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宫崎骏:融合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大师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芸芸 点击 :

中新网9月3日电(上官云)综合报道,威尼斯当地时间9月1日,72岁的宫崎骏将退休的消息对外界公布,目前正在上映的作品《起风了》成为其收山之作。这条新闻很快引发影迷的一片惋惜之声。宫崎骏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动画大师,其作品艺术风格将日本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巧妙融合,故事内容表达美好情感、希望和人文关怀,受到全球动漫迷的追捧。

宫崎骏1941年出生于日本,他参与编剧导演的动画影片《天空之城》、《龙猫》等在全球动漫迷中影响广泛,2001年推出的《千与千寻》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荣誉金熊奖、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迪斯尼把他尊称为动画界的“黑泽明”。没有他,日本的动画事业或许会大大逊色。

独特的主题表达与人物角色

宫崎峻的作品看似套路单一,多表现困境中奋起或不屈斗争的主题,但他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整部作品并没有停留在讲述故事的层面上,而是将梦想、生存、成长这些令人反思的东西融合其中。

《千与千寻》就是一个典型的宫崎峻式的故事。千寻一家落入了幻境,父母因为贪婪变成了猪,千寻孤身一人在精灵汇集的温泉拼命工作,历经磨难,最终成长为能够独自面对困难的女孩。

这部片子站在千寻这个孩子的角度,讲述一个平凡女孩在窘境中拯救父母、找回自信的经历。影片中营造的幻境小镇似乎只是现实社会的缩影,幻境中的那些人,他们的生活与现实的俗世并没有太大区别,同样有善恶、贪欲和勾心斗角。

与日本其他几位知名导演比起来,宫崎骏作品中最有特点的便是设置了各种“精灵”角色,它们共同构成了宫崎骏动画片的一大特色。这些精灵是连接人类和大自然的纽带,它们的沉默、孤独、伤感使画面气氛充满感染力,比如《千与千寻》中的“煤炭球”,《幽灵公主》中的树精,都那么胆小、怯懦,小心翼翼地靠近人群,默默的注视着满是欲望的现实世界。

其实,在很多亚洲国家的传统文化中都有崇拜自然生灵、追求万物和谐的价值观,但随着现代文明的泛滥,持有这种价值观的人渐渐被现实同化。宫崎骏或许是最后一个真正信仰“自然”的动画导演,就是这份自然流露的对万物生灵的“平等尊崇”,构建了他整个电影世界的美学框架,深深吸引了不同国家与种族的人。

除去独特的主题表达,宫崎峻动画的主角也不是美国式的超级英雄,多为普通少男少女。这些“平民角色”个性善良单纯,心灵纯净,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如《天空之城》里的希达,《龙猫》里的小月和小梅以及《千与千寻》里的千寻等等。

曾有人评价说,宫崎骏动画角色有定型化、模式化的倾向,但实际上,他每部作品中的角色都彰显出不同的个性。《风之谷》中的娜乌西卡不仅勇敢,还拥有圣女般纯洁的心灵,为了家园安宁可以牺牲自己。千寻与苏菲固然坚强,却只有在困境之中才能激发出来。在《幽灵公主》中,小桑憎恨人类,却不失善良本性,仍然会热烈的追求爱情。

作品融合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

宫崎骏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大概与他独特的艺术风格有关。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全球共同的精神文化内涵,又拥有独特的东方视角。或许是因为受日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共同影响,宫崎骏动画作品的题材来源很丰富,对动画角色性格塑造也十分细腻。

有人曾说,宫崎骏的动画体现了一个整体的日本“民族化”审美倾向。的确,他十分擅长运用带有日本传统民族因素的动画色彩,借此来展开故事,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比如,在《千与千寻》中,小千和其他女孩在干活的时候穿着红色的传统民族服装,侍女们也是身着和服,观众可以从剧中角色的服装色彩和场景、道具的使用上明显地看出日本民俗与民族文化的特征。

