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人之初:西方艺术史中的儿童形象[图文]

时间 : 12-01 投稿人 : 小丰宁 点击 :

人之初:西方艺术史中的儿童形象 | 艺术杂谈

契马布埃《圣母子》木板金箔1280-1285年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广告图像的时代,在这些图像中,儿童形象占据极大的比例。但我们很少会意识到,儿童形象的泛滥是现代消费社会的独特现象。在此之前漫长的人类制像历史中,尤其是在西方艺术史中,儿童形象在各类题材中常常处在附属地位。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儿童形象在艺术史中的边缘化正是其在真实人类世界中弱势地位的表现。

神话中的儿童形象

遍览古代世界各民族的艺术,无论是古代中国、古巴比伦、古代亚述、古代印度,还是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表现儿童形象的作品都非常稀少,表现现实生活中儿童形象的作品更是罕见。儿童的形象只有在被神话传说“征用”时才具有价值。

古希腊雕塑中,我们能看到一些以儿童形象出现的奥林匹斯众神,不过基本只限于小酒神和小爱神,因为他们所司职的工作在神族中是微不足道的:酒神象征着陶醉、迷狂和非理性,是古希腊人所鄙夷的对象。而小爱神的工作常带有恶作剧似的报复味道。这些都被认为是属于儿童的特征。波拉克希特列斯的《赫尔墨斯和小酒神》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件。这尊雕塑表现的是赫耳墨斯带着小酒神到山野精灵那里做客途中歇息的情景。赫耳墨斯的手臂已断,据说他正拿着一串葡萄逗弄小酒神。小爱神丘比特比小酒神出现得更多。洛托的《维纳斯和丘比特》中,小爱神正和母亲维纳斯玩耍,他恶作剧般地对着母亲撒尿,让尿柱穿过母亲手里提着的桂冠。小爱神的形象在后来的基督教艺术中被套上了另一个身份:小天使。拉斐尔《西斯廷圣母》中的小天使和洛托《维纳斯和丘比特》中的小爱神几乎没有分别。圣经中从未暗示过天使具有儿童的形象,艺术家之所以选择这些可爱的儿童形象来表现天使,除了对儿童的喜爱,还有一个原因:天使是没有性别的,而一个成年天使的形象很难回避性别问题。因此在一些中世纪的圣像画中,天使们干脆被取消了身体,只有两只翅膀托着一颗脑袋,以此来避免身体的描绘带来任何性的暗示。儿童的身体最不具有性的意味,因此就成了天使的理想化身。

无论小爱神还是小天使,除了那对翅膀,他们看起来其实就是现实中儿童的模样,能够感觉到艺术家曾仔细地观察真实的儿童,并且带着怜爱去描绘他们活泼生动的神情与姿态。与其说是神祗和天使征用了儿童的形象,倒不如说是儿童形象征用了神祗和天使的身份来展现自己的魅力。

众婴之婴:童年基督

在西方艺术史中,儿童的形象唯有在一种类型的作品中获得了至高的尊荣,这就是圣母子题材。这个主题在圣像作品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其中,儿童耶稣永远是画面上的主角,无论圣母、圣徒还是天使,都要作为配角围绕着他。毕竟,这个婴孩是道成肉身的上帝,而耶稣的降生又是圣经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戏剧性的事件带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张力:全能的上帝竟然以婴儿——人间最卑微的形象出现,把自己的生命交托在人类手中。在他降生之前,旧约中的先知们已经在盼望他。以赛亚书中曾预言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到了新约,围绕耶稣的诞生发生了更多神奇的故事:玛利亚童身怀孕;东方博士按星象指引远道而来拜见圣婴;天使在旷野向牧羊人宣告他的诞生;西面和亚拿在圣殿中宣告这个婴儿就是弥赛亚;希律王屠杀伯利恒的婴儿,耶稣一家却被天使救走。

