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文人画与文化人

时间 : 12-18 投稿人 : 强强 点击 :

中国山水绘画自产生以来,历代山水绘画的创作主力就是有着较为深厚文化修养的文士阶层。因此,“文人画”要求创作者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其次才是绘画技巧。“文人”既有非常人的学养和情致,则其所为所作,必然不粘滞于外物而能与时推移,不论省观于内还是摄受于外,皆有一派诗意,沛乎浩然,鼓荡于心。然则,究竟什么样的画才可以称之为“文人画”?笔者以为存在三种“文人画”:

首先是存在于一般人观念中的、样式上的文人画,这样的作品往往撷取古代文人画的笔墨形式,包括题字、用印等,从样式上完成“文人画”这一集体记忆所呈现的图景。但这种绘画作品并不需要真正的“文人”画家来创制,目前美术学院的教学内容,甚至社会办学、老年大学学员所临摹的齐白石、吴昌硕等人的笔墨形式以及依据这种笔墨形式进行的再创作,基本属于这一类。以上各种形式的教学与“创作”,基本上是对文人画笔墨样式的重新组合,如果加上西方舶来的“构成法”,则会成为彻底的拼贴装饰画,其笔墨实际上与古代文人绘画经典貌合而神离。同时,因为书法修养的阙如,这些作品自身的笔墨质量和品位根本经不起推敲,画面上习惯性的题字题诗,多半也和内容不相联属。这样一些用文人画基本元素组合起来的绘画作品,有如今日一些拙劣的仿古建筑,不能承载任何的人文精神。

其次,是延续性的文人画,其创作者具备相当程度的文化自觉,对于古典绘画的精神内涵有比较深刻的参悟和体验,同时在绘画语言上也自觉运用书写性的笔墨,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种新的程式和面貌。这类创作,可称为对传统的延续,虽然称之为“延续”,实则有其新精神的体认和新语言的探索。这一类画家在当代也为数不多,一是受到全面、系统的人文陶冶,同时在中西文化交流、冲撞过程中有比较深切感知的人较少,二是在传统丰厚的绘画资源面前,欲求突破更是难上加难。

第三种是形式上和传统文人画不一定吻合,甚至部分采用了西方绘画的某些元素而能在自己的画面上融合无迹。其所秉持的人文价值取向和古典精神遥相呼应,这一类作品可称之为“境界”意义上的文人画,其创作者必有精深的文化修养,对人生与社会有广泛而亲切的关怀,对中国传统士人“修、齐、治、平”的理想人格和天人合一的哲学奥义有比较深入的体认,其所创制必定充满理想主义精神,同时其笔墨形式和造型、构图等画内功夫也相当完备,这样的作品,乃是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精神笼罩下表现在绘画上新的格局。

这三种类型的“文人画”在现实中各有不同的表现,第一种往往成为精神干瘪的空架子。因为缺少了传统笔墨所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亦步亦趋的摹仿越来越浮泛而空洞,流于概念化,其作品往往以一种粗糙或媚俗的姿态出现。有一定延续性的“文人画”在当下属于小众艺术,不为大多数人所理解、欣赏的原因大体有三:一方面要真正理解文人画的价值需要一个普及的过程,需要读书、内省、游历、鉴赏等多方面的扎实功夫;另外,传统文人画简约、冲淡、内敛的品格和当代社会繁忙、浮躁、充满物欲的风气大相径庭,怎样令当代人沉静、深入地体察传统文人绘画笔墨所表现的微妙感情,无疑是一个严重的课题;第三,许多人会把这一类绘画作品与逸笔草草、空疏荒率相等同并受其牵累而遭到排斥。但是,无论是“境界”意义上的文人画,还是有延续性的“文人画”,都应该是“文人画”在当代社会应有的表现,它们放弃的是形式,而荷载的是精神。然而精神的内容最容易被人忽略,因为当下的人们普遍缺乏能力和耐心来欣赏这样的作品,理解它们往往需要观赏者站在和作者接近的高度,并能用相对客观的视角来审视对象。对于今天的中国画家而言,不仅顾恺之、吴道子、八大山人是我们的传统,古希腊、达·芬奇与梵高也同样是我们应该接纳的传统,能够把全人类的精神产品放在一起综合考量和探究,用自己熟悉的艺术语言来阐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是当代文人画家应有的气度。