宫崎骏的作品延续了亚洲人对恬静生活美丽瞬间的精准捕捉。《龙猫》的故事背景是充满大自然气息的日本乡间风景:湛蓝的天空,清澈见底的流水,美的好似人们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而《龙猫》的故事片段让观众很有亲切感,似乎在童年都曾发生过。宫崎骏把这些记忆幻化为与“龙猫”的相遇故事,用诗一样的语言、场景描绘出一个灵动、梦幻的精神世界。

在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中,民族文化与多元文化融合的很充分。他的作品常出现岛国地形、林木参天的山谷、风格明显的木结构建筑,这些都极具日本民族特色。《百变狸猫》中神怪游街的场面也展示了日本根深蒂固的朴素神话观。

其他人很难模仿宫崎骏动画中的造型之美,因为很多建筑造型不是纯粹的日本风格,比如《千与千寻》中的汤池,《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的城堡,几乎都是日本特有的民族文化与世界知建筑结合的产物。

据说,宫崎骏酷爱意大利文化,也曾经在年轻时多次游历欧洲,将感兴趣的当地建筑以素描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作素材。

尽管崇尚自然,但现代文明的美感在宫崎骏的作品也不可或缺:《千与千寻》有一段美的如梦如幻的海上火车,那在现实中也是真实存在的。

此外,宫崎骏的动画并没有将日本设定为故事背景,故事本身以及情节发展中出现的风俗民情常常让人难以判断这发生在哪一个国家或哪一个民族,或许可以说,这便是宫崎骏多元审美意识的体现。

对真善美的弘扬

宫崎骏之所以能拥有广大粉丝,还有很大一个原因是他在每部作品中都会弘扬“真善美”。在他的动画里,世界很单纯。对于动画中角色来说,“最重要的”绝非金钱与声誉,往往是某个挚爱的人。在《哈尔的移动城堡》里,苏菲爱上了哈尔,被魔法变成80多岁的老太太,她也借此机会进入哈尔的内心,发现他是个孤独的孩子。在影片的后半段,苏菲来到哈尔记忆中的星空下,地上开满白色的小野花儿,流星划过,儿时的哈尔从水边的小房子里奔跑而出——这就是哈尔打开心门,将爱情交付苏菲的一瞬。透过这唯美的画面,观众读到的不是孤独的等待,而是执着、感动人心的爱情。

或许可以说,宫崎骏作品的审美追求就是“唯美”,在他的动画片中,从背景环境到风俗民情,始终展现着美的画面。但他追求的更多的是内心的“真”和“善”,在他的作品中,相貌丑陋的老奶奶、女巫因善良而美丽,穿男装的村妇则具有一种朴实的美。

纯真的感情也是宫崎骏作品着力表现的主题。《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等反映出了爱情力量的伟大,但这种爱又背负着沉重的使命。比如,千寻和白龙执着的去追求纯净没有杂质的爱情,是一种为了摆脱被利用命运的抗争。不管是相爱,还是抗争,还是友谊,在宫崎骏的作品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趋向纯真化,生活状态则颇具“田园牧歌”的意味。

宫崎骏动画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精致的动画色彩、广泛的题材、奇思妙想的创意,还在于作者运用了一种巧妙的方式赋予作品反思的文化精神,婉转的把美妙的幻想变成绮丽的画卷呈现在观众面前。

他的作品改变了人们对动画电影的狭隘认识,充分发挥了动画电影的特性,创造出神奇变幻的想象空间,同时又赋予作品深刻的思想主题。这使他的作品既有观赏性,又具有人文深度。作为新世纪的中国动画人,或许可以从宫崎骏这里获取一些养分,得到一丝灵感。

相关文章

  • 水墨乐章 诗人情怀——李德哲其人其画[图文]
    水墨乐章 诗人情怀——李德哲其人其画[图文]

    品读李德哲先生的画作,你能深刻地感悟到,中国花鸟画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艺术,更是艺术家借助笔墨谱写自己生命的创造与思想涵养的综合艺术;是一种完全依赖知识素养与生命价值而感受到的,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与精神美感的结晶。李德哲先生的花鸟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间闪耀着文人画艺术的光辉,是高品味的艺术。李德哲的作品气韵生动,立意深刻,生动活泼地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一花一草、一点一滴,观后令人怡情,大有回归...

