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磊磊作品:《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站在曲磊磊的画作前,一种力量直击心灵。
七位造型各异的秦兵马俑,一字排开,手提钢枪,气势轩昂,中间有一位身着当代军服的士兵,高声呐喊,彷佛喊出响彻广场的号令,排山倒海的气势和坚不可摧的力量逼面而来。这样的跨越式组合,让人耳目一新,而其中传达出的力量,却直抵灵魂深处。细看画作的题目: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再看画材,竟是水墨宣纸,因为这幅画,咋一看,以为是素描,里面看不到水墨的线,却是光与影的组合。
这一下,验证了采访前介绍人的话,他的画,会让你震撼的。
展厅还有他的其他作品,《躺在花毯上的女人体》如油画般古典唯美,《未来在我们手中》有古希腊雕塑般的刚劲柔美,《海德公园》里有自由活泼的意蕴,而他早期的线条画,也折射着他那个时代青年的梦想和期待。
曲磊磊作品:《三代人》
五年一个创造
曲磊磊站在我面前,亲切随和,身着深色中式对襟大褂,平头方脸,眼睛里一直微笑着,给人一种方正儒雅的感觉。他摊开手中的画册,我看到他的一系列作品,每个系列都有质的跨越。他坦言,几乎每隔5年,都会有一种新的创作,新的题材和发展。国家每五年有一个计划,他很好的计划了自己创作的路线。
在1999年至2000年世纪之交的时候,他创作了《此时此地——面对新世纪》和《面对未来》新世纪的两个系列。此系列采用了刻画手的各种姿势来表达世纪之交的人类的各种情绪。“面对新世纪,我们关注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摆在了全世界面前,机遇挑战和危机。”曲磊磊当时的构思是这样的。这幅作品在展览时是装置,他用在海边找来的上亿年的石头,根据上面的纹路摆成了文字:“历史在沉默中出现”,他说,用隐喻的方式来说,就是上帝把他的意志散落在人间,等着我们去发现。
手,是绘画中最难为描述的,而曲磊磊独出心裁,发现手同人的眼睛一样,可以表达出人类的感情,这些不同的手势,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无论是亚洲人还是欧洲人,非洲人,美洲人,他们想要表达一种情绪时,姿势几乎是一样的。曲磊磊说:“手的语言是跨越了种族、语言、信仰,是人类共同的东西。”
在表达“希望”这一情绪时,曲磊磊采用了双手捧着光的形式,我问他为什么采用了这种方式,他说,那是新生儿诞生时,接生的手势。新生儿,正是人类的希望所在。曲磊磊曾在医院里亲身经历女儿的诞生,详细观察了医生的手势,这一手势,也是全世界迎接新生儿的手势。曲磊磊的艺术,来自于对生活,对人类的细腻观察和哲学层面的思考。
曲磊磊作品:《躺在花毯上的女人》
我传达的是正能量
曲磊磊翻开了另一巨幅肖像系列《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史诗》,他选取了西方各个阶层的普通人,对他们进行刻画,让他们谈一生的信仰和愿望,作品完成之后,他往往会再找到这个人,让他们在自己的肖像画上写上最想说的话。这种方式,作品中有真实的生命在和观众对话,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画中所传达出的东西更激荡人心,引起更大的共鸣。
这是前所未有的曲磊磊的创作,他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技法,勾、皴、点、染,但是出来的效果是现代的,立体三维的,有强烈的雕塑感。远远超越了普通的肖像画。在肖像画上是前所未有的创举。
他画了西藏转经的饱经风霜的老阿妈,上面写着一句话:“我这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求佛把我变成男人。”一个满腹经纶的教授,上面写着:“如果每个人都是一个佛教徒,充满慈悲心,那这个世界将是多么美好。”伦敦流落街头的失业者:“只要不停止努力,你就不会是一个失败者。”女儿的老师“教,但永远不停止学。”还有一位在美国“9.11”事件中殉难的女性,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爱你”。说起这个,曲磊磊告诉我,事件发生时,这位女性给丈夫打电话,丈夫不在家,她在电话里留言:“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到处都是烟,我只想对你说‘我爱你’”。之后,就烟消云散了。“我爱你”是她留在这个世界里的最后的声音。
曲磊磊作品:《秦俑与美国大兵》
谈到这个系列的构思,曲磊磊说到:
“普通人的一生才代表了一个时代,伊丽莎白一世和伊丽莎白二世都不能代表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每一个普通的人,他们人性的普世价值,是平等的,珍贵的。我通过这些,探讨生命的意义,人性的尊严。”
