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水墨在中国是文脉,在西方是媒介”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勇勇 点击 :

上海艺术界对于“水墨”到底如何看?在朱屺瞻艺术馆艺术总监陈九的眼中,“对水墨,西方是当成媒介,中国则当成文脉。”而上大美院教授姜建忠思考的则是传统水墨在当下如何真正获得“新”的发展:这个“新”更应当体现在用现代人的情感和认知去重新阐释传统上,是对传统的发展而不是否定,是在参透了笔墨的基础上,再去进行转换。

水墨之“新”应为壮大自己

姜建忠

新水墨的提出是中国传统绘画对当代文化的一种回应,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性的语境中产生了困惑。作为一个文化突破口和传统绘画的切换实验性,国内的有识之士开始积极地思考这一问题。

新水墨的含义是复杂的,是东西方都感兴趣的热点。虽然在同一个概念下,纵横的交会点是一致的,但是,视角是完全不同的。国人试图走出古老文明所造成的困境,让国粹在当下“化腐朽为神奇”焕发新的生命力,既唤醒国人的文化自信,又可抵御、抗衡西方当代艺术的滚滚浪潮。更准确地说,新水墨近来能成为关注点,是因为国人正在明白文化艺术的问题必须用文化的方式去回应,由此亦可解决西方的现代性所带来的困惑。可以这么说,新水墨在一部分人眼中,标志着中国传统艺术对现代人审美意识的重塑,也标志着中国艺术成为走向世界进行文化对话的当代话语。

然而新水墨现在不断地被讨论,不可回避的是另一种新水墨的试验,我个人以为是在西方现代性的语境下所提出的课题,是在现代性一元化前提下的多元发展。是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切换成适应老外的阅读方式或转译成西方人的审美习俗而做的选择。首先让我们的文化滑入西方的轨道,西为体,中为他用。很大程度上,当代艺术的性质就是西方艺术,从而,使西方意义上的现代性在全球不断地被覆盖,吞噬地域文化。

西方文化是入世的,对社会的介入是西画的基点,中国画则更多的是出世的。而这类的新水墨其实是在用西方人的理念在中国传统的材料上干活,很多时候只是在探问,西方需要什么?或者说你需要我做什么?某种意义上与中国文化没有太大关系,甚至有些还是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消解。

新儒学者杜维明先生曾提出一个问题,是多元现代性?还是现代性的多元发展?现代性是一个复数概念还是一个单数概念?也就是说在西方的现代性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现代性?逻辑推到这儿不仅要问,中国画的发展是否一定要按西方文化理念才能走出一个“现代性”?答案其实显而易见。而要走出自己的“现代性”就离不开自己的传统。胡适的一生都致力于“整理国故”的研究,这或许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方法。而对传统的反思和整理,并不是要回到传统中去,对艺术家来说,绝不是去简单地复制传统绘画,因为那样就缺乏时代性,也谈不上发展。但反过来讲,发展的前提还是要参透传统,中国传统艺术的转型只有从自身的历史、地域、文化精神上做出自己的选择,按自身的发展演绎出一条全新的路。

中国画的造型、笔墨、线条、气息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这个体系是建立在中国文化基础之上的,如果一旦融入到西方解剖结构学之中,那么所有的中国画的笔墨关系则消解了,演变成西方黑白素描和光影关系,文化内涵就变异了。

就我个人之见,现行的学院式教育对培养中国画学子而言,可能第一口奶已经吃错了,统一的素描石膏画和人物写生练习,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养成了西方式的观察方法,以及思维模式和审美价值取向。因此,中国画的基础学习究竟如何搞?也许应该到了反思的时候了。在全盘西化的进程中,中国画是否也必须九九归一呢?

当然,在当代背景下新水墨所引发的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和探讨是积极的。在新的时代里,传统的水墨的确需要有“新”的发展。而我以为,新水墨之“新”更应当体现在用现代人的情感和认知去重新阐释传统上,是对传统的发展而不是否定,是对传统的丰富而不是扬弃,是在参透了笔墨运用的基础上,再去进行具有个性和当代意识的转换。

也许,在历史上,各种不同价值观的并存、相辅相成、化解与整合一直在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进程。重要的是,吸收外来文化,不意味着被替代,而是壮大自己。

(作者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对于水墨,中国是当成文脉

陈九

记得十年前,有一次刘国松、仇德树、尚辉等和我在一起吃饭聊天时,谈起水墨的话题,谈话中彼此始终有对中国文化的忧患意识,很有振兴中国水墨艺术的信心,于是我们几个人愈谈愈有劲,一起就策划了上海新水墨大展。我常说的“一桌饭局成就了一个大展”就是指这件事。在大家共同努力下,2005年的春天有了首届上海新水墨大展。当时比较偏新水墨,传统力量还比较大,没有完成转型这块,只有实验水墨。当时水墨成了边缘的东西,我们想重振水墨雄风,但是也不能重走老路,就走了水墨上有突破的(题材)。之后逐渐纵向、横向、海外一届届做展览,每次都有一个主题。到2012年,最后做了一个“水墨时代”,作为一个总结。我们是呼唤新水墨时代。

