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为艺术的生存:为精神的存在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小虎 点击 :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批评家提名展的于振立到新世纪第二个年代之初,跨度二十多年,于振立从一个很有创新意义的画家,到成为一个很有精神力量和思想意义的艺术家,他经历了一个从蜕变到新生的炼狱般过程,他的作品从平面到多维,从综合材料到空间环境、从对象演绎到身心的融入,真正意义地凸显了一个反抗、批判、叛逆、纠结、苦行的一个为“人”的艺术家,在这个荒诞而又剧烈变异其时代精神力量和思想力量之闪光非常耀眼,因此从这个意义看他是“当下”最值得研究和关注的艺术家之一。如果将其放在人类精神史的视野中,可以说他具备了福科、梵高、加缪般的意义——如果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由于于振立的缺席,那么当代中国艺术史将明显缺少精神的力度和现代思想史维度。

今天我们来研究于振立的艺术,已无法从他的众多曾经引起关注、评价,或者得到多种奖励和荣誉的绘画作品中去认识(无论其为写实、表现,还是抽象的形态),虽然他的这些作品放在现当代美术史中,于振立亦有着不容轻视的地位,然而这些和他整个18年的大黑山营造活动事迹,以及伴随这个过程他的精神活动、思想轨迹、苦行、艺术活动的综合,乃至他的读书活动和以文字形式留下的《手记》(据说已有百万余言),那么可以说,在中国当代的艺术家绿林中,如果不以世俗的“成功学”尺度来评价,则鲜有于振立这样的,在精神意义上体现出的力度者和深度者。

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由于没有基督教精神文化意义上深刻自觉的悲剧意识和苏格拉底这样为信念和真理而从容献身的思想者,所以在精神文化的深度和高度方面与西方存在明显的差距,所以我们在近现当代之后,没有产生梵高、福科、加缪、哈贝马斯这样的有悲剧性格、有自觉精神意识的人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于振立的出现就具有了某标识性价值。我不愿意说于振立是中国的梵高,或者什么,但于振立的精神却是具有某种前所未见的标识性意义,在中国的现当代再重复一个“梵高”,并没有多少意义,难得的是于振立这样精神执行者、担当者,以及他在这个“执行”和“担当”过程中,留下的丰富而又繁复,具有艺术价值的形式证物——即黑山造屋留下的一切。

于振立之黑山造屋,与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文人之“造屋”意义和目的共同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文化行为。即都是为了精神的追求和思想的需要,如杜甫之造屋、欧阳修之造屋、李渔之造屋、倪云林之造屋等等,都往往会带来他们一个新的文化创造时期,这在文化史上的故事和佳话很多,以致成为一种独特的、属于文化人、艺术家、智者的特殊方式生存史话。在西方则有著名的“巴比松”画派——一些当时的新型艺术家来到巴黎远郊,实践“为艺术的生存”,于是艺术史上升起一批耀眼的新星,如:米勒、柯罗、梭罗等等。这些文化现象,正如德国的大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言——“还乡”,即“诗意的还乡”。

但于振立的黑山造屋,与上述中西先贤之造屋还是有所区别的。区别在于他具有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精神和社会的背景,其实经历了“文革浩劫”或具有中国“文革”背景的知识分子,都知道“文革”的非文化和反智的实质,这对于每一个中国文化人意味着什么,对于中国精神文化意味什么。事情并没有止于“文革”,在此之后,中国文化人和知识分子,又逻辑地进入了另一精神层面的苦难时期,即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化”运动。从精神文化的毁损和其后的疯狂追求物质财富的运动,这一切对精神文化的毁损,构成了中国精神和文化在哲学意义上的——精神和物质、灵魂和肉体的双重深度损毁,这个损毁的程度既是空前、亦应该是绝后的,于是有一位中国智者惊呼:中国进入了所谓的四荒时代——荒诞、荒唐、荒谬、荒芜,于是而“四荒”。

对于于振立而言他对上述问题的认识是既自觉又深刻的,他说“上山意味着蒙难,蒙难意味着死亡,死亡意味着新生”。他通过“黑山造屋”,要与现实、与城市、与芸芸众生,“隔着距离交往”,在这十数年的过程中,他在自己的“圣殿”中,生存、思考、读书、创作……

