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文字从童年的伤口倾泻而出” [图文]

时间 : 12-18 投稿人 : 湘儿 点击 :

“以色列电影第一夫人”阿尔玛戈小说《艾维娅的夏天》出中文版

“文字从童年的伤口倾泻而出”  | 美术趣闻

《艾维娅的夏天》中文版书封

《艾维娅的夏天》

1951年,10岁的女孩艾维娅与她的单亲妈妈亨雅在以色列的一个小村庄里相依为命。亨雅是纳粹集中营的一个幸存者,她被过去的记忆困扰,情绪不稳定,政府也无法帮助她和女儿改善处境。艾维娅一心想找到她的父亲,总觉得刚搬到村中的那个男人就是他父亲,而亨雅知道艾维娅的父亲为什么没有回到她们的身边……

“文字从童年的伤口倾泻而出”  | 美术趣闻

▲年轻时的阿尔玛戈,因其在上百部以色列影视剧中的出色表演,1997年她获得以色列电影学院终身成就奖,被誉为“以色列电影第一夫人”。

她是以色列影坛的“第一夫人”,以色列电影起步时,她已经是其中一分子。她出演了上百个清一色的说着希伯来语的角色,她饰演的母亲坚强而隐忍。吉拉·阿尔玛戈(GilaAlmagor),她给人的感觉就像以色列电影,既天真得如同一个孩子,又沉重得处处都是伤口。

近日,这位74岁的以色列电影人带着一本童书来到上海某文学节。她竟然兴奋惶恐得像一个孩子,捏着讲稿的手微微颤抖。她说:“在生命中途的某一天,我第一次有勇气回到童年,狠狠扒开那些伤口,文字从我体内倾泻而出。”这本书就是《艾维娅的夏天》。出版27年后,该书中文版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著作被列入以色列教材

“我母亲在怀我的时候成了寡妇,那年她23岁。我的父亲在1939年犹太人大屠杀中被一名阿拉伯狙击手杀害。我在父亲被杀四个月后来到这个世界。而我的母亲整日生活在梦魇和愧疚感之中。”

这段已经为许多人熟知的经历从吉拉口中娓娓道出时,仍然令人震动和悲恸不已。而她只是说:“我的童年与众不同,谈不上艰苦,但是很与众不同。”说话间,一身黑色服装显得格外庄严肃穆。1939年7月22日,吉拉出生在建国前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因为父亲的去世和母亲的精神疾病,她不得不在各个儿童寄养机构间颠沛流离,饱受屈辱。

在她10岁那年的夏天,母亲将她接到自己身边住了一段时间。印象中的童年,母亲的手上纹着纳粹集中营里的数字编号,时不时歇斯底里地大叫和摔东西;因为在寄宿学校里生了虱子而被母亲强迫剃光头,如同集中营里最常见的女性形象。尽管已经没有战争,但是战争的创伤残留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不经意的角落,时刻会翻涌而出,这便是吉拉记忆中战争最残酷的地方。而对于一个10岁的小女孩来说,孩子的苦难就是孩子的苦难,当她被人耻笑,在舞台上丢脸,生日派对没有人来,甚至无需将它看做犹太人的苦难或是以色列的苦难就能够体会。

获1989年柏林银熊奖的电影《艾维娅的夏天》便取材于这段吉拉童年的真实经历。在书中,吉拉创造了一个名叫“艾维娅”的女孩来承载自己的童年经历。这个古怪的希伯来语名字意思是“她的父亲”。在书中,艾维娅误将他人认作自己的父亲,通过对父亲的追寻和辨认,艾维娅逐渐成熟。而在同名电影中,吉拉饰演了艾维娅的母亲,通过对母亲角色的置换和体察,完成了对母亲的祭奠。

该书是以色列迄今为止最为畅销的读物之一,被重印了40多次、翻译成16种语言,并被以色列教育部列入学校必修教材。作为一部儿童题材的作品,它迸发出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吉拉说:“作为女儿,那是我对母亲的回忆。作为以色列人,那是我对大屠杀的记忆。”