如何理解新水墨?新水墨其实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贾方舟提得比较客观。水墨其实三分天下:一个是水墨到了徐悲鸿,要写实的,与革命美术相结合,后来成了新美术。到现在为止,美院都是这条路出来;一个是文人画这一脉,振兴新文人,骨子里还是文脉传承,以笔墨为根本;还有一块已经脱胎换骨,就是所谓的实验水墨,实验水墨其实偏离了中国文脉,但是在这一块想顽强地走出一条又和我们有关系的就是新水墨。我们干脆点说其实就两个系统,一块是西方的核心价值系统,一块是东方的。蔡元培说过一句话,西画是建立在建筑的基础上的,黑白、立体、结构、体积,国画是建立在文学的基础上的,所以中国的艺术是线形的,文学是写意,是主观的。到现在为止再怎么样就两大系统。说得再简单点,对于“水墨”,西方是把它当成媒介,中国把它当成文脉。

上海的艺术家都很静,沉浸在自己的书斋里边。水墨对上海的艺术家有时候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享受艺术的过程,没有那么充满使命感的沉重。更像是在完成自己一生当中的一种诉求。

我们正在策划一个水墨大展,现在很关注老人在地上练书法,叫地书,这是水墨精神;另外上海的很多水墨艺术家,以古为徒,不断地从古人那里吸收养分,这个更是水墨精神。而像张晓刚也画水墨,其实是不懂的。

水墨本身不讲冲击力,它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哪里会强迫水墨做它本身做不了的事情。

(本文由陈若茜根据录音整理,被采访者系朱屺瞻艺术馆艺术总监)

新水墨最终还是应以笔墨为主

邱瑞敏

新水墨,我想主要是两方面的,包括了内涵和形式,内涵更重要。

应该说时代不同,社会的发展和进程也是不一样的。发展到现在,特别是科技的发展对人的思维的冲击是很大的。所以新水墨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具体而言,新水墨一种是形式上的追求,有的人画得像油画,或者用一些当代的手法,比如在宣纸上用拼贴或其他的材料去表现。另外一种就是通过对内涵的追求,反映对当下思想、社会深刻变化的一种思考。他们用水墨的形式来表现当下人的生活。我想最根本的是一个画家的精神高度或者说品格高度,这一点从古代到现在都一样,真正的艺术在这方面它有一种自己的精神寄托或者说情感的流露和气质的表达,我想这即使在现代都是一样的。

我这里想起吴大宇先生,好多老一辈画家都很敬佩他,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都是他的学生,都对他很钦佩,因为他带给人一种感染力,有一种精神在里面。所以我觉得新水墨就这点来说,还是要向前人学习,前人在这方面有很多大家。绘画形式上需要我们后来人去突破这是另外一回事,表现形式可以有新的,因人而异。

在表现形式上,就传统来说是更加重视笔墨,现在新的水墨是把西画中的素描、透视等引到国画中来,我觉得这只是一种,也不排斥它,但新水墨最终的话还是以笔墨为主,因为它不可能与油画去比,油画的色彩很浓烈,国画就没办法达到;油画表现质感很强,国画如果也去模仿表现这种质感,总是比不过油画的。所以国画有他的特性,如何在笔墨上发挥更好,能够有新的创意很重要。借鉴其他画种的特点也可以,但只是借鉴,不要去模仿,模仿之后不会有真正的艺术,比较能够打动人的艺术。以前油画民族化在“文化大革命”中,拿油画画国画,画出来的感觉像国画,但是没有意思,油画还是油画。单单从形式上去模仿一种画种,这是不大可取的。比如说雕塑,雕塑是以一当十,以一个人物或几个人物去说明很多问题,你不能把一组雕塑的场景都表现出来,这就不是雕塑的特性了。

就目前情况来说,新水墨的发展有些鱼龙混杂。不过所有的艺术作品都要经过历史的考验,历史是无情的,你真正的作品它会留存下来。其实历史上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在世的时候没有名望,但是过了以后历史认可了,在美术史上留下他的地位。另一种是在世的时候很辉煌,但是随着历史的推移他却消失了。还有一种是他在世的时候很有影响,过了以后还是很有影响。现在应该说是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大家都有自己发展的空间,关键还是看自己。(本文由姜岑、孔玉根据录音整理,被采访者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原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

应凭自己的感受真诚作画

马小娟

文人画生命力犹存。现在还有文人。当然每个时代不一样,古代有古代的氛围,当代有当代的氛围,文人都有,可能只是文化内涵不太一样,表现形式、表达语言不一样而已。文人画没有消亡,而是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掺杂了很多时代的因素在其中。

