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竹香馆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时间 : 06-10 投稿人 : 黄希明 点击 :

竹香馆❖图片

竹香馆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竹香馆❖简介

竹香馆位于宁寿宫花园符望阁的西北,西倚宫墙,面东而立。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建福宫花园碧琳馆而建。

竹香馆上下两层,主楼三间,两侧耳楼各一间。耳楼两端又连斜廊,北通倦勤斋,南接玉粹轩。主楼为歇山卷棚顶,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0117』绿色琉璃瓦。

竹香馆外侧遍堆石山,下层窗口掩映在山石缝隙之中,珠联璧合,犹如天造地设。竹香馆前建有弓形墙垣,正中开八方形洞门,两侧安琉璃漏窗,将竹香馆围成独立小院。院内松柏苍翠,环境幽雅。


相关知识科普


竹香馆

宁寿宫

符望阁

建福宫

建福宫,面阔三间,卷棚歇山顶,黄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带周围廊。前檐廊左右与抄手游廊相接,左右廊可通至第二进院。室内明间为宝座,东西次间为休憩之处。室内装修为金漆描绘,紫禁城建筑中甚为少见,堪称精品。乾隆皇帝赞其建筑“俭朴而不至陋,环境幽雅而匪遐。”

碧琳馆

碧琳馆为一座依山而建的小巧玲珑的建筑,馆前叠石种植竹、桧,有“咫尺间,缥缈蓬壶趣”之意境。

耳楼

在主体建筑两侧接盖的体量小于主体建筑的附属建筑,犹如人的头与双耳的关系,故称耳房,双层的称耳楼。

倦勤斋

倦勤斋匾额,乾隆御笔。取“耄期倦于勤”之意,意谓年老厌倦万机,以示此斋为太上皇在花园中的憇息之所。

玉粹轩

卷棚

卷棚式顶的简称。两山顶成圆形,屋顶无正脊,前后两坡瓦陇贯通,又称“过陇脊”。

卷棚顶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之一。为双坡屋顶,两坡相交处不作大背,由瓦垄直接卷过屋面成弧形的曲面。卷顶棚形式活泼美观,一般用于园林的亭台、廊榭及小型建筑上。

琉璃

一种带釉的陶制品。釉以铅作助溶剂,以含铁、铜、钴、锰的矿物作着色剂,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宫殿、宗教庙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

漏窗

墙垣上所开的装饰用透空窗洞,有砖、木、琉璃、玻璃等几种材质,既作为墙垣装饰,又可用其观景,使墙垣两侧景观隔而不断。

相关文章

  • 位育斋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位育斋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位育斋位于御花园内西北,明代建,初名对育轩,嘉靖年间曾更名玉芳轩,清代改称今名。斋坐北面南,面阔5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明间开门,两次间为支摘窗。位育斋前有鱼池一座,中跨拱桥,桥上建有一亭曰澄瑞。清雍正时此斋曾作为佛堂。...

    1671 位育斋 御花园 面阔 琉璃 硬山式顶 明间 支摘窗
  • 养心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养心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养心殿,明代嘉靖年建,位于内廷 乾清宫西侧。清初顺治皇帝病逝于此地。康熙年间,这里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自雍正皇帝居住养心殿后,造办处的各作坊遂逐渐迁出内廷,这里就一直作为清代皇帝的寝宫,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为一组集召见群臣、处理政务、皇帝读书、学习及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群。一直到溥仪出宫,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

    1700 养心殿 内廷 乾清宫 面阔 进深 琉璃 歇山式顶 明间
  • 英华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英华殿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英华殿位于紫禁城内廷外西路西北,始建于明代,初曰隆禧殿,隆庆元年(1567年)更为今名。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修。英华殿是明清两代皇太后及太妃、太嫔礼佛之地。整座院落南北长80m,东西宽约60m ,占地5000㎡左右。分为南北两进院,南院中部辟山门,门后为宽敞的庭院。第二进院门为英华门,正北即英华殿,门、殿之间有一碑亭,。殿后宫墙西北隅辟门,北出可至...

    1764 英华殿 内廷 神武门 面阔 琉璃 庑殿顶 明间 三交六椀菱花
  • 景仁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景仁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景仁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宫。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先后修缮。景仁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景仁门,门内有石影壁一座,传为元代遗物。前院正殿即景仁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檐角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

    423 景仁宫 内廷 影壁 面阔 琉璃 歇山式顶 走兽 五踩斗栱
  • 锡庆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锡庆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锡庆门位于内廷外东路,是宁寿宫区西南隅的大门。锡庆门外是一片开阔的空地,沿宫墙向北为俗称之“东筒子”路,南侧有外奏事房6间,西南、西北分别是箭亭和奉先殿,再向西则为景运门。锡庆门内为一东西窄长的小广场,东侧有敛禧门与之相对,北为宁寿宫之正门皇极门,南为九龙壁。由此可见,锡庆门乃联系宁寿宫与紫禁城各处的重要枢纽。锡庆门西向,为3座分立的随墙琉璃门,当中一座略高...

    1822 锡庆门 内廷 宁寿宫 东筒子 箭亭 奉先殿 景运门 皇极门
  • 倦勤斋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倦勤斋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倦勤斋位于宁寿宫花园最北端,符望阁后,北倚宫墙。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仿建福宫花园中的敬胜斋而建。倦勤斋坐北朝南,面阔9间,卷棚硬山顶,覆绿琉璃瓦,黄琉璃瓦剪边。前出廊,檐下绘苏式彩画。东5间与符望阁相对,东西各接游廊,分别与符望阁东西廊相接,房廊相对,构成一个封闭的院落,自然形成东5间、西4间的格局。东5间,明间开门,余为步步锦支摘窗。明间檐下悬“倦...

