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林风眠的风景与花鸟题材画:墨色的和声(图)

时间 : 12-09 投稿人 : 小鑫 点击 : 1001 次

林风眠的风景与花鸟题材画:墨色的和声(图) | 美术知识

林风眠作品《猫头鹰》(1960年代),现藏于中华艺术宫

李明娜

说起林风眠,自然会联想他的仕女画,很多人喜欢,我也是。来到中华艺术宫,面对林风眠专馆里的作品,我会更多地流连在他的风景和鸟类作品前。

一幅“江舟”,画于抗战时期的重庆山水,作为校长的林风眠率师生迁徙途中,方构图,一排高山扑面而来,把水面压得很低,一叶小舟驶过窄窄的江面,雾中可见远山。用色少许,粗笔勾勒,以墨扫乾坤气势画出山体,表现出紧迫感、沉重感和压抑感。

“山庄”(之二)是作者钟爱的题材,色墨布满画面,层层推拉,墨色参半,难分难解。暮色苍茫,天空、水面泛着最后的白光,黑瓦白墙,大大的门,少见窗,不见人。记忆中的山庄,回不去的故乡,那样的静美、凄美,魂牵梦萦,一并在画中释放。

一幅“猫头鹰”肖像,正面大特写,1960年代画。湿润的笔墨,淡墨淡彩。正方形宣纸布阵,下方1/3处拉出一根线条横贯东西,缩成一团的猫头鹰稳稳地静静地伫立枝头,这只猫头鹰神色严肃,目光专注,它的视线和我们的视线形成一个角度,呈现出一种空间感和距离感。眼神炯炯,蓄势待发,不知它是否已找到目标,但我们感到它并非等闲之辈。作者的取材、构图和表现形式独具匠心,因为传统文化中对猫头鹰的评价带些贬义,一般画得较少,是否寓意着直面挫折和非议?粗硬的羽毛,金黄色的树叶,寓意着倔强的脾气,淡泊专一的心态,很自然地令人联想起作者的经历和心境,这是不是他的自画像?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是否在告诉我们,猫头鹰,也是一只鹰,虽然卑微也有自信,颇具个性却也敏感。

还有他画的乌鸦,似乎也是动物中的另类。但他都赋予它们人的感性。一只乌鸦通体墨黑,正侧面,缩肩,像一个行脚僧人,踽踽独行。

“独立”,主角是一只小鸟。黄昏,左下方水岸边,一只小小小小鸟,侧立着,望着前方,整个画面好像是为它打开的,令人生发出怜悯和关爱之心。它的处境如何?它将飞往何处?

“梨花小鸟”画于1970年代,薄雾笼罩,10来只小鸟栖息在梨树枝头,是同行?是亲友?树枝纵横交错,鸟语花香,粉绿色的背景,是否寓意着曾经的美好而短暂?人生的“悲欣交集”?

一幅“飞鹜”,具有电影感,有时黑白画面对视觉的冲击是强烈的。看,乌云翻滚,湖水涌动,水天一色,各泛白光,近处的芦苇,用浓墨渴笔拉出迅疾苍劲的线条,在晚风中摇曳晃动,影影绰绰。时任杭州艺专校长的林风眠,常在西子湖畔散步,当时并未画下来,直到1950年代定居上海,才从脑海中汩汩流向画纸。这类题材他画过多幅,有6只一队的、有5只一群的、有两只双飞的、有一只独飞的,寓意各有不同。直到1960年代,还有这样的画作,可见此情此景曾经怎样深深地触动作者的心灵。

“我独无才作画师,灯残墨尽夜眠迟,青山雾里花迷径,秋树红染水一池。忧忆青丝魂已断,谁知白发梦难期,山村溪水应如旧,片片浮云处处诗。”他晚年的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的画。他命运跌宕起伏,孤独伴随一生,为人谨慎低调,艺术上却主张和践行大胆与自由。他的人生,早年从北京退到杭州,从杭州退到上海,晚年再由上海退到香港;他在艺术上是勇敢的,是前行的,执着的。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白居易所诗。

他的人格高尚,犹如玉树临风。希望能看到林风眠先生更多的画,尤其是他晚年的画。他为艺术奋斗的一生,中西绘画、力与美、含蓄与豪放,在他的画中表现得如此纯粹、和谐、丰富、完美。看他的画,可以净化灵魂,看他的画,启迪我们去过有创意的、有诗意的生活。