画画是自由的,你可以追随古人的印迹,完全仿古,也可以自成一体。你也可以吸取古代的精华,结合现在自己的感受去画出自己风格的东西。对于新水墨而言,从我内心来讲,还是更喜欢有情感表达的艺术。当然形式上的新水墨可能也是对当下的一种感受、对传统的一种反思,也有其意义。不过从我个人来讲,我更多注重精神内涵的东西。

解放以来,当代现实题材上也出了很多好的艺术家,留下的经典绘画也很多。不过我个人认为,当今对中国画来讲不要局限于完全写实的东西,怎么样在艺术性、思想性上能再有更进一步的提高是新的要求。现在很多中国画融入了西画的元素,我觉得也可以,没有什么不可以做的事情,只要在画里面把你完整的感觉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当然关于“新水墨”也好、“当代艺术”也罢,这些名词是理论家的事情。作为我个人来讲,我就画我自己的画,凭自己的感受,真诚地作画。不要去“硬”弄一种东西出来,这样很不自然。另外,“新水墨”如果仅仅变成一种时尚的话,这个就没什么意思了。因为时尚变化很快的。时尚几天,这个潮流过去了就又换一个花样,可能换成卡通了,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如此便属于另外一个层面的事了,跟绘画艺术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本文由姜岑根据录音整理,被采访者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相关文章

  • 沈鹏:艺道并进 和而不同[图文]
    沈鹏:艺道并进 和而不同[图文]

    行书中堂沈鹏沈鹏自出版《三馀吟草》《三馀续吟》之后,“再吟”又即将面世。不久前拜访沈鹏,沈老谈到他在很多场合都表达过的一些关于诗、书、画的理解、评论和实践。再次聆听,很受教益。胡殷红:诗词是高雅艺术,没有一定文化素养是难以进入它的殿堂的。有人评价您在诗词上的成就不亚于书法,现在写诗词的人不少,您喜欢什么样的作品?沈鹏: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里说的...

    1122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苑利:活态传承保护是非遗活起来的前提条件[图文]
    苑利:活态传承保护是非遗活起来的前提条件[图文]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张艳)2014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这一主题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来的,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前提却是文化遗产能够活态传承保护,那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活态保护是从哪个国家开始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来说,传承人充...

    157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严克勤:遇到一位好老师比一个好学校更重要[图文]
    严克勤:遇到一位好老师比一个好学校更重要[图文]

    严克勤,1956年8月出生,祖籍南通。国画家、文化学者。现任无锡广播电视台台长,硕士研究生,高级记者,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出版有《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严克勤卷)》、《严克勤水墨画选》等画集。著有《仙骨佛心——家具、...

    67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圆明园七流失柱基如何回归引争议[图文]
    圆明园七流失柱基如何回归引争议[图文]

    黄怒波■商人黄怒波捐990万元人民币翻修挪威某博物馆中国馆换回文物安置于北大黄怒波小传1956年,黄怒波出生于兰州,两岁时举家搬至银川。他的父亲是军人,因为和上级发生口角,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在狱中自杀。独自支撑起家庭的母亲不久后也离开了人世。黄怒波自言从小便有了“狼一样的性格”。1973年中学毕业后,黄怒波到宁夏农村插队。1977年,他...

    176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在当代语境下再次认识林风眠[图文]
    在当代语境下再次认识林风眠[图文]

    2010年重建的林风眠故居。林风眠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开创了中国的新绘画,以富有表达力的毛笔,将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的基础,与西方的形式、色彩和构图的意识结合起来。这种既自由又自然的结合,是林风眠的独到之处。然而,对这位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我们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三年前,由广东林风眠艺术园出资,用以激励优秀研究生的“林风眠奖学金”在中国美术学院设...

    120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卢禹舜:由新安画派引发的现实思考[图文]
    卢禹舜:由新安画派引发的现实思考[图文]

    卢禹舜书画作品□卢禹舜在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各种西方文化思潮的引入,中国传统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经历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和“消费主义”大潮的洗礼和解构,一切对意义、思想、美、传统、价值等的追求和终极追问都受到了质疑和消解,代之以无深度、平面化、碎片化、拼贴、娱乐化等追求当下快感的做法的风行...

    77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赵绪成用浓墨重彩画国画 改编国画不画光传统[图文]
    赵绪成用浓墨重彩画国画 改编国画不画光传统[图文]

    书法作品《飞》9月22日,“七十·从心如梦——赵绪成书画艺术展”在798赵绪成艺术馆开幕,除了其早年反映现实生活之作,也有“飞天”系列、“都市”系列,以及书法作品。赵绪成曾是江苏省国画院继傅抱石、钱松岩之后的第三任院长,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的作品就曾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包括《巧裁缝》《...

