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由纸谈及的当代水墨精神

时间 : 12-12 投稿人 : 阿克 点击 :

对于相对纯粹的水墨艺术家来说,创作通常离不开几件最简单的工具,就是纸、笔、墨,加上最简单的水。有时候也会在氤氲的墨色里安置一些彩色,但无论如何,中国画“就那么几样东西”,当他们每次沉浸在那看似有限的几块墨色里时,会忍不住自问:面对宣纸,我要画一张什么样的水墨?我能用手中的毛笔实现什么样的表达?

或许可以从最简单不过的纸张谈起。不同性质的纸张因为自身性能的差异,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肌理。同样是面对水、墨,宣纸和水彩纸就会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接纳和表情。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专用纸张,同样是宣纸,生宣和熟宣也是迥然相异,而且不同的宣纸因为其微妙的敏感度和伸缩性,对水、墨都保持着难以预估的再造可能。另外,即便是同一张纸,因为笔墨的浓淡干枯,也同样会造就全然不同的万千变化……

上述仅仅只是从纸的性能来说,很多时候,纸本也决定着我们创作的方式,以及观看的方法。就如扇面放射性的线条,决定了其画面向外的扩散性,而长卷的逐步卷曲和展开,则引导着画家和观者对时间、空间的逐步抵达。通过留存至今的古画,我们可以实现与古人在某种程度上的对话和联通,我们用想象填补着画面的空白,使之活化并乐享其中。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的观看往往因为作品所在的纸张被裁割、重置,而产生完全不同的理解和想象。例如我们熟悉的那幅流传下来的《江山楼阁图》(唐代李思训作,现藏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其实原本只是一面画屏的局部,只不过是因为后来被割裂成局部,才促成我们今日的观看和解读。同样的例子在今年初美国馆藏中国宋画展中的某件作品也可以看出,紧贴画面边角的景物分明证实着它应该还有更广阔的边界,而非我们眼睛所见的仅仅那一块纸面。

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的思想有时会受限于眼睛所见的表面现实,却往往忽略了表象之外的可能。其他的材料在此略过不谈,但另一个问题又接踵而至:为什么是中国人发明并持续使用着宣纸,而不是西方或其他?为什么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丝绸、布料,而当初却没有继续发明油画?对这个问题的长时间探究让我觉察到,我们日常所见的工具或材料,哪怕它再简单、再平常,其实也折射着某些深刻的世界观——不同地区的人,因为对自然和物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进而逐渐发明、选择了各自不同的材料和工具。仅仅从最简单的书写工具纸和笔来看,就恰恰隐射着不同文明之间决然不同的思考方式——西方的硬笔书写之于羊皮,乃至到后来渗水不强的纸,他们的画布和油画笔,其背后或多或少有些唯物精神、描摹客观世界的体现;而中国毛笔的特性以及渗水力极强的绢和宣纸,则决定了其必定长于“写”而不长于模拟,或者说中国的笔墨纸砚,本身就是隐约地折射着东方世界天人合一的理念,承载着禅庄思想心手两忘、以心写魂的精神追求。

纸和笔等工具就是这样被赋予了某种精神,以至于如若分析中西绘画的差别,它们无疑成为首先被考虑的因素。不过话说回来,工具不过是被精神塑形的物质,它对于今日的艺术家其实更像个借口。对于艺术创作而言,最根本的核心所在其实是人的创造,笔和墨之间的关系,更多是靠人的审美而实现的精神与物的沟通。同样是用纸,不同思考维度的艺术家会有决然不同的切入点,只是当我们的国画创作还禁锢在程式和章法里,需要通过花花草草小虫子来表达情感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进入一种自我陶醉的幻像。我们今日所要思考的,是这种程式在今天的意义何在?这一模式是不是适应当代的文化背景与现实生活?它是一种故作姿态,还是故弄玄虚?一个听着摇滚、吃着快餐的当代画家,画出一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道士,这本身就是一种奇怪的错位吧。

画家应该有感于时代,传统在今天的意义绝非只是图式和笔法上的简单描摹,而是笔墨背后所蕴含的当代精神。绘画也应该是精神的产物,而失去精神层面的独立和创新,工具和材料不过是无主的灵魂。一个艺术家再怎么对绘画材料进行重组、对形式不断翻新,如果在作品中看不见其对当代精神内涵的挖掘和表达,也同样是虚弱无力的描摹。对于纸,其实有着千万种创作的可能,只是我们往往囿于强大的“传统”,还尚未突破某些思维的框架——当我们的传统纸雕塑还停留在民间手工艺的层面上时,NahokoKojima等一批日本艺术家早已经将其赋予了饱满的时代关怀,并创造出立足传统又富有当代精神的纸雕作品。在这个层面上来看,谷文达、李津等一批当代新水墨艺术家的实验和探索,也显示出了极强的时代意义。

