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刘欢:我们只是努力地多做一些事罢了[图文]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龙儿 点击 :

刘欢:我们只是努力地多做一些事罢了 | 美术文摘刘欢与选手倪雅丰合唱《我和你》

三联生活周刊:你是“中国好声音”出现的最让人意外的导师,是什么原因促使你接下这个“第一次”?

刘欢:说来也巧,制作单位星空传媒找我的助理攻关的那段日子我正在美国休假,太太拉我看了最新一季“美国偶像”,我俩改变了一些对真人秀节目的印象。我太太甚至认为我很适合做这类节目的评委,说能扬长避短展示我的才识和真性情。当然,前提是节目品质要好,并且定位准确。就是这个时候,节目总导演金磊在我们回国不久后找到了我太太。我始终比较谨慎,担心制作方的能力,尤其担心他们对真人秀节目的认知,还担心选手的整体水平。最终促使我同意加盟的主要原因基于两点:一是原版,我尊重知识产权;二是盲选,声音是唯一标准。

刘欢:我们只是努力地多做一些事罢了 | 美术文摘

三联生活周刊:有没有向节目组提出一些你的界限?比如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

刘欢:这是必须的。我的界限是任何人不得左右或者试图左右我的判断和选择,否则我有权选择退出并不用承担任何责任。我的代理人把这一条写进了合同。我非常反感被人操纵。通过音乐展现声音才是我唯一关心的。我欣赏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上的选手,因为赛制等一些因素他们在节目中或许没能走到最后甚至没能走得太远,但他们将赢得我的尊重,我会在节目以外尽我所能帮助他们。

三联生活周刊:你是何时看到原版“TheVoice”的?以美国为例,“美国偶像”新一季的评委是玛丽亚·凯莉,美版“TheVoice”也有很具分量的导师,如果是其他选秀类节目邀请你,你会去吗?

刘欢:看到“美国之声”是今年4月初回到北京,制作方和我太太接触以后。看完第一季我和太太都很失望,觉得不如“美国偶像”。我太太动摇了,开始倾向于我不介入的观点。金磊也认同第一季不理想的说法,但坚持说服我们看完第二季再做决定。以前有过选秀类节目打听和邀请过,但那时我完全没有兴趣。这也是一开始“中国好声音”制作方被我的助理不假思索地一口回绝的原因,他觉得没有可能。现在其他选秀类节目我应该不会再考虑了,一来没有精力,二来我当然选择最好的。

三联生活周刊:以前看过选秀比赛吗?有没有想过如果换成当年的自己去参加,能走到哪一步?

刘欢:国内的看过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李宇春、张靓颖她们那一届的最后一两场。你的第二个问题我还真没想过。1985年我参加首都高校英语和法语歌曲比赛都得了奖,还因此去了趟巴黎,感觉很爽!不过那时很多事情都很单纯,我们没什么压力,就是喜欢音乐喜欢唱歌而已。现在就复杂了,名啊利啊都来了,孩子们自身要面对很多诱惑,还要承担周围相关人因名利而附加给他们的压力。我这种性格的人在今天恐怕很难出来,除非碰到“中国好声音”,碰到欣赏我的导师。哈哈!

三联生活周刊:浙江卫视把这个节目的合作模式形容为一种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相对于其他同类节目,“中国好声音”里导师比学员对收视和口碑起到的作用更大,因此风险也更大,你们四位导师有没有就此开过会,比如要不要模仿原版?模仿到什么程度?加入哪些个人特质?如果有风险,你觉得具体到你个人,是哪些风险?

刘欢:我觉得这个节目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尊重原版模式,原版在全世界各地获得成功必是有原因的。说到风险,我理解就是节目是否成功,我觉得尽量按照成功经验去做就会尽可能地避免风险,既然移植就要尽可能全面,尽可能细节化,成功是一系列的细节的成功累积起来的。这不是模仿,是移植,模仿只会变成“山寨”,而移植是一种“拿来”,先“拿来”,再研究,再学会,再创新。我认为这是个理性的过程和态度。

刘欢:我们只是努力地多做一些事罢了 | 美术文摘

三联生活周刊:对于导师的收入,外界的传言也很多,比如每人2000万元或者广告分成之类的,你有听说过吗?哪种说法趋近于事实呢?

刘欢:我注意到了这些传言,就是些传言吧。

三联生活周刊:节目组也提到你不是钱可以打动的,是确实对乐坛的现状有意见也想改变,你认为现在乐坛的问题主要出在哪?为什么?通过这个节目,你有怎样的愿景?收的那些学生,你有什么规划?