    127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版画传统展示模式难奏效
    版画传统展示模式难奏效

    徐冰作品《鬼打墙》版画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在中国已有千年的历史,最早的版画雏形可以追溯到汉代,但早期的版画都是复制版画,大多与文字、书籍印刷有关,是作为书籍的插图出现的,现代意义上的版画在中国出现不过百年的历史,真正繁荣发展是在二十世纪初木刻版画的兴起,因此中国的版画有其特殊的历史环境,对于版画的展示就不能是简单的作品加标签这样单一的呈现,现在的展览很多,但大多数的展览在开幕式当天非常的热闹,...

    91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李真:跋涉于现实与虚无之间[图文]
    李真:跋涉于现实与虚无之间[图文]

    《金汤》 120cm×193cm×86cm 综合材料 2012继2008年“神魄”个展之后,时隔六年,李真再次于北京亚洲艺术中心举办个展“荒徒——李真凡夫系列首展”。自1999年第一次举办个展至今,李真以平均每年一个展览的节奏已经走过了14年,对于一位雕塑家来说,这无疑是一段密集而高强度的艺术之旅:创作、运输、考虑场地空间关系,一个个展览的接替到来,让李真觉得这14年过得很快,每次个展既是新作的...

    161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双文化逻辑下的艺术表达--陆强的绘画艺术[图文]
    双文化逻辑下的艺术表达--陆强的绘画艺术[图文]

    油画《故乡》□李国华与过去不同,全球化时代是每个国家和民族都生活在国际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双重文化”时代,在中国这个现象也极为明显。19世纪末,欧洲文明大规模进入中国,中国文化固步自封的局面逐步被打破。历经百年的斗争、融合、往复循环,及至当下,中国已成为了一个现代与传统多元共生的国度。只不过需要强调的是,由于中国特殊的政治及历史原因,这一多元局面与文化重叠...

    530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中国当代写实绘画的过去与现在[图文]
    中国当代写实绘画的过去与现在[图文]

    中国当代写实绘画的过去与现在凝视中国当代写实绘画的过去与现存,也是几经波折后在向着更多元的思考方向延续。同时也见证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在美术史当中的景象,这也是艺术一直脱离不了的一种创作方式。从一种社会公共性的集体行为到一种个人的情感表达,中间势必经历了社会与时代意识形态的洗礼,反馈给当下社会人群一种对于现实生活状态的思考,这对于艺术的表达也必然会经历转变。站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样一个分水岭式的...

    76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陈丹青:我顶多能被称为“写家” 非常讨厌游记[图文]
    陈丹青:我顶多能被称为“写家” 非常讨厌游记[图文]

    陈丹青(右)与蒋方舟对话(特派记者欧阳春艳)昨日,3年未出书的陈丹青在京首发3部新作——访谈录《谈话的泥沼》、杂文集《草草集》、游记《无知的游历》。在这个演艺明星、情感专家、商人都号称“作家”的时代,陈丹青在首发式现场却发出质问:“什么人都可以称为作家吗?你有独立的创作吗?你写过什么正经的小说吗?就我而言,我顶多能被称为‘...

    169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范迪安:向世界展现年轻形态的艺术[图文]
    范迪安:向世界展现年轻形态的艺术[图文]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韩国文化艺术委员会、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主办,中国美术馆、韩国艺术委员会美术馆、艺美基金会共同承办的“@What——中国艺术新一代”中国美术展2月5日在韩国首尔Arko艺术中心开幕。中国美术馆范迪安馆长在记者见面会上详细介绍了本次展会的主题和展示作品等内容。记者见面会后,范馆长接受了人民网视频专访。人民网记者和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

    118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清明上河图》画面背后隐藏的危机[图文]
    《清明上河图》画面背后隐藏的危机[图文]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全国各地博物馆作为最主要的收藏机构,汇集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最为完备的收藏序列和典藏精品。对于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许多读者都希望能够一睹风采、一探究竟。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镇馆之宝”栏目,展示全国各大博物馆最有价值的藏品,用现代人的视角,去感受“镇馆之宝”的震撼力量,探寻其历史根源和...

    29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吕澎:不是每个学校都能接受当代艺术[图文]
    吕澎:不是每个学校都能接受当代艺术[图文]

    对话人:吕澎(成都当代美术馆馆长,著名美术批评家)●对话批评家●北青报:两年前你在成都当代艺术馆就做过岳敏君的画展,而且只挑选了迷宫系列。当时为什么选择这一系列作品?它们是否也能表达一些你对艺术的思考?吕澎:这是显而易见的,我想岳敏君的大脸系列观众最熟悉,但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家了解岳敏君从2005年开始创作的迷宫系列。迷宫系列虽然在观念上似乎看起来很西方,它是从国际政治、全球政治的角度...

    190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