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谈积彩色调水墨画的营造

时间 : 12-20 投稿人 : 北北 点击 :

华人艺术家旅居海外,薪传东方文化艺术,弘扬和推广中华五千年博大精深之文明,赤字之心常为世人欣赏赞扬,“北溟之鱼化为鲲鹏,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九万里,其志在凌云浩水间”。无论北溟之鱼抑或南溟之水,鲲鹏振翮均意在执着求索之中。纵观近百年来诸多东方艺术大师如徐悲鸿、张大千、林风眠、刘海粟等均远涉西方,展现和振兴东方艺术的神韵与雄风,又从西方撷取精华,融东西艺术为一体,再展开东方艺术之新风。如徐悲鸿所说:“西方画也可采者融之。”更值得钦佩者乃林风眠打破传统国画“重墨轻色”的桎梏,首先把西方环境色即印象派色彩变化运用。实则中国画在汉唐之前即是色彩斑斓、沉雄博大、神采飞扬,唯文人画兴起之后逐渐转入淡雅逸华为主的审美观点,以写意抒发胸中逸气为追求目标,色彩顿缩。历代皆在笔墨上掘深探微,“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色不可夺墨,犹宾不可溷主也”。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阐明以墨代色的原因为:“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之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是运连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沈宗骞虽然认识到“天下之物不外形色而已”,但他受文人画家的人生观、审美观、宇宙观和佛、道、禅的影响,仍主张描绘物象时,“既以笔取形,自当以墨取色,故画之色,非丹铅青降之渭,乃在浓淡明晦之间能得其道”,从主观意识上忽略五彩缤纷的自然之色。究其长期以来“舍色求墨”的根源,乃老、庄思想统领的结果。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庄子也曰“五色乱目”。因此,在观念上贬低、忽视、排斥了自然色彩的美学功能,掩盖了色彩的光辉。

但是现代人思想观念,随着人类和科学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东西方文化又相互渗透撞击,知识结构重新组合,文化格局更加多元和纵深,世界虽然变得很小,但人的思维却更为广阔博大,节奏随之迅速跌宕,审美观念愈发激昂多面,让人在体验认识东方悠久的典雅的传统艺术韵味之后,又对现代审美情趣加以观照,墨色的黑白世界已无法概全今人之情愫,《画论》中的春晃、夏苍、秋青、冬黑之水色,也不能表达大千世界诸多冷、暖相互对比的细微色彩调子。前人在石青、石绿、朱砂、藤黄、花青等原色和墨的结合上作了可贵探索,但色彩的科学分析及环境影响、互补等,许多复合色如黄灰、紫灰、蓝灰、红灰、银灰等印象派色彩原理,在宣纸上的表现力,前人还未予以深入研究和实践,即使张大千、刘海粟开创泼彩画,亦是用石青、石绿、朱砂、藤黄等中国画固有色在画面局部或浓墨中心泼上渗化,而混合的中间色彩调子仍未见形成。但在历史画坛上相比于王洽泼墨,李成惜墨,只讲墨法的片面观点,已是很大突破,不容否定开创之成就。画坛在习惯势力的延续以及陈陈相因的束缚下,中国画色彩发展之难,陋习之固,实践之艰,是由许多历史原因及保守势力所造成。当初徐悲鸿先生仅在所画的水墨猫、马、喜鹊背项等处直接敷上白粉,即遭保守派的惊呼,要发起不许他摧残中国画的讨伐。林风眠的画长期得不到承认,被认为在宣纸上作西洋水粉画。直至七八十年代中有许多画家大胆以浓色涂抹也遭否定,难怪西方人见到淡雅飘缈或浓黑苍玄的坚守了千百年传统不变的中国画,习惯地称为“黑色的画”,认为中国画的色彩表现力不及西画宽广,难与之媲美。然而并非如此,宣纸对色彩的反映和包容却是无限的。余移居西欧多年,亲见西方各派大师的色彩原作,研习默化,含英咀华,开拓和营造印象派色彩在宣纸上的种种尝试和体悟,发掘了色彩在宣纸上的许多微妙反映及渗透与承受力,认为不比西画逊色。在结合西方之胶彩和传统中国颜料并用的实践中,用拓、泼、冲、印、沁、沥、染、罩、提等诸法,反复积色宣纸的正反两面,通过对颜色隔纸的过滤和各种泼、积技法的运用,可以出现许多复合色和形成微妙的多种色调。由于通过宣纸本身的渗化作用,使色泽鲜明,色相明确的调子十分透明,厚重丰富,确可说有些色彩表现力使西洋画也望之不及。