    157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从台北故宫坠马髻颈枕火爆引发思考[图文]
    从台北故宫坠马髻颈枕火爆引发思考[图文]

    台北故宫坠马髻颈枕最近,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坠马髻颈枕”又在网上掀起热潮,网友纷纷被其独特的创意吸引,关注起这种始于汉代的发型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前有康熙亲笔“朕知道了”胶带,后有“坠马髻颈枕”,原本被动等待参观和了解的历史文物得到了新的生命力。自从有了社交网络,人们更喜欢以调侃的方式看待事物。台北故宫博物院抓住年轻人...

    47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绘画川军30年"川"流不息 解析创作四大趋势[图文]
    绘画川军30年"川"流不息 解析创作四大趋势[图文]

    《父亲》(罗中立)、《大家庭》(张晓刚)、《远方》(何森)和《小F·刺》(陈可)代表了川美创作的30年变化。在30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中,绘画川军一直是“川”流不息。收藏家林明哲甚至说,中国艺术市场与当代艺术区域如摘掉川美一脉就会黯然失色,不精彩了。其中,以罗中立为代表的伤痕、乡土美学;以张晓刚为首的现代主义;以何森、郭伟、钟飙为代表的新生代;以陈可、熊宇...

    82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当代水墨30年:80年代中西博弈集群出击[图文]
    当代水墨30年:80年代中西博弈集群出击[图文]

    荆浩《匡庐图》30余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中,“低调”的水墨从未缺席。中国水墨艺术家的现代实验步履维艰,甚至在相当长时间里都处于边缘地位,但西方形式与东方传统的冲突、博弈赋予了这一特殊材质艺术表现的多种可能性。1985年举行的“湖北中国画新作邀请展”、2001年皮道坚与王璜生[微博]策划的“中国·水墨实验二十年”...

    67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张铁志:年轻的力量正在崛起[图文]
    张铁志:年轻的力量正在崛起[图文]

    “年轻人拍纪录片、办杂志,新的音乐越来越多,通过互联网可以自由交流。‘文艺复兴基金会’希望在此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推动这种以年轻人为主的文化。文化的核心是更多的独立的创作和思考。”——张铁志台湾文化人、《号外》杂志主编张铁志是“文艺复兴基金会”的召集人之一,在上周六“文艺复兴基金会&r...

    50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文物变身豪宅并不出人意料[图文]
    文物变身豪宅并不出人意料[图文]

    著名民国建筑、南京市级文物张治中公馆变身豪宅。著名民国建筑、南京市级文物张治中公馆曾因2007年被屋主“非法拆除”、2008年被违规重建而颇受公众关注。近日,有媒体报道,开发商将新建的两幢小楼,正在打广告以6400万元的高价挂牌出售。在2007年,该文物未毁损之前,曾被叫价3000万元。(6月24日《中国青年报》)市级文物张治中公馆被产权所有人“拆除&rd...

    93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艺术家李象群的访谈[图文]
    艺术家李象群的访谈[图文]

    李象群近影被采访人:李象群身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采访人:陈明强、丁楠采访时间:2011年01月15日(星期六)11:45——13:10采访地点:北京798艺术区李象群工作室(李:李象群:陈:陈明强;丁:丁楠)被采访人:李象群身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采访人:陈明强、丁楠采访时间:2011年01月15日(星期六)11:45——13:10...

    29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罗中立访谈:因材施教的马先生[图文]
    罗中立访谈:因材施教的马先生[图文]

    教学中访谈:王鹭被访:罗中立文字整理:颜宗忠、唐书婷王鹭(以下简称王):今天很高兴能够采访著名艺术家、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老师,罗老师,您好!罗中立(以下简称罗):你好。王:感谢罗老师在百忙之中能够抽出时间接受我们采访。马一平老师的展览将在本月底举办,您还记得第一次见到马一平老师是什么时候吗?罗:我考附中的那一年遇上三年自然灾害,附中停办了四年以后第一次恢复考试,我刚好赶上了,马...

