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僧成造铜弥勒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12-17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僧成造铜弥勒像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僧成造铜弥勒像
时代
门类 雕塑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91870)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僧成造铜弥勒像❖图片

僧成造铜弥勒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僧成造铜弥勒像❖简介

僧成造铜弥勒像,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高10.5厘米。

此尊造像为一佛二弟子形式。弥勒佛磨光肉髻,圆脸微笑,内著僧祗支,外穿双领下垂袈裟,袈裟下摆外撇,右手无畏印,左手施与愿印跣足立于覆莲台座上。莲台左右各伸出一枝忍冬,承托着站在覆莲座上的弟子。火焰纹舟形背光,背光上部略向内卷,头光处饰莲瓣纹。像背刻铭“大同三年七月十二日,比丘僧成造珎勒像一躯”。“珎”为“弥”之俗写。有关僧成的记载还有两处:一是《高僧传》卷八:“时高座寺僧成、旷野寺僧宝,亦并齐代法匠。”一是齐永明元年(483年)释玄暠造像碑,其铭云:“齐永明元年岁次癸亥七月十五日,西凉曹比丘释玄暠……敬造无量寿、当来弥勒成佛二世尊像……比丘释僧成,掺□值□,共成此□。”由此可知,僧成是活跃于南朝齐、梁间的一位高僧,信奉弥勒。南朝铜造像发现较少,具时间与供养人铭者更为罕见。该像像体虽然不大,但雕铸精美,特别是弥勒和胁侍面部的刻画细致准确,洵非一般工匠所为,实为南朝铜造像经典之作。


相关知识科普


弥勒

弥勒是梵语Maitreya的音译,意译为“慈氏”,相传生于南天竺的婆罗门家庭,后成为释迦牟尼的弟子。他先于释迦入灭,上生兜率天,释迦涅槃后,他下凡华林园,开三番法会,超度世人,成道为佛,故弥勒又称“未来佛”。

大同

地方政区名,辽、金、明、清皆置,其地均相当于今山西省大同市。

造像

又作造象。古时为生人、亡人或己身祈福,多于僧寺或崖壁间镌石成佛像,亦有以金属铸造佛像者。所造佛像称之为造像。

弥勒佛

据说他出生在南印度的却波利村婆利大婆罗门贵族家庭。弥勒(意为慈氏)为姓,其名为阿逸多(意为无能胜)。他曾拜佛为弟子,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让他住在兜率天内院中,经千千岁后再降于人世,广传佛法,成就佛道。兜率天是欲界的净土,是菩萨住的地方,即修菩萨道已达最高境界而等下生人间成佛的菩萨。兜率天的一昼夜相当于人间四百年,一年相当于人间一百四十一万七千五百年。据说居住此处的菩萨彻体光明,能照耀世界。佛经上说弥勒在此要住上四千年,相当于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然后才能下生成就佛道,接替释迦牟尼救世。

肉髻

为佛三十三相之一。佛之顶骨,自然隆起,呈一髻形,故称肉髻。

僧祗支

意思是“掩腋衣”、“覆膊衣”。这是一种从左肩穿至腰下的长形衣片。一般在僧祗支的外面穿大衣(袈裟)。

施无畏印

施无所畏之德,离怖畏之印明,即象征施一切众生安乐无畏之印。结此印时,举右手,五指前伸,掌向外。

无畏印

右手上张,五指并拢伸直,掌心向外。

与愿印

又名“接引印”。即左手下垂,伸五指,掌心向外。

跣足

跣,音险。跣足,意为光着脚,赤足。

背光

背光指佛、菩萨像背后之光相,常作火焰纹,火焰象征佛、菩萨之智慧。大至分为项光(又称头光)和身光(又称举身光、舟形光)二种,其形式依时代、地方、佛菩萨的种类而有所不同。

莲瓣纹

莲花俗称“佛花”,莲瓣纹是佛教文化影响下流行的纹饰。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文化盛行,瓷器上常用莲瓣纹做装饰。隋初瓷器装饰也受此风影响。

