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荷赛摄影奖为何爱葬礼[图文]

时间 : 12-18 投稿人 : 毛毛 点击 :

荷赛摄影奖为何爱葬礼 | 艺术知识

“荷赛”为何爱葬礼?

张浩

孩子的尸体,拥挤的人群,局促的巷子,悲痛和哭泣,阳光和苍白。又是一张令人无法从悲伤的基调中走出的照片,正如多年来无法舒缓的巴以关系;又是一张拍摄葬礼获得“荷赛”年度大奖的照片,正如21世纪以来战争的新闻仍不时占据报纸的头版。

2013年2月15日,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即WPP,因该项目总部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中国媒体称之为“荷赛”)揭晓,瑞典摄影师保罗·汉森在加沙地带拍到的这张照片被评委们选为2012年度图片。

历史悠久的“荷赛”近年来受到了国内舆论的广泛关注。它几乎年年都会给中国摄影师评奖,对中国众多摄影记者或者摄影爱好者来说,“荷赛”是一项具有标杆意义的比赛。今年的情况更特殊:本届“荷赛”的终审评委团队中,还首次出现了中国评委——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而国内舆论的众多“羡慕嫉妒恨”,则都投向了评委对获奖作品的选择上。

年度图片,就是“荷赛”所设奖项中最重要和最富争议的选择。今年共有5666名摄影师,向“荷赛”提交了超过10万张照片,其中的摄影技法与风格包罗万象,而“荷赛”共设有九大类数十个奖项,有充足的空间来展示当下新闻摄影的各方面。不过,细看历年年度图片,确也不得不承认,它们多是在揭示战争和灾难对人们的影响,比如多次出现了葬礼上不同人的反应,或许正是因为这一刻最集中反映了人们的情绪。地震、海啸、战乱、饥荒……将这些图片罗列在一起,几乎就是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最阴暗的时刻,其中饱含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对生命的渴望。从亚美尼亚地震,到印度洋海啸;从索马里饥荒,到叙利亚战争……各种灾难面前,人们都是无力的。图中的人们只有悲伤,定格不变的悲伤。

变化的,则是读者的口味。如今是互联网时代,影像已经泛滥,各种令人悲伤的图片也已时常见诸网络,但“荷赛”的取向变化甚微,这自然会被反对者称为“保守”。没错,“荷赛”已经在创造多元性,所以获奖作品中出现了一些不一样的照片,特别是在肖像、体育故事等奖项中,技术和风格似乎是主要考量因素。不过,“荷赛”仍难逃质疑,特别是年度照片。本届“荷赛”终审评委顾铮也说,今年选出来的年度照片过于完美,像是一张电影剧照。比如用光、人物表情、人物关系对比,都控制得太好。“没有一点点不完美的地方,能够让人捕捉到。”

这让我联想到著名战地摄影师唐·麦库林的话:“这些照片是记录,不是圣像,不是用来挂在墙上的艺术品。我不愿被当作艺术家,我们无权以他人的不幸来制造艺术,我只想把工作做好,如此而已。”

这或许只是麦库林的一种奢望。摄影记者其实处于两难之中:一方面表现悲伤并富有美感的照片更能打动人,另一方面则是面对充满罪恶的现实,摄影记者仍在追求构图和用光完美,这难道不也是一种讽刺吗?

而对于大众来说,对纪实摄影的期望很高:照片能不能提供一种反思和改变现实的力量?甚至说一张照片能否为其中的人们带来什么利益?

从卡帕开始,无数战地记者沿着前辈的足迹,直入危险境地,通过拍摄战争中人们的生存状况,来嘲弄和展现战争本身。很多摄影记者,自己也成了英雄。但麦库林等人却发现,在媒体通过发表这些残酷影像而大赚其钱后,在自己名声和钱财俱获后,战争和悲痛却没有结束。那些残酷影像的发表,或许也是对受害者另一种方式的伤害。

媒体和影像,毕竟不是世界的主宰者。“荷赛”,也只是一项新闻摄影比赛而已,不能代表摄影的全部。但是,“荷赛”的宗旨,应该还是想去揭示些什么,触发有能力思考和行动的人去面对当下世界的难题。

就如顾铮所说,我们不能要求照片“包打天下”,能呈现就已不易了。人们如果能够通过“荷赛”去认识到摄影的“不能为之处”,那也是有益的。如此一来,既为摄影卸下了包袱,也将终极的追问留给了所有人。“与其对评选结果失望,不如对人类本身失望。”在战争和饥荒仍然大量存在的21世纪,新的互联网文化如何去传播正能量?当年一张越南女孩哭泣的照片,可以影响到越战提前结束,如今一张照片结束一场战争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一张“大眼睛”促成一项工程的时代也过去了,人类如何在重复的悲痛中不变得麻木?