    39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与安玉民谈中国画线的艺术书画系列访谈[图文]
    与安玉民谈中国画线的艺术书画系列访谈[图文]

    鬼子来了安玉民作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画国画的人都知道,中国画是以线造型的艺术,尤其是人物画,而这也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最大特点,对此,您的理解是怎样的?安玉民(以下简称安):线是中国画的根本造型手段,所谓“形以线而立,神因线而灵”嘛。可以这么说,线是中国画的命脉。中国画的用线形式是与中华民族的审美、哲学思想密切相关的,也和书法的影响以及毛笔的功能分不开。中...

    1504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王清州:超以象外的写意水墨[图文]
    王清州:超以象外的写意水墨[图文]

    王清州在北京798艺术区这个艺术蓬勃发展的聚落中,艺术家王清州的“椰石斋”就坐落于此。一走进王清州的工作室,我便被这雅斋之中所洋溢着的浓厚艺术气息所包围。初识王清州,他的热情亲切以及儒雅博学让我印象深刻,他时而沉静多思,时而又快人快语。在静心品读其工作室中所陈列的作品同时,与王清州的对话也由此展开,在这场愉悦的交谈中,我能深切感受到他对艺术的孜孜追求和卓然超群,王清州就...

    65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胡宝利:李德哲三独艺术观[图文]
    胡宝利:李德哲三独艺术观[图文]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交流部主任、美协理事胡宝利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今天,我很高兴参加李德哲先生的画展,并在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的故乡周口,感受到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及艺术氛围。为此,我要感谢周口,感谢周口的文化,感谢老子故乡博大的哲学气场。李德哲先生是从河南周口走出来的青年画家,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了《走出星辰走出梦》、《飞翔的眼睛》两部诗集,在校园诗坛上引起震动,获得&l...

    55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与惯常审美不同[图文]
    与惯常审美不同[图文]

    爱德华·蒙克生命之舞油画奥斯陆国家画廊自绘画诞生以来,大量美术作品呈现的是一种让人赏心悦目的视觉美感,传达的是纯静、美好与和谐,如《蒙娜丽莎》的典雅,《睡莲》的宁静,具有东方艺术韵味、视觉清新的水墨画《小龙湫下一角》,等等。可见,人类创造的这一艺术形式展示的是那些使人视觉上愉悦、精神上充实的形态美感。同时,它拒绝画面上有骚动发泄的另一类与此相反的语言表达。但当我们把目光关注到一位...

    32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中国古扇“便面”特定形制:方不应矩圆不中规[图文]
    中国古扇“便面”特定形制:方不应矩圆不中规[图文]

    文物图像命名,常有不同意见。同一幅图像,不同的眼睛会看到不同的东西。即使看到同样的东西,不同的表述,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当然,根本的差异,还在于看到的东西不同。理论探讨,可能乏味。因此,想以“便面”辨识为例,兼谈文物图像命名。“便面”是中国古扇的通称,又是某种古扇的专称。随便上网查询,都可以下载如下资料:便面,古代用以遮面的扇状物。《汉书&mi...

    168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广东曾为中国美术打开天窗[图文]
    广东曾为中国美术打开天窗[图文]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李可染纸本水墨69.5×45.5cm1973年《新开发的公路》关山月纸本水墨117×94cm1954年《人桥》古元木版套色20.5×36cm1949年《一辈子第一回》杨之光“从延安走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美术作品展(广东巡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为纪念...

    853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赵无极:在创造性想象中调和东西方[图文]
    赵无极:在创造性想象中调和东西方[图文]

    赵无极在杭州教学。[英]迈克尔·苏立文赵无极于1921年生于北京,是一位富有的银行家的儿子,在靠近上海的江苏南通一个自由、宽容的家庭环境中长大,1948年到巴黎。博学的祖父的影响,加之他一位叔叔从欧洲带回来的美术明信片的收藏,都助成了他对美术的热爱。14岁时他通过了一个希腊雕像的素描考试,被杭州美专录取了,在吴大羽(杰出的油画家、艺术教育家——编者注)指...

    124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