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杭春晓:新水墨画有它内在的生效逻辑[图文]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小金金 点击 :

杭春晓:新水墨画有它内在的生效逻辑 | 美术趣闻

去年在中国美术馆策划了“2012新工笔文献展”的杭春晓,是年轻一辈里为数不多的在“新水墨”理论研究领域表现突出的一位。对于目前热议的“新水墨”,杭春晓不赞同对它进行简单化定义,他更愿意用“新水墨画”来对应这个词语,在他看来实验水墨、观念水墨以及新水墨画都有它们各自的生效逻辑。

Hi艺术=Hi杭春晓=杭

Hi:在你的概念中,是如何给“新水墨”下定义的?

杭:市场往往需要一个简单定义的“新水墨”,但实际上是将它口号化了。在我看来,今天面对“新水墨”,首先需要抵制这种简单化的口号。为什么呢?因为不同逻辑下的创作,意义是不一样的。比如,今天在谈论“新水墨”时,时常将实验水墨(比如张羽等)、观念水墨(比如谷文达等)和近年来出现的一批70后水墨画家混合在一起,甚至把某些用水墨重复自己作品的当代艺术大腕也并在一起谈。其实,他们完全不是一回事。这么简单化的口号并置,只能满足市场的宣传需要,实际上会消解这些所谓的“新水墨”创作。

在我看来,刚才说到的一些创作,各有各的发生逻辑,它们的意义也产生于这些逻辑之中。比如实验水墨,它是从80年代的抽象水墨转换而来,它的发生在逻辑起点上是80年代初通过形式的自我发现来反思新中国以来的政治化表达工具的水墨。其后,在1993年黄专提出的实验水墨概念下逐渐转换,并至1996年的展览与研讨中成为一种水墨媒介的反思性实验。并且,这一概念到2003年的“念珠与笔触”展后,又开始转向一种日常性的行为经验。它和我们近年来关注的“新水墨”并非一回事,是发生在不同逻辑中的艺术探索。其实,我们今天看到的“新水墨”,更应该叫“新水墨画”,它以近年来活跃的70后水墨画家为主,它仍然是在绘画的范畴中,试图通过当代艺术的图像经验改造传统水墨画的抒情写意,使其可以与我们今天的认知观念发生联系。它有着自身的内在生效逻辑,如果和其它各种探索混在一起,其实是在消解这种有效性。

所以,我并不认同一种关于“新水墨”的简单化定义。在我看来,“新水墨”更应该是指水墨的一种状态。什么状态呢?应该是传统水墨媒介在新的思想资源、新的视觉资源的刺激下,由相对封闭走向开放、由相对沉寂走向活跃,处于一种自我激活的状态。所以,对于“新水墨”的关注,不应该关心什么定义之类的话题,而应该关注水墨的自我激活与更新的能力。只有这种关注,才能拒绝市场的简单化,保持水墨创作的持续活跃,并为市场提供新的可能性。

Hi:“新水墨”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杭:其实,“新水墨”作为一个词汇,并不新鲜。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出现过。但当时是应对改革开放“一切求新求变”的语境产生,具有一种“大概念”特征,即试图强调所有“变”的结果,而没有“变”的逻辑的研究。所以,这个词很快就被具有内在逻辑诉求的抽象水墨、观念水墨,乃至新文人画等概念取代,不再出现在人们的表述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就在于“它的提出”缺乏一种有效性的逻辑梳理,而一味囊括所有现象。就和今天的市场,把各种水墨混合在一起试图讨论“新水墨”一样。如果我们不警惕这种倾向,那么“新水墨”作为一个词汇,很快就会失去价值。

Hi:相比以前,现在的理论环境有什么不一样?

