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合作化运动初期的农村宣传画[图文]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凡凡 点击 :

1952年初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正式发动并掀起了高潮。为配合运动而创作的宣传画最为集中强调的主题是组织起来力量大、发展生产夺丰收,同时还提出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推广卫生知识等口号。此期的宣传画与土改运动宣传画的最大区别在于农业现代化叙事的成分大为加强,另一方面也为“过渡时期总路线”引领下的社会主义叙事铺垫了创作路径。

合作化运动初期的农村宣传画 | 艺术美文

王彬创作的《组织起来力量大》(上),强调了组织生产合作社的好处。由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组织画家创作和编印的1953年农事历画《试验新农具》(中)描绘了一位干部遵照工作布置把新式农具优先送到了某个互助组。赵延年1953创作的《丰收细打多收粮食》(下)则强调了“细打”。

合作化运动初期的农村宣传画 | 艺术美文

1950年代全国土改运动刚基本结束,作为当时“过渡时期总路线”基本任务之一的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就迅速到来。在此之前,农业合作化运动从1951年下半年就开始酝酿,至1952年初正式发动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并在当年就掀起了高潮。在此期间,为配合合作化运动而创作的宣传画最为集中强调的主题是组织起来力量大、发展生产夺丰收,同时还提出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推广卫生知识等口号;另外在这时期还组织创作了参加选举、宣传婚姻法等社会改革活动的宣传画。因此,一方面此期的宣传画与土改运动宣传画的最大区别在于农业现代化叙事的成分大为加强,表面上的革命斗争叙事有所缓和,但是另一方面,以改造农民为目标的感恩与服从叙事明显高扬,为很快就带来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引领下的社会主义叙事铺垫了创作路径。

合作化运动初期的农村宣传画 | 艺术美文

应该强调的是,从土改运动到合作化运动的初期和后期,农村宣传画的创作主题都以相应具体的形势变化作为延续和转换的依据。延续在图像主题上往往表现为相同性、重叠性,而转换则是指看似相同的主题实质上已经产生了根本区别。例如土改与合作化运动,不仅在时间上有部分重叠,而且在最高领导人的心目中根本就是要差不多同时推进的。因此在宣传画的主题上,这两大运动的某些方面的重叠与实质性转换是必然的。如同描绘丰收的图像,土改丰收与初步走上合作化道路的丰收,其主题的真正内涵是有实质性区别的。

合作化运动初期,很重视在农村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工作,如组织小学生宣传队在各村敲锣打鼓地巡游,组织农民收听时事广播,在乡村生活环境中以黑板报的形式传播重大新闻和政府公告,以颁发锦旗的方式树立先进典型等。这些宣传活动使传统乡村生活的外在环境迅速意识形态化,为很快就到来的政治规训、互相揭发、批判大会等运动形式打下了心理基础。

现在分析一幅在合作化运动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农村宣传画。王彬创作的这两幅《发展生产爱国家,组织起来力量大》宣传画实际上合起来为一幅,从主题思想来看重点是组织生产合作社,特别强调“组织起来力量大”。这时的互助组运动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宣传部门对集体化农业的好处进行广泛宣传,全国出现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小高潮。这两幅宣传画的主题词非常明确,而且具有很典型的概括性:以“互助”和“丰产”作为“模范”的标准。画面中的两位主要形象都是农村的壮年男女劳动力,形象亲切,表情喜悦;人物下面的生产和丰收景象对主题做了很好的烘托。从样式上看,这两幅宣传画采取的是传统门神画的样式,很适合农村的张贴习惯。

从“互助”和“丰产”这两个主题与当时真实状况的关系来看,必须承认1952年的农业生产形势总的来说是比较好的,粮食产量超过最高历史水平9.3%,农业经济在总体上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任务(见萧国亮、隋福民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0)》,第6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在这种形势下关于“互助”与“丰产”的宣传比较能够与农民所感受到的现实相吻合,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幅宣传画,对于认识当时农村合作化运动初期的历史状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应该强调的是,这两幅宣传画所反映的是处于互助组阶段的农村生产情况和农民的精神面貌,歌颂的是在农民拥有土地与生产资料基础上的生产互助。因此,画面上的劳动者主体形象是单个出现的,而主体形象下面的生产与丰收劳动则是互助式的,这种关系仍然属于中国农村传统中比较自然地形成的乡亲邻里的互助关系。

但是,“爱国家”的口号已经表明这种宣传在性质上与以前各种民间团体或宗教团体的推动乡村生产互助活动有根本区别,它是在新的国家意识形态统辖下的运动,而“组织起来力量大”这样的口号在逻辑上也已经预示着进一步的急速发展势必到来。只是在画面的形象上,这两位男女农民那种勤劳、朴实和充满信心的形象尚未在政治化口号的塑造下变得过分的“意气风发”和“战天斗地”。

