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周府造铜鎏金佛坐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12-17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周府造铜鎏金佛坐像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周府造铜鎏金佛坐像
时代
门类 雕塑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38954)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周府造铜鎏金佛坐像❖图片

周府造铜鎏金佛坐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周府造铜鎏金佛坐像❖简介

周府造铜鎏金佛坐像,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高6厘米。

释迦像发作螺髻,手施禅定、与愿印,身著袈裟,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莲台下为六角束腰 须弥座,须弥座束腰间刻发愿文云:“周府欲报四恩,命工铸造佛相,一样五千四十八尊,俱用黄金镀之,所以广陈供养,崇敬如来,吉祥如意者。洪武丙子四月吉日施。”周府可能是周王府简称。《明史·卷一百十六》载,朱元璋第5子朱橚,初封吴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封周王,十四年(1381年)就藩开封。二十二年(1389年),朱橚弃藩就凤阳,帝怒,使居京师,二十四年(1391年)归藩。后因有谋逆嫌疑,复召还京,锢之。成祖入南京,复爵。洪熙元年(1425年)薨。

这种铜鎏金佛造像,除北京故宫博物院有数件收藏外,还见于上海、北京及日本等公私收藏。从鎏金、发愿文保存情况看,应以此件为佳。上述造像反映出明代王府热衷佛教造像的现象。


相关知识科普


鎏金

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与愿印

又名“接引印”。即左手下垂,伸五指,掌心向外。

结跏趺坐

又称全跏坐,正跏坐,是各种佛像中最常见的一种坐法。结砌趺坐的姿式是以左右两脚的脚背置于左右两股上,足心朝天。佛教认为这种坐法最安稳,不容易疲劳,且身端心正。相传释迎牟尼在菩提树下进入禅思,修悟正道,采用的就是这种坐姿。

束腰

束腰,明清家具部件名称。原是须弥座上枭与下枭之间的部分,在家具上指面框和牙条之间缩进的部。束腰是我国传统家具造型的典型式样之一。

须弥座

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须弥即指须弥山,在印度古代传说中,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另一说指喜马拉雅山(又名大雪山)。用须弥山做底,以显示佛的神圣伟大。我国最早的须弥座见于云冈北魏石窟,是一种上下出涩、中为束腰的形式。迨至唐、宋,上下涩加多,且有莲瓣之类为饰,束腰部分显著加高,并有束腰柱子(蜀柱)将之分割成若干段落,这类形制在宋代叫做“隔身版柱造”。但宋代南方有的不用束腰柱子,而用鼓凸出的曲线。唐塔上出现两层用须弥座作承托的佛像、塔幢、坛台、神龛、家具以至古玩与假山。须弥座已从神圣尊贵之物,发展成为由土衬、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和上枋等部分组成一种叠涩(线脚)很多的建筑基座的装饰形式,通常用于尊贵的建筑物基座。后来一些家具,如屏风之类的底座也经常采用这种形式。

发愿文

也称造像记。指刻于佛教造像上记载造像者姓名、造像时间、造像目的、佛像名称等内容的一种文体。

四恩

《释氏要览》卷中讲四恩有两种说法,一是父母恩、众生恩、国主恩、三宝恩;一是父母恩、师长恩、国主恩、施主恩。二者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前者是相对普通信众的,后者则是相对寺院僧侣。在一般的发愿文中,有时提及四恩,而更多的时候则是言及为国主、师僧、父母、一切含灵等。

丙子

宋嘉定九年(1216年)。

朱元璋

朱元璋(1328—1398年),字国瑞,濠洲钟离(今安徽省凤阳)人。家贫寒,年17父、母、兄相继去世,孤无所依,入皇觉寺为僧。25岁入郭子兴部,与元兵及各路起兵者长年作战。后称吴国公、吴王。1368年定都南京,年号洪武,明王朝从此开始。

就藩

就藩就是藩王到自己的封地去生活。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采用诸子分封制。所有的皇室支系,包括皇帝的叔父、兄弟以及除皇太子以外的儿子等都被封为王,一旦成年就应当离开京师到自己的封地生活,谓之“之国”、“就藩”。这些封地位于各省,藩王有极其富丽宏大的王府和丰富的赡养费用,但不得干预地方政事,而且非经皇帝同意不得离开自己的封地,回京朝觐有严格的规定。这种类似放逐和圈禁的制度,目的在于避免皇室受到支系的牵制和干涉。

造像

又作造象。古时为生人、亡人或己身祈福,多于僧寺或崖壁间镌石成佛像,亦有以金属铸造佛像者。所造佛像称之为造像。

相关文章

  • 朱雀铺首纹门扉画像石(右侧)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朱雀铺首纹门扉画像石(右侧)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朱雀铺首纹门扉画像石(右侧),东汉,高112.5厘米,宽49.5厘米。此画像石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另一件朱雀铺首纹门扉画像石为一对,此为右。门扉上刻画展翅的朱雀。朱雀口含仙丹。翅羽用阴线来表现。中部为铺首衔环,兽耳平齐。下刻白虎,张口狂吼,长尾卷曲。...