在对“文人画”概念进行梳理之后,我们应该提出当代提倡“文人画”的现实意义。我们认为,“文人”价值在当代中国社会的重构,可以接续已经断裂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其最自然的途径,就是通过经典的诵读和实践来重新体验并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当下的“国学热”,代表了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敬畏和渴望,但人文精神的重建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更多的努力与更加牢靠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中国绘画、书法中的体认需要通过长期的准备,从喜爱、关注、学习到躬身实践,从少到多,由低到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远不比盖大楼来得方便。

“为文所化”是“文化人”的根本属性,它需要内在的受用和外在的表现。“变化气质”,一个自然人由皮相、骨相到气象的潜移默化,是教育所能起到的最根本的作用。“文人画”所根本的是一颗诗意之心,充满“诗意”的诗性思维是文人观照万物、捕捉万物的不二法门,也是中国古典文化和艺术精神的根本特征。从先秦青铜重器上的纹路,到兵马俑、魏晋墓葬壁画、唐三彩、宋代山水直到明清水墨写意画,一条理路贯穿始终,变化的是形式内容,不变的是意象精神。中国古人对于写实造型,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他们不认为把日常生活搬上画面就是艺术,而一定要根据人的心理和感受来创造艺术品。八大山人不会关心他笔下的松树上大下小不合物理,也不在乎他画的鱼鸟有乖常情,任情写去,留下的是一颗炽烈、深邃的灵魂。

艺术的力量,不会因为它的丰富和多样而胜出,只会因为它的纯度和深度而彰显。任何一厢情愿的所谓接轨、融合、杂交,都只能降低彼此的纯度,中国近一百年来的艺术实践不断地证明了这一点。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从文献、艺术中悉心揣摩古典的微妙法门,会逐渐令我们内心同样微妙、细致起来,罗丹对于古希腊古罗马雕塑的细微体察和深刻见解,是他真正创造的开始,但这样的美术创作在今天越来越少。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连艺术的品评标准都会受到沾染。即以当下颇为流行的各种美术比赛、选拔活动为例,过分抽象的精神不可把握,而可以量化考核的唯有尺寸、题材、手法、复杂程度等虽可触摸而无关紧要的内容。十年磨一剑,本来是励精图治的代名词,而在辛苦准备美术比赛的人群中,无谓的笔墨堆砌和尺幅延展消磨了年轻人的意志,令手眼疲惫而心灵闭锁。这样的画作,从物质到物质,不见精神的参与,不但作画者身心俱疲,也使赏画者兴味索然。

让画者不再疲于堆砌,让绘画回归心灵,画的好坏不在大小、题材、手法,而在其是否具有持久、深广的摄受力。在宗教经典、文化元典之外,艺术经典同样会对人类的心灵产生持久而有力的作用。今天重新给“文人画”正名,重新提倡“文人画”的精神,其现实指向应该是非常明确的。

相关文章

  • 刘欢:我们只是努力地多做一些事罢了[图文]
    刘欢:我们只是努力地多做一些事罢了[图文]

    刘欢与选手倪雅丰合唱《我和你》三联生活周刊:你是“中国好声音”出现的最让人意外的导师,是什么原因促使你接下这个“第一次”?刘欢:说来也巧,制作单位星空传媒找我的助理攻关的那段日子我正在美国休假,太太拉我看了最新一季“美国偶像”,我俩改变了一些对真人秀节目的印象。我太太甚至认为我很适合做这类节目的评委,说能扬长避短展示我的才...

    834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曲磊磊:横跨东西文化 墨写光影年华[图文]
    曲磊磊:横跨东西文化 墨写光影年华[图文]

    曲磊磊作品:《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站在曲磊磊的画作前,一种力量直击心灵。七位造型各异的秦兵马俑,一字排开,手提钢枪,气势轩昂,中间有一位身着当代军服的士兵,高声呐喊,彷佛喊出响彻广场的号令,排山倒海的气势和坚不可摧的力量逼面而来。这样的跨越式组合,让人耳目一新,而其中传达出的力量,却直抵灵魂深处。细看画作的题目: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再看画材,竟是水墨宣纸,因为这幅画,咋一看,以为...

