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泥塑人物像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泥塑人物像 |
时代 | |
门类 | 雕塑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56151)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泥塑人物像❖图片
泥塑人物像❖简介
泥塑人物像,明代,高59.5厘米,宽18厘米。
人物头戴乌纱帽,身穿圆领衣,衣饰描金红彩,腰佩方带,带左侧挂流苏垂至膝下,右手腕套一串念珠,双手合十于胸前。此像原藏北京房山上方山兜率寺,明万历年间,司礼兼掌印太监冯保等人曾施舍重建该寺,据传,此像便是冯保的供养像。
在封建社会,宫廷太监信奉佛教者不乏其人。明代由于许多帝后信佛,太监们更是踊跃出资修庙立寺,塑造真身。法国集美博物馆所藏的30余幅水陆画即为明景泰五年(1454年)御用监太监尚义、王勤等奉命提督监制;法海寺壁画为英宗朝太监李童募捐修造;故宫博物院所藏明代铁罗汉像则是弘治年间太监姚举铸造;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陈列的古钟里,为太监集资铸造者亦数量不少。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太监们的如此举动,一方面是为了讨好主人,得到现世的荣华富贵;另一方面则期冀来世投生朱门,不再为太监,免受世人的讥讽与嘲弄。
相关知识科普
描金
瓷器装饰手法之一。其工艺是以毛笔蘸调和好的金粉,在烧好的瓷器上描绘图案花纹,然后入炉经低温烘烧而成。描金创烧于北宋定窑,南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用大蒜汁调和金粉是利用其天然的粘性。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亦常用描金装饰颜色釉瓷器,如著名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
念珠
念珠又称数珠,为佛教中记数之随身法物,数量有所不同,所表征之意义也有别,如108颗念珠象征断除108种烦恼。据记载,我国佛教使用念珠始于隋唐时期。
御用监
官署名,明清宦官衙门。明初置,设令、丞等官,为二十四衙门之一。后来迭经变易,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改设掌印太监1员,下设里外监把总2员及典簿、掌司、写字、监工等,掌管造办御用围屏、床榻等木器及紫檀、象牙、乌木、螺钿等玩器。所属仁智殿有掌殿监工1员,掌管武英殿中书承旨所写书籍画扇。清代沿置。清顺治十年(1653年),其为十三衙门之一。顺治十八年(1661年)裁废。
提督
清代设提督军务总兵官,简称提督,俗称“军门”或“提台”,为武职从一品官,为各省绿营的最高长官,管理一省军政,节制全省各镇总兵。
法海寺壁画
法海寺位于北京西郊翠微山南麓,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完成于正统八年(1443年),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至正德元年(1506年)曾进行过重修。修建者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御用监太监李童,英宗亲赐“法海禅寺”匾额。当时的寺院包括大雄宝殿、伽蓝、祖师二堂、四天王殿、护法金刚殿、钟楼、鼓楼等,现只存大雄宝殿一处。 大雄宝殿内壁画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在殿前部,共六组,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为祥云,中间为佛国人物,下部为牡丹、莲花等各种花卉,面积60.72平方米;一部分在三世佛像龛背面,分三组,一组为水月观音,韦驮、善财童子、金毛吼、鹦鹉分列四隅,间以清泉、绿竹、牡丹为衬,一组为文殊菩萨,旁立青狮、驯狮人、信士,一组为普贤菩萨,有六牙白象、驯象人、信士相伴,水月观音居中,文殊、普贤居于左右,画面三等分,面积60.75平方米;一部分在大雄宝殿北壁(后壁)东西两侧面上,即法海寺主体壁画“帝释梵天图”,“帝释梵天图”东侧由西向东包括大梵天与持珊瑚瓶、撑幡、捧盘三天女、持国天、增长天、大自在天及天女、功德天及天女、咒师、日天、摩利支天、地天及天女、水天、密迹金刚;西侧由东向西包括帝释天及持花钵、捧盘、撑幡三天女、多闻天、广目天、菩提树神及天女、辩才天、月天、诃利帝母及毕哩孕迦、风天、焰摩天、密迹金刚,面积44.8平方米。
罗汉
梵文Arhat的音译阿罗汉之简称。又译为“应真”,或又称“尊者”,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小乘教修行的最高果位。罗汉受佛之嘱,常住世间,守护佛法,“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 罗汉像最初是依照佛教经典所造,侍立在释迦两侧的比丘(和尚)像,即阿难、迦叶。后又创造出十六、十八和五百罗汉像,有木雕、泥塑、石刻,以及铜和铁的金属铸造,也见于绘画和织绣。 南朝梁天监时画家张僧繇曾画十六罗汉,见《宣和画谱》。自唐初玄奘译出《法住记》,十六和十八罗汉像逐渐盛行。传唐代卢楞伽画有十六应真,五代贯休和张玄都曾画十八罗汉像。杭州烟霞洞五代时有十六罗汉像,经宋人添加了神僧和布袋和尚(俗称大肚弥勒)。寺庙中也盛行十八罗汉像的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