宇宙万物,多彩瑰丽,确非一种墨色可以表现。纵观千百年来有许多人认为:水墨画最为苍白之弱点在于难呈现景物之璀灿色彩,用色多以易融化渗透的花青、赭石、胭脂等色轻描淡抹。在墨的绝对统治下,作为附属、厚重的矿物质颜色也是局部使用,不敢作为主调;仅有完整的“笔法、墨法”研究的中国画舍弃了半壁河山的“色法”,是不完整的审美标准。“笔情墨趣色辉”的研究方向应该受到鼓励和承认。如果说中国画要使全人类都能认同和欣赏,就要融合西方色彩学观点在宣纸上显现色彩的光泽和力度,形成有张力、色相明确饱和的调子。因为“水墨为上”的旨趣,西方人确实懂得不多,很难从“墨分五色”中真正体悟出色彩来。我在德国讲学时,即有人当场问我:“墨究竟分哪五种颜色?”并认为不科学,因按光学原理分析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颜色,这也是东西方文化差异。西方画家忠实地、仔细无漏地再现客观自然,真实地观察同一视点的景物,记录同一时间光影色彩的变化,科学地毫无主观臆造地描绘环境色是守理性、讲真实、重科学的观点,与东方崇尚自然、含蓄内向、重视心灵主观意念的画论存在极大差异。中国画的水与天,常用空白不着点墨片色去让人体悟色彩意境,而西方人以为这如同“皇帝的新衣”一样荒谬。我曾在西方的一次画展上展出一幅“野渡无人舟自横”的画,上方有三分之二的空白天空,表现空寂高旷下的野水更加静谧和悠远,下方三分之一是河岸和一叶停泊的扁舟。有位购画者希望将上方三分之二的画面截去,只要下方那三分之一。他以为上方的三分之二什么都未画,只是宣纸材料本身,不应有价值(因中国画以大小尺寸论价),不像西画即使白色墙或天空,都要以混和冷暖亮色去表现其中的对比,往往看似白色部分,而确是色彩非常丰富的地方。因此,中国的水墨画欲在西方取得赞同和共鸣,要挣脱单一的被奉为永恒不变的传统审美体系,发展和开拓色墨交融的新风貌,允许用鲜明的粉色和水性颜色交错使用,以透明和覆盖积色重迭,颜料也不仅是中国画颜色,可以拓展胶性颜料交错使用,让宣纸作最大程度地承受发挥特性及优点,并营造出繁复和谐、对比丰富的具印象派风格的色彩调子,呈现色彩的个性和魅力,而浓淡变化的墨色和这些色块相互渗化衬托,交织组合,形成组合透明沉稳,流畅委婉,意韵无穷,有独特风格和审美价值的中国画,使西方绘画的丰富色彩和表现手法融入中国绘画的丰富色彩和表现手法之中。

相关文章

  • 宣纸制作:传承在前 发展在后[图文]
    宣纸制作:传承在前 发展在后[图文]

    中国宣纸集团内待蒸煮的稻草对话中国宣纸集团董事长胡文军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中国宣纸集团董事长胡文军认为,宣纸制作100多道工序,是典型的系统性和集体性的传承艺术:“‘皮’、‘草’、‘水’、‘技’是制作中最重要的几个要素。宣纸是独特的,但不是唯一的,&ldq...

