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高鸿:张海如此创造力还是莫张扬的好[图文]

时间 : 12-25 投稿人 : 袋鼠 点击 :

高鸿:张海如此创造力还是莫张扬的好 | 美术文摘

张海书法“退一步想留几分心”

2011年10月31日《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发表了白言先生的《不必理他们,让他们随便玩》一文,应该是对我的《张海的书法价格,体现在“书艺”还是“职务”?》(2011年10月17日《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一文的“回音”,并希望“高鸿先生或许应该多谈谈张主席的字差在哪里……”,我想,这要求是应该满足的。

2009年4月15日,张海的故里河南郑州的《书法导报》头版显要位置刊发了《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展将在杭州、上海、南京举办》一文,并配有张海书写的一副内容为“退一步想留几分心”的对联。

对这副对联,张主席是颇为满意的,写了一段“创作自解”:

对联是传统的文学样式,在文字内容、平仄格律上有许多讲究,书写也规矩森严。此副对联的文字,若按常规,章法很难处理。于是不拘成法,经多次试写,最终成了现在的样子,结构不工而工,章法不贯而贯,自觉有点新意。正是“雁行鱼贯写来工,自有参差造化功。不对应中成对应,莫将算子效冬烘”。对联创作如此,世间诸多事理似乎也是如此。

有鉴于张主席的如此自信,《书法导报》不能不有所作为,两段“编者赏析”实在趋之若鹜得可以:

对联,即楹联,本为张贴、悬挂于两楹之物。所以,传统的对联创作,务求妥帖匀停,而与建筑融为一体。而独立的书法艺术已无此实用目的,行草对联犹可任情恣肆,取会风骚。

对联创作以少字为难,四言联不宜安排;联语又忌字画稀少,致行间空旷,支撑不住。此联为四言联,又有“一”、“步”、“分”、“心”等字,难上加难,迎难犯险,人定胜天,非功夫才情副在笔端,胜券在握,焉能措手?

有趣的是,就张主席的“创造力的实现”,《美术报》的记者蔡树农也是心领神会且诗兴大发:

张海站在了书坛的最高处,张海一直攀登着书法的最高处,所有关注张海书法展的视线都向往着书法的最高处,所有实践着书法理想的书法家没有放弃可以到达书法最高处的种种努力……20世纪、21世纪之交的中国书法表格上一定会端端正正写着张海的名字。他要让书法插上翅膀,不断扇起书法的热度……(蔡树农《张海:长江之歌的“咏叹”》)。

但《中国文化报》却对此给予了既辛辣又尖锐的点评:

继杭州展、上海展之后,‘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展’日前在南京开幕。就这么一件事,这么一个开幕式,四五百字的一则消息,蔡记者愣是写成了抒情散文,通篇充满了无端亢奋的滥情和叠床架屋的藻饰,太有才了。展览名为‘创造力的实现’已令人莫名其妙,《张海:长江之歌的‘咏叹’》更是令读者添堵——说它是吹捧报道的范文,我看合适。

在此,有必要对这副“雁行鱼贯写来工,自有参差造化功”的对联谈谈我们的“认知度”(有人认为“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展”“极大地提高了书法艺术的地位和公众认知度”)。众所周知,一件书法作品尤其是“经多次试写”的书法作品是不可以写错字的,也不可以不断补笔,因为这是书法艺术最基本的规范要求。此对联联语仅八个字,然而错字竟达五个:

一、“一步”二字的引带,与“乐”字行草写法接近。草书字,字与字之间多有引带,但其引带必以不混淆两个字为前提,也就是说,两个字的笔划引带时既要考虑两个字的引带所显现的书法意趣,同时也要顾及到两个字的独立性。如果随心所欲的引带,势必容易引起不可回避的“歧义”。

二、“想”字的结体,因“目”部的笔划含糊和交代不清,遂使“想”字的结体介乎在“惠”与“画”字之间,“惠不惠,画不画”。

三、“几分”二字,“几”字不规范,如“几”字的“戌”部下部近似“纟”的笔划应该在竖划的左边,而张海却将其写在竖划的右边。这一错位的出现,是因为张海不明白竖划右边那一向下的回勾是“戌”部的最后一撇;而张海的“分”字,形似“行”字,其与规范的“分”字写法完全异形。尽管那长笔划右边有那一笔墨色饱和的点,但审视其笔意,与“分(行)”的笔触实在没有任何呼应关系,疑是一点溅墨。

四、“心”字的结体形态与“小”字完全一致,与规范的“心”字写法殊异。

此外,此对联的纪年“戊子年初”的“初”字,形近“病”字。

张主席此副对联的章法布局,可谓谋篇无匠心,试图将四个字“创造”变异为三个字,却因牵连、引带失之规范,因而通篇意态形意乖张。

记得张主席说过这样一句话:“着力整体的正大伟岸,不拘泥一点一画的精雕细琢。”以此衡之张主席的此副对联,因其造作诡异,所谓“正大伟岸”信是自欺欺人之谈,而其“不拘泥一点一画的精雕细琢”恰恰与此副对联的用笔背道而驰,因为联语八个字,几乎每一个字都是通过三番五次的补笔“精雕细琢”而成。