契马布埃的《被天使围绕的圣母子》是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时期的作品。众天使和圣徒们把圣母子簇拥在宝座上,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圣婴。圣母则用右手指向小耶稣,仿佛向世人宣告上帝的临在。小耶稣显然是整个场景的中心,神性的威严不仅显现在他身后的光圈上,更体现在他正襟危坐的姿态上。他左手握着书卷,象征上帝的真理,右手举起在胸前,拇指、食指和中指向上翘起,这是一个祝福的手势,也是圣母子题材作品中圣婴最常见的一个姿态,象征着上帝的恩典临到世界。他的表情庄严肃穆,目光射向观众,仿佛在鉴察观者的灵魂,这显然不是儿童的目光。他的头部和身体的比例显然也不是儿童的比例,而是成年人的比例。总之,我们能明显感觉到,这其实是一个取了儿童面容的成年人,这更是取了人形的上帝。

到了文艺复兴盛期,写实技巧已臻于完善,人体解剖学、透视法、明暗法都已被画家们掌握,画家们已经有能力把圣婴表现得像现实中的婴儿那样真实、生动,但他们仍然保持着圣婴的神圣感。达·芬奇的《岩间圣母》描绘了圣母带着年幼的耶稣和施洗约翰在一个岩洞中休息,旁边有一位天使陪伴。画面上的两个孩子有着像正常儿童一样的头身比例,他们有着卷曲的头发,胖嘟嘟的脸蛋,光滑圆润、极有弹性的肌肤,这一切都惹人喜爱。但是他们的神情和动作仍然庄严肃穆:小约翰正单膝跪倒向小耶稣下拜,而小耶稣则举起右手,用和契马布埃作品中同样的手势为小约翰祝福。这个场景着重于耶稣和施洗约翰未来的关系,后者将是前者的开路先锋,是圣经中所说“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预备主的道,修直他的路”的那一位。

在另一些圣母子作品中,儿童耶稣甚至连表情和动作也都更像普通的孩子,神圣性则依靠象征性的符号和环境来烘托。达·芬奇的《圣母子与圣安妮和羊羔》中,小耶稣正顽皮地抱着一只小羊羔玩耍,同时回头看着母亲。羊羔象征着耶稣的身份:“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在米开朗基罗的《圣家族》中,小耶稣在母亲的肩头玩耍,背景上一排裸体的天使暗示他的神性。拉斐尔的《椅中圣母子》中胖乎乎的小耶稣安静地依偎在母亲怀中,小约翰手中抱着的十字架预示着耶稣将来的命运。

回归尘世的儿童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潮开启了欧洲世俗化的进程。在文艺复兴之前,艺术作品基本上被宗教和神话这些神圣题材所垄断。从文艺复兴开始,世俗内容越来越多。在肖像方面,首先是教皇、王室和贵族们占据了画面,随后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继而出现了更多中下层阶级的形象。这些世俗作品中的儿童更多表现出天性中的活泼、稚嫩和率真,令人感觉更加亲切。

起初,出现在王室肖像中的儿童虽然不再具有圣婴的神圣,却仍然保持着像圣婴一般的严肃。因为王权取代了神性,成为内在的支撑。儿童的天性被权力所要求的威严扭曲,显得矜持而做作。委拉斯凯兹的《宫娥》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幅画。这个有趣的场面在艺术史上可谓绝无仅有。它描绘的既不是摆姿势的模特,也不是揽镜自照的画家,而是模特儿眼中的画家和围观者。远处墙上的镜子中映照出该画的潜在观众,也是那幅画中画的模特:国王夫妇。而画中真正的主角——那位小公主是作为一个观看者出现的,她正在看画家为父王和母后画像,一群宫女围在旁边伺候她,这使她显得比画家笔下的其他王室儿童更加放松和自然。