杭:今天更自由一些,我们从很多“诉求目标”的权力控制下摆脱出来,不需要背负很多目标(比如某种时代性政治命题)来思考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思考没有目标,完全与政治无关。我所讲的自由,是指我们的思考不再受限于某种宏大逻辑下目标,而可以更为深入到一些具体而微的目标中。相对于80、90年代潮流化的思想引入,今天的思想传播越来越倾向于碎片化,它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很自由地选择一些思想资源,选择那些“对我生效”和“我感兴趣”的资源。我觉得,今天的理论工作正在走向深入。但是现实社会喜欢简单明确的口号,一旦找不到这种口号,他们就认为理论怎样怎样了。其实,社会上产生这种看法,并不代表理论工作没有进行一种新的、细腻化的深入。理论工作就是在做一个新的思想生成和知识生成,它跟实践创作没关系。它和艺术家拿视觉进行一种知识生成是一样的。

Hi:你怎么看“新文人画”的概念?

杭:新文人画实际上是背离传统的,是在80年代产生的一种诉求,这种诉求试图重回传统,但它又不是回到传统的审美方式和生存方式,它们在寻找传统中的某些样式,用现代诙谐的方法来进行一次转换。

Hi:对于年轻艺术家而言,笔墨还重要吗?

杭:不重要了。我觉得我们谈“笔墨”这个词时往往容易掉到一个陷阱中,就是“笔墨本质论”,而忽略了中国画自我支撑的更大的逻辑和更大的生效点。所以讨论笔墨,不如讨论笔性,笔性是指墨与纸所形成的痕迹中那种私性审美的空间,笔墨只是用来支撑笔性的一种技术而已。

Hi:当下新水墨的发展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杭:主要问题是“市场成功”,因为这种成功在我看来过于迅猛,容易导致创作的内在活力消失。从另一种角度来说,这类绘画也有其尴尬的一面,因为它试图通过当代的图像经验重构传统,所以在新知识框架的构建方面容易被当代艺术领域所忽略。那么,在这种状况之下,它本身又因市场原因而丧失“自我激活”的能力和不断对新经验开放的状态,这样就没什么意义了。所以,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反抗“封闭”,不断自我激活。只有这样,它才可能给我们带来别样的“收获”。

Hi:从中国当代艺术整体来看,新水墨应该处于怎样的位置?在未来的艺术史书写中可能会是怎样的地位?

杭: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新水墨”并非谋求“抗衡”的话语,而是“内省”式的自我“检讨”。如果将“新水墨”理解为“抗衡”他者的“新艺术”,我们会发现:令人眼花缭乱的当代艺术,似乎并不在意这种仍然“架上”的东方媒介。所以,只有放弃“我们能够提供怎样新类别”的逻辑,转以新视角——“今天的语境,在既定艺术框架中得到了怎样的诠释”,“新水墨”才能为我们提供新的文化意义。因为,这种“既定框架”的“诠释”,是其它框架无法提供的特殊经验。

至于它在未来艺术史的书写中会怎样?我觉得不是今天可以确定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就是如果它不保持“自我激活”的能力,未来就会缺席。

Hi:在你看来新水墨有没有可能成为传统复活时期中国当代艺术的新形象?为什么?

杭:有可能。但这取决于它是否能够在“新水墨”状态下持续保持活性。在我看来,“新工笔”、“新水墨”都是一种让“传统媒介”保持“自我更新”能力的词汇,它们不是结果性的描述,抑或界定。但未来的结果,一定是这些词汇保持“激活”状态的产物。届时,我觉得它们会以一种“另类”的当代艺术形象出现,并因此成为“传统更新”的文化代表。

相关文章

  • 父亲叶浅予的速写与人生[图文]
    父亲叶浅予的速写与人生[图文]

    1949年,叶浅予、戴爱莲和叶明明于北平住所叶浅予认为艺术创新是极其重要的。在叶浅予女儿叶明明的回忆里,他经常讲:“我认为光靠速写不行,那会被速写拘束住,约束了想像力。速写的同时,一定要讲感受。”方法问题也是如此。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方法不行,但创作不能光靠方法。叶浅予于1990年代授画谢春彦叶明明父亲叶浅予经常讲:“我认为光靠速写不行,那会被速写拘束住,...

    61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气韵生动”是画之首要[图文]
    “气韵生动”是画之首要[图文]

    涂勇玉兰花开中国画南齐画家谢赫在绘画的“六法”中,首先提出“气韵生动”。“气韵”犹如人之精神,是一幅画的灵魂,也是一幅画的生命。因此“气韵生动”成为绘制、鉴赏、评判画作的最高标准。“气”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也是中国艺术的一个核心命题。在中国古代哲学中,认为天地万物是由气...

