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清新脱俗 亮丽雅致—吉瑞森花鸟画印象[图文]

时间 : 12-05 投稿人 : 源儿 点击 :

一个花香鸟语的世界是我们的理想,但这个世界却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由于自然生态被破坏,花鸟画家们不得不跋涉数千里到人迹罕至的绿色丛林去寻寻觅觅,呼唤行将消失的美好家园,唤起人们的良知和思考。著名画家吉瑞森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

清新脱俗 亮丽雅致—吉瑞森花鸟画印象 | 美术科普

画家近照

澜沧江从青藏高原奔泻而来,穿越高山峡谷,在即将流出国门之际,地势突然变得宽广,江畔到处是丘陵、平坝,长满芭蕉、棕榈、凤尾竹等亚热带植物,村寨点缀在纵横阡陌之中,这就是美丽的西双版纳。这里花卉种类繁多,花型奇特,五彩缤纷,争艳斗奇。吉瑞森教授多年来痴迷于西双版纳的热带风景。其作品以自然深刻的洞察力和与众不同的思维感受,塑造出一个个清新脱俗、亮丽雅致、生机盎然、个性张扬的独特花鸟世界,让人从中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永恒生命力。

清新脱俗 亮丽雅致—吉瑞森花鸟画印象 | 美术科普

这里的自然景物、雪山草甸、大野山花为他提供了表现生命气象和心灵感悟的对象。他充分利用这造化之助,经常穿行在热带雨林深处,观察和收集了大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动植物形象,挖掘表现蕴藏在这块神奇土地上的自然生命之美。

清新脱俗 亮丽雅致—吉瑞森花鸟画印象 | 美术科普

这里的草木植物有着特有的形态和风貌。它们的生长规律、结构特征在中国画的传统中找不到现成的图式和表现方法。走自己的路,面对的是有别于前人的自然环境:相互寄生、缠绕交织的藤蔓枝干,苔藓地衣、树石林水以及各种各样的热带雨林花卉。而通过花鸟景物的描绘寄寓心灵家园,构建生命原色,呼唤生态和谐的情感意识才是他创作的真正的本质和使命。

清新脱俗 亮丽雅致—吉瑞森花鸟画印象 | 美术科普

花鸟画贵在传神,“花能解语鸟能言”是人与自然的相契。中国花鸟画有借物抒情的好传统,画家笔下的花鸟不是标本,是画家心声的倾诉。吉瑞森教授用这种得自于自然又充满生命力量的艺术语言,精心建造了一个大面积、多层次的图式结构,来表达自己对于西双版纳山林幽谷那铺天盖地的绿和漫山遍野的鲜花与生命的礼赞。他在作品中追求着一种生命勃发的新境界和形式语言的装饰性。在画家的笔下,那些自由舒展的枝干藤蔓、含珠吐翠的绿叶蕉丛与那争姹紫嫣红、色彩斑斓的奇花异葩不仅展示出生命的蓬勃之美,而且展示出精心建构的形式之美。

清新脱俗 亮丽雅致—吉瑞森花鸟画印象 | 美术科普

吉瑞森教授是利用对比法则的高手,画面建构之美,形式之独特在于他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有动与静、虚与实的对比,有结构上的疏密、前后、大小、远近对比;有色彩上的冷暖、明暗、浓淡及深厚与透明的对比;有老干虬枝与嫩叶新花、苍岩怪石与流水清泉的对比;层岩叠嶂、烟岚飘渺、香气馥郁的花木雨林,跃出一枝绚烂的花树,浅蓝深黛之中不乏一抹浓丽的暖亮色;静岩鸣泉相伴,碧绿胭脂互倚,五彩争胜,扑朔迷离。观吉瑞森教授的作品,有时利用传统构图的特点,表现画面飘逸、空灵的意境。有的构图则倾向于西画特点,整幅作品严谨、丰满、写实,利用刚柔相济的线条着力刻画所描绘的对象,再分别以浓淡、干湿、厚薄不同的色墨敷彩、渲染和皴擦,使画面对象的层次、空间、质感表现出极佳的效果。作者通过过硬的线条功夫,极强的色彩感觉,中西结合的创作观念,创作出一幅幅佳作。其墨线勾勒行笔流畅,前呼后应一气呵成,又抑扬顿挫显出深厚功力。读他的画,有一种清朗舒畅之美感,在百花争艳、万木葱茏的馨香与绿色中,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勃勃生气。

清新脱俗 亮丽雅致—吉瑞森花鸟画印象 | 美术科普

吉瑞森教授始终奉行着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原则,把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对自然和环境的热爱融化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作为描绘西双版纳花卉的领军人物,愿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文:刘祥亮)