鲁本斯曾画过很多家人肖像。《鲁本斯、妻子海伦富尔曼和他们的儿子》是一张其乐融融的全家福,人物都处在运动中,就像一张生活中的抓拍照片,画家在观察和描绘自己的孩子时充满了爱怜的情感。这种温馨的亲子题材后来也时有出现。例如格勒兹的《宠坏的孩子》、夏尔丹的《饭前祈祷》等等。毕加索一生也多次画过自己的子女,尤其是儿子保罗的出生,使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来描绘,并影响到他画风的改变。保罗出生时毕加索处于古典主义时期的早期阶段,造型风格粗犷、古朴,细节不多,强调完整的大体块结构。然而之后数年,毕加索的古典画风便趋于精致、秀美,色彩也丰富起来。显然,保罗的出生激发出毕加索心中细腻温柔的情感。除了亲情的因素,毕加索对于孩子的喜爱也源于他对儿童创造力的欣赏,据说在参观了一次儿童画展之后,毕加索说:“我在他们这个年纪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但我却花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画得像这些孩子一样”。

这一类表现儿童天真、可爱、幸福的作品和今天广告图像中那些幸福美好的儿童形象已经非常相似。根据约翰·伯格的见解,现代广告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传统油画语言的。因为“油画本是用来歌颂私有财产的,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根源于‘你拥有什么,你就是什么’的原则”。伯格罗列出了广告图像与油画形象之间的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各种女性、景物和风景,却偏偏忽略了儿童。儿童是成年人财产的一部分,是最高级别的财产,也是其幸福生活的终极证明,最能令油画的“观赏者——收藏者”和广告的“观赏者——买主”感到心旷神怡。

我们很难对这些悲剧式儿童形象的创作动机一概而论。其中相当多的艺术家是要通过这些儿童来指控社会的不公。因为儿童是弱势和无辜的,他们所遭受的不幸并非他们自己犯罪的代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伊凡甚至用儿童的苦难质疑上帝:“关于从里到外浸透着整个地球的其他人间血泪,我一句也不说……但是我单单只提孩子的问题……即使大家都该受苦,以便用痛苦来换取永恒的和谐,那么小孩子跟这有什么相干呢?……我不是不接受上帝,阿廖沙,只不过是把入场券恭恭敬敬地退还给他罢了!”这一控诉俨然为现代文化定下了某种基调。从作为上帝之荣耀的显像,到成为控告上帝的证人,儿童形象的演变过程着实令人感叹。

而那些描绘儿童的精神异化的艺术家,情况则复杂得多。他们作品中的儿童有时候看起来不再是无辜的受害者,而是被罪恶的世界所同化,成为罪恶的一部分,有时更进一步,好像是他们天性中的邪恶在彰显!面对这些作品,我们关于儿童的天真、纯洁、无辜的乌托邦式一厢情愿被彻底摧毁了,一种更残酷的真相悄然显露。

因此,让我重述开篇的断言:艺术就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艺术史中的儿童形象,照出了这个成人世界的本相。

相关文章

  • 戴维·埃利奥特:当代艺术的确会让人感到不安[图文]
    戴维·埃利奥特:当代艺术的确会让人感到不安[图文]

    戴维·埃利奥特高剑平图戴维·埃利奥特(DavidElliot),这位英国出生如今常住柏林的知名当代艺术策展人,担任过日本森美术馆的首任馆长,伊斯坦布尔当代美术馆馆长,主持过牛津美术馆、瑞典美术馆,策划过悉尼双年展,面目和蔼平淡的他却常常以具革新和推动力的形象出现在各种新兴的当代艺术场合。近日,他在中国策划的首个展览“首届基辅双年展影像回顾展”...

    63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玉雕的变革:从金蝉奖的设立看蒋喜的创新之思[图文]
    玉雕的变革:从金蝉奖的设立看蒋喜的创新之思[图文]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蒋喜先生蒋喜先生作为活动主办方代表(右一)与获奖学生合影留念谈及创新,在当今的玉雕创作中,作品创意与设计、传承与创新一直是玉石雕刻的核心内容。而怎样使传统的制作工艺与现代的设计理念完美结合,也成为众多玉雕从业者们所面临的挥之不去的困扰与难题。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蒋喜先生创造性地将现代创意设计与传统玉雕手工艺制作相结合,首次开行业先河...