    75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何红舟:因为热爱所以不悔才会坚持[图文]
    何红舟:因为热爱所以不悔才会坚持[图文]

    他是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新具象工作室导师,他的多幅作品获得了全国性展览大奖,他生性温和,却常因被现实所羁绊而懊恼……他是我们今天走访的艺术家——何红舟老师。多年前何老师就把自己的画室定在杭州的老余杭,虽与自己城西的家有些远,但也不辞辛苦来回奔波。刚搬去的时候画室周围还很冷清,现在日益繁盛,渐渐热闹起来,画室前的路似也宽敞许多。童年的回忆...

    73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东坡书法的启示:书是心中所发[图文]
    东坡书法的启示:书是心中所发[图文]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知名书画家萧海春近几年对苏、黄、米三家都用功极深,在前不久就苏轼书风与临写体会进行对话时,他认为,苏东坡对宋代及以后书法影响巨大,就书法而言,苏东坡并不是复古,而是托古改制,“书是心中所发,说到这里不得不谈到当今书法里的创新问题——书法没有创新。”苏东坡于书法早年学“二王”,中年以后学...

    281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墨彩相辉映 书画两相宜[图文]
    墨彩相辉映 书画两相宜[图文]

    蔡华立藏民68×70cm蔡君华立,吉林磐石人也。上世纪80年代,华夏大地百业待兴,于书画一途亦然。华立性喜书画,又生逢其时可谓得天时;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为其艺术生涯之始可谓得地利;华立朴实敦厚,多得当代书画大家前辈赏识指点,可谓得人和。以华立之勤奋,又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终得丰硕回报。大凡中国书协、美协之展览,多能入展、获奖。作品多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纪念馆、碑林收录收藏。于...

    116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图文]
    邵大箴谈胡永凯:学院情结与自由创造精神[图文]

    胡永凯胡永凯君是一位受过系统艺术训练,带有学院情结,但又有自由创造精神的画家。学院训练与自由创造精神本来并不相悖,但是不少在学院受过教育的人,只学到了造型的规矩和法则,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终不能独步行走,更不用说自成局面了。我说胡永凯有学院情结,主要是指他尊重造型规律与原理,珍惜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和技巧,但又不为之所束缚。走出校门之后,他善于结合工作实践,深入领会艺术奥秘,寻找适合发挥自己...

    177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那些被遮蔽的民国艺术家们[图文]
    那些被遮蔽的民国艺术家们[图文]

    彭友善《紫气东来》近现代国画市场上,最受瞩目的一向是张大千、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林风眠等几位大师级人物,其作品动辄百万千万的高价广为人知。不过在这些闪耀的名字后面,还有一长串艺术家长期扮演“沉默的大多数”的角色。近年来,随着艺术市场的发展,人们的眼界不断扩大,学者、收藏家们挖掘出许多以前被遮蔽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也让人眼前一亮,成为新的收藏热点。彭友...

    1378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七探
    刘玉来:齐白石心理七探

    可以确切的说,任何一位画家都是从临摹他人开始进入画坛的。看来临摹他人,或说临摹前辈画作对任何一位画家都是必要的。齐白石的绘画生涯中也临摹了许多其他画家的作品。那么临摹对于画家起到什么作用呢?简单的说临摹大抵分为初学临摹和成为职业画家后临摹两类。它们的目的和意义显然也不同。前者目的在于学习,而且是技法性的学习;后者目的虽然也在于学习,但显然其目的并非局限在技法上,主要在于拓展自己技法,用某种风格丰富...

    130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2012“艺术时尚大联合”盘点[图文]
    2012“艺术时尚大联合”盘点[图文]

    艺术与时尚不分家,这句话我们已经听过和见过不下百遍了!但是每一次艺术与时尚的跨界合作仍然令人惊喜,充满期待。仅2012年,这一年间我们就见识到了很多重量级的艺术家与各大时尚大牌的精彩合作,包括草间弥生,AnselmReyle,杉本博司,JonathanMeese等这些在艺术界如雷贯耳的名字染指时尚,使得跨界合作再也不是之前的小打小闹,而是一种全新的,深入的合作方式。对我们而言,在选择这些联名系列时...