清新脱俗 亮丽雅致—吉瑞森花鸟画印象 | 美术科普

画家简介:吉瑞森,一九六三年生,中国美协会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作品《海芋》入选2002年全国中国画新人新作展;《芭蕉》获2002年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60周年美术作品展河北展区金奖;《晨风》获2002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百年老干醉高风》获2003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优秀奖;《版纳三月》获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大展铜奖;《版纳三月》获200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竹根》入选十届美展;《秋韵》获第十二届全国中国花鸟画邀请展金奖。2006年被评为当代20位最具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青年国画家。作品发表于国内外各大媒体。

清新脱俗 亮丽雅致—吉瑞森花鸟画印象 | 美术科普

作者简介:刘祥亮,翰墨青州网主编,中共青州市委机关报《青州通讯》专职书画记者,诗人、作家、文艺评论家。

清新脱俗 亮丽雅致—吉瑞森花鸟画印象 | 美术科普

相关文章

  • 张德林:期待人书俱老的那一天[图文]
    张德林:期待人书俱老的那一天[图文]

    张德林作品对张德林老师的采访,在国家大剧院后一座安静的四合院里展开。我面前的这位中年书法家,神清气朗,谈起书法艺术时眼中便瞬间流露出喜悦的目光。半天的交谈后,我清楚地感知到,这是一位真正把书法融入了生命和生活的艺术家。与许多书香门第、家有师承的书画家不同,张德林出身于安徽来安的一个农民家庭,祖辈几代都没有人与书法艺术有过任何渊源。但就是这样一位农民子弟,凭借着对于书法的赤诚与热爱,一步步开拓...

    125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吴为山:好的雕塑蕴含人类的灵魂[图文]
    吴为山:好的雕塑蕴含人类的灵魂[图文]

    雕塑《蝴蝶仙子》阿利安·吉伯特(法)作为首届江苏文化艺术节重头项目之一,近日开幕的“金石之声”江苏·国际雕塑邀请展获得极大关注,此次雕塑展的策展人之一,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全国城雕委艺术委员会主任、著名雕塑艺术家吴为山先生。“金石之声”开幕之际,吴为山的“文心铸魂·...

    82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圆明园里的文物:它们现在何处[图文]
    圆明园里的文物:它们现在何处[图文]

    主讲人刘阳,1981年出生于北京,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著有《昔日的夏宫》、《三山五园旧影》、《谁收藏了圆明园》近日,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资助挪威博物馆160万美元换回7根圆明园石柱的事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关圆明园的那些珍贵文物都收藏在哪儿,又一次成为了大家所关注的。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刘阳告诉我们,仅法国最大的王宫(博客,微博)之一枫丹白露宫收藏的来自中国圆明园的金银...

    84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信念 情感 灵性 学养[图文]
    信念 情感 灵性 学养[图文]

    魏兴无黄山松云图中国画我生长在巢湖之滨、庐州大地这片热土上。上小学时因画毛主席像受到班主任老师的表扬而激发了学习绘画的热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高中时,在县一中大礼堂作为考场,在全县32人报考文艺兵当中,我以一幅扬子荣打虎上山的绘画而作为唯一一个合格者,被部队首长看中,走上了部队这所大学校。在部队里画过幻灯,做过宣传,下过连队,蹲过机关。退役后,做过农民,干过工人,上过大学,当过教师。上世纪80年...

    335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李宓:对我影响最大的艺术品[图文] 
    李宓:对我影响最大的艺术品[图文] 

    《两支蜡烛》当别人问起我是如何看待“艺术”这种不寻常的人类行为,或者什么是影响我最深的艺术品时,我定会毫不犹豫地说,“我崇拜绘画这一举动”,即使这听起来可能很做作。进入现代之后,艺术的形式早已有了无限可能,但绘画依旧是每一个艺术家和艺术史学者的启蒙。它是那样非同寻常的微妙,它是一种让最天才的艺术家似乎永远也无法精通的技能。我也深深崇拜KikiS...

    168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郑志刚:启功是个“照妖镜”![图文]
    郑志刚:启功是个“照妖镜”![图文]

    启功据诸家网媒报道,2012年7月26日,是启功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从网络及印刷品所刊示的照片看,启功生前体态圆肥、鼻梁架镜、爱眯眼笑,真有点他所自况的“熊猫”风味,进一步说,是“布玩具熊猫”。逮至晚年,策杖流憩、肉赘赘而腹便便,尽管寿祚绵长,遐龄九秩有奇,但还是很让人为他的健康担心。“熊猫”残年果然“病...

    1480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陆蓉之:我真的唱衰行为艺术[图文]
    陆蓉之:我真的唱衰行为艺术[图文]

    陆蓉之台湾艺术评论家、策展人,曾于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参与女性主义运动和行为艺术。陆蓉之(参加研讨会的)没有一个人,比我更老,从事行为艺术的历史更久。我在1972年就将行为艺术作为我的主体表现手段。我对行为艺术的理解可能跟你们很不一样。请原谅,因为我生在台湾,20岁就到了欧洲,当时嬉皮刚刚结束,我1970年代初到了美国,美国开始搞行为艺术,在推动女性主义运动。我没有什么感觉,我就是跟着潮流...

