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让·波德里亚:作为摄影师的哲学家[图文]

时间 : 12-18 投稿人 : 朝阳 点击 :

让·波德里亚:作为摄影师的哲学家 | 艺术杂谈图片资料

文_谢湘南

在今天,神奇的PS技术让照片离真实的图像越来越远,人们看到的照片更接近于欲望本身。照片的语法,从未像现在这样混乱。

然而,亚历山大·科耶夫的照片不会有这种感觉,那是一个静默的世界,一个由各种遗迹与名胜现场、风物景观组成的世界图景。它是未被PS过的历史与风景的集合,是哲学家思想的余温。

从明信片开始

用照片的沉默,抵制噪音,话语和谣言。

用照片的静止,抵制运动,变迁,加速。

用照片的秘密性,抵制交流和信息的放纵。

用意义的沉默,抵抗意义和信息的专制。

这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的几句话。2012年10月的一天,当笔者置身于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历史之后:作为摄影师的亚历山大·科耶夫”展览现场,想起了它。

“历史之后”是个命名有些玄学味的展览,这个展览展示了作为摄影师的亚历山大·科耶夫拍摄于半个世纪前的近400张照片。如果对摄影者的身份不了解,可能很难理解展览名称的含义—或许是因为亚历山大·科耶夫提出过“历史的终结”的理论,才有了这样一个命名,然而对于大多数不读或不熟悉哲学的人来说,科耶夫肯定是个陌生的名字(对于摄影领域,他同样是陌生的)。

与让·鲍德里亚的身份很是接近,亚历山大·科耶夫也是位哲学家(后来他放弃哲学,做了外交官,并被认为是现代欧盟的缔造者之一),不同的是他是俄裔,却成就于法国这片思想的土地。

1933年,当亚历山大·科耶夫在法国高等实用学院讲授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时,让·鲍德里亚才4岁。当让·波德里亚开始接触哲学时,亚历山大·科耶夫却离开了这一场域,以另一种身份,喜欢上了拍照。有趣的是,鲍德里亚也是在晚年,陶醉在照相艺术中,有如将相机嫁接在大脑上,他捕捉了光影与色彩对视界(世界)的完美分割,重组了一个色彩至上的自我世界,并用一种极其个人的照片语法,完成了诱惑与抵制话语的图像转换。

摄影成为一种难以刹车的思想行为惯性,通过对快门的触碰,从哲学之门,让两位思想家形成了一前一后的鲜明对照。然而,与让·鲍德里亚的摄影作品不一样,亚历山大·科耶夫的作品,更像是对自我行踪的记录,是一种旅行笔记。这次所展示的照片,就是他在斯里兰卡、中国、印度、伊朗、日本、尼泊尔和苏联,以及西欧各国旅行时拍摄的。同时呈现在展览现场的,还有他的乍看上去像代数运算公式的旅行路线图。

以幻灯片的方式在黑暗的展场上循环展现,科耶夫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的冲击,而是一种关于旅途的平静讲述,有如固化的风景,他的镜头,通常对准的是建筑物、街道、无人的天空下的文化遗迹。他躲开了世界的喧嚣,让不同空间里的古老存在结集在一起,有如一种跨越时空的大同世界的回声。

作为一个凝视者,科耶夫的照片没有任何故弄玄虚,老老实实显影的都是事物的原相。然而正如展览的策展人鲍里斯·格罗伊斯所指出的,科耶夫的照片,有着明显的明信片风格,他的摄影,是从研究明信片开始的。“科耶夫收集了一万多张不同的明信片,开始对它们进行细致的研究,同时以专业的精神开始他自己的摄影。”

2010年,鲍德里亚的摄影作品出现在连州国际摄影展上,同样给人明信片的感觉,它强烈的色彩对比,与极简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剔去杂质的美感。从科耶夫人文筑式的黑白明信片,到鲍德里亚追求美感的彩色明信片,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呢?