由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组织画家创作和编印的1953年农事历画《试验新农具》描绘了在干部的鼓励和支持下,互助组的农民积极改革、试验新农具的情景,画面上充满了吉祥喜庆的氛围。在欣赏这幅看起来比较一般的农历宣传画——把传统的农历画图像改换为适合形势宣传需要的图像——的时候,应该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认识其构思与内容上的真实性的一面。在1952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出了《关于一九五二年农业生产的决定》,其中提到“要大量制造改良的新式农具,并优先供给互助组和生产合作社,以便进一步推动互助组的巩固和发展”(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册,第77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7月)。这幅绘制于当年的农历画应该正是对《决定》中的这段话的形象诠释:画面上的干部并非仅是一般地鼓励试验新农具,而是遵照上面的工作布置把新式农具优先送到了这个互助组。在缺乏更多实证资料的情况下,或许还不能确证作者是有意突出“优先供给”这种构思,但是在画面中间那位衣冠整齐的干部一手拍着农民的肩膀、一手指着送来的新农具,那种形象的确颇有一点“恩赐”和引导的意味。

但是,在这些宣传画的背后,农村生产与农民命运的历史阴影也正是在这一年开始出现的。就在1952年,“农民负担”的问题就已经在新政权下明显浮现出来,一直延续到进入了21世纪以后,成为20世纪中国农民最为悲怆的命运主题曲。专门进行“农民负担”问题调查的两位研究者指出,就在1952年,农业部门的负责人已经发现农民因各种交粮、纳捐摊派而身受“苛重的负担”。解放以后第一个提出“农民负担”的,是那时负责农业工作的廖鲁言。1952年10月21日,他在向中央报告的《关于乡村财政、农民负担、乡村小学教育及乡政工作的情况和意见》中反映,各种乱收费现象已经在各级新政权中开始出现。根据六十一个乡的实地调查,他发现,国家公粮、地方附加、抗美援朝捐献和乡村摊派四项税费合计,就已占到农民常年产量的百分之二十一点五三,除此而外,还有许多数目难以估计的项目,例如,银行、贸易、合作社、邮政局、新华书店等涉农系统,都以“发展业务”为幌子,强迫农民“认购”与“乐捐”,群众意见很大,说乡村干部已经成了卖画的、卖邮票的、卖红茶的、卖粉条的、卖税票的,影响极坏,已经造成农民“苛重的负担”(陈桂棣、春桃《中国农民调查》,第137-13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月)。

与“农民负担”严苛这个问题比较起来,更重要的问题是农民身份的固化,自由劳动身份的可能性开始被剥夺。在1952年8月由政务院颁布的《关于劳动就业问题的决定》中已经提到了农村劳动力“盲目地向城市流动着”的问题,提出“必须大力说服农民,以克服农民盲目地向城市流动的情绪”作为对策,甚至还提出组织农民向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移民、垦荒的计划(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册,286-293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7月)。这是第一次提出与农民联系在一起的“盲流”的概念,这个概念直到今天仍然与农民捆绑在一起。到1957年12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各单位从农村中招用临时工的暂行规定》更为明确地规定“各单位一律不得私自从农村中招工和私自录用盲目流入城市的农民”。在1953年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出台后,农民即便进了城也买不到口粮,1958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更是筑起了城市与农村的身份鸿沟,至此中国的身份社会全面形成。农民的身份被固化,在这短短的几年中,中国农民在公共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形象实际上是发生了断裂性的巨变。

可惜的是——当然也是必然的,所有这些惊天的变化,在这时的宣传画和所有的图像资料中都是无法看到的。应该特别强调的是,宣传画的政治性功能往往都是集中在传播政府所提倡的号召、所动员的行为方面,而对于限制性、禁止性的政策、规定出台之后,较少进行相应的宣传画创作,这种对比从目前所见宣传画出版物和艺术收藏市场中可以证实。这是有意识地不希望引起广大农民对于被剥夺自由出售农产品权利和身份自由转换权利的关注、敏感和不满。中国农民形象的政治性与现代性叙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在经济、政治和身份上的独立性的丧失而呈现出根本意义上的负面性质,使所有在农民宣传画中被建构的农民主体性形象具有无法解脱的虚假性与扭曲性。

