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陶彩绘持琵琶女俑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陶彩绘持琵琶女俑 |
时代 | |
门类 | 雕塑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42347)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陶彩绘持琵琶女俑❖图片
陶彩绘持琵琶女俑❖简介
陶彩绘持琵琶女俑,唐,高34厘米,宽7.8厘米。
女俑梳双螺髻,内穿襦衫,外披帔帛,下着及地长裙。站立,手持曲项琵琶演奏。
琵琶从西域传来,其演奏技巧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不断普及、发展与提高,到了唐代达到顶峰。从广义上说,唐代琵琶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为秦汉子,或称阮咸。日本正仓院所藏唐代的阮咸,为紫檀木质,外施螺钿,纹饰精美,圆体修颈,四弦四轸,多柱,可视为典型代表。第二类为曲颈琵琶。颈短曲,转折成直角或钝角,近似瓢形,多为四弦四轸。第三类为五弦琵琶,也即古籍中所称的五弦。其音箱形状基本与曲颈琵琶相同,只是稍小于曲颈琵琶,五弦五轸。第四类介于秦汉子与曲颈琵琶之间,形体在圆与椭圆之间,音箱较大,头部微向内卷收,四弦四轸。琵琶演奏多用拨,初唐时乐工裴神符开始以手弹,深得唐太宗喜欢,这种演奏方法被称为『0706』琵琶。从现有的文献、文物资料分析,手弹琵琶始自唐初,它是对传统演奏方式的一种改进。这种演奏方式在当时并不普遍,只有技艺高的人才能掌握这种技巧,一般乐工仍沿袭传统,这就是多见拨而少见手弹的缘故。唐代产生了一大批名扬天下的琵琶演奏家,如曹妙达、曹善才、曹纲、康昆仑、段善本等,他们多来自粟特地区的曹国、康国等地(今中亚地区),唐代诗人岑参“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之句生动地描写出“胡人”对琵琶的喜爱,由此也可见外族文化对唐朝文化影响之深刻。
此俑手中未见拿拨的痕迹,当采用手弹之法,可见其技艺高超。
相关知识科普
琵琶
也称“批把”,弦乐器。汉刘熙《释名·释乐器》曰:“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唐朝时有龟兹琵琶、五弦、忽雷等多种形制。多为半梨形,曲项,以拨子弹拨演奏。
紫檀木
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有少量出产。其木质坚硬,体重,入水即沉,没有疤痕,呈紫黑色。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故极珍贵。紫檀木的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其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美观。《博物要览》称:“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我国古代使用紫檀木制作器物历史悠久,东汉末年已见于记载,唐代宫廷中亦有使用紫檀木的记载。至明代,紫檀木更是受到皇家的宠爱。清代,紫檀木大量进入宫廷中,为内务府造办处用于制作清宫家具及文玩之器的必备材料,同时一些富商大贾之家也多使用名贵的紫檀木制造家具及生活用品。
螺钿
中国传统装饰工艺之一,即指将螺、贝、蚌等软体动物的体壳加工成薄片,刻画并拼组成花草、人物、鸟兽等纹样,镶嵌于漆、木等器物表面的装饰技法,也作“螺甸”、“螺蜔”、“螺填”、“陷蚌”等。其起源甚早,在陕西、河南、北京等地发掘的西周墓葬里都出土过镶嵌蚌泡的漆器,有的学者认为这就是螺钿工艺的滥觞,目前所见比较成熟的螺钿器物是出土于唐墓内的漆背螺钿铜镜和收藏在日本奈良正仓院的螺钿玳瑁八角盒、螺钿紫檀琵琶等。宋代的螺钿器物比较普遍,《髹饰录》所记的“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渐薄”的薄螺钿(或称软螺钿)工艺,一般认为就是在此时开始出现,并逐渐占据主流位置,同时厚螺钿(或称硬螺钿)工艺也并未消失,在大型家具的装饰中还形成独特风格。元明时期,螺钿工艺所使用的贝壳品种更为丰富,加工更为精细,发展出加彩漆、描金、金箔、金银嵌错和加“沙”(即撒壳屑)等辅助手法,创造出五色斑斓的效果,正如《髹饰录》所言:“百般文图,点、扶、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至17世纪,螺钿工艺达到高峰,产生了江西吉安等主要产地,涌现出江千里、方信川等著名匠人。入清后,薄螺钿工艺进一步向轻巧细致发展,受嵌器物的材质也趋于多样,除漆、木外,玉石、象牙、金属等都有嵌螺钿装饰的实例。清中期以后,螺钿作为百宝嵌工艺中诸多镶嵌材料的一种,往往与宝石、玉翠、象牙等共同出现,单独的螺钿器反而少见了。清代螺钿工艺产地可能集中在扬州、广州等地,内廷造办处也能制作,名匠见诸记载的则有王国深、卢映之、卢葵生等人。
唐太宗
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代君主, 627至649年在位,在位期间国力强盛。
康国
《旧唐书》列传“康国”条记载:康国即汉之康居国,其人皆从昭武为姓(即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等九姓),人皆深目高鼻,多鬚髯,俗习胡书,善商贾,争分珠之利,男子年二十即远之傍国,来适中夏,利之所在,无所不到。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长安。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写塞上风光和战争场景,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时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有《岑嘉州诗集》。
胡人
“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洛阳伽蓝记·城南》载:“狮子者,波斯国胡王所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