    21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当代艺术如何品牌化[图文]
    当代艺术如何品牌化[图文]

    达利设计的红唇沙发李光斗如果把可口可乐的瓶子看作一件艺术品的话,那么它堪称当代艺术中最成功的艺术品。最初的可口可乐是倒在杯子里出售的,后来改用瓶装,但由于瓶子的形状不受顾客欢迎,大大影响了销路。当时美国妇女流行穿一种在膝盖附近稍微变细的裙子,一个叫凯普曼·路德的人从中获得灵感,按照这种裙形设计出一款瓶子,并把这款设计展示给了可口可乐公司负责人。可口可乐公司当即决定采用,结果大为...

    165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曾来德:艺海德林[图文]
    曾来德:艺海德林[图文]

    张德林近影张君德林,皖之来安县人也,来安者,滁州之重镇,文化积淀深厚,为风光秀美、人才辈出之地。德林早年于金陵师事书学名家黄惇先生,慧根早具,壮岁北上京华,广求名师。先入张荣庆先生门下,后又从沈鹏老及予学书,不数年,书艺大进,入选各类重要展览,并留任吾个人书法工作室之助教。德林学书,路径广博,取法正大。由赵字立基,上追二王,并兼采黄山谷之纵肆,参汉隶碑版之厚重宽博。其学习之脉络,不求一点一划...

    612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水墨韵味与西画的完美融合--潜力的女性人物画家铃番[图文]
    水墨韵味与西画的完美融合--潜力的女性人物画家铃番[图文]

    铃番,1980年出生于北京,本名王霞。现为中国名家书画艺术院院士,中国国画艺术书画院院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校期间跟随汪港清、韦红燕、王晓辉等老师学习。毕业后拜淮阴美协副主席王兴华为师,专注于中国人物画的钻研。王霞的写实风格的写意人物画,感觉像粉彩画,画中融合进了水彩和油画的技法。她的笔墨和色彩的很好地运用在作品中。不同于时常看到的国画人物,她的画富有立体感,非常的现代,时而给人一...

    1589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比利安娜:艺术可以改变世界[图文]
    比利安娜:艺术可以改变世界[图文]

    比利安娜与比利安娜谈话时,总能感觉到她的活力和对艺术的热情,这位美丽的塞尔维亚姑娘其实内心有着异于常人的执着。2000年,她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毕业,获得奖学金赴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对外汉语专业,课程结束后,她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硕士,美术史专业。她的父母曾经反对过她选择艺术史专业,但比利安娜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了学习,在中国一待就是十年,如今,她已经成为一名生活、工作于上海,活跃于国际的独立...

    1718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丰子恺的杨柳情结[图文]
    丰子恺的杨柳情结[图文]

    丰子恺作品“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又是一年柳絮纷飞。杨柳是乡下极其常见的一种树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折取一枝纵横倒顺插之,皆能够正常生长。因此,古代人对柳树执以宗教的感情,幻化成对生命的敬仰;另外,“柳”与“留”谐音,多植于亭台楼池、官道、驿路旁,形成了古人送行折柳枝的习惯,因而,杨柳这一物象...

    720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傅一清开启装置艺术展览新模式[图文]
    傅一清开启装置艺术展览新模式[图文]

    傅一清社会工业化以来,艺术也成为了工业。艺术家的工作室愈来愈类似工厂;作品之制作方式愈来愈像机械生产:其营销展售方式体系,本身则就是一种工业。然而这些拟工业制造的产品,亦即艺术家口中所谓的艺术品,能如工业产品一般走入千家万户被人享用吗?无论艺术家们如何自我吹嘘,自我催眠,事实是现在艺术仍距人甚远,他们大抵只能放在美术馆、画廊里展示或要求政府财团买单,让它们占据公共空间。其体量、形制、内容都是依...

    777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肖丰——一位特立独行的视觉知识分子[图文]
    肖丰——一位特立独行的视觉知识分子[图文]

    肖丰,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院长。年初,肖丰在武汉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展览,给笔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它有一个冗长的名字——《一切正在发生着并纠缠着——肖丰,一个视觉知识分子对三十年快速变迁的报告》,展览回顾了肖丰三十年的艺术之路,也引起了我对肖丰艺术创作背后故事的浓厚兴趣。这...

    1341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