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徐伟:从博物馆里走出的书法家[图文]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新涵 点击 :

徐伟:从博物馆里走出的书法家 | 艺术评论

《芳满闲轩》

徐伟:从博物馆里走出的书法家 | 艺术评论

《题长安壁》

徐伟出生于京城宣南,其先辈为梨园名家,喜以书翰自娱,并与书界名流交往甚厚;受家庭影响,徐伟自幼迷恋戏曲并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宣南地区自清代以来即人才荟萃,少长贤集,大批的诗人、学者、政治家、艺术家均居住于此。会馆、庙宇、戏楼、书肆、园林中书法作品触目皆是,所以徐伟从小就耳濡目染,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无才学戏、无志念书,偏偏酷爱写字”。他认为,“中国人血液中就有书法审美的遗传,我也一样,不仅爱书法,而且每天都吸吮着书法中的营养”。

徐伟:从博物馆里走出的书法家 | 艺术评论

《吃茶去》

求学之路

上世纪70年代末,徐伟结识了著名书法家赵家熹,其艺术才华深深地打动了他。自此,徐伟拜赵先生为师学习书法,并打下了坚实的帖学基础。而后,徐伟考入了首都师范大学书法艺术专业,并有幸成为了欧阳中石的弟子。欧阳先生对徐伟书法的指导非常严格,徐伟时常说:“欧阳先生给我们讲过书品与人品、学书与读书、功夫与学问……书法使我的灵魂升华。”

毕业后,徐伟由出版社调到了首都博物馆[微博],博物馆藏有大量的历代书画名迹,极大地开阔了他的眼界。与此同时,观摩、临习名家法书,终年不辍。历代的兵虫火厄、战争和人为的破坏,使得大量的艺术珍品遭受劫难,余下者大多保存在博物馆等机构,徐伟则得天独厚地在博物馆的殿堂里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现今,新首博大堂中历年都悬有他所书的春联,气势磅礴,雄肆壮美,成为博物馆里过大年中的一景。除书法外,他埋首于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达二十余载,完成陈列艺术设计、策划、实施近百种。

徐伟在陈列艺术策划设计、制作等方面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用其自己的话讲,得益于书法审美的滋养。

书法风格

徐伟书法儒雅醇厚、清新脱俗,时时散发着浓郁的帖学芳香,其书最初受赵家熹影响,以颜楷为基石,标榜鲁公中年力作《多宝塔碑》,他把颜真卿书法诸多特点进行分析,科学地临习,并提出《多宝塔碑》为盛唐时期唐楷书法经典之一,不理解颜真卿之法度,即使上溯秦汉、魏晋,下习明清也难究其精。后倾心于赵孟頫,爱好于北朝碑版。赵孟頫的书法风格深深地影响了他身后的时代,其用笔精熟厚重,而且赵孟頫书法还是馆阁体“欧底赵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倘直接师法,易入迷途;但徐伟以其颜楷之基、魏碑之髓,融入赵孟頫行楷之中,形成见功力、有传承、具个性的书法风格;同时徐伟还博览群帖,一段时期,他喜好隋人书《龙藏寺碑》,为了学透此碑,他专门乘大巴车到河北正定看此原碑。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求学精神,使其在帖学书法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行草上,徐伟取法二王,遍临赵体行书,并吸纳宋人韵致,得黄庭坚神髓。将二王书风整体脉络打通,呈现出醇厚儒雅的帖学行草风貌。在篆隶上,徐伟上溯先秦两汉,并求教于金石书法大家康殷,得其真传,其篆书师法《泰山刻石》、《峄山刻石》诸碑,遵循着邓石如、吴让之篆书的用笔特点,以清人笔法解析秦人书法,形成了自身苍茫高古的篆书风格;隶书临摹汉碑,揣摩清代名贤。徐伟还兼善篆刻,避开流行之“齐派”(齐白石)风格,取正统之西汉官印,成就颇的可观。

对于如何学好书法,徐伟主张广泛吸纳,但要浅尝辄止,艺海拾珍,在书学上视野宽阔,不拘于一家一派之书法风格,阶段性地专心临习一种字帖一种字体,旁涉多家,对时下书风泛览即可。

迥异时流

从书法师承上看,徐伟为传统书学崇拜者,但若以此理解,只能得其一,而失其二;其时,经过长年博物馆工作经验的积累,徐伟认识到仅仅遵循前辈的“展陈”理念,不能在博物馆林立的时代脱颖而出,因此必须创新求变。他从事的每一次展览设计中都渗透着这种创新思想,特别是备受欢迎的“城市记忆——百姓之家”展览,打破了传统的陈列模式,引进后现代装置艺术手段,采用展览与观众零距离开放式的思路,打造出陈列艺术的时代特征。在书法上,他同样主张创新求变,但不能无变之根基,他认为书法的创新要有雄厚的理论基础做支撑,创作前提要保证用字无错讹,在传统基础上实现艺术突破。其书学理念还广泛吸纳了民国时期美学、文字学、金石学思想,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书学观点,在创作上,他主张碑融于帖,将北朝的墓志、摩崖融入到了其精熟的行草书中,以六朝雄肆奔放与二王之流动相结合,打造出深具碑意的帖学风格,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布局审美等特点运用到其结体当中,打破前人因字结构的书法创作方式,开启带有其个人浓郁色彩的书法特色,其中时刻贯穿着他所提倡的“中而新、古而新”的书学理念。