曲磊磊对艺术的表达,同样让人感动和温暖。他赞成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的观点,用他的笔,传达着这个世界的温暖和爱,和一种浩然正气。
“我追求的是一种正能量,换句话说是正气。中国人爱讲‘气’,任何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都可以归纳成某一种气,比如神气、勇气、豪气、灵气、秀气,当然还有俗气,邪气等。但是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正气,这正是我所追求的。”
技术是第一位的
翻到画册的第三个系列,是《笔墨光影》系列或叫唯美主义。他一直在思考:“我们用现代的观念,用传统的工具和技法,如何和欧洲文艺复兴大师的追求结合在一起。西方艺术讲的实感,怎么和东方艺术讲的神韵结合起来,还有更高的学术价值,即人体艺术如何有更高的格调和品味。人体艺术正式作为艺术,在中国不过百余年的历史,我所追求的是女人的静与雅。”
一幅幅唯美细腻的女人体呈现在眼前,让人惊诧他的笔墨如何控制拿捏的那么准确,将女人体的那种宋瓷般的光泽表现出来,比例精准,这得益于他对笔墨技术的千锤百炼,得益于他以科学的精神在医科大学习医学解剖的严谨态度。他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水、墨、宣纸,表现出了西方油画般的光与影,自徐悲鸿倡导中国画中应融入西画的光学和技法以来,许多画家致力于如何融合的探索历程,而到了曲磊磊这里,才真正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和谐。
早年,曲磊磊是中国“星星画会”最年轻的一员,他的线条画和版画,当时使他在画会中显示出不同凡响的创造力与影响力,而自由学习传统中国画,更是历练了他的水墨功夫,而在1973年起,他感到自己的绘画语言不足以表达强烈的情感,画作缺乏深度和高度,于是,开始深入学习西方艺术。1985年,他远赴英国,揭开了漫长的学习西方艺术的生涯。长达28年的异域生活和艺术的历练,已使他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艺术大师。
谈到《笔墨光影》系列中的用笔,他说:“这里主要是黑白灰三色,也有黑白两色的,正如中国讲的阴阳,我略去了很多东西,但仅仅这背景里的黑,也是有空间的,是三维的,技术是第一位的,你只有做到最好,你才能有位置”。
一个艺术大家的成功,和他的勤奋和思考是分不开的。
曲磊磊近照
我的作品是给人们提出问题
回到开始,我的疑问,他的画中为什么在中国的秦俑里有现代武装的士兵出现,或者说为什么在现代军队的队列中有秦俑的出现?曲磊磊给我看了他的另一系列《千年帝国》,一幅《向雷锋同志学习》,描绘的是秦俑的身躯,雷锋的面孔,背景是毛泽东的草书:“向雷锋同志学习”,而另一副则是《螺丝钉》,秦俑的面孔,雷锋的身躯,正在阅读《毛泽东选集》,背景则是李斯书写的小篆。我诧异于他将古今两个平凡而不平常的士兵置换的画法,横跨历史两千多年,他在思考什么?
曲磊磊回答说:“我很喜欢梁启超说的那句话‘业要精研,书宜杂读’,我书读的很多很杂,在画里也是藏不住的。我喜欢历史,中国人的历史观是常常矛盾的,并喜欢否定历史,篡改历史。历史观的混乱,就会导致对现在和未来的误导,因为没有正确的判断。比如,怎么看待秦始皇,两千年以来,还在争论这个问题。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我思考的是人性的问题。我找到了历史的契合点。
这幅向雷锋同志学习,是一个有标志性的图像。雷锋同志是60年代被树立起来的道德理想的化身,他的个性是被抹杀的,体现的是一个整体价值。但是正是这种精神,从秦朝开始设立的道德框架,一直到毛泽东时代,一直没有变化。更早一点的是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到了明朱熹,变成了‘存天理,灭人欲’,到了60年代雷锋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大公无私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在这种框架下,越是没有个性,越是制度化下的人格,越是齿轮和螺丝钉,就越会得到社会越高的评价和认可。秦朝的大一统和后来的这种标杆塑造,对于人性的抹杀是一脉相承的。
60年大庆的时候,我看到方队正在排山倒海之势行进,我忽然感到,那就是秦朝时代的士兵列队在向我们走来。”
当问到曲磊磊在他的作品中想批判什么呢?他坦言,他只是以一个画家的眼光,来看待历史,思考人性,给人们提出问题,答案,每个人都不同。
难怪当代特立独行的艺术家徐冰称赞他说:“磊磊是我的英雄。”
一个有思想的独立性,有严谨熟练的技术,有独创性的画家,终会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