写作是愈合的重要环节

“多年来我始终记得当时的一切,我将这些回忆锁在记忆的匣子里,仿佛对自己说:有朝一日我会回到过去,那时我将有勇气触碰这些回忆。”当吉拉逐渐成为以色列影坛必不可少的角色,在各个顶尖剧院担任主演,拍了不计其数的电影和电视剧,从悲剧到喜剧到歌舞表演,她对写作的恐惧伴随着她强烈的写作欲望也在不断膨胀。

这种恐惧来自于她很早就中断了正规学校的学习,她15岁时就来到特拉维夫,连十年制义务教育都没有完成,就只身一人在这座大城市工作。逐渐成为一名演员时,她一个字都没写过,当她渴望书写时,甚至找到了一个写作搭档记录口述,却仍不敢亲自写作,“我害怕每一页纸都在嘲笑我”。最终,帮助她克服恐惧的是另一种来自生命的恐惧。

“有一天,我12岁的女儿要我答应她不在她放学回家之后哭泣。直到那时我才意识到我一直在哭泣,这让她感到恐惧,正如小时候,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让我感到恐惧。我向女儿承诺我会好起来的,她可以放心去上学,她回来时会看到我很好。当她离开家之后,我从她的抽屉里拿出一个笔记本,开始写作。”

吉拉一连写了十天,中间没有停歇,没有过多考虑,无需搜寻词汇,也无需布置开场白,她就像着了魔一样。几十年来藏在她体内的东西被倾泻而出,“我只需敲开一个小小的缝隙,所有的东西都奔涌而出。我觉得仿佛那个艰辛的夏天所发生的故事从我体内尖叫着跑了出来。”

几乎用生命写就的《艾维娅的夏天》大获成功,很快被改编成话剧,继而是电影,并在1989年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此后,吉拉又写了《苹果树下》《梦想女孩的渴望》《只有天空中的星星》等多部作品。然而,她仍然不敢称自己是一名“作家”。“一位著名的以色列诗人说过,‘只有那些关于我自己的故事,我才知道如何讲述。’写作是我愈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战胜了我的噩梦和那些让我感到恐惧的事情。我的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吉拉说道。

相关文章

  • 段正渠:朋友[图文]
    段正渠:朋友[图文]

    刘永贵敦煌[46X55]2008好朋友是啄木鸟,说说叨叨不一定那一嘴就说到地方上,有时疼有时痒,反里正里都有益处。永贵是有益还有趣的朋友,言语动作都能妥妥的放在人最想抓挠的地方。认识永贵快30年了。身为某纪念馆馆长,永贵却一直惦挂着画画的事。十多年前我为他二十几年集成的一册小书写过几句话,为他的产量吃惊过,也是真心夸了他的作品质量。最是记得永贵信手拈来自然而然,从朴拙的根基里显出的豪迈性格。这...

    32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林风眠的风景与花鸟题材画:墨色的和声(图)
    林风眠的风景与花鸟题材画:墨色的和声(图)

    林风眠作品《猫头鹰》(1960年代),现藏于中华艺术宫李明娜说起林风眠,自然会联想他的仕女画,很多人喜欢,我也是。来到中华艺术宫,面对林风眠专馆里的作品,我会更多地流连在他的风景和鸟类作品前。一幅“江舟”,画于抗战时期的重庆山水,作为校长的林风眠率师生迁徙途中,方构图,一排高山扑面而来,把水面压得很低,一叶小舟驶过窄窄的江面,雾中可见远山。用色少许,粗笔勾勒,以墨扫...

