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陶仕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12-1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陶仕女俑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陶仕女俑
时代
门类 雕塑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44634)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陶仕女俑❖图片

陶仕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仕女俑❖简介

仕女俑,唐,高36.6厘米,宽10.5厘米,厚9厘米。郑振铎捐献。

红陶胎,表面残留白色陶衣。女俑直立于随形底板上,头梳抛家髻,薄鬓抱面,面庞丰腴,五官小巧。颈粗,身着交领宽袖襦衫,下着齐胸曳地长裙,露出上翘的履尖。衣袖及长裙上可见刻出的衣褶。双手隐于袖中拱手于胸前。底板中部有一圆孔,俑身中空。


相关知识科普


仕女

“仕女”始称“士女”,其原义泛指男女。(“士女”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卷第十九,“五臭所校,寡疾难老,士女皆好”。其意指男女,并未指向未婚之男女。《楚辞》中亦为男女通称。)至汉刘向《列女传》中《启母涂山》“厘尔士女,从以孙子”之义,此时专指女性。其后,经陆善经补注的南北朝《古今同姓名录》中记有二高云,“一西秦,时僭改元正始。一唐人,画仕女,上品”。其后,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记周昉“画士女为古今冠绝”,称其为神品,同书亦记陈闳、张萱、王定、王 、萧溱、张涉、张容等均画士女,或入妙品、能品,专指以描绘古代贵族妇女为题材的中国画。宋代以后,“士女”与“仕女”并用,而“仕女”一词渐为流行,其义指相貌秀丽的女子。

相关文章

  • 铁菩萨像头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铁菩萨像头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铁菩萨像头,宋,高51厘米,宽29.5厘米,厚24厘米。此为崔耀庭先生捐献,与收购得来的新14061铁菩萨像头铸工及式样均相同,推测原为一对,被供奉在一座庙宇内。...

    916 菩萨
  • 塑彩绘人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塑彩绘人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泥塑彩绘人像,明,高54厘米,宽30厘米。此像为一老者,头戴高冠,面目慈祥,双目炯炯有神,大耳下垂,两颊和唇部留有梳理整齐的胡须。身穿右衽广袖长衫,上绣纹饰,腰系绳索结节于胸前,两手抚右膝坐在凳子上。衣衫下垂盖住双脚的脚面,只露出脚尖。...

    1564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陶男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男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男俑,西晋,高22厘米,宽8厘米。陶俑头戴平顶帽,头发上绾,双目圆睁,张口。穿右衽衣,左手持圆状物,右手持锸,双腿直立,中空。制作时采用分模合塑的工艺,身体两侧有模塑痕迹。体腔内空,双腿仅表现两侧,这是西晋陶俑一种特有的表现形式。...

    1005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陶女舞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女舞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女舞俑,东汉,高29.5厘米,宽18.6厘米。陶俑脸形丰满,面带微笑。所穿可能是专门用来表演的舞衣。舞衣衣袖宽大,旋转起来有当风之感。左手正曳起裙衣一角,露出抬起的左足,一个漂亮的舞姿即将展现在人们面前。...

    1334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石武士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武士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武士像,隋,高134厘米,宽52厘米。此石像与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石文吏像为一对,推测是墓室的门柱。武士头戴鹖冠,身穿裲裆,双手笼袖相交,拄剑直立。足下刻有虎形兽。采用剔地浅浮雕方法,人物轮廓更加清晰。此种题材多出现在隋至初唐时期,以山东考古发现最多,起守护墓室的作用。...

    1800 鹖冠 裲裆 浮雕
  • 杖鼓伎乐人物砖雕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杖鼓伎乐人物砖雕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杖鼓伎乐人物砖雕,高30.5厘米,宽16厘米。伎乐人头上包裹幅巾,幅巾上簪花。身穿长袍,腰中系带。杖鼓横置,悬挂腰间。头向左微侧,左手上扬,右手执桴,击打鼓面。此与《梦溪笔谈》卷五“唐之杖鼓,本谓之两杖鼓,两头皆杖。今之杖鼓,一头以手拊之”记载相吻合。它表明辽宋金时期杖鼓的演奏方式有了变化。辽宋金元时期,戏曲与说唱的种类很多,如嘌唱、叫声、唱赚、覆赚、鼓子词...

    519 宫调 杂剧 大鼓 觱篥 排箫 琵琶 陈洪绶 寇准
  • 高义造铜沙门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高义造铜沙门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高义造铜沙门像,明正统九年(1444年),高21厘米,宽17.5厘米。造像铜质,作沙门形象,光头,眉间有白毫,双眉修长,两眼微闭,大耳下垂,身穿袈裟,袈裟幅边有装饰。结跏趺坐,左手平置腹前,手中托宝珠,右手握拳,中空,坐于须弥座上,座前正中有一小兽,仰头向上。座背面刻“大明正统九年岁次甲子,造佛人高义”款识。从形象上分析,此造像应为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因“安忍...