    64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封岩谈当代摄影艺术[图文]
    封岩谈当代摄影艺术[图文]

    当代摄影以一种反摄影的形式去模糊与其它艺术之间的界限采访者:迦沐梓受访者:封岩迦沐梓:作为国内知名的当代摄影艺术家,能告诉我们,什么是当代摄影?封岩:“当代摄影艺术家基本上采取一种反报道的创作立场,他们放慢拍摄节奏、避开火爆时刻,并在决定性瞬间过了之后才抵达现场。除了放弃35mm小型相机回归19世纪中叶迫不得已才使用的中大画幅相机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些摄影家试图以一种设想周全的...

    88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马年说马画马[图文]
    马年说马画马[图文]

    马属于哺乳纲奇蹄目马科的食草动物,起源于5千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早期北美大陆的热带丛林,最早的始马只有狐狸那么大,背部拱起,前肢4趾、后肢3趾着地,牙齿简单,以树叶、浆果为食。此后的2千万年变化不大,直至中新世,气候变干燥,大陆草原化,在选择压力下,始马的体型结构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千5百万年前中新世出现的草原古马,身材变大,四肢变长,前后肢都只有3趾,但仅中趾趾尖着地,侧趾退化。...

    135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中国瓦当书法第一人—王书广[图文]
    中国瓦当书法第一人—王书广[图文]

    王书广,中国瓦当书法继承、挖掘、创新第一人王书广,号洨东,别署墨香斋主,大学文化,现任中国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瓦当书法研究院院长,中国书画交易中心常务副主席,中国社会新闻网书法顾问,中国炎黄书画艺术协会顾问,中国文人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收藏网特邀艺术顾问,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全国高科技企业发展委员会、名人书画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华夏国艺书画院客座教授,北京思博华夏高级书画师,九鼎艺术...

    153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别样的山水——丁雪峰画展印象记[图文]
    别样的山水——丁雪峰画展印象记[图文]

    历来画坛鱼目混珠鱼龙混杂,跳梁小丑不鲜。于今文艺空前繁荣而乱象更烈。所以更要鉴赏者放出眼光,烈火精金,辨别真伪。中秋前夕,“江山如画”——丁雪峰山水画展在江阴市展览馆开幕,慕名前去。丁雪峰先生,祖籍山西原平,1958年3月生于内蒙固阳县。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工业大学。虽工科出身,而诗书画濡染则从蒙童始,而立后客居津门,从事高校教学工作并兼任《...

    82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法西斯主义的政治审美的状态[图文]
    法西斯主义的政治审美的状态[图文]

    陈源初作品法西斯主义的政治审美的状态-用政治来代替艺术,正如流行的极左派理论偶尔所作出的解释那样。相反,本雅明自己的革命的政治在方式上完全是审美的——"具有韵味的"为革命传统提供某种模式的无意义记忆。从话语到感性形象的嬗变、身体语言的复兴、人性与它的世界的非支配关系的摹仿仪式等等。本雅明努力探索超现实主义的历史和政治,它们紧紧地附着于碎片和小型物之上,偏离引文,但是它们...

    154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开放的传统[图文]
    开放的传统[图文]

    刘建音乐之都维也纳97×90cm2014年20世纪中国画有了空前的发展,先有“岭南画派”,后有徐悲鸿、林风眠的中西融合。新中国建立后,“新金陵画派”以及李可染的“写生画派”、“长安画派”又陆续崛起。它们共同汇聚成20世纪的新中国画潮流,激励了一个时代的艺术革新,并形成“中国画...

