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刘遵伯造石西方三圣像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刘遵伯造石西方三圣像 |
时代 | |
门类 | 雕塑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40034)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刘遵伯造石西方三圣像❖图片
刘遵伯造石西方三圣像❖简介
刘遵伯造石西方三圣像,北齐天统四年(568年),残高27厘米。
阿弥陀佛身穿垂领式袈裟,结跏趺坐于束腰莲座上,圆形头光,左右有盘龙之树,龙爪朝下,龙头向上,口吐嘉莲。两侧的胁侍缺失,依据发愿文推测当是观音、大势至二菩萨。基座上刻有北齐时期常见的童子、博山炉、狮子、力士(金刚)组合。基座侧面各有3个供养人,有的合十,有的手持香花,有的端持香宝子。基座后部刻发愿文:“天统四年十二月廿九日,弟子刘遵伯为过见父母、亡姉并眷属怡(以)及含识造弥陀玉像、观音、大势二菩萨,愿使存亡,并生安乐,俱登佛果。且文殊、文慧、文欣、尼昙银、昙□、妻张□、父始兴、母盖回、遵伯。”
相关知识科普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寿佛,与左胁侍观世音菩萨和右胁侍大势至菩萨被称为“西方三圣”。观世音宝冠上带有阿弥陀佛是身份标志之一。
结跏趺坐
又称全跏坐,正跏坐,是各种佛像中最常见的一种坐法。结砌趺坐的姿式是以左右两脚的脚背置于左右两股上,足心朝天。佛教认为这种坐法最安稳,不容易疲劳,且身端心正。相传释迎牟尼在菩提树下进入禅思,修悟正道,采用的就是这种坐姿。
束腰
束腰,明清家具部件名称。原是须弥座上枭与下枭之间的部分,在家具上指面框和牙条之间缩进的部。束腰是我国传统家具造型的典型式样之一。
胁侍
又作夹侍、挟侍、胁立。指侍立于本尊两侧的侍圣。胁侍常见的有菩萨、罗汉、弟子等。
发愿文
也称造像记。指刻于佛教造像上记载造像者姓名、造像时间、造像目的、佛像名称等内容的一种文体。
观音
梵文 (Avalokitesvara)的意译,观世音的略称。其与大势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称为“西方三圣”。又是我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佛典称观音为发大慈悲,即普救世人的大慈大悲菩萨。又作光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观世自在菩萨、观世音自在菩萨、现音声菩萨、窥音菩萨。
菩萨
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基座
也称之为台座、台子、座基、底座,通常是指垫衬在佛座下面的方(长)形石台。
博山炉
即是香炉之一种,其水盘中央有一山形之盖,当中有一细柱顶立,系汉代之大铜器,后世则用作佛具,在六朝、唐代曾盛行一时。
供养人
佛教称以香花、灯明、炊食等资养三宝为供养。以香花、饮食等供养称财供养;以修行、利益众生的供养叫法供养。提供供养之人便是供养人。
文殊
佛教菩萨名,又称“文殊师利”,也译作“曼殊室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以智慧著称,手持宝剑,骑坐青狮,与普贤菩萨常侍释迦牟尼佛左右。