刘欢:这是真话,乐坛的问题太多,积重难返,一言难尽。比如国人的版权意识,著作权法不健全,盗版猖獗,音乐人各自为政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乐坛的造血功能和创新能力。至于为什么,大家可能都清楚,但也都无能为力。这不是靠哪个人的力量能解决的,只能依靠政府和政策。我个人比较悲观,这个节目改变不了什么,它毕竟只是个秀,是个真人秀。谨慎乐观的话,我希望通过“中国好声音”向观众传达一些对音乐的正面理解,为有音乐天赋而又真正热爱音乐的年轻朋友提供帮助,带给大家一些健康积极的快乐。能做一点是一点吧。另外,唱歌方面我从不收学生,我觉得流行歌曲的演唱需要天赋和个性,不需要老师,我本人就没有老师。至于我的团队的那些学员可能制作方会有一些计划帮助他们,就我个人而言,如果需要我愿意尽我可能帮助他们。比如,我会邀请其中的五六位学员参加我的跨年演唱会,让他们在国际乐团的伴奏下站在期待已久的大舞台一展歌喉。

三联生活周刊:最开始定下的是你和那英,之后的庾澄庆是你的好友,杨坤是那英的好友,当时推荐庾澄庆的考虑是什么呢?当时节目组也提出了一些“80后”的选秀歌手,经过商量否决了,是觉得气场不搭吗?

刘欢:庾澄庆是一位很优秀也很全面的音乐人,我们俩挺对脾气。我们的音乐虽然风格不一样,但对音乐的理解和态度相同,我们认识也有20多年了,以前还在同一家唱片公司,和他共事会比较默契,也很愉快。制作方没有正式提出过“80后”的歌手人选,我的印象里也就是闲聊时随便提过一两个名字吧

三联生活周刊:庾澄庆说你是表面严肃,私下有趣,在节目中你会有意识地放松自己的状态吗?刚开始有没有不适应或者紧张?

刘欢:我也不清楚,好像也没有有意识吧,一到现场就自然而然那样了。紧张倒没什么好紧张的,当老师做歌手都28年了,不过有时候我的确很不适应。比如奥运会那次那英他们怂恿我上台唱歌,我一开始还真有些不爽。因为我和老那性格不一样,她一高兴就会不管不顾地冲上台,而我多年养成的习惯是什么场合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我内心大概会有个界限,我觉得那个台不是我的,是学员的,就像我上课时从不会唱歌一样。那次最终还是架不住老那带着观众一起哄,上台和学员即兴唱了一曲《我和你》。播出这段时把中间的僵持剪掉了。好悬,那天早晨我是吃了片药才睡着的,下午录像时都迷糊着呢!既没心理准备,也没和乐队排过,幸亏声儿还凑合,没把我撂在台上。

三联生活周刊:造型方面看起来和过去没有什么变化,没有考虑过换下黑色T恤和棒球帽吗?这个造型你是不是有很多套同样的衣服?

刘欢:衣服会换,但帽子不会摘。盲选不换衣是为了后期剪辑方便,的确准备了同样的衣服和帽子。别着急,盲选一过,衣服就换了。

三联生活周刊:第一阶段的录制每次要十来个小时,你们怎么保持高昂的情绪?剪辑出来的感觉大家都挺兴奋,不知疲倦。

刘欢:每次录像我们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的确很耗人,非常疲倦。观众看到我们情绪高昂是因为后期把不兴奋的镜头都剪掉了。

三联生活周刊:“盲选”是这个节目最大的看点,各国版本进入第二阶段后,收视率会有下降,你们对此会有讨论吗?每次录制只是按照台本走程序,还是事前要加入策划,提出个人意见呢?

刘欢:会经常有一些非正式的讨论。导师们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不同意见。我们和节目组一直在磨合。至于收视率,大家都还是很有信心的。

刘欢:我们只是努力地多做一些事罢了 | 美术文摘

三联生活周刊:节目第一次播出就打响了,之前有没有预想过不成功怎么办?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声望?这个节目相比于其他选秀,是更加精英化的,你有留意到周围看节目的朋友是什么阶层的吗?他们有哪些反馈?

刘欢:该想的在决定合作前就想过了,所有担忧和风险都只能通过合同的方式有所规避。声望这种东西你看重就重,你看轻就轻。其实我不用留意就知道这个节目已广受关注,因为我到任何地方碰到任何人都会提到“中国好声音”,他们除了赞美也会提出一些疑问和建议。

三联生活周刊:像你的女儿会喜欢哪些歌手呢?中国的市场很大,一首歌就可以养活一个人10年,又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大家习惯免费下载,通过一档电视节目能改变目前乐坛的现状吗?