照片的终结

“在过去的10年里,人们会谈论很多东西的终结,例如历史的终结、艺术的终结、人的终结、作者的终结等等。我也注意到在中国,现在对这些有非常大的讨论兴趣。而这些一系列的概念,都来自科耶夫在上世纪30年代在巴黎的讲座。从1933年到1939年,科耶夫举办了一系列关于黑格尔研讨的讲座。当时在巴黎深受知识分子的欢迎,也成为了巴黎知识界的时尚。”鲍里斯·格罗伊斯说。

关于这一点,加拿大里贾纳大学政治系与哲学系教授莎蒂亚·德鲁里在其《亚历山大·科耶夫—后现代政治的根源》一书中,有更详细的记录与论述。科耶夫被认为“戏剧性地塑造了这个世纪法国知识分子的视野。”

莎蒂亚·德鲁里列举了一长串受科耶夫影响的人物,包括超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雷蒙·葛诺,小说家、社会学家和文学批评家乔治·巴塔耶,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奠基人安德烈·布勒东等等。鲍里斯·格罗伊斯也指出,还有波伏娃、加谬等作家。

这些人物,任何一个都是一座山,他们共同构筑了西方思想的奇诡风景。然而,科耶夫是他们重要的思想源泉,包括鲍德里亚,很难说他没有受到科耶夫的影响,他们在晚年不约而同地“不务正业”在照相这件事上。

沿用科耶夫的理论,在哲学家所捕捉的风景的深处,其实也是照片的终结。尤其当21世纪来临,数码技术的普及使图像成为一种最直观的灾难。这就回到鲍德里亚的观点—需要“用照片的秘密性,抵制交流和信息的放纵。用意义的沉默,抵抗意义和信息的专制。”

据鲍里斯·格罗伊斯介绍,科耶夫在拍照时,并未想过要拿出来展示。对他来说,这是他私人的档案库。科耶夫去世以后,他的私人收藏被捐献给了法国国立图书馆,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科耶夫档案室。摄影作品有5000幅左右,收集的明信片也多达1万张。科耶夫的这些照片当时都并没有被冲洗出来,都是以投影胶片的形式被保存。这样形成了一个非常鲜明的反差,一方面他收集的明信片是印出来的,一张一张的;而他自己拍摄的照片是以胶片形式存在的。

鲍里斯·格罗伊斯认为,今天以探秘的心态观看科耶夫私人的影像档案,其意义在于,从这些作品中,可以了解到科耶夫一贯所坚持认为的哲人和智者之间的区别。在科耶夫看来,一个拍摄照片的艺术家,他其实就类似于一个哲人,哲人有自己的欲望,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他希望通过这种追求,能够成为他人欲望的对象。

而智者是知道自己行为的原因是什么?也知道这个世界之所以作为世界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大部分人是没有办法回答这些问题的。为什么人们不能够回答?是因为他们已经变成了动物,或者说变成了一种人性动物。他们释放的仅仅是一种欲望,或者说是一种消费主义,他们遗忘了历史,也就不知道为什么历史发展成现在的这个样子,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身边的这一切是一团迷雾。

从影像的泛滥,可以看出令人纠结的现实迷雾。比如,我们今天无论走到哪里,都喜欢对着餐桌上的菜品拍个没完。拍照这件事,在今天已越发不需要个性。它更多回归到“记录”属性,然而这种记录与科耶夫的“记录”,又不尽相同。某种意义上,科耶夫是出于理论的狂热,而身处流行文化中的现代人,记录的却更接近于一种“动物人格”—是一种无意识的姿势。

所以,在影像中保持警醒吧。

(本文图片由OCAT提供,版权归法国国家图书馆所有)

相关文章

  • 杨先让:鬼斧神工黄永玉[图文]
    杨先让:鬼斧神工黄永玉[图文]

    黄永玉真是神了—14大本《黄永玉全集》出版十分堂皇,国家博物馆五个展厅“九十画展”十分精彩。黄永玉著了一本《比我老的老头》,最后列写了我,其实他比我大五六岁。那是他一贯的幽默调侃,也说明他对我在为中国民间美术上流的汗水的同情、鼓励和肯定,更说明我们之间的友谊。我和黄永玉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风风雨雨相处几十年,应该说知根知底。细想不然,他总有让你刮目相看、让你惊...

