,她接受的是东方意象的观念,实现的是自己的语言。

鸥洋的艺术对具象的形象有一种依赖性,在她的现实主义阶段,形式的创造是在潜意识中从形象的遮蔽理隐现出来,在她的意象绘画中,这种关系被颠倒过来。形式的外化仍然依赖于形象的暗示,她从来没有进入完全的抽象,她的形式上的追求也不是一种理性的设定,而是日常经验的感觉形式。在这儿,日常经验不是指具体的日常生活,是她作为日常生活的人的精伸状态,她的人格和性格、她的心理与情感、她的幻想与凝思,当然也包括她的思想方式与行为方式。如果这种气质与形式实现了统一,那就是从人的本性中自然生发出来的形式,鸥洋的意象给人的正是这种感觉。形象在她的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而最动人的是那些花的意象。即使有些画面已近乎抽象,但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花在这儿是一种人格化的象征,在某种意义上,鸥洋也是通过这种心灵的意象才可能实现形式的自由。鸥洋的《自然之女系列》以人作为形式的媒介,显然不如花的意象那么动人,尽管前者在形式上具有同样的完美。如果我们跨越一个时空,把她的花的意象与她在70年代的水墨画相比较,会有同种惊人的相似,都有着那种空灵境界的感觉。不同的是,前者顽强地从题材的桎梏下表现出来,后者则是从自我的本色中发生出来。那流动的线条、舒展的笔触、跳跃的飞白、重色与浅色的明快对比,构成了一个梦幻般的诗化世界,它时而象低吟浅唱,时而象纵情抒怀。尤其是她的近期作品《童谣系列》仿佛是梦境中的记忆,那些略带稚拙的形象与笔触完全展露出艺术家仍然不灭的艺术童心。

鸥洋一辈子都保持着这种艺术的真诚与纯朴,在她的后期创作中则实现了艺术与人格的统一,当我们面对着她一生都追求的纯粹语言时,仿佛也面对着纯粹的人格与人生。

1999年于北京(易英----艺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相关文章

  • 钟士敏:从传统中走出的艺术之路[图文]
    钟士敏:从传统中走出的艺术之路[图文]

    钟士敏师从山水画名家管苠棡、艺术大家彭先诚,跟着两位优秀的画家悉心学习,他终究走出了自己的一片绘画天地。观其作品,画面干净利落,神气盎然,野逸中透出古意。画中不见当下国画界弥漫的装饰化、图案化的矫揉造作,也没有糊涂乱抹,不求章法的怪诞离奇。在这个物欲横流,快速追求成功的社会,钟士敏描绘出的这种纯净气象很容易使人们浮躁的心灵得以片刻的宁静,这点尤其显得难能可贵。此外,钟士敏更是一位非常热爱园艺种植...

    44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李彦君:培养文物专家的园丁[图文]
    李彦君:培养文物专家的园丁[图文]

    2011年,李彦君在东方大学文物学院给学生讲解青铜礼器制作方法和辨伪要点,手里拿的是春秋时期的青铜簋。王倩人物名片李彦君,资深文物鉴定家,现任北京东方大学传统文化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文物保护学会理事、中国辽金史学会会员、东北历史人物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文物学会及修复委员会会员、大连大学东北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131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春宫艺术品藏家贝索烈:通过情色认识古代中国[图文]
    春宫艺术品藏家贝索烈:通过情色认识古代中国[图文]

    贝索烈画家描绘的显然是发生在富贵之家后花园的一幕,画面充满禁忌的趣味:嶙峋的假山石旁,玉兰花开得正好,一对男女坐在假山石上,斜倚树木展露亲昵之态。他们的体态与假山石在构图上形成呼应。人物的背后是一丛丛肥硕的牡丹。透过玉兰花枝,能隐约看到亭台中桌上摆放的酒瓶,应是推杯换盏之后尚未收起。这满园春色的景象,就出现在一幅17世纪晚期的绢本画作上。而另一幅19世纪早期的绢本画,则描绘了一名女子出浴后的...

    124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艺术界太过孤立了吗[图文]
    艺术界太过孤立了吗[图文]

    蔡国强的“MysteryCircle”在MOCA的GeffenContemporary展出我的日常工作(调频制作)可以为我的夜间兼职(艺术写作)提供一些补充,但有时候却会出现这两者数周都没有交集的情况。在我们以洛杉矶为基础的谈话节目中,MOCA前总策展人PaulSchimmel被辞退的消息并没有被人忽视,但它似乎也没有挑弄起人们太大的兴趣——至少...

    197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12年致敬摄影艺术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带来了什么[图文]
    12年致敬摄影艺术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带来了什么[图文]

    2012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海报中广网平遥9月23日消息(记者徐江帆李楠)第12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9月19日至25日在平遥古城开展,2012年第十二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围绕“回归·超越”的主题,分学术展、汇报展、邀请展、机构展、院校展、影像短片展、致敬展七大部分,精彩呈现332个展览,其中国内展览304个,国外展览28个;参展摄影师1700余人,国外摄影师...

    72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写实绘画是一种表现力[图文]
    写实绘画是一种表现力[图文]

    王沂东作品写实绘画表现人和自然的和谐,最直接地切入情感。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伦勃朗、米勒等历代大师以现实生活中的人性表现神性。优秀的写实油画似交响乐般丰富、宏厚、深刻、博大。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写实绘画要求包含绘画的全因素,其材质和语言具有其他绘画形式无法替代的直接的美感,强悍而无懈可击的表现力。艾轩作品在当代,写实绘画中的影像记录功能与事件记录功能被其他新的艺术形式取代,使得当代写实绘画回归...