    99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魏青吉:新水墨创作需要方法论转换[图文]
    魏青吉:新水墨创作需要方法论转换[图文]

    作为年青一代新水墨艺术家,魏青吉亲历了90年代以来传统水墨向新水墨转变的过程,在西方现、当代艺术与本土“85美术新潮”运动的影响及自我兴趣使然下,魏青吉于美术史的高度上清晰认识到新水墨与传统水墨在创作方法论上的区别,艺术家在当下的“在场”是新水墨创作的必要条件,既要衔接传统文脉,又要在水墨语言方面有所建树;既要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探寻差异性,又要极力避...

    149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华裔剧作家黄哲伦:“通过写作完成自我身份认同”[图文]
    华裔剧作家黄哲伦:“通过写作完成自我身份认同”[图文]

    黄哲伦1988年,黄哲伦凭《蝴蝶君》一举夺得托尼奖最佳戏剧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美籍华人。他创作了大量跨文化沟通、东西文化交流题材的作品。《铁轨之舞》、《刚下船》与《家庭挚爱》是他关于美国华人移民故事的“美华三部曲”。其中《铁轨之舞》将在5月9日至5月19日的乌镇戏剧节上首次与大陆观众见面。▲《铁轨之舞》剧照。说到美籍华裔剧作家黄哲伦(DavidHenryHwang...

    61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刘小东与贾樟柯的艺术立场[图文]
    刘小东与贾樟柯的艺术立场[图文]

    刘小东作品《三峡新移民》,贾樟柯用镜头拍摄下他的整个创作过程,成为其纪录片《东》的主要内容。而很多人知道刘小东恰恰是因为《东》和《三峡好人》这两部影片。刘小东影像展《儿时朋友都胖了》近日正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举行,展出艺术家自1984年至今拍摄的千余幅摄影作品及其相关的纪录片与电影。展览期间,刘小东与贾樟柯以“艺术的立场”为题进行了一场对谈,在贾樟柯看来,刘小东绘画中&...

    222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荷赛摄影奖为何爱葬礼[图文]
    荷赛摄影奖为何爱葬礼[图文]

    “荷赛”为何爱葬礼?张浩孩子的尸体,拥挤的人群,局促的巷子,悲痛和哭泣,阳光和苍白。又是一张令人无法从悲伤的基调中走出的照片,正如多年来无法舒缓的巴以关系;又是一张拍摄葬礼获得“荷赛”年度大奖的照片,正如21世纪以来战争的新闻仍不时占据报纸的头版。2013年2月15日,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即WPP,因该项目总部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中国媒体...

    25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周愚山:关于我的书法之路[图文]
    周愚山:关于我的书法之路[图文]

    百岁老书法家周愚山一我从小开始学识字学写字。五六岁的孩子,谈不上书法,那只能算是涂鸦。我六岁入学,就学于黄河路益寿里弄口毓贤小学,回到家里,父亲(字钟麟,讳毓仁)除了管理求古斋书局的生意,关起门来就辅导我写字。尽管我学习用功,但父亲总是不满足,恨铁不成钢。父亲是苏州绿荫堂书业学徒出身,有志气,爱学习,学习勤奋,自学成才,练就一手魏体书法,善写斗方榜书。当我开始学字时父亲就用自己的经验教育培...

    167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雕塑家的艺术跨界实践[图文]
    雕塑家的艺术跨界实践[图文]

    小眯嘻系列·哇顾飚,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63年生于江苏无锡,一位从传统中来要到未来中去的崇尚跨界创作实践的艺术家。1980年入行,三年后,被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柳家奎先生选为徒弟。1987年赴镇江师专美术系学习。上世纪九十年代前积极参加工艺美术行业大小会展,基本拿全工艺美术行业大小展会奖项,被戏称为三等奖专业户。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侧重于城市公共艺术的创作,在城...