    1509 铺首
  • 刘遵伯造石西方三圣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刘遵伯造石西方三圣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刘遵伯造石西方三圣像,北齐天统四年(568年),残高27厘米。阿弥陀佛身穿垂领式袈裟,结跏趺坐于束腰莲座上,圆形头光,左右有盘龙之树,龙爪朝下,龙头向上,口吐嘉莲。两侧的胁侍缺失,依据发愿文推测当是观音、大势至二菩萨。基座上刻有北齐时期常见的童子、博山炉、狮子、力士(金刚)组合。基座侧面各有3个供养人,有的合十,有的手持香花,有的端持香宝子。基座后部刻发愿文...

    432 阿弥陀佛 结跏趺坐 束腰 胁侍 发愿文 观音 菩萨 基座
  • 陶彩绘天王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天王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天王俑,唐,高62厘米,宽29厘米。天王头戴冠,冠上鸟之双翼展开,尾翅翘起,护耳外翘。面部上窄下宽,眉紧蹙,双睛圆睁,尖鼻阔口。身穿明光甲,龙首护膊 。左腿直立,右腿微抬,踩踏小鬼头部。小鬼眼睛圆睁,作挣扎状。天王身躯略呈“S”形,通体彩绘,以墨色为主,间施浅红。底为山形座。...

    1457 明光甲
  • 刘三娘等造石双阿弥陀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刘三娘等造石双阿弥陀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刘三娘等造石双阿弥陀像,唐开元十年(722年),残高36厘米。佛头已失,阿弥陀内穿僧祗支,胸系带,外著袈裟,结跏趺坐,双手一上扬,一下垂扶膝,身躯结实,丰润饱满,线刻衣饰被圆雕所取代。长方形须弥座,束腰部分为两个六棱柱,柱正面中心各雕刻一朵莲花,四角及中部共有6个力士扛托像座。座上为仰莲,下部素面。前面刻发愿文为“开元十年正月廿三日,刘三娘、妹五娘、嫂郭,为...

    1733 开元 僧祗支 结跏趺坐 圆雕 须弥座 束腰 素面 发愿文
  • 三彩琉璃手托兔人像瓦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琉璃手托兔人像瓦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琉璃手托兔人像瓦,明,瓦长11.5厘米,口宽11.5厘米,通高35.5厘米。瓦背为大臣立像,双手交叉,怀中抱兔。瓦身侧面刻“卯”字,即兔所对应的地支。故宫收藏的此类瓦件还有鼠、牛、蛇、马、羊、猴、猪等七种不同生肖,瓦上人物相似,动物有别,可称之为生肖瓦。采用手持生肖动物或人身生肖动物首的形象来表达十二生肖的做法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该瓦为三彩琉璃瓦,出自山...

    836 琉璃 地支 十二生肖 海马 仕女
  • 石武士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武士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石武士像,隋,高134厘米,宽52厘米。此石像与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石文吏像为一对,推测是墓室的门柱。武士头戴鹖冠,身穿裲裆,双手笼袖相交,拄剑直立。足下刻有虎形兽。采用剔地浅浮雕方法,人物轮廓更加清晰。此种题材多出现在隋至初唐时期,以山东考古发现最多,起守护墓室的作用。...

    1800 鹖冠 裲裆 浮雕
  • 陶哺乳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哺乳女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哺乳女俑,东汉,高19.3厘米,宽13.7厘米。女俑盘坐。头梳髻,身穿广袖长衣。左手将婴儿斜抱于怀中,右手托乳喂奶。人物面庞虽已模糊,但仍能看出浮泛在母亲脸上的幸福笑容。...

    1747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雕塑类藏品
  • 王起同造石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王起同造石观音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王起同造石观世音像,北朝杜洛周真王五年(528年),高30厘米。观音头戴柱状宝冠,发髻中分,头略前倾,与背光分离,中有石柱相连。舟形背光,外层区域线刻火焰纹,内层区域刻锯齿纹。同心圆形头光,内刻莲瓣纹。观音饰项圈,披帛呈双U型在腹前交叉,至膝上折绕臂下垂。其右手上举,原应持莲蕾,已残失,左手下垂持玉环,下身着长裙,裙摆曳地外侈。观音跣足立于覆莲台上,莲瓣尖形...