他觉得“突然放下了自己,心中顿觉好宽阔”。

海德格尔说这是“诗意的还乡”,而于振立说这“还乡”意味着蒙难、蒙难意味着死亡、死亡意味着新生。在这里于振立的诗意阐示是蒙难,死亡和新生。我们可以把于振立践行的“还乡”,当作其对海德格尔哲学命题的一个中国文本,但这个于振立的中国文本,却更富于悲剧色彩和苦难的意义,这不是于振立的矫情(他是一个不会矫情的人),而是中国的社会现实和精神现实之于一个良知尚存的人的人的真实感受。

于振立之“苦难”、“死亡”、“新生”的认真实行,体现在他经历近二十七年苦心营造并初步告竣的“黑山”工作室之中。这个更像另类“城堡”似的造屋,整个房屋的空间——上下、左右、里里外外的所有符号、图式、印痕,或具象、或表现、或抽象、或意象,都是于振立无数个日日夜夜从精神里、灵魂反哺出来的图型,他是于振立“蒙难、死亡、新生”的个人精神的苦难史诗,他汇集了行为、思想、精神、灵魂、材料、物质,有形和无形,时间和空间、永恒和此在、圣化和俗态、精神与物资……都在这里纠结、交汇、融化。

概而言之,在这里,人们可以看现当代艺术几乎所有形态的演绎和表达——表现意象、抽象、材料、装置和行为。

在于振立的造屋中还有两个空间,表示了主人二个维度的生存状况:一是修行打坐的禅房,二是潜心苦读的书房。二个空间都不是寻常功能化的设置,而是将功能更高度精神化了的空间,它们同样是艺术品——二个表达主人存在方式和日常行为的“功能性装置艺术”。

作为一个独特个人化的精神作品,于振立的“黑山造屋”不愧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中一个值得高度关注和阐示的文本,它的精神史价值和艺术史意义是并存的。

于振立的“禅房”和“书房”是他“黑山造屋”的两个基本单元。

之所以在禅房二字加上引号,是想说明于振立的禅房,并非通常意义的禅房,但其功能却同禅房是同义的,即都是一个精神养成之所,灵魂净化之处。于振立在这里冥想静处,聚集精神的中气、修养灵魂的慧解。或许是由于他多年的修养的功力,我在他的“禅房”中,感觉到这不是一个寻常的所在,因为有一股庄严、肃然到神圣之气扑面而来,沐身而至。

在一个举国缺失形而上信仰的时代,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是误读了国人。由于文化的断裂和几十年斗争哲学的侵染,在整体意义(还不包括极少数有识之士)上是没有形而上学意义的信仰,在他们心灵中没有敬畏、没有悲悯之心,这类属于人类的第一价值观的德性,他们信仰财神、暴力和成功学、厚黑学等,在他们心中对悲剧英雄不屑,对不择手段而成功、对枭雄敬仰无限,不惜物力将其一再供上神殿,以原始对方式加以祭拜。

以上就是于振立的“禅房”所对应的社会形态,我并不认为于振立心中有一个具体化的神的对应体,我认为他至多是一个泛神论者,他信仰的是人类一切德化和圣化的对应体;他信仰良知、文化和艺术,在他的心中有一个如此意义的圣物,在他头上有一双神圣的眼睛。

于振立的书房也是属于他的一个精神圣殿。他在这里和古今中外伟大的思想者、哲人、圣人交流,接受他们的精神信息,并运用自己的思想和良知进行思考、追问、辩识,然后将所得、所思纪录于他的“手记”之中。

我大致地看了一下于振立书房中丰富博杂的文本,感觉到他的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博洽性,但其从书架上取出的、摆在案头的、桌几上的一些书,显然是常读的书,这些书的著作者包括这些名字:德里达、福柯、萨特、哈贝马斯等等,而在中国一本著名的知识分子思想类杂志《读书》,也是他必读的杂志。据说,他每天一定先从阅读开始自己日程的。

从于振立“黑山造屋”的一切可看、可品、可读之物,再到的书房,以及他所读之书,可知他所思、所虑、所做之事的性态、意义和价值。在结束这篇短文时,我最后想说的一句话是:

——于振立其实是一个具有现当代性的知识分子艺术家,因为他身在中国的土地上,但又是站在人类思想高地进行思想和创造。

相关文章

  • 姜宝林既要笔墨又要现代 曾与香榧树结深厚感情[图文]
    姜宝林既要笔墨又要现代 曾与香榧树结深厚感情[图文]

    “姜宝林艺术展”将于2011年12月31日亮相上海美术馆,本次展览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上海市委宣传部、浙江省委宣传部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浙江省文联、浙江省文化厅、李可染艺术基金会、浙江画院联合主办。展览展出姜宝林“走进千年香榧林”系列新作和近五十年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共112幅。姜宝林先生1942年生于山...