徐伟:从博物馆里走出的书法家 | 艺术评论

行书《大美》

徐伟艺术的成功得益于其深厚的家学渊源及自身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他接触过的人,都被他谦逊文雅的文人情怀所打动,随着传统审美的回归,徐伟和他的艺术会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徐伟:从博物馆里走出的书法家 | 艺术评论

徐伟

徐伟

别署伟翰、寄墨簃主、微草。1955年生于北京,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东城书画协会副主席、北京朝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艺术委员会委员。

相关文章

  • 唐西林:欠缺文人画理难现顾绣精神[图文]
    唐西林:欠缺文人画理难现顾绣精神[图文]

    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韩希孟绣《宋元名迹方册》之《米画山水图》顾绣作为国家级非遗,要灭是不太会灭掉的,但是要真正地发展,实际上是怎样更好传承的问题。传承到一定的时候,自然会有新的东西加进去,但是顾绣之所以为顾绣,与董其昌还有韩希孟的审美思想、审美观念是分不开的,一定要抓住这个主题。如果要绣个东方明珠什么的,没有必要用到顾绣。此外,绣娘之间的探讨还比较欠缺。松江博物馆藏的戴明教顾绣作品《日本仕女图》(...

    40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关于艺术模仿与抄袭的思考[图文]
    关于艺术模仿与抄袭的思考[图文]

    仿照伦敦水晶宫而建造,被称为缩小版的马德里“水晶宫”的外景兰翔钟媚摄以钢铁为骨架的玻璃建筑,阳光下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暖房程国政文新闻背景话题缘起:模仿还是抄袭,这是个问题。近年来,建筑设计、公共艺术的抄袭问题一直是缠绕在中国创意产业领域上空的乌云,有媒体称朗香教堂本是法国孚日山区的一座教堂,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代表作,被郑州抄袭,后被拆;北京望京的&...

    170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中国画西化:是把马养好还是培育骡子[图文]
    中国画西化:是把马养好还是培育骡子[图文]

    中国画是在写意、传神中表现笔墨情趣并将诸多文化形态(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独特画种。这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和重在写意的艺术表达,是中国画之所以为“中国”画的根本所在。目前,在一些受西画风格影响严重的“海归”画家中,很多人都在以西画的创作理念来营造画面。比如,有的运用“焦点透视法”并效仿水粉画和水彩画的画法,有的还效仿木炭画...

    49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当代水墨的坚守与开拓[图文]
    当代水墨的坚守与开拓[图文]

    彭薇秋郊牧马麻纸水墨、绘画装置30宽x22深x53高2008今天看来,自80年代初才在中国艺术界初始的当代化思潮,对今天乃至未来的视觉艺术走向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深远、不可回避的。这不仅表现在油画、雕塑领域的变革,在传统的中国画领域,也同样兴起了对水墨当代化的探索思潮,并且呈现了后继有序的局面。中国当代艺术在80年代短暂地进入艺术殿堂(中国美术馆)之后迅速转入地下,又在90年代商业化的不断冲撞和发...

    60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我们为什么欣赏抽象画[图文]
    我们为什么欣赏抽象画[图文]

    2005年4月22日,奥地利新抽象绘画展在上海美术馆展出。(东方早报—IC/图)一个人在欣赏抽象画杰作时,大脑中究竟发生了什么?科学家发现画作能够启动人脑中的多重感觉区域,让人体的其他感觉被连接起来。历史上,无数的艺术家和评论家都曾对绘画作品的美感做出解读。研究人脑的科学家们从十几年前开始,也加入了这一行列。现在,尽管还存在大量的未知,这个所谓“神经美学”...

    32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平民雕塑理应自信“走入”公共空间 [图文]
    平民雕塑理应自信“走入”公共空间 [图文]

    中国“胖女”雕塑“行走”、“运动”在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市政广场,感染了以拘谨与冷幽默著称的英国民众。曾雨林图当融合了中国普通平民朴实、幽默、乐观风格的雕塑作品与欧洲城市公共空间碰撞会产生什么?这些天来,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市政广场、都灵市皇宫广场、米兰水上世界等欧洲城市公共空间不约而同成为中国平民雕塑的展示场所。广州雕塑院院长...

    28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白冰洋:艺术是一个传承和发展的过程 [图文]
    白冰洋:艺术是一个传承和发展的过程 [图文]

    青年艺术家白冰洋2013年第三届“中华新星”艺术奖(百人会英才奖艺术类奖项的名称)于10月31日举行了颁奖典礼,来自全国15所高等美术院校的15位硕博士研究生获得此奖项,其中来自清华美院的博士生王巍、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硕士生白冰洋、郑虹分别获冠军和第二、三名。艺术中国对“中华新星”奖第二名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白冰洋进行了采访。白冰洋《暖秋》16...

