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性斋❖图片
养性斋❖简介
养性斋位于御花园西南,始建于明代,称乐志斋,清代改今名。
斋为两层楼阁式,原为7间,座西面东。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于楼两端向前各接出3间,改建为转角楼。平面呈凹形,前出月台1座。嘉庆二十年(1815年)重修,月台面改墁金砖。道光时亦曾修葺。黄琉璃瓦转角庑殿顶,上层前檐出廊,下层东面明间开门,次间及南北转角3间均为支摘窗。
楼上正中悬康熙帝御笔匾:“飞龙在天”。楼下正中悬匾“居敬存诚”,北楼下东向匾曰:“悦心颐神”。
斋前叠石环抱,曾有曲流馆,后拆除。清嘉庆、道光两帝时常来此斋。逊帝溥仪的英文教师庄士敦曾在此居住。
相关知识科普
养性斋
御花园
月台
建筑物前的台座。
金砖
专供宫殿等重要建筑使用的一种高质量的铺地方砖。产自苏州、松江等地,选料精良,制作工艺复杂,从选土练泥、踏熟泥团、制坯晾干、装窑点火、文火熏烤、熄火窨水到出窑磨光,往往需要一年半时间。砖成后由水路运至北京。因其质地坚细,敲之若金属般铿然有声,故名金砖。
琉璃
一种带釉的陶制品。釉以铅作助溶剂,以含铁、铜、钴、锰的矿物作着色剂,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宫殿、宗教庙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
庑殿顶
古建筑屋顶形式之一,亦称四阿顶、五脊殿。由1条正脊和4条斜脊组成四面坡,有单檐、重檐之别。重檐庑殿顶为屋顶最高等级形式。
明间
古建筑术语。指建筑各面正中四根檐柱之内的空间,其两侧称为次间。
支摘窗
亦称和合窗,即上部可以支起,下部可以摘下之窗。其内亦有一层,上下均固定,但上部可依天气变化用纱、用纸糊饰,下部安装玻璃,以利室内采光。外层窗心多用灯笼锦、步步锦格心。故宫内支摘窗多用于内廷居住建筑及配房、值房等。
庄士敦
庄士敦(1874--1938年),英国苏格兰人,本名Johnston,Sir Reginald Fleming,中文名庄士敦,字志道,牛津大学文学硕士。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来中国,曾先后任香港总督秘书和英租界山东威海卫高级专员等职。1919年3月,经前两广总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之子李经迈推荐,由当时中国大总统徐世昌与英国公使交涉,被清皇室聘为逊帝溥仪的英文教师。授课地点在奉先殿西侧的毓庆宫。庄氏能讲一口流利的北京话,对中国历史、文学都很熟悉,曾游历中国很多名胜古迹,对中国文化怀仰慕之情。他虽是英文教师,但教给溥仪的不仅仅是英文,还介绍了很多西方文化,如英国的服饰、习俗、家具、钢琴、留声机、电影、自行车、近视眼镜等。他通过画报向溥仪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先进武器,并向溥仪介绍君主立宪制模式。溥仪深受庄士敦的影响,同时也很欣赏庄士敦,曾赐他头品顶戴、毓庆宫行走、紫禁城内赏乘二人肩舆等殊荣。庄士敦当即做了一套清朝的袍褂冠带,并穿戴拍照送给亲友。平时对溥仪每言必称皇上,开口便称陛下,俨然一中国臣民。溥仪被逐出宫后,1924年11月,庄士敦还曾协助溥仪从醇亲王府逃往日本公使馆。庄氏在中国期间,前后侍从溥仪往来于北京、天津之间共13年,对于清廷的晚景、皇室的内幕以及溥仪出宫前后的情况耳闻目睹,了解得最为详细。庄士敦于1930年返回英国。1931年他以英国一代表团成员的身份来中国时又会见了溥仪。庄士敦回国后,写作了《紫禁城的黄昏》一书,出版后轰动一时。此外还有《佛教徒的中国》、《儒教和近代中国》、《威海卫狮龙共存》及其它介绍中国情况的著作多部。1938年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