刘欢:我女儿最感兴趣的是爵士乐,她应该会比较喜欢像王韵壹、袁娅维和赵可这样的歌手。谁告诉你在中国一首歌可以养活一个人10年?相反,这种事在中国是最没有可能的。通过一档电视节目想改变目前乐坛的现状,基本上是痴人说梦,我们只是努力地多做一些事罢了。

刘欢:我们只是努力地多做一些事罢了 | 美术文摘

刘欢:我们只是努力地多做一些事罢了 | 美术文摘

相关文章

  • 文艺界委员两会论“雅俗”文化 高雅草根不易分家[图文]
    文艺界委员两会论“雅俗”文化 高雅草根不易分家[图文]

    制图:王建明草根文化能否登上大雅之堂?推广草根文化是否需要“度”?观众喜爱是不是评价艺术作品好坏的标准?……两会期间,全国政协文艺界委员联组会上,有关“草根”文化和“高雅”文化的话题碰撞出火花,引起赵本山和郁钧剑的对话。郁钧剑认为对草根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应该有度。赵本山则回应,他就是一个草根演员,...

    156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周春芽:蓝顶是一种精神[图文]
    周春芽:蓝顶是一种精神[图文]

    周春芽蓝顶不是一个组织,不是一种风格,不是一个流派,也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区。它可能相当于一个地区概念,这个地区还在变化,在不断地扩大;它更是一种精神,许多愿意从事当代艺术的人,因此聚集到一起来了,这里面的人的风格也是各异的,大家对艺术的观点也不一样,但都不影响大家在一起,这个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一种共同的当代艺术精神;它还是一个现象,这很有意思,蓝顶其实有三个方面,艺术家是一个主体,蓝顶的开发者...

    166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放下权威:当代艺术中的艺术家与网络[图文]
    放下权威:当代艺术中的艺术家与网络[图文]

    在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中不难发现一种现象,那就是所谓的“网络模式”。实际上,这种现象吸取的是20世纪90年代关于艺术是社会互动和政治参与的一个平台或实验室的理念。在网络模式中包括了视觉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但是其创作又远远超过了视觉艺术的范围。而且,网络模式不仅仅促进当代艺术的发展,同时也模拟网络博客的方式,在社会传媒中得以广泛地应用。在这个模式的影响之下,传统艺术和艺术...

    27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评论家冷静看待莫言获奖:不代表真的走向世界[图文]
    评论家冷静看待莫言获奖:不代表真的走向世界[图文]

    (记者刘婷)昨天,由文艺报、中国作家网、新浪文化读书举办的“莫言小说特质及中国文学发展的可能性”研讨会举行并进行网络图文直播。李敬泽、陆建德、陈众议、雷达、梁鸿鹰、陈晓明等众多评论家对莫言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进行了深度探讨,并对目前的舆论热潮进行了较为冷静的思考。对于莫言的写作特点,梁鸿鹰表示,他的特质在于扎根中国现实,进行无拘无束的文学创造。作家的写作还是要注重自己的...

    68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让“蟹派”挺起学术的脊梁[图文]
    让“蟹派”挺起学术的脊梁[图文]

    “蟹派”就是横行不霸道理念下的艺术创造。横行不霸道是人生和艺术的至高修为,理解和践行需要有形而上的禅思。任何流派都有源头,就创立而言,一个人完全可以开创一个流派。“蟹派”坚持学术立派,立在思想性、原创性、体系性。甲午马年春节之前,中国书店出版社结集出版了严学章的《蟹派文化艺术丛书》六卷套,其中,包括2本大八开的《书法卷》和《生肖卷》,4本大十...

    85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董庆伟:用写实语言来演绎精致与唯美[图文]
    董庆伟:用写实语言来演绎精致与唯美[图文]

    人物肖像,布面油画,2014年作伴随着时代的多元化发展,油画艺术也呈现出异常繁盛的发展趋势,油画题材的开拓,色彩的延伸以及独属于个人的情感积淀都呈现了不一样的感觉。而其中的写实语言的运用,则体现为一种细微变化的“素描”语言,其色彩的变化让位于素描层次的明暗变化和虚实变化。当然这种处理丝毫也不同于照片似的细致和周到,它潜在地沿着一条合理的视觉通道将观者的视觉指引,从而施展...

    44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蔡玲玲:丹青有意爱无言[图文]
    蔡玲玲:丹青有意爱无言[图文]

    蔡玲玲粉彩瓷板《母子情》之一李熙寰大凡艺术,总有风格派别之分,陶瓷绘画艺术亦然。高雅是一类、通俗是一类,哪一类都有大量的追随者,而雅俗共举、亦雅亦俗者却不多见。大雅大俗的更是凤毛麟角、寥若晨星。值得庆幸的是,成长于景德镇这块热土的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蔡玲玲,是二者兼得的佼佼者。纵观她的作品,人们可以得出:正是大雅大俗这两根支柱,撑起属于她自己的一片蓝天。欣赏蔡玲玲的山水瓷画,没有小家碧玉的...

