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寿安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时间 : 06-10 投稿人 : 苏怡 点击 :

寿安宫❖图片

寿安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寿安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寿安门全景

寿安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寿安门内木板门照壁

寿安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寿安宫后萱寿堂外景

寿安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寿安宫后西游廊

寿安宫❖简介

寿安宫位于内廷外西路寿康宫以北,英华殿以南。始建于明代,初名咸熙宫,嘉靖四年(1525年)改称咸安宫。清初沿明制,雍正年间在此兴办咸安宫官学,乾隆十六年(1751年)咸安宫官学移出。同年,乾隆皇帝为庆贺皇太后六十寿诞,将此宫修葺一新后改称寿安宫。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为皇太后七十圣寿庆典,在院中添建一座3层大戏台。嘉庆四年(1799年)将戏台拆除,扮戏楼改建为春禧殿后卷殿。

寿安宫南北长107 m,东西宽78m,总占地面积8400㎡,前后分为三进院落,东西各有跨院。正门寿安门为随墙琉璃门3座,当中门内设四扇木屏门 照壁1座,上覆黄琉璃瓦顶。第一进院正殿为春禧殿,旧建筑何时被毁不详,现有建筑为1989年重建。此殿南向,面阔5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明间开门,其余为槛窗。殿左右辟穿堂门,与第二进院相通。

中院正殿寿安宫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明间退进1间,设步步锦 槅扇门4扇,次间、梢间设槛窗。后檐明间开门,次间、梢间设槛窗。殿两侧山墙各出转角延楼,环抱相属,向南与春禧殿后卷殿两山相连。

寿安宫后为第三进院,院中叠石为山,东西各有3开间小殿,名为福宜斋、萱寿堂。

寿安宫是皇太后及太妃、嫔等人的居所。明代仁圣太后、天启年间乳媪客氏曾在此居住。乾隆年间,孝圣宪皇太后六十及七十岁圣寿节,乾隆帝都亲率皇后、皇子、皇孙等人至此跪问起居,进茶侍膳,于堂前跳“喜起舞”贺寿,并于宫中设宴,王公、大臣及王妃、公主分坐于东西两侧延楼中,陪同赏戏。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畅音阁戏台修建完毕,次年皇太后逝世,寿安宫戏台便逐渐荒废。嘉庆四年(1799年)奏准,拆去寿安宫戏台,在扮戏楼位置建春禧殿后卷殿,用以收贮南府升平署之行头切末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寿安宫被辟为故宫图书馆,沿用至今。


相关知识科普


寿安宫

内廷

广义即为宫廷。紫禁城范围内可统称内廷或大内。狭义讲即为宫廷后部帝后生活区。

寿康宫

太后宫之一。位于故宫内廷外西路,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元年(1736年)建成。为皇太后居慈宁宫之寝宫,太妃、太嫔们亦随居于此。

英华殿

咸安宫

咸安宫官学

清雍正七年(1729年),为教育清内务府三旗子弟及景山官学中之优秀者而开设。原址在寿康宫后长庚门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建咸安宫为寿安宫,咸安宫官学移至西华门内旧尚衣监,二十五年(1760年)复移于器皿库之西,共有房27楹,东向。同治年间曾借官学学舍开馆修书,现建筑无存。

琉璃

一种带釉的陶制品。釉以铅作助溶剂,以含铁、铜、钴、锰的矿物作着色剂,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宫殿、宗教庙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

屏门

由4扇或更多可开启的门组成的屏壁。一般用于室内明间后金柱间,因起屏风作用,故称屏门。

照壁

俗称影壁,位置一般在院落门内,也有在院门外者。其功能是作为院落的屏障以遮挡视线,分别内外,同时也有装饰作用。

面阔

间之宽称面阔,即指古代建筑中平行于桁檩方向,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根檐柱中心线线间的水平距离。各间宽度的总和称通面阔。

歇山顶

歇山顶为中国古建筑屋顶式样之一。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故亦称九脊殿。又有单檐、重檐之分,重檐较单檐尊贵。

明间

古建筑术语。指建筑各面正中四根檐柱之内的空间,其两侧称为次间。

穿堂

工字殿前后殿之间的连接部分,又称柱廊。

进深

指建筑物纵深各间的长度。即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柱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各间进深总和称通进深。

步步锦

古建筑门窗常用的棂条组合形式。其做法是用棂条拼成一个个长方形,上下左右对称排列。棂条交接处做成尖榫,用胶粘牢。

槅扇

又称格门,由立向的边挺和横向的抹头组成木构框架。抹头又将槅扇分成槅心、绦环板和裙板三部分。槅心是主要部分,占整个槅扇高度的五分之三,由棂条拼成各种图案。棂条分内外两层,中间糊纸、夹纱或安玻璃。室内槅扇多采用夹纱做法,所以又称碧纱橱。绦环板和裙板亦多雕刻各种装饰图案。室内槅扇的雕刻较为细腻。槅扇上下一般安有转轴,可以自由开合。有的槅扇不用绦环板和裙板,而像槅心一样使用棂条,称落地明造。