如此不厌其烦的补笔书写方法,是不是就是张主席所谓的“逐步向纵深延伸以至最终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有鉴于此,如此不解字法、章法、笔法的“创造力”还是莫张扬的好。

相关文章

  • 潘公凯:中国美术现代性主要体现在艺术家“自觉”[图文]上
    潘公凯:中国美术现代性主要体现在艺术家“自觉”[图文]上

    “中国现代美术之路”新书出版暨课题成果发布会24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在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由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中国现代美术之路”课题成果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于9月24日至25日在中国美术馆召开,引发了诸多专家学者对于中国美术现代性研究的新一轮关注与讨论热潮。在24日的课题成果新书发布会上,由北京大学出...

    1991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学者解密柴窑:不是单一品种,烧造地在耀州[图文]
    学者解密柴窑:不是单一品种,烧造地在耀州[图文]

    五代耀州刻花鸟首壶11月3日,第二届中国柴窑文化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五代时期的柴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千古之谜,虽列诸窑之首,却无实物留存。数百年来,人们一直探寻柴窑,产生了“越窑说”、“钧窑说”等说法,甚至有人认为柴窑是不存在的。近年,西安柴窑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致力研究柴窑之谜,并在文献查证方面取得突破。“青如天,明如镜,薄如...

    88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中国当代艺术何时羽翼丰满[图文]
    中国当代艺术何时羽翼丰满[图文]

    图片说明:方力钧创作于1991年的油画《第二组,NO.2》。光头的艺术家本人以及“光头”人像系列,成了方力钧的艺术标识。他笔下的光头形象往往多选择自己或自己的朋友作为模特,使这种嘲讽成为自我嘲讽的形象。以蓝天、白云等空阔场景作为人物背景,则表达了一种从内心压力中自我解脱的感觉,应了一句中国俗语“退一步海阔天空”。迈入“硬件时代&rdq...

    352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陈鸿铭:谁动了我的写实[图文]
    陈鸿铭:谁动了我的写实[图文]

    无论是表现主义、构成主义、立体主义,或是发展到后来的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等,这些在二战前后被西方评论界统称为前卫艺术的各个艺术流派都取得巨大的成就,合并起来就形成了现代艺术的主流。然而,很多人都会所以然地觉得,随着前卫艺术的发展,其中的写实艺术基本消失了。其实不然。写实艺术一直存在于现代艺术的诞生与发展的过程当中,迄今为止依然是现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从古希腊甚至是更早的西班牙阿尔...

    1526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凝聚大家之力 绘就大爱之风[图文]
    凝聚大家之力 绘就大爱之风[图文]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向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赠送吴长江先生熊猫作品看当代著名书画家吴长江做画,就能深刻领悟一种洒脱之境、唯美之境和雄浑之境:一支如椽巨笔在他手中挥舞,一刷,一滚,一勾,一抹,一点……时许,一朵娇姿欲滴的牡丹跃然纸上。能书能画,能篆能诗的吴长江,被业界称为“四艺兼通”的青年才俊。他将淳朴本色和丰厚底蕴融于其作品中,使...

    1054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图文]
    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图文]

    吴冠中作品美与漂亮我曾在山西见过一件不大的木雕佛像,半躺着,姿态生动,结构严谨,节奏感强,设色华丽而沉着,实在美极了!我无能考证这是那一朝的作品,当然是件相当古老的文物,拿到眼前细看,满身都是虫蛀的小孔,肉麻可怕。我说这件作品美,但不漂亮。没有必要咬文嚼字来区别美与漂亮,但美与漂亮在造型艺术领域里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漂亮一般是缘于渲染得细腻、柔和、光挺,或质地材料的贵重如金银、珠宝、翡翠...

    1915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回归自然的心灵--栾可新山水画色彩浅谈[图文]
    回归自然的心灵--栾可新山水画色彩浅谈[图文]

    栾可新山水画《福地浩韵》自魏晋以来,写意山水画得以风行,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之一。到了唐代,文人雅士们更喜欢以水墨入画,黑白世界逐渐成为一种上等的文化与品味,那么,中国画里那些桃红柳绿、五彩斑斓的画还要不要研究?我们来看看栾可新的画,当明白其中的道理。栾可新的笔墨很简单,其实就是一幅风景优美的画。行云流水只在他的笔尖,那些为人居住的房屋,桃李堂前罗,榆柳荫后檐,春暧花开的山居,谁又不向往呢?他的...