    68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的金钥匙[图文]
    传统文化是艺术设计的金钥匙[图文]

    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前校长伊瑞·索塔玛(YrjSotamaa)■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前校长伊瑞·索塔玛谈艺术教育与传统美术学院的教育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前校长伊瑞·索塔玛(YrjSotamaa)不久前接受了《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的专访。在谈及中国的美术教育有着怎样的问题,面临怎样的挑战,出路又在哪里时,...

    191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艺术必须真诚 创作更需真情——记著名画家孙长康先生[图文]
    艺术必须真诚 创作更需真情——记著名画家孙长康先生[图文]

    著名画家孙长康先生“名门大家”是当今书画业内对孙长康先生的敬评,“名门”不言而喻是赞予当代著名美术教育家孙其峰先生及其子孙三代均为书画艺术做出的伟大贡献及价值。“大家”则是孙长康先生在中国山水画领域,化古为我,笔墨顺乎时代,自成风范。他以传统东方哲学为画理,以传统与创新为一体的笔墨为艺术语言,成为他气势豪迈,意境深远的画风...

    51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上海美专与海派文化[图文]
    上海美专与海派文化[图文]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第53期推出了“上海美专百年”纪念专稿,事实上,上海美专之所以在上海建立、发展,与近代上海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密不可分,与海派文化密不可分。研究上海美专与海派文化的关系,一方面需要说清楚海派文化对上海美专的影响,包括对上海美专的建立与发展,也要说清上海美专在哪些方面体现、丰富了海派文化。上海美专建校初期,部分师生与人体模特合影1912...

    55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执着,褪去繁华显本色——记津门山水画名家于立[图文]
    执着,褪去繁华显本色——记津门山水画名家于立[图文]

    山水画家于立于立,号云石轩主,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书画,1983年就读于夭津市茂林书画学院主攻山水,同年在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宫山水创作组跟随著名画家陶家元习画。并一同从事山水画创作,后得著名画家梁琦大师及孙克刚指教,并得到李长友、赵松涛,孟寒松等名师教授。擅长人物、花鸟、山水。尤以山水见长。于立山水画作品和于立相识并相交在十年前,朋友刘宝刚知道我喜好收藏字画,便将于立介绍给我,第一次见...

    142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玉来:论书画的创新[图文]
    刘玉来:论书画的创新[图文]

    图1吴石仙从理论上讲,书画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大都明白要根据这门艺术本身的美学品位去进行创造,以及要通晓这门艺术的语言形式和艺术程序,在此框架上进行的创作才能符合这门艺术的规则和审美要求。所以遵从这门艺术创作的法度对于艺术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样说对于书画者来说虽然明确不过了,但并非所有的搞书画的人就真的明白了。因为在现实中,许多搞书画的人在谈论起书画时大都言之凿凿胸有成竹,似乎已经清晰的...

    113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陆兴华:当代艺术与事件、作品与装置[图文]
    陆兴华:当代艺术与事件、作品与装置[图文]

    陆兴华什么是事件?巴迪欧在《存在与事件》中这样定义它:从集合论看,事件不属于历史,不属于现场,不属于任何叙述;它只属于自己,只包含在自己之中。事件是一个包含在它自己的集合里的集合。法国1968年的“五月革命”和中国“文革”,就是这样的事件,或集合。只有事件,没有历史;至少没有一种主旋律式的历史,或历史仍是待定的。因为事件还未被决断或决定,正因此而仍...

    48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阚玉敏:在传承中索技求道[图文]
    阚玉敏:在传承中索技求道[图文]

    6月4日的《北京商报》发表了题为《阚玉敏:在传承中索技求道》的评论文章,详细介绍和点评了女画家阚玉敏的书画艺术。文章的作者为著名艺术评论家、书法家玄阿。阚玉敏,辽宁葫芦岛人。字闲云,号老佛山人等。玉敏眉清目秀,雅致多姿,颖悟尝有过人之处。居京华,纹枰论道,礼佛悟禅,渐入书画佳境。近年来,专研翰墨,推古出新,佳作频出,观者为之惊,识者为之叹,堪称名动京华之女书画家。辽宁葫芦岛乃阚玉敏生地,此地...

