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毕加索研究新成果:政治神话的式微[图文]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辛辛 点击 :

毕加索研究新成果:政治神话的式微 | 美术趣闻

马德里雷纳索非亚博物馆陈列的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Guernica)

加西亚证据的揭露性部分,表明我们对毕加索的艺术和生活的概括局限性有多大。前者暴露出一种对党派政治严重游移不定的态度。后者非常复杂,程度远非隶属关系这一微不足道的事实所能提供。

如果在人流熙攘的大街上玩词汇联想游戏,估计很多人会把“毕加索”与“格尔尼卡”配对。作为1937年巴黎世博会西班牙共和国馆的特约作品,《格尔尼卡》取材于对同名的巴斯克地区小镇进行的空中轰炸。当年早些时候,佛朗哥将军一方的亨克尔轰炸机三天内将这个小镇夷为平地。毕加索由此构建的视觉语言生动再现了威力无比的人类苦难。

但是作者也因此成名。是《格尔尼卡》向我们引荐了这名桀骜不驯的和平主义者,这位在巴黎沦陷期间立场坚定,解放时加入法共(PCF)的毕加索。故事大致是这样的:被逐出西班牙后,毕加索丝毫没忘长枪党占领者对文明构成的威胁,因此加入了“共产主义大家庭”(lefamillecommuniste),并成为其反法西斯和资本主义暴政斗争中最著名的代言人。

读到此处,令人心潮澎湃,难以抑制。毕竟,我们最钟爱的长盛不衰的奇闻轶事的所有元素这个故事都囊括了:质朴的斗士离乡背井,风起云涌的抵抗运动期盼发出声音,堕落邪恶的独裁者强迫反抗力量噤声。故事的镜头也同样可以浓缩荷马与海明威的一生。这个故事几乎足以使我们忘掉谈论的是位“画家”。

然而,历史的需求常常卷土重来。这就是赫诺维瓦·图塞尔·加西亚(GenovevaTusellGarcia)所做研究的性质,其成果今年早些时候刊于《伯灵顿杂志》(TheBurlingtonMagazine)。加西亚引用了佛朗哥政府内部的往来信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声明。尽管佛朗哥政权对毕加索的主流态度是敌视,但其某些成员也逐渐看到利用毕加索的声誉,分享他的成就有好处。1957年,他们与毕加索有过接洽,讨论了其作品回归西班牙收藏品名单的可能性,连举办回顾展都谈到了。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不仅毕加索参与了这些会谈,而且还暂时同意了他们开出的条件。“我希望佛朗哥比我长寿”,他说,然后“半是固执,半是悲伤地”提到他的政治姿态是个义务。

佛朗哥政权的代表完全明白,如果他们的计划得以实施,毕加索的“义务”的结果会如何。他们提供的前景无异于“扼杀毕加索的政治神话”。如果不是谈判内容遭泄和法国媒体冒失的应景之作——错误地声称《格尔尼卡》作品本身将去西班牙巡展——他们也许就成功了。

加西亚的证据就如何书写历史引发了严肃的问题——并非你能想到的所有类型。这并非要求我们怀疑毕加索的核心信仰、他对法西斯主义的仇恨或者《格尔尼卡》等画作的真实性。实际上,这些揭发行为最急切处理的,正是怀疑上述信仰、仇恨、真实性的冲动。我们对知名人物的看法如此脆弱,正凸显了当初塑造“毕加索的政治神话”的渴望:让思想——以及形形色色的复杂政治人物——臣服于政党路线的渴望。

请允许我进行解释。后贝当(Pétain)时期,法国塑造英雄人物的政治条件已经成熟,对英雄人物的渴望已无法满足。信奉斯大林主义的法共正忙于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打算以抵抗运动(laRésistance)和解放运动(laLibération)中人们身边出现的容易激发强烈情感的形象,取代人们对苏联屈服于纳粹分子的记忆。为此,争取到毕加索是一大成功之举。但是,与许多同志不一样,毕加索难以迎合接下来几年内来自莫斯科的束缚。日丹诺夫主义(Zhdanovism)——制订强制性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审美观念的政策——非毕加索所长。

法共仍想利用他的名声,于是实施了巧妙的“分两步走”计划。法共盗用并公开支持的是公众对毕加索的认识——他的所谓“自由”审美观以及对“和平”的信奉,而非形成这些观念的画作。如约翰·伯格(JohnBerger)[7]所评,法共“将其人其作做了区分……因为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家,并且是共产主义者,所以才成为特例”。这会是一个有趣的例子,足以说明教条上的疏漏进一步印证了战后共产主义的务实态度。它本会成为这样一个例子,如果不是毕加索的作品后来被认为与他的政见无关,而他的政见则取决于他的法共身份以及与其高产的宣传机器的密切联系。