    127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画家卫理的绿之梦[图文]
    画家卫理的绿之梦[图文]

    吴正荣卫理新出画集《国墨彩云南》(以下简称《国》)是他多年云南之遁的结晶,是他绘画生涯一次质的飞跃,更是他“禅象国墨”理念开始走向成熟的集成。卫理跟人交谈时,总会情不自禁带着楚腔,神情激昂地宣说他这个楚人的滇人情结。那就是不堪现代都市的喧闹嘈杂,使他的画笔无从抒写,国墨无从挥洒。于是,他打点行囊,天南地北,到处寻觅,终于找到了自己最后的逃遁——...

    130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视觉的“独白”——杭春晓眼中的黄丹[图文]
    视觉的“独白”——杭春晓眼中的黄丹[图文]

    黄丹的水墨让人过目难忘。绿水墨山,红粉纵马,无需专业背景,目之所及,心有所识。似乎,绘画的魅惑对她而言,就在这感官的澄明。确实,无论绘画承载怎样伟大的思想,它首先需要诉诸感官世界,以直接的视觉阅读释放生活的琐碎、具体。而这,正是黄丹试图面对的。那些与马嬉戏的少女,抑或那些亭台池石,总是编织着生存经验的直观性——稍带美学趣味的干净、透明,独享式的喃喃细语,并因此封闭了宏大逻...

    42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徐小虎谈名画的真迹与伪作[图文]
    徐小虎谈名画的真迹与伪作[图文]

    徐小虎像李媛绘西方艺术史学的结构分析法,画家王季迁处学到的“笔墨”研究的方法,以及通过日本收藏的中国书画进行时代特征上的对应研究,徐小虎建立了一套既能描绘时代特征又能具体呈现画家个人风格的鉴定方法,她用这把时代的尺去量吴镇的作品,然后写出了这本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被遗忘的真迹》。她在这本书里的结论是颠覆性的,用她的方法,目前只找到吴镇三幅半真迹。不仅是吴镇,很多来头很大...

    73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雄鸡牡丹迎吉祥
    雄鸡牡丹迎吉祥

    风雨同舟纳福迎祥,趋吉避凶,追求幸福,是人们的一种正常心理需求,无论朝代如何更迭,科技有多么发达,这种朴素的哲学思想,自从人类有了思维后,就伴着人类一路走来。同时,又赋予了那些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情趣的动植物以吉祥意蕴,它们承载着人们的希冀,与人类不离不弃地相依相伴着。《富贵大吉技法全解》(以下简称《富贵大吉》)的作者,就是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企求生活平安的想望,通过画笔,来教人们,如...

    54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让·波德里亚:作为摄影师的哲学家[图文]
    让·波德里亚:作为摄影师的哲学家[图文]

    图片资料文_谢湘南在今天,神奇的PS技术让照片离真实的图像越来越远,人们看到的照片更接近于欲望本身。照片的语法,从未像现在这样混乱。然而,亚历山大·科耶夫的照片不会有这种感觉,那是一个静默的世界,一个由各种遗迹与名胜现场、风物景观组成的世界图景。它是未被PS过的历史与风景的集合,是哲学家思想的余温。从明信片开始用照片的沉默,抵制噪音,话语和谣言。用照片的静止,抵制运动,变...

    150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毕加索研究新成果:政治神话的式微[图文]
    毕加索研究新成果:政治神话的式微[图文]

    马德里雷纳索非亚博物馆陈列的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Guernica)加西亚证据的揭露性部分,表明我们对毕加索的艺术和生活的概括局限性有多大。前者暴露出一种对党派政治严重游移不定的态度。后者非常复杂,程度远非隶属关系这一微不足道的事实所能提供。如果在人流熙攘的大街上玩词汇联想游戏,估计很多人会把“毕加索”与“格尔尼卡”配对。作为1937年巴黎世...

