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郭庆祥:谈吴大羽的绘画创新精神[图文]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诗诗 点击 :

郭庆祥:谈吴大羽的绘画创新精神 | 艺术美文

吴大羽作品采韵布面油画尺寸53x38cm

艺术家吴大羽的知名度不是很高,但他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留法回国后成为了当时国立杭州艺专的学术旗帜、中国现代派绘画的一代宗师。董希文、王式廓、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赵春翔等等这些如雷贯耳的绘画大家,虽然他们在美术史上各自走上不同艺术道路,但是他们至少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吴大羽的学生,都曾经接受过吴大羽艺术思想的培育和灌溉。因此,吴大羽是一位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教育家。

吴冠中曾在一篇怀念文章中提到人们不知道吴大羽是“国有颜回人不识,国之耻”。2003年,已年逾八旬的赵无极在写给上海老同学张功慤的信中提到:“在杭州艺专当时我才14岁即受吴大羽老师班上的教导……一生在其指教下,我们一向都尊敬吴大羽先生的教导……我一生都不会忘记他们”。可见,吴大羽艺术理论在这些大师学生们心目中具有崇高地位。

吴大羽留法时,求学于享誉世界声望的罗丹大弟子、雕塑大师布尔德尔门下,使其艺术眼界从一开始就高于同辈留学生。在差不多同期赴法留学的学生中,被大众广为熟知的有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等等。在当时的欧洲,正是现代化工业高速发展时期,各种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变革日新月异,在文化思想上体现自由创造力的现代艺术,也正如火如荼地兴盛着。作为一名艺术学子,此时的吴大羽就看到了这种适应人类文化发展潮流的艺术变革,他借用了西方现代思维方式,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找寻和感悟东方的艺术表现语言,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理论体系。回国后,1928年年仅26岁的他,即受蔡元培之邀和林风眠一起创立国立杭州艺专,并担任西画系主任,主导绘画创作和教育。在吴冠中的眼里,吴大羽就是“杭州艺专的旗帜”,也是“学生心目中最崇敬的导师”,“都感恩大羽师高瞻远瞩,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启迪了个人不同的画眼”。

西方现代绘画及其艺术思想的标志即不满足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更向往的是追求“艺术的真实”。它尊重艺术家自身个体的情感,从个人感受出发,抒发主观意念,创作“心灵的作品”。“心灵的作品”也是中国历代画家在作品中的精神写照。所以,对于传统和创新,吴大羽说:“中西艺术本属一体,无有彼此。非手眼之工,而是至善之德,才有心灵的彻悟”。实质上,他已经把东西方文化中固有的精华都吸纳成为自身艺术创作的源泉,以开放的姿态对超区域的文化传统进行继承和再创造。因为,他深深体会到西方的现代艺术,不是纯粹西方传统艺术的延续,它已经被融入了世界各区域的文化艺术形式,并被取舍、革新和再创造。

上世纪40年代初,吴大羽在给学生吴冠中、朱德群的信中写道:“绘教之有法则,自非用以人性桎梏人性,驱人入壑,聚歼人之感情活动。当其不能展勒肘轴、不能创发新生,即足为历史累。”明确指出,绘画教育不能束缚人性、剿灭人的感情。当一个画家不能自由思想、不能创新与发展,就会成为艺术发展的累赘。由于他的艺术创新主张,可以说,吴大羽及其学生们在当时的艺术活动中,就几乎是和西方的美术发展同步进行的。如赵无极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远赴法国后,很快就融入世界性的绘画团体中去,并从中国古代空灵文化中找到了自己的抽象绘画语言,在国际画坛上独树一帜;而另一位学生张功慤,虽然未出国门又长期在文化封闭状态下创作,却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受到熏陶,创造了其“天人合一、自然成趣”的非具象自由画风。

然而,当时有的留学生却看不到世界文化的这种变化趋势。其时科学技术已发展到较高阶段,绘画原先的再现功能、记录功能和思想功能已经被影像技术所替代,绘画本身已经不具有这些生动性、真实性和深刻性的功能优势。如果没有更个性化的思想参与,那么绘画就仅仅剩下了一张写实技术的皮。写实主义绘画曾经统领了19世纪以前整个西方美术史,其解剖学、透视和色彩原理等在绘画造型上的运用,使绘画成为了可以类科学分析式的物化技术。当绘画接受了灵性,有了人性情感,那么艺术表现就会变化莫测,外表的真实也就不等于是内在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也因此,写实技术类的绘画在二十世纪初就退出了西方画坛主流,取而代之的就是充满变化和创新的现代艺术。