相关文章

  • 为什么写实主义在中国能代表官方主流[图文]
    为什么写实主义在中国能代表官方主流[图文]

    奥赛博物馆馆藏作品由米勒、库尔贝领衔的“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展自从2012年11月中旬开幕后,至今仍在中华艺术宫展出。近日,艺术家杨千观看之后谈了他的感受:“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中国居然还有那么多所谓的写实派在模仿或跟风。写实主义已经进入历史100多年,为什么在中国还能代表官方主流。这不得不让人反思。在21世纪,艺术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说到...

    39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汉代玉器“汉八刀”和“游丝毛雕”技法最突出[图文]
    汉代玉器“汉八刀”和“游丝毛雕”技法最突出[图文]

    汉代玉辟邪汉代玉器继承了春秋战国时代玉器的传统,并有所变化和发展,把中国古代玉器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汉武帝首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以礼器、佩饰为主的儒家玉器体系,也因此得到了大力扶持。汉代玉器的材质主要是和田软玉。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新疆和田美玉沿着“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进入中...

    846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最新研究揭秘:狂人梵高其实不疯也不穷[图文]
    最新研究揭秘:狂人梵高其实不疯也不穷[图文]

    美术史上的“狂人画家”梵高,才华洋溢却穷途潦倒,最后举枪自戕,悲剧的一生激发人性共鸣,让他倍受世人爱戴。最新的研究却指出,梵高不但没疯,且是理性又心思缜密;他也称不上“怀才不遇”,成名的速度比同时代的画家都快。集“狂人、情人、诗人”特质于一身的艺术大师梵高,逝世已120年,但有关他的种种传闻迄今仍争辩不休。继德国专家出书...

    338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从一次美术评奖谈起[图文]
    从一次美术评奖谈起[图文]

    宋永进美术评奖,大多难以十全十美。是因为众口难调?是因为评审缺乏公平性和公正性?是因为评审导向偏离了学术的轨道?是因为某些评委根本不具备学术的资格?还是……不过,今年由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举办的“视域江南——浙江省油画作品展”,却在圈内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意外的获奖喜讯不久前,几位毕业多年的学生打来电话,兴奋地传报油画作品...

    190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李真:跋涉于现实与虚无之间[图文]
    李真:跋涉于现实与虚无之间[图文]

    《金汤》 120cm×193cm×86cm 综合材料 2012继2008年“神魄”个展之后,时隔六年,李真再次于北京亚洲艺术中心举办个展“荒徒——李真凡夫系列首展”。自1999年第一次举办个展至今,李真以平均每年一个展览的节奏已经走过了14年,对于一位雕塑家来说,这无疑是一段密集而高强度的艺术之旅:创作、运输、考虑场地空间关系,一个个展览的接替到来,让李真觉得这14年过得很快,每次个展既是新作的...

    161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朗月照昆仑[图文]
    朗月照昆仑[图文]

    朱锦林虾戏图朱锦林将军书画简历1950年生,江苏省扬州市人,祖籍浙江杭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美协顾问,中国海上书画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副司令员,中将军衔。朱锦林时果其自幼喜欢绘画,后被部队作为文艺骨干特招入伍,携笔从戎。因立志报效祖国、献身国防,转习军事。军务遐余,情系丹青,临池不辍,涉猎山水、人物、花鸟,尤喜画虾、画鸡。其绘画...

    838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梓印墨韵两相宜[图文]
    梓印墨韵两相宜[图文]

    田宇原柳永词《望海潮》印刷术是中国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居功至伟。然而,历来人们关注的重点,可能容易偏向于“术”,也即印刷术作为一项技术成果的本身,重点自然是毕昇的活字印刷。在激光照排诞生之后,活字的“铅与火”成为历史,活字之“术”自然也成为历史。这一伟大发明的光环,是否会渐渐...

    106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冷军 写实绘画是留给艺术最后的一点规矩
    冷军 写实绘画是留给艺术最后的一点规矩

    摄影:陆峰在写实油画市场走俏的情况下,此次在艺术北京上带去冷军作品的美丽道艺术机构并没有遭遇大卖,这在旁人看来实在是蹊跷,这可是“冷军”的作品。借由“写实油画”这一话题采访到冷军,才了解到原委,原来是艺术家不愿意卖。略微不太好意思,冷军笑着说:“是这样,大部分作品不作销售,我想为自己未来美术馆留着。”据说,这位艺术家还一度在...