    23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刘小东谈利森画廊个展[图文]
    刘小东谈利森画廊个展[图文]

    刘小东中国当代艺术中最重要的画家刘小东即将于9月27日在伦敦著名的利森画廊(LissonGallery)举办他的首次伦敦个展。在7月17日到8月28日的六周时间里,刘小东延续了他现场创作的方法,在利森画廊附近的社区里选择了绘画场景和人物对象完成了丰富的创作。导演索菲亚·菲尼斯(SophieFiennes)则用摄像机记录刘小东的创作过程,这部影片也将在展览中放映。记者与刘小东进行...

    1516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徐绍奇:方寸之地 篆刻人生[图文]
    徐绍奇:方寸之地 篆刻人生[图文]

    徐绍奇在冶印袁少洪摄12月20日,粤北山城韶关,阳光明媚。中午,记者依约来到韶关市区中心一条小巷,在一间并不起眼的店铺里,拜访广东省工艺美术师徐绍奇。1956年出生于辽宁省兴城市的徐绍奇是满族人,现为广东省工艺美术师、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及翁山诗书画院书画师,尤以篆刻而闻名粤北大地。记者走进小店铺,看见左边摆设了玉器、名家书法等艺术品,右边是一些古旧家具,店里面一角是篆刻工作台。此时的徐绍...

    78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马年说马画马[图文]
    马年说马画马[图文]

    马属于哺乳纲奇蹄目马科的食草动物,起源于5千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早期北美大陆的热带丛林,最早的始马只有狐狸那么大,背部拱起,前肢4趾、后肢3趾着地,牙齿简单,以树叶、浆果为食。此后的2千万年变化不大,直至中新世,气候变干燥,大陆草原化,在选择压力下,始马的体型结构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千5百万年前中新世出现的草原古马,身材变大,四肢变长,前后肢都只有3趾,但仅中趾趾尖着地,侧趾退化。...

    1346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标新贵有新知:熊任望的书法艺术[图文]
    标新贵有新知:熊任望的书法艺术[图文]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北京书协主席林岫为本刊题词本报记者续鸿明“什么是书法?难道仅仅是把字写得漂亮吗?难道仅仅是有一些人喜欢自己的字,不断地有人来索求吗?或者是不断地让自己的作品参加各种展览吗?熊任望先生的作品,最好地诠释了什么是书法这一命题。那就是他生命力的洋溢,是一个书家通过自己的作品,把压抑环境下的生命飞扬传递到社会,感染每一个阅读者。”河北作家阿宁在一篇文章中这...

    1043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乌克兰画家笔下的浓浓运河情[图文]
    乌克兰画家笔下的浓浓运河情[图文]

    小河安德烈·雅郎斯基潘明月杜峥艳无锡绿波美术馆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国家一级风景区——无锡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内,占地3万多平方米,是一个传统与现代艺术相融合的文化艺术机构。无锡绿波美术馆收藏“人民画家”雅勃隆斯卡娅等前苏联艺术大师作品700多幅,其中包括前苏联美协秘书长、现乌克兰中央美院院长、世界线条画大师安德烈·戚培...

    962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许钦松:我们的画是画给当代人和后世看的[图文]
    许钦松:我们的画是画给当代人和后世看的[图文]

    《高原甘雨》许钦松10月31日下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在广州外商活动中心举行以《岭南画派的历史传承和当前新崛起》为主题的专题演讲。在演讲中,许钦松回顾了岭南画派百年来的辉煌历史,也剖析了在新时期崭新的文化语境下岭南画派所面临的历史机遇。许钦松指出,重提岭南所拥有的丰厚思想文化基础与艺术美术传承,有利于建立我们的文化自信。据悉,许钦松此次演讲是应侨鑫...