延楼

双层游廊式建筑。

畅音阁

寿安宫戏台

南府

清代宫廷戏曲承应及管理机构,约设于康熙年间,府址在皇城内(今南长街南口以西)南花园。隶属于内务府,设大总管一名,乾隆年官级六品。南府下设若干机构,有内学、外学、十番学、中和乐、弦索学、钱粮处、档案房和大差处。乾隆年间民籍艺人增多,均在南府和景山官学,习惯上统称南府学生。景山只设外学、钱粮处和档案房。嘉庆年间革退部分民籍学生。道光三年(1823年)将南府和景山合并,进行了大的改组和裁减。道光七年(1827年),革去全部外学,十番学并入中和乐,改南府为升平署。

行头

演戏用的道具、衣服。

切末

即“砌末”,是元杂剧剧情中所用的演具,相当于道具。

相关文章

  • 角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角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紫禁城垣四隅之上的角楼,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代重修。角楼是紫禁城城池的一部分,它与城垣、城门楼及护城河同属于皇宫的防卫设施。角楼坐落在须弥座之上,周边绕以石栏。中为方亭式,面阔 进深各三间,每面8.73m,四面明间各加抱厦一间,靠近城垣外侧两面地势局促,故抱厦进深仅为1.60m,而城垣内侧的两面地势较开阔,抱厦进深加大为3.98m,平面成为中...

    789 城池 护城河 须弥座 面阔 进深 明间 抱厦 宝顶
  • 位育斋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位育斋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位育斋位于御花园内西北,明代建,初名对育轩,嘉靖年间曾更名玉芳轩,清代改称今名。斋坐北面南,面阔5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明间开门,两次间为支摘窗。位育斋前有鱼池一座,中跨拱桥,桥上建有一亭曰澄瑞。清雍正时此斋曾作为佛堂。...

    1671 位育斋 御花园 面阔 琉璃 硬山式顶 明间 支摘窗
  • 同道堂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同道堂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同道堂是西六宫之一咸福宫的后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与咸福宫同期建成。清沿明旧,仍名曰同道堂。殿面阔5间,黄色琉璃瓦歇山顶。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栱,梁枋饰以龙凤和玺彩画。前檐明间安槅扇门、帘架,左右两次间为槛墙、支摘窗,后檐墙不开窗。室内前后檐柱间均安装落地罩,罩内有木炕,地面铺墁为方砖,顶棚为白樘篦子糊纸。殿东西有耳房各3间,卷棚 硬山顶,耳房前隔有小院...

    1714 同道堂 咸福宫 面阔 琉璃 歇山顶 三踩斗栱 斗栱 龙凤和玺彩画
  • 銮驾库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銮驾库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銮驾库为清代銮仪卫贮存皇太后仪驾、皇帝法驾卤簿之所。其址在东华门迤南,北设随门房6间,东南临紫禁城墙,西有蜿蜒而过的内金水河,为一独立的院落。院东侧有大库5间,南侧有大库10间,均为黄琉璃瓦硬山式顶,内设上下两层。銮驾库内原有大堂3间、小堂3间及办事房、小库班房、档房等,今已无存。南库前曾出土“古今通集库”碑,为明代遗物,此地当为通集库遗址。...

    714 銮驾库 銮仪卫 法驾卤簿 卤簿 东华门 内金水河 琉璃 硬山式顶
  • 毓庆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毓庆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毓庆宫位于内廷东路奉先殿与斋宫之间,系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明代奉慈殿基址上修建而成。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添建大殿1座并游廊、抱厦,嘉庆六年(1801年)继续扩建,光绪十六年(1890年)和二十三年(1897年)加以修缮。毓庆宫是由长方形院落组成的建筑群,前后共四进。正门前星门,门内为第一进院落,有值房3座,西墙开阳曜门与斋宫相通。过院北祥旭门为...

    1572 毓庆宫 内廷 奉先殿 斋宫 抱厦 前星门 值房 祥旭门
  • 弘义阁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弘义阁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弘义阁位于太和殿前广场西侧,面东,与体仁阁相对而立。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武楼,嘉靖时称武成阁,清初改称弘义阁。清代为内务府银库,收存金、银、制钱、珠宝、玉器、金银器皿等。皇帝皇后筵宴所用金银器皿由银库预备,用毕仍交该库收存。弘义阁与体仁阁作为太和殿的陪衬建筑左右对称,建筑形式完全相同,乾隆时体仁阁被火烧毁,就是仿照弘义阁重建的。由于二阁是...

    1863 弘义阁 太和殿 体仁阁 内务府 平座 庑殿顶
  • 梵宗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梵宗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梵宗楼位于中正殿佛堂区,雨花阁西北,为一座倚墙而建的3开间卷棚 歇山顶二层小楼。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是中正殿一区佛堂中修建最晚者。此楼体量很小,偏于一隅,但其供奉的主神地位崇高。一楼供文殊 菩萨青铜坐像,高1.1m,座宽0.7m。二层供文殊化身大威德金刚青铜像,高1.72m,座宽1.35m。此二像为清宫中最大的文殊造像与大威德造像。二楼陈设狼皮...