    109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李健亚:赵无极执画笔去天堂[图文]
    李健亚:赵无极执画笔去天堂[图文]

    赵无极世界抽象派艺术大师、法籍华裔著名画家赵无极将在天堂中继续其东西方绘画的创想。4月9日下午,赵无极因病医治无效在其瑞士沃州的家中逝世,享年92岁。而昨日,赵无极的母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为杭州艺专)在举行的85周年校庆馆藏展中,为赵无极的画作献上了鲜花,以进行特殊的纪念活动。与此同时,记者从中国美院前院长肖峰处了解到,赵无极遗愿之一是希望在杭州建立一座纪念馆。赵无极的身后事,包括遗产等问题将...

    26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钟文:用书法传达别样的人文情怀[图文]
    钟文:用书法传达别样的人文情怀[图文]

    《春华秋实》钟文出生于江西赣州,自幼热爱书法艺术,六岁始习柳、颜,好古问古而不拘泥于古。赣州地区自清代以来人才荟萃,少长咸集,大批诗人、学者、政治家、艺术家均居住于此,书法作品触目皆是,所以钟文从小就耳濡目染,用他自己的话说,“华夏民族的血液中就有书法审美的遗传,历代书家赋予了书法别样的文人情怀”。汉字,之于中国人,甚至对整个东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书法是人类最早...

    133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南怀瑾一生传奇 能否称“国学大师”向有争议[图文]
    南怀瑾一生传奇 能否称“国学大师”向有争议[图文]

    南怀瑾9月29日于太湖大学堂逝世享寿95岁。图片来源:台湾《旺报》中新网10月1日电著名文化学者南怀瑾日前去世,享年95岁。他的一生宛如传奇,曾习武学文,在台湾备受推崇后又在大陆掀起传统文化热潮。对于他的学术造诣,则有着非常不同的评价,有人奉他为“国学大师”,亦有人认为他的著作有常识性错误。从九月下旬起,南怀瑾病危的消息就开始在网络传播,对于病情的猜测也各式各样。流言...

    190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贾廷峰:当代画家成名之后,为何越画越差?
    贾廷峰:当代画家成名之后,为何越画越差?

    贾廷峰最近看了太多形式各异的画展,浮华喧嚣后猛然发现,许多原本画得不错的当代画家们均沾染了一些时下拜金、浮夸社会的不良习气,纷纷在“多年媳妇熬成婆”有了点名气以后变得一夜之间都不会画画了。似乎都在啃着残存的一点点可怜的老本不断消费着自己,这一艺术现状让我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看到那千万张大同小异的画面构图、一模一样的绘画题材,仿佛山还是那座山,水也还是那些水,没有零星半点儿...

    82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放下权威:当代艺术中的艺术家与网络[图文]
    放下权威:当代艺术中的艺术家与网络[图文]

    在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中不难发现一种现象,那就是所谓的“网络模式”。实际上,这种现象吸取的是20世纪90年代关于艺术是社会互动和政治参与的一个平台或实验室的理念。在网络模式中包括了视觉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但是其创作又远远超过了视觉艺术的范围。而且,网络模式不仅仅促进当代艺术的发展,同时也模拟网络博客的方式,在社会传媒中得以广泛地应用。在这个模式的影响之下,传统艺术和艺术...

    27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高鸿:张海如此创造力还是莫张扬的好[图文]
    高鸿:张海如此创造力还是莫张扬的好[图文]

    张海书法“退一步想留几分心”2011年10月31日《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发表了白言先生的《不必理他们,让他们随便玩》一文,应该是对我的《张海的书法价格,体现在“书艺”还是“职务”?》(2011年10月17日《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一文的“回音”,并希望“高鸿先...

    81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中国书画传统中领悟继承与创新[图文]
    中国书画传统中领悟继承与创新[图文]

    傅抱石作品《秋林行吟图》文/张璇供图/刘文杰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品作为投资及收藏市场上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在市场表现还是在民众的情感接受度上都名列前茅。然而近年来,一批定义为“中国书画”却完全不遵循笔墨的当代书画作品,所创造的天价神话一个接一个出现,动辄即拍出几千万美元,这就直接导致一些跟风的投资人士纷纷转向“轻视传统、重视当代”的艺术误区。那...

    76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