《高僧传》

也称《梁高僧传》,佛教史书,南朝梁慧皎著。共14卷,包括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亡身、诵经、兴福、经师、唱导等门类,所载僧人257人,附见者200余人,为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

供养人

佛教称以香花、灯明、炊食等资养三宝为供养。以香花、饮食等供养称财供养;以修行、利益众生的供养叫法供养。提供供养之人便是供养人。

胁侍

又作夹侍、挟侍、胁立。指侍立于本尊两侧的侍圣。胁侍常见的有菩萨、罗汉、弟子等。

相关文章

  • 郭元宾造石菩萨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郭元宾造石菩萨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郭元宾造石菩萨像,东魏,高48.5厘米。菩萨头戴冠,内穿僧祗支,外穿披帛,披帛在腹部穿璧,反折至肘部下垂。右手持莲蕾上抬,左手握桃形物下垂,跣足,直立于仰覆莲座上。基座 浮雕化生童子托举香炉,外侧为相向蹲狮,狮子脊部雕刻矗立的莲花,形式颇为新颖。基座背面刻发愿文:“武定三年十月五日,佛弟子郭元宾为父前妻造玉像一区(躯),高尺七,亡者生天,现在得富,弥勒三会,...

    1105 菩萨 僧祗支 披帛 跣足 基座 浮雕 发愿文 弥勒
  • 三彩胡人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胡人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胡人俑,唐,高59厘米,宽20.3厘米。此俑又称牵驼俑,为西域胡人形像。大眼圆睁,双目炯炯有神,头微向右看,颧骨突出,一副络腮大胡须。头戴幞头,身穿翻领窄袖绿色长袍,腰系带,足登靴,挺身站立于四方托板上。双臂抬起曲置于胸腹间,双手握拳中空,作牵缰绳状。此俑体魄强健,表现出长途跋涉、历经风霜的自然神态。...

    948 胡人 幞头
  • 陶彩绘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俑,南唐升元七年(941年),高46.3厘米,宽16.8厘米。1950年江苏江宁祖堂山李昪钦陵出土。女俑高髻圆脸,双手置于胸前,内着抹胸,两腿弯曲,腰肢扭动似在跳舞。此俑造型极富戏剧性,是南唐中期金陵地区的代表作品。...

    440 李昪 高髻
  • 陶画彩十二生肖——龙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画彩十二生肖——龙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画彩十二生肖——龙,唐,高24厘米,宽6.5厘米。十二生肖系指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属相。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成书于秦始皇称帝前的《日书》竹简,为目前所知最早的十二生肖文献记载,只不过其与后来通行的并不完全一致。东汉时期,伴随阴阳五行学说的盛行,人们逐渐开始用十二生肖来代表古代历法上的十二地支,组合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

    1996 十二生肖 阴阳五行 地支 四象 盝顶
  • 银女坐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银女坐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银女坐俑,西汉,高22.6厘米。俑为银制,坐在方形底板上,膝前有圆形筒,参考各地出土的人像形座,此俑双手原应握有灯杆之类的器物,灯杆下端插入圆筒内。坐俑与圆筒组成承受其它物体的底座。这种装饰方法,即用人体作为器物底座在我国有久远的历史。如湖北省出土了以人体作支柱的编钟架,河南、河北等地也都出过人形灯底座。银俑的坐式,古代称作跽,不同于蹲坐和箕踞,在汉代较为流...

    1840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陶彩绘舞马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舞马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舞马,唐,高44厘米,长54 厘米。有唐一代,承袭汉朝传统,注重培育良马,供战争之需。与此同时,歌舞盛行,风靡华夏。二者结合,就有马舞的出现。所谓马舞,是由经过专门训练的马按照一定的音阶、动作演出的一种舞蹈。据《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宗尝命教舞马四百蹄。分为左右,各有部目,为某宠、某家骄。时塞外亦有善马来贡者,上俾之教习,无不曲尽其妙。因命衣以文绣,络...