    36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我从不冒充设计师[图文]
    我从不冒充设计师[图文]

    作为巴黎最负盛名的时装买手,玛莉娅·路易莎曾发掘出许多位天才设计师,她的同名精品店MariaLuisa一度是时装爱好者前往巴黎朝圣的第一站。如今,时尚品牌在世界各地竞相开店,绝大多数的设计师时装在网上就能买到,玛莉娅也顺势把她的店搬进百货公司,开到网上,甚至带到了中国。不论时代潮流和零售业态怎么改变,玛莉娅总是目光如炬,“我对自己忠诚,对真正的才华忠诚,我并没有因为要在...

    173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灵犀独慧 技近乎道—陈铸的书法艺术[图文]
    灵犀独慧 技近乎道—陈铸的书法艺术[图文]

    品读陈铸的书法,但觉一股浩然之气扑面而来,“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具有撼人的艺术魅力。这是陈铸作品的“气质”。书法的“气质”和人的气质一样,并非靠“摹”就能得来的,而是人内心学识、智慧、抱负和修养的自然流露。1955年陈铸生于钟灵毓秀、文化氛围浓厚的古城——青州,自幼便萌发了...

    95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师造化·得心源[图文]
    师造化·得心源[图文]

    解安宁禹门古渡唐张躁有名言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言极简,意极深。“师造化”论可远溯至谢赫“六法”论中的“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以及五代姚最提出的“立万象于胸怀”及“心师造化”的理论。关于“心师造化,中得心源&r...

    114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何多苓:你让我画丑我有些困难[图文]
    何多苓:你让我画丑我有些困难[图文]

    何多苓画作一个梦境一样的园林,一位身袭长裙的女性,迎面走来,眼神里带着淡淡的哀伤。这是四川艺术家何多苓的新画,展览于近日于上海外滩22号璘宝轩画廊何多苓的个展《自然的诗意》上。何多苓以描绘女性而闻名,在他的画面中,他总能够把特定的形象和特定的气氛不可思议地混合起来。除了上世纪80年代《春风已经苏醒》以及《青春》,一张《小翟》同样影响巨大——给女诗人翟永明的造像,让人分...

    176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丁启阵:书法艺术的三大伤害[图文]
    丁启阵:书法艺术的三大伤害[图文]

    临习过一些古代书法字帖,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有一定鉴赏能力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感到失望,痛苦,乃至愤怒。因为,无比美好的书法艺术,总是会受到种种伤害。据我观察,至少有如下三大伤害现象:其一是,来自粗人的技术伤害。汉字书法,是线条和结构的艺术。卫夫人论笔画之美,有千里阵云、高峰坠石、陆断犀象、百钧弩发、万岁枯藤、崩浪雷奔、劲弩筋节等讲究;王羲之论整字结体之美,有如虫食木叶、如水中科斗、如壮士佩...

    178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哈尔滨玉雕师傅王子臣:冰城老街里的雕刻人生[图文]
    哈尔滨玉雕师傅王子臣:冰城老街里的雕刻人生[图文]

    纳玉坊里的“雕刻时间”杨静摄记者杨静穿过老街上一家烤鸭店的栅栏门,走过一个窄窄的通道,再上几个台阶,记者跟随哈尔滨玉雕师傅王子臣来到了他每天工作的地方——纳玉坊。这个杂乱、破旧、并蒙着白色粉末的小作坊间丝毫不能让人联想到晶莹剔透的玉器作品,但王师傅麻利得更换了工作服,并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因为他明天就要去美国做冰雕了,今天还想赶点儿活儿。机器的...

    61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章长青:真艺者直入灵府[图文]
    章长青:真艺者直入灵府[图文]

    章长青作品章长青教授我是熟知和仰慕的山水名家,虽同饮汉江美水,相隔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而我们却没曾谋过面,直到2012年的夏末秋初,我专程前往拜访,在“章长青艺术工作室”——学院以个人命名成立的画室里,才与他第一次面对面的“谝广子”。那天的太阳当头照,尽管时令已立秋,但汉江盆地却依然炙热如流火。品茶、抽烟、赏画,聆听他论&...