我们知道1953年在农业生产上遇到了严峻的形势,全国粮食严重紧缺。但是正如上述,试图在宣传画中发现这种变化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看赵延年创作的宣传画《丰收细打多收粮食》(1953年)可能就会有所思考:为什么在这时要强调“丰收细打”?当然,由于还缺乏对作者当时创作这幅宣传画的真实背景的了解,因此无法对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出具体判断。而且,“细打”这个主题带有劳动美德的精神属性,与“紧缺”事实的联系并非是一定的,因此我们只能作为对思考的启发。在画面上,我们看到的是在丰收的打谷场上,一位青年农妇非常认真地扬场风谷,她的神情很专注,应该说画家很好地传达出“细打”这个主题。在艺术表现上,这幅画的手法很细腻,像人物身上的阳光与环境反射光的描绘都很准确、丰富。从宣传画的角度来看,这幅作品是比较写实的,甚至有某种程度的自然主义审美倾向。如果以19世纪法国写实主义绘画中的农村题材作品来看,这幅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农村宣传画反而具有某种与其相似的审美理想:平凡而朴素的劳动场面,劳动者专注的神情,以及在劳动者的动态身影中透露出来的劳动者审美理想。但是,我们如果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的话,在许多审美理想的背后,都有可能存在着虚伪。

在当时的斗争催化下,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很快到来。合作化运动初期的宣传画中那些尚包含有的真实叙事,很快就会被运动的狂风吹得烟消云散。

相关文章

  • “不为激情所扭曲”:政治信仰与凡人历史[图文]
    “不为激情所扭曲”:政治信仰与凡人历史[图文]

    EricHobsbawm——1917.6.9-2012.10.1霍布斯鲍姆生平1917年,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童年在维也纳和柏林度过,并接触到《共产党宣言》。1933年,回到伦敦入剑桥大学,获文学学士和博士学位。1936年,加入共产党。1947年,成为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历史系客座讲师。1956年,匈牙利事件后,发表谴责并退出英国共产党入意大利共产党。19...

    96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王克举:都市化语言中的本土景观[图文]
    王克举:都市化语言中的本土景观[图文]

    《门前是港湾》120cm×140cm布面油画2013年当代中国的一切文化热点,都是以中国城市建设以及城市消费而展开的,这和上世纪90年代以前以农业为中心的社会变革具有较大的区别。这种都市文化的建设,无疑也转移了艺术家的视线,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由此成为中国艺术家的文化语境。这种带有都市文化特征的艺术兴奋点,几乎改变了中国所有艺术家的创作方式和审美方式,他们从各自的创作起点汇聚...

    77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在似与不似之间求神似[图文]
    在似与不似之间求神似[图文]

    王清建近照几日来,徜徉在王清建先生的“葡萄园”里,竟然有点流连忘返了。紫葡萄、绿葡萄、金葡萄,王清建的“葡萄园”里,珠圆玉润,硕果盈枝。这些葡萄可观、可赏,但不可以食。人在尺幅之间寻觅,恍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寻觅,显然已超越了一串葡萄意义,思想的行止,其实步入了另一个殿堂:那是意绪美与诗意美交织的世界。葡萄入画,在当下似乎成了一种时...

    135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中国与西方人体艺术的区别[图文]
    中国与西方人体艺术的区别[图文]

    资料图片资料图片中国人对于人体艺术的态度,既没有古希腊时期人神合一的理想化精神追求,也没有文艺复兴时期强调性感与美感统一、美化人的自然属性的精神境界。中国激进美术把神韵气势、意境作为艺术的最高规范,追求“心性”实现。西方人体艺术中的维纳斯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地理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影响,相对于西方千姿百态的人体艺术,中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体艺术表达方式。中西方...

    116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当代抽象绘画的语言探索和现状[图文]
    当代抽象绘画的语言探索和现状[图文]

    抽象一词原指人类对事物非本质因素的舍弃与对本质因素的抽取。抽象的形式很早就在各类艺术中存在,但作为自觉的艺术思潮的抽象艺术在20世纪才兴起于欧美。诸多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如抽象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塔希主义等均受此影响。抽象绘画试图揭示的是一个“完全非实在的个人经验世界,其形象系统在自在自为的语汇的演进中构成和完成”。抽象性绘画所创造的是现实世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

    124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刘玉来:丰子恺载道文人画小议[图文]
    刘玉来:丰子恺载道文人画小议[图文]

    我们把丰子恺先生的小品画摆在眼前,一种敬畏之心自会油然而生。你会感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才是真正的文人画。丰子恺先生的画一般不大,但幅幅无论从构图到内涵都充实,绝没有空洞,也没有无病呻吟,更没有一丝一毫的油滑。所表达的内容也一目了然。丰子恺先生的画一般被称为小品画或漫画。其实那只是针对画幅和过去认知的一种称谓。我们分析他的作品,画幅确实不大,但表达的思想内容却很充实,这一点往往是那些大幅巨制...

    144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刘玉来:说说文人字(书法)的衰落[图文]
    刘玉来:说说文人字(书法)的衰落[图文]

    郁达夫随着社会的进步,文人在面对社会进行创作时书写的形式也会来适应社会,为此书写形式、能力也会起着相应的变化。从我国来看,大致经历了如下阶段:在龟甲兽骨上刻写、在竹简上用毛笔书写、在帛麻上用毛笔书写、在宣纸类纸上用毛笔书写、用钢笔圆珠笔在洋纸上书写、用电脑来“书写”。这里钢笔进入后,毛笔是逐渐退出的,并未戛然而止;电脑书写为主后,硬笔书写也仍在延续。民国以前,封建时代...