    1769 真王 观音 背光 莲瓣纹 披帛 玉环 跣足 阴刻
  • 杨香打虎救父砖雕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杨香打虎救父砖雕 - 故宫雕塑类藏品

    杨香打虎救父砖雕,北宋,高19厘米,宽26厘米,厚3厘米。砖长方形,砖面内凹凿成壼门状,上刻“杨香”2字。画面左侧一女子骑于虎背之上,右侧一男子侧身躲闪。杨香打虎救父为二十四孝故事之一,是说杨香(一作杨昌)之父务农耕田,遇斑斓猛虎,被扑倒在地,杨香见状,不顾一切,赤手与虎搏斗,将虎打死,救得父亲。杨香时年仅14岁,如何能够单打独斗地将猛虎打死,因而此故事传奇...

    1406 二十四孝 传奇
  • 三彩胡人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胡人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三彩胡人俑,唐,高70厘米,宽34.3厘米。俑头戴幞头,高鼻深目,髭须浓密。身穿翻领衣,腰系带,足登高靴,双手作握缰绳姿势,似在牵骆驼或牵马。唐墓中的胡人很多与牵驼有关。杜甫《寓目》诗有:“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反映的正是胡人擅长驯养骆驼这一实际生活。...

    1917 胡人 幞头 杜甫
  • 僧成造铜弥勒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僧成造铜弥勒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僧成造铜弥勒像,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高10.5厘米。此尊造像为一佛二弟子形式。弥勒佛磨光肉髻,圆脸微笑,内著僧祗支,外穿双领下垂袈裟,袈裟下摆外撇,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施与愿印,跣足立于覆莲台座上。莲台左右各伸出一枝忍冬,承托着站在覆莲座上的弟子。火焰纹舟形背光,背光上部略向内卷,头光处饰莲瓣纹。像背刻铭“大同三年七月十二日,比丘僧成造珎勒像一躯”。“...

    1385 弥勒 大同 造像 弥勒佛 肉髻 僧祗支 施无畏印 无畏印
  • 夹纻金漆女官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夹纻金漆女官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夹纻金漆 女官像,明,高153厘米,宽54厘米。最早有关女官的记载始于《周礼》。其主要职责是学习、宣传、掌管妇女的懿范规德,在各种礼仪中赞助天子,照顾帝后日常生活以及从事后宫的管理等工作。明代女官虽有品位,但已经不再参与具体事务,只是一种必备的礼仪象征。这件夹纻金漆女官像,全身漆金,表情谦顺恭谨,是明代宫廷生活的真实反映。...

    973 金漆 女官
  • 陶彩绘女舞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舞俑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陶彩绘女舞俑,唐,高21.5厘米,宽11厘米。女舞俑上穿翻领半袖衫,下着长裙,束腰,头微侧。两臂一上举,一下垂,双腿一侧伸,一屈曲,腰肢轻扭,翩翩起舞。按唐朝典章规定,官至五品可有女乐三人,三品以上可有女乐一部,因功勋卓著还可以得到皇帝的特赐。如李林甫等都曾获得特赐。有些官员还私自僭越,使用与自己身份不符的女乐。此女舞俑当是达官贵人现实生活的生动写照。...

    1282 束腰 贵人
  • 韩子思造石思惟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韩子思造石思惟像 - 故宫雕塑类藏品

    韩子思造石思惟像,北齐,高36.5厘米。菩萨头戴冠,额前系缯带,缯带飘至肩部。右手抚颐,右腿上抬,半跏趺坐于筌蹄上。足下为小莲台。基座正面二童子托举博山炉,向外依次为狮子、力士,侧面各有神王两尊。基座背后刻有发愿文:“天保七年四月八日,韩子思仰为亡父母,敬造白玉思唯(惟)象一区(躯)。”该像虽有残缺,但造像衣饰简洁,线条流畅,不失为北齐思惟像中的佳作。...

    1733 菩萨 半跏趺坐 筌蹄 基座 博山炉 发愿文 造像
  • 玄武纹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玄武纹砖 - 故宫雕塑类藏品

    玄武纹砖,唐,高29.3厘米,宽22厘米。 玄武是龟与蛇相缠而成的图案,它是“四神”中的北方之神。此像龟背凸起,长蛇与龟交绕,蛇首与龟首相对。蛇首口唇上下飘动的髭须,为原本相貌丑恶、行动迟拙的爬虫平添传神之笔,顿使画面生趣盎然。湖北武昌唐墓出土。...

    235 四神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