    617 面阔 卷棚硬山顶 硬山顶 琉璃 剪边 苏式彩画 明间 支摘窗
  • 梵宗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梵宗楼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梵宗楼位于中正殿佛堂区,雨花阁西北,为一座倚墙而建的3开间卷棚 歇山顶二层小楼。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是中正殿一区佛堂中修建最晚者。此楼体量很小,偏于一隅,但其供奉的主神地位崇高。一楼供文殊 菩萨青铜坐像,高1.1m,座宽0.7m。二层供文殊化身大威德金刚青铜像,高1.72m,座宽1.35m。此二像为清宫中最大的文殊造像与大威德造像。二楼陈设狼皮...

    203 梵宗楼 中正殿 雨花阁 卷棚歇山顶 卷棚 歇山顶 文殊菩萨 文殊
  • 内阁大库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内阁大库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内阁大库是内阁收贮文书、档案的库房,位于紫禁城东南隅、内阁大堂之东。库为砖石结构,墙面辟窗,窗中有铁柱,外有铁板窗。其存放红本、典籍、关防等件之库房,称之为红本库;存放书籍与三节表文、表匣及外藩表文之所称实录库;同时亦存贮满本堂之实录、史书、录疏、起居注及前代帝王功臣之画像等物。今建筑完好。...

    1804 内阁 关防 实录 满本堂
  • 午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午门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其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明代称承天门)、大清门(明代称大明门),其后有太和门(明代称奉天门,后改称皇极门,清代改今名)。各门之内,两侧排列整齐的廊庑。这种以门庑围成广场、层层递进的布局形式是受中国古代“五门三朝”制度的影响,有利于突出皇宫建筑威严肃穆的特点。午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顺治四年(164...

    1537 午门 承天门 大明门 太和门 奉天门 皇极门 廊庑 五门
  • 建福宫花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建福宫花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紫禁城内西北隅,有一座清代乾隆初年建成的宫廷花园,因其随建福宫而建,故名“建福宫花园”,又因花园地处内廷西部,亦称为西花园。建福宫花园始建于乾隆七年(1742年),为“渐次”构成,占地约4020㎡,有建筑十余座,且殿堂宫室、轩馆楼阁无所不有,不仅建筑形式各异,而且建筑布局也较灵活。这组建筑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一组依南北轴线依次排列为抚辰殿、建福宫、惠风亭、静怡...

    1885 建福宫 内廷 抚辰殿 惠风亭 静怡轩 慧曜楼 延春阁 敬胜斋
  • 寿安宫戏台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寿安宫戏台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寿安宫戏台,建于宫中西北隅。乾隆十六年(1751年),适逢弘历生母六旬寿典,临时搭台庆贺。10年后七旬寿典,正式建成三层戏台。自皇太后去世,戏台闲置,于嘉庆初年拆除。...

    897 寿安宫 寿安宫戏台
  • 承乾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承乾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承乾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永宁宫,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承乾宫。清沿明旧。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略有修葺。宫为两进院,正门南向,名承乾门。前院正殿即承乾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檐角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踩斗栱,内外檐饰龙凤和玺彩画。明间开门,次、梢间槛墙、槛窗,双交四...

    1104 承乾宫 内廷 面阔 琉璃 歇山式顶 走兽 五踩斗栱 斗栱
  • 御花园东井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御花园东井亭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御花园东井亭位于天一门外左侧、万春亭前西侧。亭平面方形,面阔1.94m,亭中有井,井口石上覆石盖板,朱红色四柱。此亭的特点在于其下部为方形,顶部转为八方形,在四柱上各架一与平面四角呈45°的转角桁,两端各与悬在柱外的四根转角桁相接,于是形成八边,将承担顶部的荷载传达到四柱。因为利用悬挑达到力的平衡,所以也有称其为“担梁”的。亭顶部覆黄琉璃瓦,有八条脊,本应是...

    558 御花园 井亭 天一门 面阔 井口石 井口 转角桁 担梁
  • 九龙壁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九龙壁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九龙壁位于紫禁城宁寿宫区皇极门外。壁长29.4m,高3.5m,厚0.45m,是一座背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 影壁,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建宁寿宫时烧造。壁上部为黄琉璃瓦庑殿式顶,檐下为仿木结构的椽、檩、斗栱。壁面以云水为底纹,分饰蓝、绿两色,烘托出水天相连的磅礴气势。下部为汉白玉石须弥座,端庄凝重。壁上9龙以高浮雕手法制成,最高部位高出壁面20cm,形...

    537 九龙壁 宁寿宫 皇极门 琉璃 影壁 斗栱 须弥座 浮雕
  • 景阳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景阳宫 - 故宫博物院建筑简介

    景阳宫,为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钟粹宫之东、永和宫之北。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长阳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阳宫。清沿明旧,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明代为嫔妃所居。清代改作收贮图书之地。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景阳门,前院正殿即景阳宫,面阔3 间,黄琉璃瓦庑殿顶,与东六宫中其它五宫的屋顶形式不同。檐角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斗栱,...

    1288 景阳宫 内廷 钟粹宫 永和宫 面阔 琉璃 庑殿顶 走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