这个谬见超越了它原来的语境,并扭曲了我们的判断力。这一谬见被一群学者反复循环利用,他们希望从自己认为令人不快的政治语境中剥离毕加索的艺术;谬见还摧毁了泰特利物浦美术馆(TateLiverpool)2010年于《毕加索:和平与自由》画展中采取的反向路径。那届画展试图消弭“使其人其作分离”的鸿沟——但是通过使其作品符合“神话”做到了这一点!画展毫不怀疑法共将毕加索描绘成一个可信的冷战勇士的企图,似是而非地把党派目的,安在他晚期以影射全球事件和人道主义事业为表现形式的作品头上。毕加索对它们的个人参与通过他收到——但大多甚至懒得回复——的信件被“证实”了。

留给我们的,是一组关于毕加索的揣测:他在法共手下费力地重演自己的表现手法。极少的细微差别经得住对神话前后一致的渴望的冲击。但是当细微差别回来——足够讽刺的是——并且带着支持方阵时,其冲击会更具毁灭性。

加西亚证据的揭露性部分,表明我们对毕加索的艺术和生活的概括局限性有多大。前者暴露出一种对党派政治严重游移不定的态度。后者非常复杂,程度远非隶属关系这一微不足道的事实所能提供。两者都远远超出了本文的范围——正因如此,它们值得进一步关注。在我们不靠谱的陈腔滥调至少反映一种能够顾及异议、异端、私利的描述之前,我们所有的工作将继续进行下去。

相关文章

  • 传统文化复兴:李文培以水墨抒京剧魂[图文]
    传统文化复兴:李文培以水墨抒京剧魂[图文]

    李文培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水墨与京剧热成为传统精神还魂的两大艺术形势。京剧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剧表演形式,唱腔优美、抑扬顿挫、角色众多,有生旦净丑四种角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作为国粹之一,吸引了不少画家为之梦牵魂绕,从清朝中叶画师贺世魁的《京腔十三绝》开始,在中国历经一百多年时间,“京剧”和“水墨”两大国粹,随着时间的沉淀而碰撞出中国...

    53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俞强水墨:超以象外 得其圜中[图文]
    俞强水墨:超以象外 得其圜中[图文]

    俞强作品当微风掠过之时,枝叶纷披,竹竿挺拔,枯笔淡墨更显阳光。从而有机地将笔墨饱满、参差错落的画面与兰花紧紧呼应着春风的韵味,逸枝横出的兰叶,蕴逸出疏朗有致、灵活巧偃的天姿国香,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而作者的自题,又赋予出作者的休闲人生和深刻思想性。题曰“清竹一竿立乾坤,千枝万叶分浅深。枝须浓淡相衬托,叶宜疏密来呼应。顽石添势恰有度,幽兰烘景应无痕。一笔一划气贯注,神思妙构出奇品&rd...

    183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了庐:笔墨是中国画家的灵魂[图文]
    了庐:笔墨是中国画家的灵魂[图文]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关于“文人画系列对话”已刊发多期,这次的对话者是了庐——了庐在当代画家中也许可算是“隐者”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了庐以其简笔画作声名渐起,其后主要致力于对中国画进行理论上的梳理。如今,了庐独居于上海近郊一处简单的一室一厅中,创作极少,对艺术界的纷扰似乎并不关心,但对重要的艺术话题却十分敏感...

    42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记英国后现代主义雕塑家克拉格[图文]
    记英国后现代主义雕塑家克拉格[图文]

    英国后现代主义雕塑家托尼•克拉格作者:欧阳英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从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涌现出一批年轻的雕塑家,他们的创作实践给英国后现代主义美术增添了新景观,他们也渐渐成为艺坛上引人注目的名家。克拉格、迪肯、戈姆利、卡普尔是这批后现代主义者的杰出代表。这次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克拉格吧。托尼•克拉格(TonyCragg),1949年4月9日诞生在利物浦一名电气工程师的家庭。由于这样...

    126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艺术界太过孤立了吗[图文]
    艺术界太过孤立了吗[图文]

    蔡国强的“MysteryCircle”在MOCA的GeffenContemporary展出我的日常工作(调频制作)可以为我的夜间兼职(艺术写作)提供一些补充,但有时候却会出现这两者数周都没有交集的情况。在我们以洛杉矶为基础的谈话节目中,MOCA前总策展人PaulSchimmel被辞退的消息并没有被人忽视,但它似乎也没有挑弄起人们太大的兴趣——至少...

    197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艺术创作是一个自我解放的过程[图文]
    艺术创作是一个自我解放的过程[图文]

    李磊2010年作品《初夏的回忆24》艺术创作于我而言是一个“生命体验”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解放”的过程。有人说艺术创作也是一种宣泄。对于我来说,我就是通过艺术创作来“宣泄”愤懑、“解放”心灵,进而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我需要面对四个层面的问题。第一,文化身份超界。如何平...

    84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梅墨生:写生随谈[图文]
    梅墨生:写生随谈[图文]

    梅墨生四川巴中写生系列之十三:巴山青城2006年33.3×47.3cm写生的方式方法我们现在的写生方式和老先生们有很大不同,老先生们之间写生的状态也不一样,比如黄胄和李可染的写生不一样,李可染和叶浅予的写生不一样,叶浅予和徐悲鸿的写生也不一样。我认为20世纪中国画的写生大体来说受西方影响为主。我国古代的“写生”是特指花鸟画,宋代时,赵昌擅长画花鸟虫鱼,被称...

