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李可染纸本水墨69.5×45.5cm1973年
《新开发的公路》关山月纸本水墨117×94cm1954年
《人桥》古元木版套色20.5×36cm1949年
《一辈子第一回》杨之光
“从延安走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美术作品展(广东巡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司、广东省文化厅、中国美术馆与广东美术馆共同承办的特大型美术展览“从延安走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美术作品展(广东巡展)”近日在广东美术馆举行。这是中国美术馆近500幅馆藏精品首次大规模莅临广州。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兴奋地表示:“通过这个展览,观众可以看到艺术家的视角是如何渗透到共和国成长的每个阶段,可以感受到70年来中国社会的变更、中国文化的变更、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变更和中国审美的变更。”同时,罗馆长还对大多数的代表作进行了专业细腻的点评。而本报更邀请了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阐述70年来中国美术发展的脉络、创作的风格特征及内涵,揭示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于当下艺术创作的意义。
文/记者江粤军
新中国成立前:
抗战木刻最辉煌
70年来的中国美术历程,大概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二、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三、“文革”十年;四、“文革”结束至改革开放前的短暂反思期;五、改革开放至今。
第一阶段,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至新中国成立的这段时间里,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无疑是中国美术的头等大事,一切主题都服务于这两者。文学艺术成为投枪匕首,成为唤醒民众的有力武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当时,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抗战木刻,在国际上都享有相当高的声誉。古元的《减租会》、《人桥》,李桦的《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到今天仍然是非常有艺术冲击力的作品。
早在上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就把欧洲、前苏联的版画艺术引入中国,提出了“版画回娘家”。为什么这样说?木刻印刷术本来是中国发明的,中国历朝历代古籍里的插图,多数都是木刻的,但这属于复制木刻,并不具备艺术创作的特点。这一技术传播到欧洲后,则变身为艺术家的创作木刻。因此,鲁迅极力倡导创作版画“回流”中国,凝聚起当时一大批进步的艺术青年,而这其中不少人,在抗战以后奔赴延安,成为延安“木刻团”的主力。古元、胡一川、石鲁、力群、李桦、黄新波等就是代表性人物,他们创作出一大批反映革命生产、反映民众的优秀作品,形成了独特的抗战木刻。
在艺术表现上,抗战木刻最初学习西洋技法,人物刻出来很容易半边脸黑半边脸白,这种素描式的效果不太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后来逐渐吸收中国木板年画等民间艺术的表达方式,更注重结构,减少明暗对比,让更多人能够接受。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
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完美结合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美术界全面贯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要求艺术家深入群众中,作品要反映社会主义火热的生活,表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幸福感,讴歌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而艺术家们也都是发自内心、激情澎湃地来进行创作,出现了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石鲁的《转战陕北》、方增先的《说红书》、刘文西的《祖孙四代》、温葆的《四个姑娘》、关山月的《新开发的公路》、潘鹤的《艰苦岁月》、杨之光的《一辈子第一回》等代表性作品。可以说这17年间,油画、中国画、雕塑、版画等各个艺术门类都齐头并进,创造出无论规模还是质量都前所未有的高品质作品,当之无愧地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中的经典之作。特别是全国八大美术学院的建立,开始培养出新时代的艺术家,很多学生的毕业创作就已经是非常优秀的作品。而这一批艺术家,朝气蓬勃,内心充满理想,充满着对党和国家的热爱,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发现美,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行表达,所以画面上可以看出是真情流露,很能感染人。
罗一平则特别提到:进入新中国之后,中国画中的人物画最能表现时代精神,花鸟画也能以它的象征性来歌颂这个时代,山水画却面临极大的挑战。怎样把一个原来只为贵族服务、只为文人服务的画种转变成为时代服务?单纯在山水中加入现代人物会显得比较牵强,老画家们陷入了困境。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位杰出的画家——李可染,是他找到了一条用山水画表现新时代的途径: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李可染的画就只有一种体裁——画毛主席的诗词。他的另一个突破就是将山水画成红色的,掀开了红色山水的序幕。
“文革”十年:
广东美术在“红光亮”中突围而出
“文革”十年,受“革命样板戏”的影响,在“红光亮”与“三个突出”的艺术教条下,中国的美术作品几乎不能凸显任何个性。但这个阶段的广东美术创作,却有如在一片严实的屋顶上开了一个可以透光透亮透气的天窗。汤小铭的《永不休战》、陈衍宁的《渔港新医》、林丰俗的《公社假日》、关山月的《绿色长城》等,都是广东美术界为这个时代奉献的优秀作品。究其原因,在于当时广东每年还继续举办交易会,农讲所每年也都需要一批新的作品,于是,广东艺术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高压的政治环境下,依然在作品中努力表现出艺术性。
反思期,广东则出现了廖冰兄的《自嘲》、汤小铭的《让智慧发光》这样的好作品,影响也非常大。
罗一平甚至这样认为:在70年来的中国文艺历程中,广东的艺术家在实践延安讲话精神,推动文艺发展,呈现国民的精神面貌,反映时代前进的脚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奏响了独特的篇章。
改革开放后,西方各种当代艺术流派开始进入,文艺思想出现了多元化。原本伴随着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中年艺术家,很多陷入了彷徨、思索中,年轻人则要活跃得多。经过这三十多年艺术界的沧海横流,当下中国的艺术却并没有凝聚成一股强大的文化推动力,并未在国际上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因此,重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这特定的时期很有现实意义。当然,它与70年前所面对的社会背景、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但我们现在的艺术同样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关注现实,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体现社会关怀。
开封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精品
首度亮相广州
本报讯《记载历史收藏文明——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展》于本月23日至9月2日在广州市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展出。数百件北宋官瓷、汴绣、大宋钱币、滕派蝶画、朱村镇木板年画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精品以及具有深厚历史沃土、被中国中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名城”的“汴梁画派”书法作品,为南粤观众奉上一场精彩纷呈的中原大地大宋古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精品盛宴,这是开封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精品首次在广州集中亮相。展览由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凌南)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点评:在李可染《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画中,就是红色的诗意、红色的山水、红色的时代。山水画找到了为时代服务的切合点。
《人桥》
点评:古元是延安时期最著名的版画艺术家,徐悲鸿评价其为中国真正伟大的艺术家。他的版画作品主要反映延安老百姓的现实生活,不加修饰,小尺寸间包含着丰富的精神力量,令人惊叹。
《新开发的公路》
点评:除了一条路,作品看不出任何现代化的内容,但整个给人的感觉是具有鲜明的现代气息:第一,有岭南特有的气息;第二,这种染云,导引了现在岭南绘画一种很重要的风格。从山水画的发展史来讲,这堪称新中国最优秀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