    147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邵宏庚:色聚中的草间弥生[图文]
    邵宏庚:色聚中的草间弥生[图文]

    草间弥生“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亚洲巡展,目前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举行,这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日本艺术家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展,受到了一定关注。应朋友邀请,今日我带着好奇心,以观赏者的角度,走进这位被誉为“圆点女王”的绘画艺术世界,同时,也为您作一解读。穿行于“真实与虚幻世界”的草间弥生,她拥有超越世间的...

    190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保利书画主管就《功甫帖》翁方纲题跋发表新见解[图文]
    保利书画主管就《功甫帖》翁方纲题跋发表新见解[图文]

    图为功甫帖&翁跋翁方纲题跋成《功甫帖》真伪判定的重要旁证保利书画主管李雪松就翁方纲题跋发表新见解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邱家和)自媒体上周末披露上海博物馆专家对苏富比纽约在9月高价拍出的苏东坡《功甫帖》的真伪提出质疑后,圈内人士自然也对此议论纷纷,其中上海博物馆专家认定翁方纲的题跋有伪,也成为《功甫帖》真伪之争的重要旁证,而刘益谦在其《我的声明》中也特别提到,上海博物馆专家“连翁方纲...

    98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邵大箴:略谈20世纪中国画的主要走向[图文]
    邵大箴:略谈20世纪中国画的主要走向[图文]

    邵大箴20世纪的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和西方世界有密切的联系,西画的引进,给中国原有的绘画带来了不少可资借鉴的新东西,也给中国画家们带来了困惑。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为代表的艺术家坚持继承文人画传统并致力于在新时代将其发扬光大。另外一些艺术家如徐悲鸿和林风眠的观点代表了那个时期主张革新中国艺术、重振中国艺术雄风一派人的意见。这样,20世纪的中国画便在中西融合的大背景下沿着两条路线—...

    59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黄永玉:我这个人就是胆子大[图文]
    黄永玉:我这个人就是胆子大[图文]

    昨日,九十高龄的黄永玉先生出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黄永玉九十画展”现场,与记者共同参观展览。(CFP供图)深圳商报驻京记者田泳“黄永玉九十画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昨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邀请了近50家主流媒体参加“黄永玉九十画展”媒体专场参观活动。上午十点多,九十高龄的黄永玉先生在展览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出现在展厅。老人一身...

    41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红楼梦中的书画艺术文化(图)
    红楼梦中的书画艺术文化(图)

    红楼梦中的书画艺术文化三十多年前,中国即兴起了全民性的“书法热”,预示着传统文化的逐渐回归,但在当时,“中国书画”并没有形成什么市场,更没有引起西方世界的太多关注。随着中国的经济情况日渐好转,以“中国书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世界各大拍卖行的“中国书画”价格一路走高...

    28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莫言:没有文学艺术生活就没什么意思[图文]
    莫言:没有文学艺术生活就没什么意思[图文]

    雷嘉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前天揭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毕业于该校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的莫言出任中心主任。莫言向国内外优秀作家、诗人、翻译家、汉学家、学者发出邀请:“欢迎你到北师大的校园里走来走去。”没有文学艺术生活就没什么意思据了解,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将定期邀请国际著名作家、诗人、汉学家、翻译家来中心交流、创作和讲学;定期邀请国内重要作家或诗人作为“...

    75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郑孝同谈其父郑午昌的书画与人生[图文]
    郑孝同谈其父郑午昌的书画与人生[图文]

    上世纪40年代郑午昌在作画顾村言陈若茜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如何看待中国绘画的传统?这是当下不少国画家面临的问题,而在民国时期,不少画家同样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实践,郑午昌无疑是其中的代表。今年是画家郑午昌诞辰120周年。郑午昌的绘画风格,是与他对传统绘画的坚守紧密相连的,在学习古代大家的风格技法后,“以己意轩轾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其中成就最高的则是他的山...

    61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略论中国草书与西方抽象画[图文]
    略论中国草书与西方抽象画[图文]

    宋·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草(局部)中国草书与西方抽象画本属两个不同的审美范畴,前者是由方块汉字演化的艺术形态,后者是西方彩色绘画的蜕变。在艺术创新上,两者有相似和相通之处;在创作方法上,却又有本质的差异。首先,中国草书也属于抽象艺术,其主要的构成元素是毛笔书写的线条(包括点),西方抽象画的构成元素中也有线和点,而更显眼的通常是各种色块和几何图形。西方抽象画是相对于真实而形象地反映客...

    25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