吴大羽的艺术教育思想是启迪学生的心智,吴大羽的绘画创作精神是“创发新生”。这就是他的现代绘画教育成就和艺术贡献。他为二十世纪中国现代美术事业做出了担当。今天我们已经深刻体会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的涵义,迫切需要补上现代艺术这一课。因为“现代艺术”一词曾在我国被喻为洪水猛兽,而遭到批判和抵制。而实际上现代主义艺术,就意味着艺术“现代化”,它充满了思想的创新、形式的创新和风格的创新,在不断创新而多元中,丰富和发展了文艺事业。

小平同志曾对我国教育事业提出指导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套用这句话,我们现在的文化大发展和艺术创作,更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那靠什么呢?就是靠创新。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其社会文明、科技生产力发展到什么水平,其文化发展也相应匹配到什么程度。我们有过灿烂的古代文明,更向往美好的未来生活,如果每一位艺术家多一份艺术创新的担当和责任,那么圆梦文化强国也就不远了。

相关文章

  • 朱偰:用生命守护明城墙[图文]
    朱偰:用生命守护明城墙[图文]

    朱偰:用生命守护明城墙朱偰(音“谢”),字伯商,浙江海盐人。其父系著名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朱希祖。朱偰幼承家学,主业经济,业余文保,背着一部相机,跑遍南京大小古迹。上世纪50年代末,南京大规模拆除古城墙,朱偰呼吁叫停,中华门瓮城、石头城因而得以保存。但此举不久后即招来祸端……他是普查南京文物第一人朱偰最初不是吃文物这碗饭的,他1925年入北...

    138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尹吉男:平民时代的文化和美术[图文]
    尹吉男:平民时代的文化和美术[图文]

    2012年10月15日晚6点半,2012年度“直面名师”系列讲座第一场“尹吉男:平民时代的文化和美术”在中央美术学院5号教学楼F109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央美术学院校团委学生会学习实践部主办,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先生为大家讲述中国进入平民时代之后文化和美术发展的特点及形态。首先,尹先生就“平民文化”的相关问题...

    52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年画岂能消失[图文]
    年画岂能消失[图文]

    麒麟送子图苏州桃花坞年画编者按: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逢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许多人的回忆里,年画是心中那份醇正的“年味”,不变的乡情。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这些“墙上的风景”正离我们渐行渐远,现代住宅环境和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流水线生产方式对传统手工艺的冲击、后继乏人等因素...

    112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神秘面纱下的朝鲜当代艺术[图文]
    神秘面纱下的朝鲜当代艺术[图文]

    《上前线》秦大虎(中国)油画《人文杭州》记者王浩文/摄说起我们的邻国朝鲜,你了解多少?可能只知道他们长期封闭,经济不算发达,很有神秘感。那他们的文化艺术方面你又了解多少?当然了,依旧很神秘。曾经美国记者芭芭拉·德米克形容朝鲜时只用了三个词:黑色、白色、灰色。无论在电视或网络上看到现实中朝鲜面貌就是这样,灰白的房子,灰蓝的衣裳,对了还有激昂的语调。但是,在朝鲜艺术家的笔下,朝鲜是...

    148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孩子给出最犀利的现代艺术评论[图文]
    孩子给出最犀利的现代艺术评论[图文]

    波拉克《31号》准备好开怀大笑吧。博物馆和父母们都在竭尽所能让孩子对艺术感兴趣,然而了解在第一眼看到艺术品时孩子们到底在想什么,也是乐事一桩。你能猜出以下这些孩子分别是在评论MOMA的哪件藏品吗?*这就是一张大红纸,上面有四条线。没什么意思。我给它打1星。我觉得它很傻。*看着挺好玩的,能看到一个箭头样的东西……有一些小脸,可能是假人在偷看,你可以用箭去射他们。他们...

    1569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当代影像艺术:挖掘人性才是好作品[图文]
    当代影像艺术:挖掘人性才是好作品[图文]

    《收藏·趋势》:您在今年2月份的文章《中国当代艺术看了想吐》中说,这几年的观念摄影几乎成了“摆怪”,为什么有这种认识?朱其:作为一种摄影方式,我对于观念摄影的摆拍并不反感。我指的是那种顶着当代艺术的名声而模仿,实际上却没有任何创造力的行为。这几年的观念摄影几乎成了“摆一个怪动作摄影”,或者“化装成一个什么人摄影&rdqu...

    938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收藏家田太华策划万米书画长卷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图文]
    收藏家田太华策划万米书画长卷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图文]

    著名策划收藏家、书画集成大师田太华先生纵观中国艺术史,凡优秀的艺术作品必是具有极高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这一双重特征的,比如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宴集序》,不仅在章法、结构、笔法上都堪称完美,而且对后世书法学习和探索都树立了丰碑。《兰亭宴集序》不仅是王羲之书法思想的完美体现,更是作者气度、风神、襟怀、情愫的具体体现;《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作者通过对清明节日北宁都城汴梁和以...