    271 沙门 造像 白毫 结跏趺坐 须弥座 菩萨 文殊 普贤
  • 周芝岩款竹根雕羊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周芝岩款竹根雕羊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周芝岩款竹根雕羊,清,高7.2厘米,宽11厘米。 此山羊为立体圆雕,全身毛发卷起,前足分开,向前蹬踏,后足尚未抬起,似乎正欲起行山坡上。底部阳刻篆书“芝岩”二字。“芝岩”是嘉定派竹刻名家,名周灏,字晋瞻,号雪樵、芝岩,嘉定人。他通常直接在竹筒或竹片上刻山水、树石、丛竹,创造出凹凸皴法的“平地花纹刻法”。周灏流传下来的有款真品并不多见。此件刻有“芝岩”之款,虽...

    1753 圆雕
  • 三彩琉璃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琉璃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琉璃 观音像,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高134厘米,宽68厘米。观音头冠上有化佛,结跏趺坐,胸饰璎珞,双手相叠,山字形座。座前原有观音坐骑吼,已失。琉璃以绿、黄为主。背部刻有“功德主胡□明、黄氏妙□、长男胡应□、胡应林、胡应山、胡应朝、男妇妙果、妙镇、妙缘、妙全。成化二十一年七月吉日造。” 从发愿文中可知这是一件家庭造像。妇人皆用法名,且婆媳都使用...

    380 琉璃 观音 结跏趺坐 璎珞 发愿文 造像
  • 僧成造铜弥勒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僧成造铜弥勒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僧成造铜弥勒像,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高10.5厘米。此尊造像为一佛二弟子形式。弥勒佛磨光肉髻,圆脸微笑,内著僧祗支,外穿双领下垂袈裟,袈裟下摆外撇,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施与愿印,跣足立于覆莲台座上。莲台左右各伸出一枝忍冬,承托着站在覆莲座上的弟子。火焰纹舟形背光,背光上部略向内卷,头光处饰莲瓣纹。像背刻铭“大同三年七月十二日,比丘僧成造珎勒像一躯”。“...

    1385 弥勒 大同 造像 弥勒佛 肉髻 僧祗支 施无畏印 无畏印
  • 高市庆造石双思惟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高市庆造石双思惟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高市庆造石双思惟像,北齐天统二年(566年),残高37厘米,宽28.5厘米。透雕双思惟菩萨双弟子(残)四身像。思惟菩萨姿势相对,戴三叶高冠,头发披肩。戴串珠项链,袒上身,下着裙,裙腰翻边。外侧腿半跏,内侧手抚足,内侧腿踏在小覆莲台上,外侧手支在膝盖上,手残。披帛从手臂外侧绕到手臂内侧垂在座两侧曳地。裙下摆呈多曲形。圆柱形束帛座。思惟菩萨外侧各残留一圆形痕迹,...

    297 透雕 菩萨 思惟菩萨 披帛 基座 博山炉 净土 发愿文
  • 泥制兔儿爷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泥制兔儿爷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泥制兔儿爷,清晚期,高7厘米,长3.5厘米,宽2.5厘米。清宫旧藏。兔儿爷两耳高耸,三瓣嘴紧闭,身着红色官服,手持捣药杵,面容憨态可掬,端坐台上。整个兔儿爷表情乖张,造型别致,色彩明亮。为弥补座位纹样的单调,艺匠着眼于用色,在浓艳色彩渲染下,拟人化的兔儿爷更加神采奕奕。兔儿爷作为一种节令性的泥塑玩具,是儿童们拜月的“月神”象征。传说月宫中有嫦娥和玉兔,玉兔捣...

    938 渲染 玉兔
  • 石彩绘佛像头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彩绘佛像头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彩绘佛像头,唐,高36.5厘米,宽19.5厘米。佛头水波纹发髻,面庞圆润丰满,弓形弯眉,眼睛微睁目光下视,鼻梁高挺,双唇紧闭,嘴角内收,神态娴静恬然。此像传出自龙门石窟,雕工细腻准确,对人物神态的刻画把握得相当准确,为一件难得的唐代艺术佳品。...

    590 龙门石窟 雕工
  • 郭仲理墓门柱画像石(左侧)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郭仲理墓门柱画像石(左侧)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郭仲理墓门柱画像石(左侧),东汉,高117厘米,宽34厘米。此画像石与故宫博物院所藏另一件郭仲理墓门柱画像石为一对,此居左。画面右侧上部为西王母踞于神山仙树之上,树干处站立灵禽仙兽,顶置华盖;下部为一执彗门吏,面右而立,着宽袖长袍。左侧边饰为连续卷云图案。...

    458 华盖
  • 陶灶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灶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灶,东汉,长31.8厘米,宽21厘米,高12厘米。陶灶为方形,灰陶质,前后有两个灶眼,灶眼旁各有一“”字,后部隆起之处安置烟道,灶面除菱形图案外,还有牛腿、鱼、龟及工具钩等图案。灶侧面一人拽拉一牛,手中持物,似准备杀牛,另一面为虎与怪兽争斗。灶前部为灶口,灶口左右各有一人,旁有“夫”、“”二字 ,灶口上部略高,起阻挡炉灰的作用,灶后部饰一行走的老虎。陶灶图...

    1970 浮雕 模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