    195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朱青生:盲目追涨西方艺术品误人害己[图文]
    朱青生:盲目追涨西方艺术品误人害己[图文]

    爱德华·蒙克《呐喊》北京大学教授、当代艺术家朱青生提醒中国藏家——在万达以2816万美元拍下毕加索的《两个小孩》后不久,国际拍卖场上当代艺术又连创新高。11月12日的纽约佳士得夜场,弗兰西斯·培根的三联作——《弗洛伊德肖像画习作》以1.424亿美元的价格成交,超过了2012年由爱德华·蒙克的《尖叫》创下...

    37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孙晓斌笔下的水墨世界[图文]
    孙晓斌笔下的水墨世界[图文]

    《紫藤》纸本设色180×48厘米张志国熟悉孙晓斌的朋友不难发现,他的作品近些年来发生了质的变化。他早年在传统绘画技法的研习上下过苦功夫,齐白石、吴昌硕、任伯年以及石涛、八大山人都曾是他心慕手追的对象,在其早期作品中,可明显看出他学习前人的痕迹。在研习传统笔墨技巧的同时,孙晓斌开始注重对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研究,并阅读了大量的历代书论、画论与名家传记,这使他对中国绘画艺术有了更深的认...

    65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李可染在齐家学画10年[图文]
    李可染在齐家学画10年[图文]

    齐白石《牵牛草虫》1946年,李可染艺术生涯中的一个关键时刻出现了,两份聘书同时送达他的手中。一份是母校杭州国立艺专发来的聘书,一份是徐悲鸿请他去北平国立艺专的聘书。可染对母校感情深厚,回母校工作可以了他的心愿。而后者却更有吸引力,北平是中国文化古城,有故宫藏画,还有李可染素来仰慕的大师齐白石、黄宾虹。在当时的可染心中,北平几乎就是一流艺术的代名词,于是他选择北上。此时的李可染40岁,已多次...

    79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余华不怕被批评:不骂我就意味着我被遗忘了[图文]
    余华不怕被批评:不骂我就意味着我被遗忘了[图文]

    余华余华《第七天》小说自上市短短十天内掀起各种话题,有评论家叹余华江郎才尽,更有读者用“最烂”来吐槽这本等待了七年的新作。《第七天》是振聋发聩的墓志铭还是网络时代的平庸剪报?是余华七年磨一剑的强势回归还是匆匆草就的滑铁卢?昨天傍晚,余华接受了扬子晚报的独家专访,围绕着新作《第七天》上市以来媒体和读者讨论的一些话题,和读者分享自己的看法。最烂的作品?与《兄弟》比很客气了...

    96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草圣张旭:不疯魔不成活[图文]
    草圣张旭:不疯魔不成活[图文]

    局部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卷》(见本版题图)唐(618-907年)五色笺本纵29.1厘米、横195.2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打开《草书古诗四帖》佯狂张旭,一代“草圣”亦疯魔本报记者林梢青唐玄宗年间,邺县。吴州人张旭,经常来此观看公孙大娘的《西河剑器》舞。公孙大娘身法轻盈敏捷,舞姿矫健,双剑上下飞舞,忽隐忽现。张旭凝神关注,进退之间,一招一式,都令他着迷。一天,一剑舞罢...

    26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不求声名但求内心喜悦——近访汤唯的画家父亲[图文]
    不求声名但求内心喜悦——近访汤唯的画家父亲[图文]

    2014年4月16日,“汤余铭世界文化遗产绘画作品展”深圳开展。次日,深圳特区报、深圳新闻网、凤凰资讯、光明网、雅昌艺术网、99艺术网等同时刊登文章《不求声名但求内心喜悦》。不求声名但求内心喜悦4月15日汤唯在京亮相电影《黄金时代》发布会引发热议。4月16日,汤唯的爸爸、画家汤余铭现身深圳,在南山福顺堂举办“汤余铭世界文化遗产作品展”。汤家父女,...

    97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