艺术家不应该简单地嫁接传统的符号,而是需要从终极的层面表达自身对世界的关怀。被我们动辄提及的传统和文化,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固有的范围——我们的当代和传统并不是按照时间的单线划分,就例如我们现在所切身生活的现实,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当下的“传统”,而我们今日所在的世界,亦是不久之将来的传统。传统往往需要通过个体的人加以个别的体现,以个别的形态自我实现,才能更好地呈现其自身,而艺术家正是呈现这些时代精神的镜面。如何使得笔墨关系这一传统思考与当代艺术观结合,如何对宣纸和笔墨进行新的认识并挖掘其中当代的精神含义,这才是当代中国画创作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章

  • 我眼中的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图文]
    我眼中的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图文]

    艺术家ElisabettaBenassi在意大利馆的作品马琳图国家馆的设置,是威尼斯双年展区别于其他众多双年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自1895年威尼斯双年展创立以来,各个国家指派艺术家入驻代表国家的场馆这一传统就一直沿袭了下来。在威尼斯双年展创办的头50年,参与国家不足20个,而在1950年之后,参与国家的数量开始迅速增长,自2011年的休整翻新之后,军械库扩大了它的容纳空间,因而能够为国家馆提供更...

    384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大师”岂能制造?[图文]
    “大师”岂能制造?[图文]

    大师,是一个尊称,是在某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浮躁心理膨胀,市场经济的资源热炒,“大师”这个本来为人敬仰的名头高帽漫天飞,在一些艺术场合想不碰到一位“大师”都难。人们不禁怀疑,这样的艺术生态健康吗?这么多“大师”是从哪里“生产”出来的呢?下面以陶瓷为例,看看陶瓷艺术...

    107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广东连环画曾引领了全国连环画风气[图文]
    广东连环画曾引领了全国连环画风气[图文]

    《民间奇案选》,子筠改编,孟庆生等绘画50年代广东连环画的兴起主要缘于政治宣传早在上世纪之初,上海连环画就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了。1924年上海亚光书局就出版了朱润斋的《天宝图》,据说当时青年工人和小学生甚至把买早餐的钱省下来看这套连环画。抗日战争结束后上海的连环画进入一个兴旺的时期,那时上海连环画作者加起来有一两百人。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却形成了四大派,这四大派的主角被读者和出版者称为&ldq...

    180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沈威峰书画:将传统花鸟画画出大境界[图文]
    沈威峰书画:将传统花鸟画画出大境界[图文]

    ▼沈威峰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映日荷花别样红》在2013年的省美术馆“沈威峰画展研讨会”上,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作为主办方之一的代表感言:“我参加的研讨会不多、很少,今天,作为个人来讲主要是出于感动。第一个感动是沈威峰先生进步很快。我认识他很久了,最近看他的作品,进步神速,非常快,这令我感动。我知道这种进步的背后一定是充满艰辛与勤奋的努力。第二个感动是他的勤奋。拿...

    1625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葛千涛:老顽童与长鼻子[图文]
    葛千涛:老顽童与长鼻子[图文]

    葛千涛策展人、广告人、画家,云游意大利,收藏有40余个匹诺曹玩偶、陶器、油画等。本文图片高剑平巴西世界杯开赛第二天,当荷兰以4:1暂时领先西班牙时,葛千涛兴奋难掩。凌晨4:35,他在朋友圈贴出两张小玩偶匹诺曹和两张海鲜饭照片,写下:“帅呆了,吃海鲜饭庆祝!”外界知道的葛千涛是策展人、广告人和画家,但一定不知道他收藏了40多个小可爱——匹诺曹玩偶...

    163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30年代女画家关紫兰:国难时期作品毫无苦难情愁[图文]
    30年代女画家关紫兰:国难时期作品毫无苦难情愁[图文]

    2007年1月的某一天,上海寒风凛冽,气温降到了冰点以下。南京路上的王开照相馆里,一根自来水管悄然冻裂,冰冷的水从裂隙处淌出,地下室一只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纸箱也有点被浸湿。这纸箱里装的,全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陈列于该照相馆橱窗内的精致老照片。洇湿的老照片被小心翼翼地取出,晾晒,烘干。有一张照片上是位年轻女子,长得很美。清秀的瓜子脸,楚楚动人的大眼睛,削肩微垂,气质典雅高贵,一副大家闺秀的摸样。...

    108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刘玉来:浅议文人画与画家画的品位差异[图文]
    刘玉来:浅议文人画与画家画的品位差异[图文]

    大山深处绘画初始,画家运用手中的绘画工具描绘视觉中所见到的,目的主要是功用性,为此所追求的是达到应物象形。其中虽强调了美术的美化作用,但主要的是要真实的再现被描写的对象。可见“再现”是画家画最原始的动机。在中国画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文人画曾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代替了画家画。具体时间大体在北宋,根据就是苏轼的诗句“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最起码那个...