“荷赛”年复一年的评选,似乎在坚持着一种传统,那就是人道主义。无论那些作品是否过分残酷或者悲伤,它们都是在描绘这个时代人类的状况,最底层人生活的状况。对于中国众多摄影人来说,虽不常有机会能拍到战争或者大灾,却也应该继续坚持关注底层人群的生活,毕竟我们关注他们的时间还不长,还没有把许多人的艰难处境展示出来,并没有到需要反思过度煽情的时候。

相关文章

  • 2012“艺术时尚大联合”盘点[图文]
    2012“艺术时尚大联合”盘点[图文]

    艺术与时尚不分家,这句话我们已经听过和见过不下百遍了!但是每一次艺术与时尚的跨界合作仍然令人惊喜,充满期待。仅2012年,这一年间我们就见识到了很多重量级的艺术家与各大时尚大牌的精彩合作,包括草间弥生,AnselmReyle,杉本博司,JonathanMeese等这些在艺术界如雷贯耳的名字染指时尚,使得跨界合作再也不是之前的小打小闹,而是一种全新的,深入的合作方式。对我们而言,在选择这些联名系列时...

    21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评论:莫言家的墙砖有什么“文气”[图文]
    评论:莫言家的墙砖有什么“文气”[图文]

    前往莫言旧居参观并无不妥,但这种敬仰更应是一次与文学大师开展“精神对话”的过程,是一次价值共鸣的心灵之旅。据媒体报道,清明小长假期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旧居成为热门景点,吸引了数千游客。持续的人流对莫言旧居造成了一定损害,有些游客挖走了墙角的砖头,有些游客则抠下了旧居的墙皮,说要带回去把土撒在家里沾沾“文气”。山东高密,这个频繁出没于莫言作...

    196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民国郑小西的微雕浅刻艺术[图文]
    民国郑小西的微雕浅刻艺术[图文]

    郑小西的微雕浅刻艺术中国的竹刻艺术有多种流派,比如嘉定派、金陵派等,各流派风格不同,各有其妙。扬州的竹刻同样有自己的特点。竹刻中,有一种是在竹筠上刮刻作画,如山水、人物和花鸟等;还有一种是在竹筠上刻字,字体小而微,讲求字体的书法韵味,扬州的竹刻艺人最擅长的是刻字。郑小西,就是扬州优秀竹刻艺人中的佼佼者。郑小西(1899—1950),字绍琴,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人。其父郑逸琴,名桐,...

    28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评:“平尺论”要了中国画家的艺术生命[图文]
    评:“平尺论”要了中国画家的艺术生命[图文]

    《丹霞枫林》(国画)李可染从业20年来,做过几百位书画家的展览策划。有一个书画市场的怪诞现象始终令笔者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书画的交易价格不论品质优劣,单以尺寸大小而定?每一件艺术品,都承载着艺术家某一时间段的思想和情感,艺术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它的原创和不可复制性,即便是出自同一位画家之手,在同一时间段里,也不可能画出两张完全同样的作品,更何况还有风格、题材、构图、笔墨,抑...

    178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宣德青花双龙杯端庄大气 龙头双目圆睁披发上扬[图文]
    宣德青花双龙杯端庄大气 龙头双目圆睁披发上扬[图文]

    龙,在我们民族文化里占有显赫的地位,它象征着威严、强大、正气、祥瑞。它的形象最初表现于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雕艺术品,原始、抽象、精美绝伦。到了商代,无名艺术大师创作的玉卷尾龙之类,则较为具象地刻画了龙的形貌与神态,至春秋战国及两汉,在我国辉煌的古玉艺术中,龙的形象已得到完备的塑造。瓷器上有龙的出现,大抵已到隋唐,以简练的堆塑手法表现,极具观赏价值。元代首创青花瓷,所绘图案除鱼藻花...

    1266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李象群:卸掉不值钱的面子[图文]
    李象群:卸掉不值钱的面子[图文]

    李象群这次参加政协会议是作为教育界的代表,他说这一届的政协令他感觉不一样了。关于这次的议题,李象群开玩笑称,其实提案写得还是很温和的,但若是受到重视,他希望能够做些更细致的工作。在他看来,其实很多问题的产生从上至下都是出于不必要的面子。在提案中,李象群主要关注政府在文化推广工作上的作为,希望政府在对待文化上以一种开放且兼容的姿态,而关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则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谈及艺术教育,&ldq...

    747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经得起时间磨蚀的艺术[图文]
    经得起时间磨蚀的艺术[图文]

    姜宝林早春249×125cm2013年姜宝林是当今画坛一位有突出成就的艺术家。他在不同艺术时期所创造的山水风貌与大写花卉,都秉承着“既要笔墨,又要现代”的艺术理念,由此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面貌与鲜明的个性特征,获得了东西方观众广泛的关注与认同。特别是,在他的艺术成长、转型、成熟的30多年间,姜宝林始终没有脱离创新的精神主线,他创作的泼墨山水、积墨山水、白描山水、大...