    100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语言的路径[图文]
    语言的路径[图文]

    黄宾虹焦墨山水编者按:收藏界对于创新型艺术家的认知,普遍来说是相对滞后的,而对于艺术作品的认识,往往首先是受主流社会思潮的影响。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艺术品收藏家们注重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如溥儒、金城、陈师曾等一些有着世家背景出身的画家,无论是市场的认可度还是画坛的号召力,在当时都是翘楚一时的;其二则是海派艺术看重画面富丽的审美观念。但这两个因素,在近百年之后的今天,都已经不是决定作品价格...

    63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画家张晓刚的创作危机[图文]
    画家张晓刚的创作危机[图文]

    艺术家张晓刚家住北京的张晓刚(微博)现年54岁,他那面无表情的人物肖像画拍卖价已经超过了1000万美元。最近两次心脏病发作之后,医生要求他休息──这是他30年画家生涯中的第一次。很少有画家能比张晓刚更好地代表中国美术的繁荣发展。他创作了给人深刻印象的身着中山装、头戴旧军帽的全家福画像而一举成名。然而,他意欲紧跟中国美术界发展的愿望也让他付出了代价。张晓刚现在还是生活在北京郊外一个传统村庄里一...

    46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艺评家谈裸睡艺术:裸睡就是一个噱头[图文]
    艺评家谈裸睡艺术:裸睡就是一个噱头[图文]

    面对周洁的展览,不同的艺术家发出了不同的解读和声音画家范明正认为,裸体其实只是一种很正常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家吸引关注本身也并没有什么错,“她展示的铁丝床等铁丝作品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中国美术批评家协会学术委员刘礼宾则表示,无论周洁方面如何解释,展览的海报上周洁确实是裸睡在铁丝床上的,这不能归结于外界的误读,刘礼宾说“就我目前看来,这个裸睡就是一个噱头。在...

    312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冯骥才:对得奖已经没兴趣了 只希望有机会发声[图文]
    冯骥才:对得奖已经没兴趣了 只希望有机会发声[图文]

    “那天中午吃饭,万宝龙首席执行官贝陆慈讲了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他说‘你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向公众讲明你的观点,让更多人重视这件事情,关爱你们的文化’。”许多80后从教科书上才能想起的人——冯骥才这么说。不过此次他不是以作家的身份,而是一位“民间文化守望者”。他是曾经的作家,如今的“民间文...

    728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杨玉良:栖居花鸟世界的笔墨人生[图文]
    杨玉良:栖居花鸟世界的笔墨人生[图文]

    杨老师作画曾品读过苏轼的《定风波》,一度迷恋词中的一句话:“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公坦荡真实的文人气度让世人不断揣测,是怎样的一位林间侠客将世俗的杂扰摒弃于山水之间,在观赏完杨玉良老师的花鸟画作之后,我对这种坦荡真实的文人气度又有了新的认识。好凉一个秋其实无论山水画还是花鸟画,注重的是专注于自然,将万物灵气汇聚于笔端,在提笔落墨之间才会彰显中国画所...

    145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崔岫闻:大于艺术的是什么[图文]
    崔岫闻:大于艺术的是什么[图文]

    崔岫闻作品生命的刻度及其精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也构成了大千世界中人的个性区别,也是每个个体存在的根据,更是本源自我原发能量源!有多精微?其实不多,数得过来!70亿分之一便是每一个不同的自己,也即是人类的一份子!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构成了人存在的根据!对于每一个个体用精微的尺度回放人生便回到了那个在母体腹中的本我;对于每一个个体用谬以千里距离找出差别的精微并努力放大,便是每一个个体存在的...

    199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千难一易画古都老屋[图文]
    千难一易画古都老屋[图文]

    李小可《雪》李小可重“表现”实际上是艺术创作的灵魂与内在动力。就是画家为什么而画?“有感而发”,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表现意识在作品中的注入。很多掌握一定绘画技巧与能力的人往往在创作中忽视与淡化了这个艺术创作的本源。他们的创作在已掌握的技法与形式上兜圈子,使其作品趋于程式化,无感受,无个性的一般的状态。所谓重“表现”就是...

    69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刘小东:我不那么重要[图文]
    刘小东:我不那么重要[图文]

    白胖子新疆和田,艺术家刘小东以现场写生的方式,追问当地人的生存状态钱梦妮“沙尘很大,画布上有沙,颜料像在沙纸上调和,运笔不畅。”艺术家刘小东在工作笔记上歪歪扭扭地写道。这是个需要与环境不断抗争才能画画的地方,新疆和田,2012年6月至8月,刘小东与其团队在这里展开现场绘画计划“刘小东在和田”。通过田野走访,刘小东找到采玉工人,以玉龙喀什河的...

    162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