    1469 美术知识 美术资料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雕塑家潘鹤:不为有钱人创作要做给大家看[图文]
    雕塑家潘鹤:不为有钱人创作要做给大家看[图文]

    “康梁及丘逢甲雕塑”揭幕仪式举行著名雕塑大师潘鹤接受本报专访本报讯(记者林洪浩实习生文倩通讯员朱海靖)昨日上午,由广州市越秀区宣传部主办、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共鸣杂志社(万木草堂读书会)承办的“万木争荣文德相传——康梁及丘逢甲雕塑揭幕仪式”在万木草堂举行。广州市副市长王东、市文广新局局长陆志强、市政协科教文卫主任李哲夫、越秀区...

    43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张铁志:年轻的力量正在崛起[图文]
    张铁志:年轻的力量正在崛起[图文]

    “年轻人拍纪录片、办杂志,新的音乐越来越多,通过互联网可以自由交流。‘文艺复兴基金会’希望在此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推动这种以年轻人为主的文化。文化的核心是更多的独立的创作和思考。”——张铁志台湾文化人、《号外》杂志主编张铁志是“文艺复兴基金会”的召集人之一,在上周六“文艺复兴基金会&r...

    493 美术理论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美术观点
  • 布尔乔亚:用艺术缓解焦虑[图文]
    布尔乔亚:用艺术缓解焦虑[图文]

    1990年,路易斯-布尔乔亚与她1970年创作的雕塑“EyetoEye”一起。图/IC一生寻求“孤身与共处”路易斯-布尔乔亚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事实上,她是从60岁后才赢得学术和商业的双重成功。1982年纽约现代美术馆为她举办大型回顾展,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位女性艺术家享有此殊荣。此次林冠艺术基金会带来了布尔乔亚首次国内回顾展。在林冠画廊...

    326 艺术理论 美术知识 美术文摘 美术评论
  • 沈尹默的书法用笔论及地位论[图文]
    沈尹默的书法用笔论及地位论[图文]

    沈尹默《东坡居士书遵师诗》沈尹默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书法工正、行、草书,以行书著名。力学褚遂良,后遍习晋、唐诸家,晚年融会苏、米。他精于用笔,清圆秀润中有劲健遒逸之姿。他虽然不是书法美学家,但其有关谈书法创作的文字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深刻而重要的书法美学思想。在书法理论整体处于沉寂状态的20世纪中叶,沈尹默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写出并发表了一系列旨在引导人们学好书法的理论文字。这些文字后来又被人们...

    509 美术理论 美术常识 艺术科普 艺术杂谈
  • 从《芥子园画谱》到《故宫画谱》[图文]
    从《芥子园画谱》到《故宫画谱》[图文]

    学习绘画,无外乎两种途径。一是师古人,办法是临摹;一是师造化,亦即向大自然学习,直接从描写对象提炼画法,方法是写生。这是绘画普遍规律,中西绘画概莫能外,所以英国著名的风景画家康斯太勃也说:“在艺术和文学上有两条道路可以使艺术家出头。一条道路是研究其他艺术家的完美作品,模仿他们,选择和重新组合他们创造的美。另一条道路是在美的原始源泉中——在自然中寻求完美。&rdq...

    1275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林风眠的风景与花鸟题材画:墨色的和声(图)
    林风眠的风景与花鸟题材画:墨色的和声(图)

    林风眠作品《猫头鹰》(1960年代),现藏于中华艺术宫李明娜说起林风眠,自然会联想他的仕女画,很多人喜欢,我也是。来到中华艺术宫,面对林风眠专馆里的作品,我会更多地流连在他的风景和鸟类作品前。一幅“江舟”,画于抗战时期的重庆山水,作为校长的林风眠率师生迁徙途中,方构图,一排高山扑面而来,把水面压得很低,一叶小舟驶过窄窄的江面,雾中可见远山。用色少许,粗笔勾勒,以墨扫...

    991 艺术理论 艺术常识 美术科普 美术文摘
  • 变与不变的中国书法[图文]
    变与不变的中国书法[图文]

    邱振中邱振中,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致力于书法理论与艺术创作。书法是中国文化中最为普及的艺术形式,它与汉字书写密不可分。在汉字的出现与书法的确立之间,虽然我们无法描述其间发生的一切,但是在商代的书写、契刻文字中我们已经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对文字结构和书写节奏的关注。书法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书法受到绝大部分文字使用者的喜爱,但又长期被当作一种&ld...

    110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毛焰:画好托马斯才画中国人[图文]
    毛焰:画好托马斯才画中国人[图文]

    《托马斯肖像No.3》110cm×75cm布面油画2007年作7月6日,艺术家毛焰参加的“面对面——中荷肖像画及室内绘画展”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拉开序幕。不久之前,毛焰佩斯北京首展刚刚落幕,除了展出他的代表作《托马斯》系列肖像新作外,还首度以大尺幅女人体创作为另一重点展出。近日,被称为“中国当代油画界怪杰”的毛焰...

    1599 美术趣闻 艺术评论 美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