    190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陈履生:菲律宾文化融合中的博物馆建设[图文]
    陈履生:菲律宾文化融合中的博物馆建设[图文]

    菲华历史博物馆“走马观花”有时是一种贬义,认为不了解具体情况,浮光掠影,或者说至少所了解的不够深入和具体。但是,有时候只需要走马观花就够了。能够了解其大概,尤其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只有生活在那里一辈子或几辈子的人才有可能了解其中的很多内蕴。可是,对于观光客来说,浮光掠影的了解其大概也能够知道这个国家的政治和文化的基本层面。菲律宾之行改变了我过去从书本和媒体中了解到的对于...

    1297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戴都都油画作品:魔幻的世象[图文]
    戴都都油画作品:魔幻的世象[图文]

    青铜时代·把酒论英雄-266cm×660cm-2008中国美协理事、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反映现实并不都意味着客观的再现。这正像现实社会在我们每个人内心产生的反应并不相同一样,对于曾经被现实撞击过并在心理永远落下伤痛的人而言,现实在他的内心也多半会被扭曲,心理的病灶一直会改变他观看事物的正常方式。这种被魔幻了的现实世界,虽非是...

    178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从开启民智到美育启蒙[图文]
    从开启民智到美育启蒙[图文]

    中华书局为资助上海美专清寒学生事致刘海粟函看上海美专与中华书局的文化联姻书映丹青,墨染春秋,中华书局和上海美专百年同行、并世齐辉,一个世纪间,这两个名字早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符号,在中国美术史和出版史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成为近代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匆匆翻过的一页,也是上海这座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和推动着中国美育的启蒙和进程。1912年元月,在上海,“中华书局&rdq...

    1310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艺术:请再多来点性[图文]
    艺术:请再多来点性[图文]

    毕加索描绘的阿维尼翁妓院作者:JonathanJones编译:怀心在当今的艺术里,性占有的份量太少了。回首现代主义和20世纪的艺术,解放肉体一直是一个重点,在文学这一领域,我们有DH劳伦斯,从禁欲土壤里诞生出的放纵之爱,有JamesJoyce,这位维多利亚时代最后幸存者,不羁的描述着对LeopoldBloom的内衣有关的幻想。这两个人交相辉映,带头冲破了被固守多年的“肉体禁锢&r...

    47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画家眼中的云冈石窟[图文]
    画家眼中的云冈石窟[图文]

    云冈佛像许多人慕名游云冈,只为一睹昙曜五窟大佛的博大与雄浑、五华洞艺术的灿烂与辉煌,但作为艺术工作者,仅凭一时感官喝彩是不够的,如能近距离临摹、描绘,不断体悟这些精美绝伦的佛教石雕艺术,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艺术的精进是不言而喻的。这里我们介绍几位云冈石窟研究院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是毛志喜、李藻华和梁力强,说说他们的云冈情缘及其对佛教艺术的追求。云冈石窟是世界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洞窟规模宏大、...

    151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徐冰:艺术为人民[图文]
    徐冰:艺术为人民[图文]

    徐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图为徐冰创作《何处惹尘埃》,尘埃是他“9·11事件”后收集的。上世纪70年代末,他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接受最传统的社会主义艺术教育。在校期间,他表现优异,先生们评价:根正苗红,人才难得。80年代末,他搞出和学院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完全割裂”的《天书》。在4000多个一本正经却又连他自己都不认得的“...

    824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中国美术馆是否变成出租空间“停车场”?[图文]
    中国美术馆是否变成出租空间“停车场”?[图文]

    佛头像(关山月美术馆展览图)近日,有美术批评家称,中国的美术馆缺乏健全的策展人制度,变成了租场地的空间,“没有自己美术史描述和陈列!没能见到经典作品!没有强大的藏品体系和资金、政策、社会支持!没有美术馆专业道德和规范标准!没有公众自觉参与和文化认同感!总之中国没有美术馆文化!”一时间,这番犀利的言辞引发了公众的热议。那么,中国的美术馆真的变成出租空间的“艺术...

    52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