    27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形神兼备 技近乎道—李英的人物画艺术(组图)
    形神兼备 技近乎道—李英的人物画艺术(组图)

    工笔重彩人物画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门画种,发展到东晋日渐成熟,作品开始注重刻画人物神态。顾恺之用线把过去粗拙简单发展到圆润挺秀,如“背云浮空”、“流水行地”般舒展流畅。唐代工笔人物画达到鼎盛期,后来随着文人画的兴起逐渐衰落。明清时期虽然也出现了陈洪绶、任伯年这样的大家,但总体上仍是水墨山水画占统治地位。直到现代,工笔重彩人物画才迎来了大的复兴,吸收了西...

    195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神奇之手”让建筑从图纸到现实[图文]
    “神奇之手”让建筑从图纸到现实[图文]

    ■日本结构工程师小西泰孝谈与建筑师的协作小西泰孝和建筑师石上纯也合作的神奈川工科大学KAIT工房。端着三角器和尺子不停地在现场做着测量,拿着纸和笔埋头进行复杂的计算,这也许大多数人对于结构工程师的最初想象。正是结构工程师用他们的“神奇之手”,让建筑师的诸多奇思妙想从图纸变为了现实。7日,“大师之旅——新锐建筑师”讲演会系列第...

    30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潘家园书画市场的艺术坚守者[图文]
    潘家园书画市场的艺术坚守者[图文]

    七十高龄的孔老先生周末常到潘家园摆摊,把字铺在地上,任由行人观赏导读:在潘家园,有专门承接书写楷、行、草、隶、篆书等作品,还拥有了自己工作室——鲁墨缘斋的谢周明先生;有坚持画虾、致力于弘扬齐白石文化的郭岚先生;有活跃在电视荧幕上,却一直在潘家园坚持画画的范国望先生;有从抄写毛主席语录而开始走书法道路并以之为主业的朱国林先生……这些人,来自全国...

    130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钟孺乾:开创“绘画迹象论”之先河[图文]
    钟孺乾:开创“绘画迹象论”之先河[图文]

    壹号收藏网记者和钟孺乾合影初识钟孺乾老师,是在他的《迹象境•钟孺乾小品画展》上,他是湖北极少数在80年代同时进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双料艺术家,他也是中国视觉艺术“迹象论”观念的开创者,“重彩写意”画风的代表画家,他认为“画就是力图在反复地自由挥写过程中生发出浑然的迹象。”这也成为日后钟氏理论的体系之...

    172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设计返璞归真[图文]
    设计返璞归真[图文]

    奥地利建筑家阿道夫·卢斯早在1908年便提出了“装饰即是罪恶”的观点,百余年过去了这样的信条仍旧深深刻在每个设计师心中。当他们静下来真正开始尝试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设计时,往往呈现出来的作品都是简单和本真的,最“真”的东西才是设计力量萌发的源泉。旧工艺演绎新材料鲁班锁相传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鲁班的发明,同样是榫卯结构,不用钉子和绳子,完全...

    106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抽象才是这个时代的审美[图文]
    抽象才是这个时代的审美[图文]

    “荷花”系列之《为你而抒情NO.2》布上丙烯陆云华是上海最早投身抽象画的画家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他的具象画就已经颇有市场。当时他的工作单位在川沙,有比利时领馆的人专门跑很远向他买画。然而在接触了西方的现当代艺术之后,他觉得临摹式的具象画已经不足以表达他的想法,而抽象画则更接近他的心跳。1998年起,他开始了在圈内人看来颇为“危险”的转向,果然,...

    111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封岩谈当代摄影艺术[图文]
    封岩谈当代摄影艺术[图文]

    当代摄影以一种反摄影的形式去模糊与其它艺术之间的界限采访者:迦沐梓受访者:封岩迦沐梓:作为国内知名的当代摄影艺术家,能告诉我们,什么是当代摄影?封岩:“当代摄影艺术家基本上采取一种反报道的创作立场,他们放慢拍摄节奏、避开火爆时刻,并在决定性瞬间过了之后才抵达现场。除了放弃35mm小型相机回归19世纪中叶迫不得已才使用的中大画幅相机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些摄影家试图以一种设想周全的...

    87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给你一个立体的陈逸飞[图文]
    给你一个立体的陈逸飞[图文]

    占领总统府(布面油画)460×335厘米1976年陈逸飞魏景山本报记者高素娜作为上世纪70年代中国主题性绘画的重要艺术家,陈逸飞为美术界留下了《开路先锋》、《黄河颂》等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7月26日至9月12日,“薪火相传——陈逸飞文献展(1960—1980)”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举...

    20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