    178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邵大箴谈《欧洲绘画史》与西方美术史研究[图文]
    邵大箴谈《欧洲绘画史》与西方美术史研究[图文]

    邵大箴由著名美术史论家、中央美术学院邵大箴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奚静之教授合著的《欧洲绘画史》,日前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一面市即引起了美术理论界、创作界和社会各领域的关注。为此,于洋专程拜访邵大箴先生的居所,围绕其新著《欧洲绘画史》及国内西方美术史研究等话题,对邵先生进行了专题访谈。于洋(以下简称“于”):邵先生的新著《欧洲绘画史》刚刚面市就引起了艺术史界和文化界...

    102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张肇达:道通为一[图文]
    张肇达:道通为一[图文]

    张肇达:道通为一张肇达在服装领域内已取得了公认的成就,享有盛名,但服装设计师只是他所有工作中的一部分。而作为一个画家的张肇达,油画、水墨、书法等涉猎甚广,他始终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审美情趣注入到国际化的时装设计与抽象绘画之中。而对于在各个艺术领域之间的跨界都游刃有余的张肇达来说,并不存在某种门类之分。这种随着自己才情喜好、自由纵横的“潇洒”,正是一种中国传统的&...

    104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张海涛:从电影到当代艺术[图文]
    张海涛:从电影到当代艺术[图文]

    论坛现场由栗宪庭电影基金主办的第十届北京独立影像展主题论坛“从电影到当代艺术:栗宪庭电影基金的出版计划”8月26日在现象艺术中心举行。现场嘉宾孙松荣(巴黎十大电影学博士,台湾台南艺术大学教授)、杨北辰(ARTFORUM中文网主编)、张海涛(策展人、批评家、艺术档案网主编)、毛晨雨(导演)、胡敌(巴黎第三大学电影与视听研究院)、曹恺(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南京总监)、张献民(...

    160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明代才子文徵明的低调与奢华[图文]
    明代才子文徵明的低调与奢华[图文]

    文徵明《湘君夫人图》作者:孟晖一直以为,文徵明其人其画都无秘密可言。到苏州博物馆看《衡山仰止:吴门画派之文徵明特展》时,观画体验却十分意外,让我突然明白自己对这位大师远谈不上理解。站在展柜前,我发现,眼前的画面居然不携带任何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愤怒,没有悲伤,没有狂喜,没有宗教情绪,也没有哲学思索,当然更没有性欲的暗示。唯一表达出来的心理状态就是——闲适。用今天的网...

    78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新四大美女图》背后的审美思考[图文]
    《新四大美女图》背后的审美思考[图文]

    新四大美女图“唐伯虎点秋香”的传说至今广为流传。由于这个“美”的故事,世人知道了唐寅爱画仕女画,但是唐寅画作“美”之所在却很少受当代人关注。当代人都很忙,忙于工作、忙于跳槽、忙于购房购车、忙于建家立业、忙于旅游、忙于沉迷网络世界、忙于各种疯狂的新玩法;文化人则更忙,忙于拉建各种关系、忙于加入各种协会、忙于吃喝应酬、忙于走穴...

    144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鉴宝藏宝要多点对文化的敬畏与尊重[图文]
    鉴宝藏宝要多点对文化的敬畏与尊重[图文]

    鉴宝类节目层出不穷,引发争议的也不少。本周,以“砸假”环节令人印象深刻的《天下收藏》,因有专家质疑砸掉的赝品“大多是真品,且不乏珍品”陷入一场风波。经再次鉴定,参与公开展出的40件被砸瓷器确系现代仿品,没有砸错。这几年,全民收藏热,捡漏时代早已是一去不返,“95%的人用95%的钱买了95%的赝品”之说悄然出现。也是这几年,电...

    126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煤矿画家于兆民:书画界的乌金花[图文]
    煤矿画家于兆民:书画界的乌金花[图文]

    图为于兆民在挥毫作画办公室门口一簇“龙骨”傲然挺拔,就像一幅写意画挂在门口的墙上,时时让人眼前一亮。对面的一间屋内,满墙都是以矿工为内容的国画,主人正在伏案创作的一幅画,仍是黑黑的矿工。奇怪,他的笔下为何偏偏对矿工情有独钟?走近于兆民,用心倾听一位从千尺井下走上来的煤矿画家的肺腑之言,才会找到他之所以爱画矿工的答案。记者有幸成为倾听者之一。为画所迷,为画而疯狂...

    61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贵族、文官、平民与书画传承[图文]
    贵族、文官、平民与书画传承[图文]

    如果唐朝跟宋朝是平行的两个国家,他们做一个对抗赛,大宋国出了苏黄米蔡,唐朝只派陆柬之一个人就够了。陆柬之书法的结构相当的精研,这是苏黄米蔡都达不到的。这就是跟着真迹学和跟着赝品学的差别。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晋唐书法是贵族书法,都是有家学的。两宋时期的文官,他们大多是根据阁帖来学书法的。陆柬之《文赋》(局部)我在小的时候喜欢写毛笔字,临过一些帖,当然无非就是唐代那些,欧阳询、虞世南。后来开始写颜真卿,...

    669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