    54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绘画川军30年"川"流不息 解析创作四大趋势[图文]
    绘画川军30年"川"流不息 解析创作四大趋势[图文]

    《父亲》(罗中立)、《大家庭》(张晓刚)、《远方》(何森)和《小F·刺》(陈可)代表了川美创作的30年变化。在30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中,绘画川军一直是“川”流不息。收藏家林明哲甚至说,中国艺术市场与当代艺术区域如摘掉川美一脉就会黯然失色,不精彩了。其中,以罗中立为代表的伤痕、乡土美学;以张晓刚为首的现代主义;以何森、郭伟、钟飙为代表的新生代;以陈可、熊宇...

    82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用朴素与本真写意山水[图文]
    用朴素与本真写意山水[图文]

    李红林在悄然崛起,他在属于自己的岁月里,已经呈现出了一种青春的风貌。这是一棵树在不断向上升高的树,它的长成固然还需要足够的时间,然而,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有足够的阳光和水分,我敢断言,这棵壮硕的树总有一天会成为艺术森林中一道独特的、风姿卓然的景观!李红林的山水画扑入我眼帘的那一刻,我其实就有一种走进他的冲动。那种感觉是强烈的,丝毫不掺假的。我曾反复咀嚼他的画,我竟然品出了一种亲切的味道...

    32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徐伟:从博物馆里走出的书法家[图文]
    徐伟:从博物馆里走出的书法家[图文]

    《芳满闲轩》《题长安壁》徐伟出生于京城宣南,其先辈为梨园名家,喜以书翰自娱,并与书界名流交往甚厚;受家庭影响,徐伟自幼迷恋戏曲并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宣南地区自清代以来即人才荟萃,少长贤集,大批的诗人、学者、政治家、艺术家均居住于此。会馆、庙宇、戏楼、书肆、园林中书法作品触目皆是,所以徐伟从小就耳濡目染,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无才学戏、无志念书,偏偏酷爱写字”。他认为,&...

    134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合作化运动初期的农村宣传画[图文]
    合作化运动初期的农村宣传画[图文]

    1952年初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正式发动并掀起了高潮。为配合运动而创作的宣传画最为集中强调的主题是组织起来力量大、发展生产夺丰收,同时还提出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推广卫生知识等口号。此期的宣传画与土改运动宣传画的最大区别在于农业现代化叙事的成分大为加强,另一方面也为“过渡时期总路线”引领下的社会主义叙事铺垫了创作路径。王彬创作的《组织起来力量大》(上),强调了组织生产合作社的好处...

    169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迷失在威尼斯,迷失的中国当代艺术[图文]
    迷失在威尼斯,迷失的中国当代艺术[图文]

    封面用图:观众在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英国馆中,欣赏英国艺术家杰里米·戴勒(JeremyDeller)的作品。威尼斯双年展开展之际,中国当代艺术家们蜂拥而至,以至于“普通话几乎成为(威尼斯)主要语言了”。曾是威尼斯中国馆赞助者的戴志康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采访时回顾了2005年前往威尼斯的情景:“我在威尼斯看各种各样的当代艺...

    138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张铁志:年轻的力量正在崛起[图文]
    张铁志:年轻的力量正在崛起[图文]

    “年轻人拍纪录片、办杂志,新的音乐越来越多,通过互联网可以自由交流。‘文艺复兴基金会’希望在此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推动这种以年轻人为主的文化。文化的核心是更多的独立的创作和思考。”——张铁志台湾文化人、《号外》杂志主编张铁志是“文艺复兴基金会”的召集人之一,在上周六“文艺复兴基金会&r...

    50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雷正民:品画家李丽山水作品有感[图文]
    雷正民:品画家李丽山水作品有感[图文]

    画家李丽李丽,笔名金书,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硕士研究生班,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著名画家苗重安先生入室弟子,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房山区美协副主席,中国水墨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创作院山水研究室主任,北京芥子园画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北派山水高研班班主任,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并获奖,作品曾被中央警卫局、中南海、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务院事务管理局、北京会议中...

    54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书画限制出境”政策之惑[图文]
    “书画限制出境”政策之惑[图文]

    玉堂春暖陈逸飞作品在国家文物局前不久颁布的《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第二批)》中,明确将24位2001年以后辞世的书画家的作品列入文物出境限制范围。作为一项已经延续了20多年的“鉴定标准”政策的增补名单,此番为何会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应?谁来遴选上榜艺术家,是艺术还是市场?鉴定领域后继乏人,谁来看好文物艺术品出入境的国门?相关部门真的可以&ldquo...

    194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艺术圈的自我修养[图文]
    艺术圈的自我修养[图文]

    中国艺术市场最近五六年的迅猛发展,大大拓宽了艺术行业的深广度,职业种类和从业人员都越来越多,对各个岗位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拍卖行、画廊、美术馆、媒体等机构,还是策展人、经纪人、收藏家等角色,都在朝更加职业化的方向演变。本刊推出《艺术圈的自我修养》系列专题,旨在通过采访和分析,探讨和明晰艺术圈各种关键职位的职责和要求,推动艺术产业朝更专业更规范的方向发展。作为占整个产业最大交易量的拍卖行,...

    116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