    866 唐玄宗 千秋
  • 三彩胡人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胡人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胡人俑,唐,高61厘米,宽21厘米。胡人头戴黑色幞头,鼻深目,双睛圆睁,唇施朱,留上翘八字胡,鬓及颏下有长髯。双手握拳,身穿翻领右衽衣,腰系带,足穿靴,直立在方板上。此俑以施黄釉为主,仅在翻领处略见绿色。其形象应为文献记载中的胡人。胡人形象在唐俑中屡见不鲜,形态各有特色。此俑较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神情毕现。...

    975 胡人 幞头 黄釉
  • 三彩琉璃文殊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琉璃文殊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琉璃 文殊像,明,高134厘米,宽68厘米。文殊修眉细目,双睛微合,直鼻大耳,面相沉静庄严,结跏趺坐,双手相叠,山字形座。座前有文殊的坐骑狮子。背部刻有“僧人园通系山西平阳……修造”等字。...

    1901 琉璃 文殊 结跏趺坐
  • 石武士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武士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武士像,隋,高134厘米,宽52厘米。此石像与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石文吏像为一对,推测是墓室的门柱。武士头戴鹖冠,身穿裲裆,双手笼袖相交,拄剑直立。足下刻有虎形兽。采用剔地浅浮雕方法,人物轮廓更加清晰。此种题材多出现在隋至初唐时期,以山东考古发现最多,起守护墓室的作用。...

    1800 鹖冠 裲裆 浮雕
  • 三彩胡人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胡人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胡人俑,唐,高70厘米,宽34.3厘米。俑头戴幞头,高鼻深目,髭须浓密。身穿翻领衣,腰系带,足登高靴,双手作握缰绳姿势,似在牵骆驼或牵马。唐墓中的胡人很多与牵驼有关。杜甫《寓目》诗有:“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反映的正是胡人擅长驯养骆驼这一实际生活。...

    1917 胡人 幞头 杜甫
  • 执戟门吏门柱画像石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执戟门吏门柱画像石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戟门吏即小吏,汉代做官人按照级别设门吏。一般的门吏手持戟或盾牌,出行时也可用作仪仗使用。...

    1764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陶立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立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女立俑,汉,高52厘米。灰陶,表面残留白色陶衣。女俑目视前方,头发中分,背后挽坠马髻,五官纤细,身着三层交领右衽曲裾长裙,腰部细线刻出腰带。底面可见歧头履的鞋底和曳地的裤腿。双手举至面前,一手空心握拳,一手掌心朝前张开,原手中应握有东西。身体扁平,面容写实,造型生动。...

    364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陶天王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天王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天王俑,唐开元二年(714年),高133厘米,宽55厘米。 天王头顶有一展翅欲飞之鸟。双眉紧蹙,双睛圆睁,张嘴。右臂上扬握拳,拳中空,原应持有武器等物。左手叉腰,身穿明光甲,套护项,龙首护膊,腹部有护甲,腰中系带,腰下垂膝裙,鹘尾,下缚吊腿,双腿踏在小鬼之上,小鬼下为山形座。河南洛阳戴令言墓出土。...

    1675 开元 明光甲 戴令言
  • 陶彩绘天王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天王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天王俑,唐,高62厘米,宽29厘米。天王头戴冠,冠上鸟之双翼展开,尾翅翘起,护耳外翘。面部上窄下宽,眉紧蹙,双睛圆睁,尖鼻阔口。身穿明光甲,龙首护膊 。左腿直立,右腿微抬,踩踏小鬼头部。小鬼眼睛圆睁,作挣扎状。天王身躯略呈“S”形,通体彩绘,以墨色为主,间施浅红。底为山形座。...

    1457 明光甲
  • 青龙画像石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青龙画像石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青龙画像石,隋,高84厘米,长104厘米。青龙形象与原始星辰崇拜有直接关系,是远古人类崇拜的主要神祇之一。古代神人如祝融、颛顼、黄帝多乘龙而行。此画像石青龙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前爪向前腾跃,后爪用力蹬踏,足下有祥云。御龙之人,头戴高帽,面庞清瘦,身穿宽袖大衣,飘带在双肩处缠绕后向上飞扬。双手一持缰绳,一持便面。画像石采用浮雕方法,形体有飞动之...

    1634 颛顼 黄帝 麒麟 鱼尾 浮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