    184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从笔墨传统到观念先行[图文]
    从笔墨传统到观念先行[图文]

    ▲你是我的唯一NO.3曾健勇70、80后当代水墨艺术迹变探究▲工笔人物郝量近日,“中国当代水墨状态·鸿蒙变”在上海开幕,知名策展人赵力邀请了曾健勇、王冠军、张见、杜小同以及我省党震、刘琦等十二位当代水墨艺术家的70余幅作品进行了展示,根据70、80这两代青年画家的创作线索,提出了当代水墨艺术的整体迹变这个炙手可热的话题。那么何为当代水墨?它与&ldquo...

    163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把摩天大楼变成雕塑是个误区”[图文]
    “把摩天大楼变成雕塑是个误区”[图文]

    ■专访上海金融交易广场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冈萨雷斯-普利多芝加哥JAHN建筑事务所总裁、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冈萨雷斯-普利多陆家嘴,世纪大道和杨高南路的交会处,一处工地正在打地基。2015年底,这里将成为上海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焦点地带——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发的上海金融交易广场将矗立在此,成为高楼林...

    119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王嫩:古典写实手法的传承发展[图文]
    王嫩:古典写实手法的传承发展[图文]

    《僾伲姑娘》选入“2006中国百家金陵全国油画展”王嫩,江西省吉安市人,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民革中央画院油画专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油画协会理事、油画艺委会委员,苏州市第十二届、第十三届政协委员。作品曾18次入选全国性美展,其中油画《启明星》在1987年建军60周年全国美展中荣获“优秀作品奖”(最高奖项),油画《夜车》荣获《2010中...

    54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栗宪庭:中国当代艺术的一面旗帜[图文]
    栗宪庭:中国当代艺术的一面旗帜[图文]

    栗宪庭近影2012年6月21日,西安初夏明媚的午后,曲江一处古雅的院落,水声鸟鸣中,在挂满嫣红梅李的果树下,栗宪庭侃侃而谈,态度是那样率真、谦和,话题围绕中国当代艺术,又超越中国当代艺术本身……栗宪庭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三十多年中,他从文化战略的角度把握着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变化,开创性地策划了诸多重量级的代表着重要艺术潮流和走向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对中国现代艺...

    187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澄波与决澜:陈澄波与1930年代上海新派洋画[图文]
    澄波与决澜:陈澄波与1930年代上海新派洋画[图文]

    陈澄波《清流》(1929年)1947年3月,陈澄波因“二二八事件”不幸罹难后,1949年年中,同为“决澜社”成员的李仲生(1912-1984),随军赴台,成为战后推动“现代绘画”的重要推手,“东方画会”正是由他在台北安东街画室教导的一批学生组成;“现代”取代了“新...

    2000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孙晓斌笔下的水墨世界[图文]
    孙晓斌笔下的水墨世界[图文]

    《紫藤》纸本设色180×48厘米张志国熟悉孙晓斌的朋友不难发现,他的作品近些年来发生了质的变化。他早年在传统绘画技法的研习上下过苦功夫,齐白石、吴昌硕、任伯年以及石涛、八大山人都曾是他心慕手追的对象,在其早期作品中,可明显看出他学习前人的痕迹。在研习传统笔墨技巧的同时,孙晓斌开始注重对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研究,并阅读了大量的历代书论、画论与名家传记,这使他对中国绘画艺术有了更深的认...

    65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无论我唱什么,灵魂都是蒙古文化”[图文]
    “无论我唱什么,灵魂都是蒙古文化”[图文]

    每一种文化都像一棵大树,民族文化就像树的根,只有根强壮了树才会茂盛。——乌仁娜有这样一种蒙古族女声,因为从未受过专业声乐训练所以没有闪闪发光的音质,却如同一件古老的精妙乐器,因为充沛的能量和时间的沉淀而能在四个八度任意跨越,令听者忘我。这个声音来自乌仁娜·查哈尔图格旗,欧洲最活跃的亚洲音乐人之一,曾获德国RUTH奖最佳国际艺术家称号。乌仁娜出生在内蒙古鄂...

    29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