    107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历数全球最大胆的裸模 艺术献身or出位炒作?[图文]
    历数全球最大胆的裸模 艺术献身or出位炒作?[图文]

    美国摄影师地铁上“速拍”裸模据英国媒体报道,美国摄影师扎克·海曼在纽约一辆地铁中仅花了30秒钟,就为一名女演员拍摄了一组10张照片。在公共场合“速拍”裸模是他惯用的手法。废弃砖窑拍人体裸模吓坏老农民2009年6月,四川绵阳城郊某地,当地30多位摄影师组织了一次人体摄影创作。绵阳城郊一座废弃的砖窑里,来自成都的一个女模特,在照相机面...

    59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心素似简:略论薛国泰先生的书法艺术[图文]
    心素似简:略论薛国泰先生的书法艺术[图文]

    薛国泰书法在中国书法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的书法艺术经历了文化生态的深刻变化与书法主流群体身份的专业化嬗变。伴随着传统文化生态的渐行渐远,直接导致了古典书法文化的式微。然而,在现代化书法运动的底层,有这么一个坚守传统文化的乡贤群体,他们的身上有着浓郁的怀古情节与传统底蕴,他们的书法表面上看起来平淡无奇、心素似简,根底里却充盈着传统文化的基因,他们延续着古典书法的生长机制,虽然在当代书坛是非主流的...

    198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沉稳与兼容:谈上海的中国画创作[图文]
    沉稳与兼容:谈上海的中国画创作[图文]

    萧海春山水画新作《鹊华秋色图》上海的中国画受到西方美术的影响,但却又根植于民族传统之中。上海的艺术家一直是以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远离政治主题,画一些风景、静物、变形的人物,寻求一种个性的语言。这种温和的前卫也决定了它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回响,它就是一群艺术家的一个寻求创作自由的派对——但我觉得这更接近艺术的正道。张培成“上海美术进京展”去年在中国...

    56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顾一指:给刘小东提一言[图文]
    顾一指:给刘小东提一言[图文]

    刘小东即使当代艺术在一些地方的民间艺术机构已经发展得风生水起,但是,如果它进入不了中国公立美术馆(含博物馆,下同)的收藏序列,一些艺术家自我感觉多少有点散仙的意思,仿佛一支游击队哪怕战绩再好也没能成为正规军,总有几分自卑在内。这很可能是当代艺术家刘小东在本届两会上提案《支持公立美术馆收藏当代艺术》的精神初衷,当然,这只是猜测。当代艺术在中国,是缺乏传统传承根源的。可以这么说,当代艺术是横切进...

    55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王春辰:什么是好的艺术[图文]
    王春辰:什么是好的艺术[图文]

    王春辰要想在今天回答这个问题可谓是难上加难。不是说我们不能给出答案,而是当我们给出一个回答的时候,另一个答复又迅速出现,肆虐地反对着前一个。首先,“什么是艺术”的问题已经被颠覆,迄今无法获得共同理解的“艺术”定义,那么在回答“什么是好的艺术”的时候就必然是歧义横生、百辩难清。但是,另一方面,被称作&ldqu...

    94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听,窦靖童在唱歌[图文]
    听,窦靖童在唱歌[图文]

    “爸爸是窦唯,妈妈是王菲,整个华语乐坛都在等着她长大从他们诞生之日起,世界就知晓了他们。他们成长的每一个动作,都会被传播和记录。窦靖童,就是这样一个“被公众看着长大的孩子”。如果说窦靖童的歌声让人想到了很多美好,那是因为,她的音乐才华让大家想起了记住这个名字的理由。窦靖童的声音,熟悉华语流行乐的人,应该都不会陌生。《童》里“咿咿呀呀&rdquo...

    79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耿宝昌:定窑瓷是中国陶瓷名牌[图文]
    耿宝昌:定窑瓷是中国陶瓷名牌[图文]

    耿宝昌先生讲话近日,北京艺术博物馆展出了“中和之美-——定窑陶瓷艺术展”,向观众展示古代定窑瓷器191件,较为全面的展示了定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典型器皿,为学术界、收藏界、文化界提供了一个参观学习的平台。本网记者就这次展览的重要意义对瓷界专家耿宝昌先生进行了专访。青黄釉碗耿宝昌先生首先介绍了这次展览的由来,故宫有一个规划,就是将五大名窑&ldqu...

    157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赵本山:跟王家卫拍戏很累 下半辈子做里子[图文]
    赵本山:跟王家卫拍戏很累 下半辈子做里子[图文]

    赵本山和王家卫在片场电影《一代宗师》正在热映,只有两场戏的赵本山再次成了焦点。1月10日,正在忙于筹备央视春晚小品的赵本山接受了记者采访,他巧妙地借用戏中角色的台词披露此刻的心情,“我这个人啊,当了半辈子‘面子’了,金钱名利都有了,剩下的半辈子就做‘里子’吧!”和王家卫拍戏是个累活儿记者:您和张艺谋等多位一线导演都有过合...

    157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