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冷枚养正图册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冷枚养正图册 |
时代 | |
门类 | 绘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6135)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冷枚养正图册❖图片
《养正图》册第一开
《养正图》册第二开
《养正图》册第三开
《养正图》册第四开
《养正图》册第五开
《养正图》册第六开
《养正图》册第七开
《养正图》册第八开
《养正图》册第九开
《养正图》册第十开
冷枚养正图册❖简介
《养正图》册,清,冷枚绘,绢本,设色,10开,每开纵32.2厘米,横42.3厘米。
署款:“臣冷枚敬画。”钤“臣冷枚”印。
《养正图》又称《圣功图》,是带有启蒙教育性质的作品,明清两代均有绘制。此套册页共10开,画面内容皆为历代贤明君主的故事。每开对题均有张若蔼书写对应故事情节的文字。两者配合,图文并茂,能够起到以史为鉴、以图育人的教育目的。
此册虽为人物画,但作为背景的楼阁宫阙占有相当的比重,不难看出西方技法对画家的影响。建筑物的画法适当借用了焦点透视法,并力图在设色上用晕染的深浅表现构件的明暗关系,突出建筑的立体感。从作品整体看,构图、线条、色彩并没有摆脱明代画家仇英的设色界画系统,画面带有较多的装饰色彩和平面感觉,在表现建筑的体积感和建筑材料的质感上尚显不足。
相关知识科普
冷枚
冷枚(约1670—1742年),清初宫廷画家,字吉臣,别号金门画史,胶州(今属山东省)人。师从清初宫廷画家焦秉贞,擅长画人物、仕女、山水、花鸟,画风工整细致,色彩浓厚。康熙后期至乾隆七年间供奉内廷,并受到西洋绘画的一定影响。
册页
册页的组合形式类似西方绘画中的组画,这种艺术形式在山水画中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现一个地域不同的自然景观,在花鸟画中可以从多重角度、时节去描绘其自然姿色。在人物画中,可以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故事发生的全过程或细化表现某种道德观念。
焦点透视法
绘画创作中将摄取的物象限定在一个视点、视向和视域的一种透视方法。以这种透视法创作的作品,画面符合生活中直观看到的近大远小的比例关系和造型原则,效果更为形象逼真。焦点透视法最早在西洋绘画中应用,清代早期传入中国,在当时称为“海西透视法”。
焦点透视
绘画创作中将摄取的物象限定在一个视点、视向和视域的一种透视方法。以这种透视法创作的作品,画面符合生活中直观看到的近大远小的比例关系和造型原则,绘画的形象效果更为逼真。焦点透视法最早在西洋绘画中应用,清代早期传入中国,在当时亦称为“海西透视法”。
透视
绘画造型术语,以近大远小的规律科学地展示人物和景物的空间关系和远近层次,达到与现实生活的一致,成为写实绘画的基本法则。
仇英
仇英(约1505—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寓居苏州。初为漆工,后改学绘画。移居苏州后得识文徵明,并拜周臣为师,主宗南宋“院体”,形成以严谨劲利为主调的艺术风格。中年时画名渐起,经常接受富商和收藏家邀请,至其家中作画。嘉靖十六年(1537年)应昆山鉴藏家周凤来延聘居其家六年。尔后又至嘉兴大收藏家项元汴家作画,长达十余年,其间广泛接触、观摩和临摹古代名迹,技艺大进,尤其在继承唐宋传统的工笔重彩人物和青绿山水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晚年与文徵明父子及其门生交往密切,又吸取了“吴派”文人画之长,使作品增添了清雅的气息,其声誉与沈、文、唐相并埓,有“吴门四家”之称。 仇英的山水以青绿重色为主,主宗赵伯驹和南宋“院体”,写景真实又有所理想化,布局宏大繁复兼具明快清朗,绘建筑工致精确而不刻板,山石勾勒中兼施皴擦点染,规整中见放逸。画树则勾勒、渲染、夹叶、点缀并用,灵活多变,设色浓艳鲜丽,又注意色调的统一与柔和,显得艳而不媚。人物画亦以工笔重彩为主,尤善仕女,体态俊美,笔法细微,敷色妍柔,有“仇派”仕女之称。其作品雅俗共赏,对传统的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有重大的发展。
界画
指依靠界笔直尺划线的绘画。以宫室、楼台、屋木等建筑为表现对象,又称“宫室画”、“屋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