    1265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微中藏世界,石上谱华章——张学东平刀微刻[图文]
    微中藏世界,石上谱华章——张学东平刀微刻[图文]

    张学东微刻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最为精细微小的艺术门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殷商时期,在出土的甲骨文中即可见到微刻文字。到了秦汉唐宋时期,微刻艺术又伴随印章和青铜器铸造的发展而得到发展,在元明清时期,石材被文人雅士广泛用做印章,篆刻艺术迅猛发展,伴随着边款艺术的成熟,微刻逐渐成为独特的艺术门类。从技法角度看,微刻是一种用微小精细的刀具,以书法、绘画的手法在金、铜、石、骨、核、木、玉等材料上刻出...

    261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当代水墨:从穷途末路到突破超越[图文]
    当代水墨:从穷途末路到突破超越[图文]

    仇德树裂变综合材质刘国松法界纸本水墨设色60×154.5厘米1974年“当代水墨不仅是水墨创作的延展,当代艺术的冲击也打破了传统的水墨边界。”湖北美术馆副馆长冀少峰说。1985年,李小山在《江苏画刊》提出:“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路。”然而,28年后,中国画并没有走入死胡同,而是与当代艺术产生交集,最具代表性的是呈现出多样化而富有生命力...

    1453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吴为山:以忧患为生命底色[图文]
    吴为山:以忧患为生命底色[图文]

    翻阅吴为山的雕塑作品集,其间,最令我怦然心动、血涌神驰的,乃是一尊《独立苍茫——齐白石》。图片上,齐白石的颈项、身躯被拉长又拉长,拔高又拔高,乍一看,似宇宙洪荒孑遗的巨木化石,又似“天欲堕,赖以柱其间”的独秀峰。材质为泥,视之却如山骨,崚嶒,峥嵘,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目光叩处,锵然作青铜声。这是齐白石吗?齐白石哪能有这般颀伟?若依头部和躯干的比...

    1332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陈鹏举:澄江静如练[图文]
    陈鹏举:澄江静如练[图文]

    何骏书法何骏先生生于1925年,字子逸、逸盦。1947年,22岁的他,就名列当年出版的《中国美术年鉴》,成为有影响的青年书法才俊。辞书对他的评语是:“擅长书法。从永嘉马公愚氏游,书法酷似马氏”。马公愚,现代金石书法大家,精四体书,笔力浑厚,气息醇雅。何骏和马公愚是同乡,都是浙江温州永嘉楠溪江边人。他俩的家乡是中国文化紧要的地方,中国最早的山水诗就出现在那里,是南朝大诗...

    633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林散之与启功:近代书法中的一动一静[图文]
    林散之与启功:近代书法中的一动一静[图文]

    启功书法俨然“大众情人”启功的书法中具有一种恬淡从容的古典美,可用“书卷气”概括。“妙到毫尖”,多用中锋,每一笔都不草率。他有这样诗句:“透过刀锋看笔锋……半生师笔不师刀”。在我看来,启功一反唐宋明清人之笔,“师笔不师刀”,师笔而忘锋,力追&ldqu...

    91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介子平:年画岂能消失[图文]
    介子平:年画岂能消失[图文]

    麒麟送子图苏州桃花坞年画编者按: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逢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许多人的回忆里,年画是心中那份醇正的“年味”,不变的乡情。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这些“墙上的风景”正离我们渐行渐远,现代住宅环境和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流水线生产方式对传统手工艺的冲击、后继乏人等因素...

    1373 美术理论 美术知识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 名副其实的画派打造[图文]
    名副其实的画派打造[图文]

    2012年10月冰雪画派在燕山写生当前美术界对画派打造的讨论声音颇高,褒贬不一。本想抱着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让历史来做最后结论的心态不参与争辩,但因前不久看到在《美术》杂志上刊登的《名不副实的“画派”制造》一文,开门见山地提出“近10多年来,中国画坛掀起了‘画派’打造热”,大有‘占山为王’、&lsqu...

    23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 邵大箴谈学习水墨画:画张好画绝非易事(图)
    邵大箴谈学习水墨画:画张好画绝非易事(图)

    烂漫(水墨)48×80厘米2011年邵大箴傍晚的阿尔卑斯(油画)40×50厘米2010年水天中1月3日,“艺林清音——邵大箴、水天中绘画作品展”在北京绥风艺术馆举办,引来京城美术界名家济济一堂。其中,邵大箴水墨画作品38幅、水天中油画作品29幅,集中反映了两位学者闲暇之余进行绘画创作实践的基本面貌。这些作品融学术积累、文化...

    1516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