    203 梵宗楼 中正殿 雨花阁 卷棚歇山顶 卷棚 歇山顶 文殊菩萨 文殊
  • 临溪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临溪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临溪亭是慈宁宫花园内主要建筑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原名临溪馆,十一年(1583年)五月更名临溪亭。临溪亭位于花园中部偏南,建在矩形水池当中之单孔砖石券桥上,东西两面临水,南北出阶,与花园南入口、假山以及北部的咸若馆、慈荫楼同处于院落南北中轴线上。亭平面方形,面阔、进深各3间,四面均当中开门,斜方格槅扇门各4扇,两侧皆为斜方格槛窗,窗下槛墙贴饰...

    516 临溪亭 慈宁宫 慈宁宫花园 咸若馆 慈荫楼 面阔 进深 槅扇
  • 弘德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弘德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弘德殿为乾清宫之西小殿,始建于明代,初名雍肃殿,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改今名。殿南向,单檐歇山顶,覆黄琉璃瓦。面阔3间,明间辟门,两次间为槛窗。前接抱厦3间。殿中悬挂匾曰“奉三无私”,南向设御座。后室3间,有匾曰“太古心殿”,后东室匾曰“怀永图”,皆为乾隆皇帝御笔。明代殿前有斜廊,清代改为砖墙,自成一院。东侧有小门一道,以通内外,西侧为凤彩门,是正宫通向...

    1290 弘德殿 乾清宫 歇山顶 琉璃 面阔 明间 抱厦 昭仁殿
  • 佛日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佛日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佛日楼,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建福宫花园中的慧曜楼而建,北依宁寿宫北宫墙,东有石梯与梵华楼相连。楼为2层,上下各3间,黄琉璃瓦绿剪边 卷棚 歇山顶。佛日楼一层间隔成数室,供奉藏传佛教五大密教主尊(密集金刚、上乐金刚、大威德金刚、喜金刚、时轮金刚)、五方佛和释迦牟尼佛。二层供奉三世佛(释迦牟尼佛、燃灯佛、弥勒佛)、十八罗汉和四大天王,北、东、西三壁设长...

    1292 佛日楼 建福宫 慧曜楼 宁寿宫 梵华楼 琉璃 剪边 卷棚歇山顶
  • 英华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英华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英华殿位于紫禁城内廷外西路西北,始建于明代,初曰隆禧殿,隆庆元年(1567年)更为今名。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修。英华殿是明清两代皇太后及太妃、太嫔礼佛之地。整座院落南北长80m,东西宽约60m ,占地5000㎡左右。分为南北两进院,南院中部辟山门,门后为宽敞的庭院。第二进院门为英华门,正北即英华殿,门、殿之间有一碑亭,。殿后宫墙西北隅辟门,北出可至...

    1764 英华殿 内廷 神武门 面阔 琉璃 庑殿顶 明间 三交六椀菱花
  • 太和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太和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也是外朝宫殿的正门。太和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当时称奉天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顺治三年(1646年)、嘉庆七年(1802年)重修,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焚毁,次年重建。太和门面阔9间,进深4间,建筑面积1300.00㎡。上覆重檐歇山顶,下为汉白玉基座,梁枋等构件...

    1376 太和门 奉天门 皇极门 面阔 进深 歇山顶 基座 和玺彩画
  • 南、北十三排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南、北十三排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南、北十三排指宁寿宫外东侧南、北各13座排房,东依紫禁城城墙,为乾隆年间所建。其中12座南北相向,各面阔3间,进深1间,前出廊,明间开门,灰瓦硬山式顶。每两座为1院,共6院,每院西墙辟院门1座。北端1座有小南房两间。南端南墙中辟垂花门,门外南临敛禧门。...

    1993 十三排 宁寿宫 面阔 进深 明间 硬山式顶 垂花门
  • 内阁大库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内阁大库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内阁大库是内阁收贮文书、档案的库房,位于紫禁城东南隅、内阁大堂之东。库为砖石结构,墙面辟窗,窗中有铁柱,外有铁板窗。其存放红本、典籍、关防等件之库房,称之为红本库;存放书籍与三节表文、表匣及外藩表文之所称实录库;同时亦存贮满本堂之实录、史书、录疏、起居注及前代帝王功臣之画像等物。今建筑完好。...

    1804 内阁 关防 实录 满本堂
  • 护城河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护城河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环绕紫禁城外围的护城河,建成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河宽52m,条石垒砌驳岸,坚固陡直,亦称筒子河。河水自西北流入,向东南流出至御河。清代河中栽莲藕,岁收供宫中使用,余者卖出,得银存奉宸苑备用。护城河至今已有580年的历史。1999年,对护城河进行治理工程,驳岸修整一新,河底全部铺砌方砖,河道更加坚固。...

    1467 护城河 奉宸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