    148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苏坚:祛魅威尼斯[图文]
    苏坚:祛魅威尼斯[图文]

    现在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平行展、外围展什么的——这样的话题,相信很多人已觉有点不合时宜了——除非某一届、某个人、某一件证实做得真的好。是的,人们如此的心态成熟,确实因就“时宜”,仅就专业范畴本身,比如:近几届的表现及热议,一方面谁都知道决定权如果仅仅落到官方主导、某一策...

    63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一个民间老太 因何成国际当代艺术明星?[图文]
    一个民间老太 因何成国际当代艺术明星?[图文]

    郭凤怡的作品艺术国际网发了一条艺术评论人彭德文章的微博,彭德的这篇文章矛头直指长征艺术空间热捧的民间画家郭凤怡,这篇质疑“郭凤怡现象”微博的内容是这样的:【彭德:郭凤怡现象】郭凤怡被请进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无异于嘲弄中国当代艺术。用郭凤怡的图画印证中国,意味着中国艺术界没有思想,没有文化,也没有当代。如果策展人误读了郭凤怡的作品,那就只能证明他浅薄…&h...

    174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北京艺术区:我们现在还需要吗[图文]
    北京艺术区:我们现在还需要吗[图文]

    徐子林最近几年北京艺术区作为一个社会事件和舆论话题已经多次夺人眼球挑拨人们的神经了。从圆明园画家村到宋庄到798艺术区;从艺术区开创元老纷纷被挤兑出走到各色商贩蜂拥而至;从正阳艺术区的拆迁维权到798将建成世界上最大水上游乐园……雅昌艺术网、艺术国际网都专版专题开始讨论艺术区何去何从,众艺术人士则或义愤填膺,怒斥奸商兔死狗烹;或无奈叹息,诉说无知政府流氓当道;或恐慌...

    88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徐冰:我的艺术方法[图文]
    徐冰:我的艺术方法[图文]

    2006地书拼贴本你生活在哪,就面对哪的问题,有问题就有艺术。你的处境和你的问题其实就是你艺术创作的源泉。——徐冰文/徐冰图片/徐冰工作室编辑/王青云《地书》MOMA展览现场1998年编者按:1955年二月,徐冰降生在重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由于出生当日下雪,这在当地属罕见,故此家人为他取名为“冰”。出生后,徐冰随父母移居北京。由于父母...

    30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二探--齐白石中期幸福感的由来[图文]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十二探--齐白石中期幸福感的由来[图文]

    齐白石作品齐白石早年活动的范围基本就在家乡杏子坞方圆百里左右,直到三十五岁以后他才经朋友介绍来到湘潭县城。但就是这次进城,使他得以认识了两个对他事业发展关键性的人物。一个是郭葆生,一个是夏午诒。我们通过上一节谈齐白石早年生活,已经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文化是掌握在士绅手里的。齐白石早年正是因为接触到乡村士绅阶层人物,得到了他们的帮助才增长了学识才干。在齐白石三十五岁以后由乡村进入城市发展,他命里...

    141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王克平:木性与人性[图文]
    王克平:木性与人性[图文]

    王克平和他的木雕作品。王克平,一提到这个名字,一系列历史词语立即会窜出来:星星画会、游行、口号、标语、传单、西单民主墙、改革开放……,但一看到他展览中的作品,所有的历史思绪又立刻安静了下来。以艺术家本人命名的展览“王克平”正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展出,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早的雕刻家之一,王克平几乎将全部的创作精力投注于他所选...

    118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视觉的“独白”——杭春晓眼中的黄丹[图文]
    视觉的“独白”——杭春晓眼中的黄丹[图文]

    黄丹的水墨让人过目难忘。绿水墨山,红粉纵马,无需专业背景,目之所及,心有所识。似乎,绘画的魅惑对她而言,就在这感官的澄明。确实,无论绘画承载怎样伟大的思想,它首先需要诉诸感官世界,以直接的视觉阅读释放生活的琐碎、具体。而这,正是黄丹试图面对的。那些与马嬉戏的少女,抑或那些亭台池石,总是编织着生存经验的直观性——稍带美学趣味的干净、透明,独享式的喃喃细语,并因此封闭了宏大逻...

    42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回归原点·笔墨、审美与气度[图文]
    回归原点·笔墨、审美与气度[图文]

    李安源(以下称李):在这样一个中西文化杂陈的时代,中国画的发展面临着各种选择与可能性。以这个摹写展为契机,可以让我们理性地回过头来关注一下中国画的传统问题。因为这百年以来的中国画,无论工笔还是写意,无论是题材还是技法,都难以回避一些中西交错的东西。就当下工笔画的发展倾向而言,很多青年画家崭露头角,无论是在题材、画面内容还是技法上,都深受西方审美观念影响,与传统工笔画的制作方式拉开了距离。特别是在题...

    1860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