    185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当代中国摄影的危机[图文]
    当代中国摄影的危机[图文]

    沃克-埃文斯作品纵观整个二十世纪,中国人经历了一场百年巨变。在这场巨变中,摄影为我们提供了中国社会最为丰富的视觉表征。近30年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快速转型,各种问题和事件不断发生。摄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记录手段被更加的工具化。一大批具有使命感、责任感的摄影家用一种记录性影像方式,重新建构与社会的关系。他们用一种中国的影像社会学人文立场与话语方式,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具有社会、历史文献意义的视觉图...

    1181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书画家中的思想家[图文]
    书画家中的思想家[图文]

    麻凡梦泼墨狂草麻凡君不仅是位书家、画家、篆刻家、诗人,还是位才智广博、心灵活跃和想象力丰富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不仅在艺术之内,还放飞于艺术之外,探究佛禅道学,遍及茶道酒理和盖一国之兰香。至真、至诚、至善、至理名言洋洋洒洒万千,汇集成册,题为《禅画酒言》,大致分为“酒禅一味”、“入世凡语”和“听兰洗心”3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放射出...

    601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画从诗中戏里来[图文]
    画从诗中戏里来[图文]

    韩伍,1936年生于浙江杭州。1956年毕业于行知艺术学校,擅长中国画、连环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在海内外多次举办画展。曾任上海市第七、八届政协委员,儿童时代社《哈哈画报》主编。现任中国美协会员、上海市美协理事。有《诗经(彩绘本)》《韩伍画集》《小巷童年》《鹡鸰在原》《韩伍京剧作品集》《韩伍新绘西游记》等。韩伍先生的书房与画室,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面积不很大,画桌就占去不少地方,桌旁就是韩先生...

    1279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老舍出点子齐白石只画蝌蚪不见蛙[图文]
    老舍出点子齐白石只画蝌蚪不见蛙[图文]

    齐白石晚年代表作《蛙声十里出山泉》。日前,“老舍、胡絜青珍藏字画捐赠展”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展,20幅书画作品中有8幅系齐白石所作,其中包括齐白石晚期代表作《蛙声十里出山泉》。老舍之子舒乙表示,之所以将画作捐给中国现代文学馆,是因为这些作品是由文学家老舍给画家齐白石的“命题作画”。老舍夫人胡絜青在齐白石93岁寿宴上致词。老舍夫人曾拜齐白石为师老...

    737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倪军:忻东旺是艺术史上一个传奇[图文]
    倪军:忻东旺是艺术史上一个传奇[图文]

    艺术家忻东旺(照片由倪军提供,王梓拍摄)2014年1月11日下午6:00,著名油画家忻东旺先生因病去世,享年51岁,听闻此消息,艺术界一片悲痛。1月12日上午,艺术中国电话连线采访了艺术家倪军,倪军先生说:忻东旺是一个真正内心非常谦逊而且好学的艺术家。我大概在四、五年前在清华美院授课,当时与忻东旺老师熟知。有一晚我进行了一场《视觉艺术和音乐艺术里的情绪表达》讲座,他携他的夫人一起去听,讲座之...

    170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王澍:建筑师首先要有思想要有立场[图文]
    王澍:建筑师首先要有思想要有立场[图文]

    王澍建筑作品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见到“普利茨克建筑奖”的新科状元王澍教授,朴素、淡然,是笔者对他的第一印象。他自称是个智商不高的人,而且,在旁人看来,有点古怪。他说他读书那个年代,没人去图书馆时,他就一个人泡图书馆;当大家都在课堂里拼命读书时,他就背着包,带着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沈从文写过的地方,“我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找,每个地方都走过。&rdq...

    27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写实油画:相机永远不可能代替绘画[图文]
    写实油画:相机永远不可能代替绘画[图文]

    杨飞云作品这个圈子里,没有人把自己叫做写实画派。这些画家在绘画时,并没有想自己属于哪种画派。比如要画一个长得并不漂亮、但很善良的女人,画家的目的是把她的本质提炼到画布上,只有完全写实、一点不走样地画出来才能达到画家追求的效果,完全是根据对象的需要。比如画螃蟹,如果很写实地画出来就已经很漂亮了,完全写实画出来,比写意画更有表现力。画家往往是根据不同的表现对象而选择表现手法的,并不是机械地追求某种...

    109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艺术创作中大师的天真[图文]
    艺术创作中大师的天真[图文]

    大师的天真◎李娟天真,是艺术创作必需的气质。大师者,皆怀着一颗天真之心的人,也用一双孩童般纯净的眼睛看人生,观世界的人。初夏,读林风眠。林先生爱画小鸟,翠绿的树枝上站满了小鸟,鸟儿圆圆胖胖的身子挤在一起,三三两两,成群的小鸟和椭圆的树叶相依相伴,交相辉映,如同孩子作画,画得满满的,没有留白,给人视觉上极大的满足感和喜悦。那些小鸟分明是一群可爱的孩子,挤在一起嬉戏说笑着。看他的画,仿佛听见春...

    244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