    92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罗斯科:好艺术是纯粹的[图文]
    罗斯科:好艺术是纯粹的[图文]

    图片资料在诸多西方现代艺术史乃至美国现代艺术史的著述中,马克·罗斯科比起同时代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德。库宁、纽曼所占有的地位和评价似乎仅仅是一个陪衬角色,而在中国艺术界的影响,也只有极少从事抽象艺术的画家才把他奉为大师。这种现象如同命运,很难分析出可信的原因。不过,据研究资料表明,美国著名批评家格林伯格以共名批评的方式推出代表美国本土风格的现代主义艺术,在罗斯科的话语中并不...

    177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艺术家的母亲胸怀和勇气[图文]
    艺术家的母亲胸怀和勇气[图文]

    图片资料“我同意我的艺术是有目的的,在一个人们需要帮助的时代,我愿意以艺术有所作为。”德国著名版画家凯妥·珂勒惠支的艺术宣言。何等鲜明。她的一生是德国从封建的旧时代挣扎着要诞生在民主新时代的见证,正是在旧时代彻底结束时,1945年,她去世了,同旧时代一同走进历史,仿佛她将此看成她的使命,一定要将旧世界葬送掉,方可以安心离开这个世界,这个让她愤愤不平、让她...

    57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春宫艺术品藏家贝索烈:通过情色认识古代中国[图文]
    春宫艺术品藏家贝索烈:通过情色认识古代中国[图文]

    贝索烈画家描绘的显然是发生在富贵之家后花园的一幕,画面充满禁忌的趣味:嶙峋的假山石旁,玉兰花开得正好,一对男女坐在假山石上,斜倚树木展露亲昵之态。他们的体态与假山石在构图上形成呼应。人物的背后是一丛丛肥硕的牡丹。透过玉兰花枝,能隐约看到亭台中桌上摆放的酒瓶,应是推杯换盏之后尚未收起。这满园春色的景象,就出现在一幅17世纪晚期的绢本画作上。而另一幅19世纪早期的绢本画,则描绘了一名女子出浴后的...

    124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清明上河图》画面背后隐藏的危机[图文]
    《清明上河图》画面背后隐藏的危机[图文]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全国各地博物馆作为最主要的收藏机构,汇集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最为完备的收藏序列和典藏精品。对于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许多读者都希望能够一睹风采、一探究竟。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镇馆之宝”栏目,展示全国各大博物馆最有价值的藏品,用现代人的视角,去感受“镇馆之宝”的震撼力量,探寻其历史根源和...

    295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某些画家出不了好作品是因为没深入生活[图文]
    某些画家出不了好作品是因为没深入生活[图文]

    洪植煌作品《同饮天山水》。■顾兴义(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怎样才能成为大师?怎样才能创作出传世之作?这一直是画坛的热门话题。谁不想成为大师?谁不想创作出传世之作?但谈何容易。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应该是一个问题。我以为能创作出传世之作者,应该就可以称之为大师了。怎样才能创作出传世之作呢?首先须先弄明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之为传世之作。可以这么说,能达到真、善、美高境界之作品,一般就能传之久远。而作...

    60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徐冰:以国际化思维滋养中国艺术[图文]
    徐冰:以国际化思维滋养中国艺术[图文]

    徐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是中国当代最早蜚声海外且至今仍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在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创作的成名作《天书》系列中,他亲自设计刻印数千个“新汉字”,以图象性、符号性等议题深刻探讨中国文化的本质和思维方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经典。90年代移居美国后陆续创作《新英文书法》、《鬼打墙》、《地书》等,均对国际艺坛产生巨大震动。此外,本世纪以来徐冰的创作面...

    80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评“大黄鸭”亮相京城:反映北京包容的心态[图文]
    评“大黄鸭”亮相京城:反映北京包容的心态[图文]

    9月6日,“大黄鸭”正式亮相园博园,开启首次京城之旅。新华社记者李鑫摄两种声音一个认同那只风靡世界、憨态可掬的“大黄鸭”终于游到北京了。9月7日,它亮相园博湖的首个周末,游客明显增多。开园仅1小时,就有1.1万人涌入园博园,全天共接待了5万多名游客。“鸭未到,声先到。”此前,北京好几个地方都争相请“大黄鸭&...

    143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