    163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记天津著名花鸟画家靳吉顺[图文]
    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记天津著名花鸟画家靳吉顺[图文]

    花鸟画家靳吉顺认识靳吉顺先生已经有十多年,靳先生给人的印象是谦逊儒雅,如他的画一样考究工整。他的画都是从自然生活中拈来的小景,梅兰竹菊、牡丹、荷花,这些简单一枝一叶的花草树木在他的笔下升华了。难怪他的老师——当代花鸟大师霍春阳推崇他的这位高足,给他的画题字:淡妆。出淤泥而不染,细细品着他的画,你就像嗅到一股淡淡的荷花香,柔美清丽给人予美感。他的画受到了许多人的喜欢,被摆上...

    1097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寇克让:书法就是写汉字[图文]
    寇克让:书法就是写汉字[图文]

    寇克让先生书法作品来到寇克让先生的工作室,古雅之趣迎面扑来:雕花屏风,明式家具,木质花台上立着唐代官俑,雍容雅静浮于面容,流露出大唐那个好时代的气息。影壁上挂着他的字,个个饱满生动,外柔内刚,前后呼应,格局大气。整幅字气韵贯通,功力深厚,观后使人神清气爽。眼前的寇克让没有书法家的豪气和傲气,一脸平和谦静,正如他的名字“允恭克让”(尚书·尧典);他的语速较...

    29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我眼中的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图文]
    我眼中的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图文]

    艺术家ElisabettaBenassi在意大利馆的作品马琳图国家馆的设置,是威尼斯双年展区别于其他众多双年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自1895年威尼斯双年展创立以来,各个国家指派艺术家入驻代表国家的场馆这一传统就一直沿袭了下来。在威尼斯双年展创办的头50年,参与国家不足20个,而在1950年之后,参与国家的数量开始迅速增长,自2011年的休整翻新之后,军械库扩大了它的容纳空间,因而能够为国家馆提供更...

    39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原研哉:无印良品美学炼金师[图文]
    原研哉:无印良品美学炼金师[图文]

    原研哉作为一代设计大师,原研哉追求设计日常化、虚空、白,崇尚万物有灵。毕生,他都在安静地挖掘日本的资源。在接受采访时,他说:“每次离开日本,我都为自己未能更加明晰地体现本土文化感到懊恼。文化只有具有原创性和本土性才会被别人接受。”3月11日,喜马拉雅美术馆分支机构证大当代艺术空间的一间办公室内,摄影师刚刚举起相机。突然,坐在沙发上的老人举起手,示意先不要拍。他站起身...

    137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徐渭晚年高傲孤僻 《水仙图》缺乏豁达感[图文]
    徐渭晚年高傲孤僻 《水仙图》缺乏豁达感[图文]

    徐渭《水仙图》“悲壮淋漓,文如其人,且令天下后世负才不遇者读之,一齐下泪。”清代林云铭如是评价袁宏道的《徐文长传》,我在看此文时也欲哭欲愤,我虽不才但也经历过许多生存的艰辛,故掩卷而悲尤甚。生死有命天注定,这“天”就是一个人生活在现实的特定生存时段中的诸多因素,还有与自己秉性、追求的矛盾反差。人常说“生不逢时”可能就有点...

    162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有超现实主义吗? [图文]
    中国有超现实主义吗? [图文]

    封面用图:来沪展出的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藏品《日本制造-大宫女》(马歇尔·雷斯)“电场——超越超现实”展出的109件作品是法国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藏品首次在中国大陆与观众见面。面对超现实主义在上个世纪风起云涌的艺术运动,策展人迪迪埃·奥丹爵认为:“中国的艺术现状已经超越了这个阶段。”“...

    1577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中国雕塑院长:没有文化自觉中国不可能崛起[图文]
    中国雕塑院长:没有文化自觉中国不可能崛起[图文]

    吴为山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赵毅亮/摄城市晚报讯近日有媒体报道,拍卖2.2亿天价的所谓“汉代玉凳”就是前两年邳州玉雕艺人制造的高仿艺术品。就此,昨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谈到艺术品造假时认为,造假不仅损坏艺术家名声,观赏家也会因此对艺术家造成误读,降低艺术水平的认知,还会损害收藏家的利益,破坏了市场。提案>>中国崛起需文化交流上的大国思维全国政协委员、中...

    199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