    133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许钦松:程式化是传统山水画的极致[图文]
    许钦松:程式化是传统山水画的极致[图文]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在清朝的画坛,“四王吴恽”是标杆性的人物。但自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四王吴恽”在很长的时间里被诋毁、打压,逐渐被人遗忘了。一直到最近十年,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在传统文化被人们重新“想起”的大环境下,“四王吴恽”强势回...

    76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邓平祥:艺术批评需要严肃的态度[图文]
    邓平祥:艺术批评需要严肃的态度[图文]

    古希腊遗址上的中国思想者(油画)200×180厘米2011年邓平祥本报记者朱永安人物名片邓平祥,湖南宁乡人,1947年出生。国家一级美术师,1981年在中央美院油画进修班结业。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湖南省美协名誉副主席、湖南油画学会名誉顾问、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等。出版有《邓平祥油画集》、评论集《论第三代画家》、文化随笔《符号的欧洲》等。不久前,水天中、贾方舟、...

    355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朱德群:聆听宇宙的天籁[图文]
    朱德群:聆听宇宙的天籁[图文]

    本报记者严葭淇北京报道“看画和绘画,觉得在聆听宇宙的天籁。”在被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苏立文问及创作感觉时,朱德群如此作答。“我画中的意境是与我对自然的感悟密不可分,尤其是被自然激发出来的一种情感,在画面上的表现用语言很难形容。”朱德群后来解释,“这里的关键是要对自然真正有所感之后的真情流露,这样画出来的画就很融洽,就形成了画面意境和境界...

    21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吕胜中:没有书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图文]
    吕胜中:没有书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图文]

    最近9年来吕胜中把央美实验艺术系当成了自己的作品,即便是没课的假期,他也待在学校办公室里为学生查资料、看书。桌上的线装书都是学生论文。文、图/kk正值暑假,中央美术学院教学楼的过道里一片死寂,每间教室都打上了封条,实验艺术系的也不例外。不过细细一看就会发现,虽然挂着金色的大锁,封条已经被撕开过了。“你提问还是我自己讲?还是我自己讲吧。”吕胜中刚坐下来就笑呵呵地来了一段...

    61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泰特美术馆里的“维基艺术” 预示艺术新趋势(组图)
    泰特美术馆里的“维基艺术” 预示艺术新趋势(组图)

    什么是“维基艺术”?简单解释下什么是“维基艺术”,被亚历山大·孟璐(AlexandraMunroe)博士称为“网络模式”艺术。这个概念来自于美国2007年的经济学著作《维基经济学》,书中提到了“维基经济学是一门对等生产的科学和艺术”这一论述。而针对这一全新艺术形式的预言,早在凯文.凯利...

    1923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书法与文化[图文]
    书法与文化[图文]

    书法一直关注着书写的传统,把书法放到整个大的文化背景下看,书法似乎对复归中国文化有莫大的启示。随着国家的繁荣,民族自信心的提升,近几年,关于民族文化的内蕴与断续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相对于科技的发展,书法是一项向后看的文化,一直以传统的经典作为规范。让书写有一种根据和凭依。按道理书法应该是一根维系传统文化的重要纽带,但是当代书法整体上并不这样乐观。就文化而言,什么人群参与比从事什么行业更...

    1190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姚一鸣:红楼旧画影[图文]
    姚一鸣:红楼旧画影[图文]

    《旅行杂志》所刊《红楼梦》名画之一“憨湘云醉卧芍药裀”成书于清乾隆四十九年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续作者高鹗。自成书以来,《红楼梦》成为真实反映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等的文学杰作。《红楼梦》相关的插图和图画集也层出不穷,其中以绣像居多,也有工笔精绘,以清至民国早期的最为有名。相关《红楼梦》的插图和图画...

    156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朱壶如诗说宝璜[图文]
    朱壶如诗说宝璜[图文]

    我时常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就是进入《朱壶丹心》网站,一边啜着用朱壶泡出的清茶,一边细细地品读壶友们贴在站上的赏壶文字,偷偷地分享他们因拥有朱壶而产生的快乐。我不否定其他制壶者的优秀,但燕瘦环肥,各人审美取向不同,朱壶于我最是独爱。所以我和别的朱壶拥趸者一样,用朱壶、品朱壶便成为了每日必做的功课。这是一个雨后的清晨,一阵电话铃声将我从睡中唤醒。呵呵,难得的凉睡让我差点忘记了对朋友,对一个忘年交的承诺...

    1107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